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什么鲽鱼好养和鳡鱼好不好养的文章,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养殖技术
麦鲮俗称土鲮、鲮公、雪鲮,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鲮鱼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捞和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已有好几百年的养殖历史。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神顷敏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米糠、花生麸等饲料。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至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时还没出现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养,一般可亩放1000尾左右。
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
但是,鲮鱼的群体产量高,鲮鱼的食用规格要求又不大,体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养鲮鱼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高的。夏季繁殖的鱼苗,当年份两阶段在鱼苗、鱼种塘培育成体重5至10克的鱼种,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鱼塘套养,养成50到100克的中等规格的鱼种,第三年在放入成鱼塘混养,养成乎弯200克的商品规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周年鱼;秋季上市的,则经历三个秋季,叫"三秋鲮",一般体重在250克左右。
由于鲮鱼的饲料游枝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池塘养殖的必养品种。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囗饲料。通过提高鲮鱼复养指数对池塘产出率有明显作用。
养殖技术和方法: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五、鱼苗分塘放养
养殖时间为6朋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朋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 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 公斤。
六、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七、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
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土鲮是鲮鱼的一种,属于鲤形目鲤科鲮属,是一种淡水鱼。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鱼,同时也可以人工饲养。它们的食性较杂,可以吃水中的小型动物和植物。除了土鲮以外,鲮鱼还包括泰鲮、麦鲮等其它品种。与其它品种的鲮鱼相比,它们具有嘴巴更宽、耐寒性更差等特点。做型在我国的某些地方,可能会性惯性的将所有鲮鱼都称为土鲮。
土鲮一般指的是鲮鱼,土鲮是鲮鱼的别称,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鱼类之一,从类别来看属于鲤形目鲤科鲮属。这种鱼的身体是梭形的,头部比较短,嘴巴比较宽,呈弧形,有4根胡须,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鳞片。它们的身体上半部分是青灰色的,腹部内侧是银白色的。这种鱼的体型并不大,大部分只有1斤左右。它们生活在淡水之中,是杂食性鱼类,水中的浮游动物以及植物都会成为它们的食物。它们还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鱼,可以人工饲养。
另外,虽然有时候土鲮指的是鲮鱼之中的所有品种,但还有的时候土鲮仅仅指的是鲮鱼之中土鲮这一类。除了土鲮之外闹胡岁,鲮鱼之中还有两个比较常见的品种,是泰鲮和麦鲮。土鲮跟鲮鱼之中的其它品种相比也是有细微差异的。从外观来看,土鲮的嘴巴更宽一些,弧度更大一些。从习性特点来看,土鲮更喜欢生活在水温高的水中,这是因为它们的耐寒能力没有其它的鲮鱼品种好。
上文已经介绍过,土鲮有时指的是所有的鲮鱼,有时则单指鲮鱼之中的代表品种。不论指的是哪个,土鲮都是生活在淡水之中的。具体来看,主要是我国的南方,尤其是最偏南的一些省份,比如海南省和广东省,生活着的土鲮数量就是比较多的。土鲮经常在水域的底部生长,将液睁周围的浮游动物和植物作为食物,所以生物丰富的地方经常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另外,还有一部分土鲮是被人工饲养的,生长在养殖池中,同样也属于淡水。
根据描述,这些鱼苗可能是麦瑞加拉鲮或露斯塔野鲮。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从印度引进我国试养的新品种。在分类上,它与我国华南地区传如消统养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麦鲮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和容易养殖等优点,90年代开始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
野鲮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鲅亚科、野鲮属,是恒河流域南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野鲮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产量高和繁殖力强等优点,耐寒力比我国鲮鱼强,而且体大肉多,营养丰渣链知富。我国于1978年引进野鲮,首先在广东试养,1981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现在我国南方推广养殖,主要在池塘中与其它家鱼混养。
这两种鱼都是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随着鱼体长大,逐渐转到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它们也会吃投喂的青草和精饲料。
为了确保鱼儿的健康,建议您向有经验的养鱼者或专业机构咨询,同时建议您唤模在购买饲料时咨询饲料品牌以保证食品安全。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什么鲽鱼好养和鳡鱼好不好养的精彩内容,喜欢请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早花茶花品种 早茶花长什么样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