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80后过春节的回忆图片大全 80后如何过年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口红指甲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0后过春节的回忆图片大全 80后如何过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80后过春节的回忆图片大全 80后如何过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在农村过年,作为80后小的时候都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为什么现在不流行了...

在中国“春节”是最大的节日,在外忙碌了一年的年轻人回家与父母团聚,但现在过年总感觉冷冷清清。

农村好多人都在县城买了房,把老人也接到了城里住。想想我们80后的童年,每到过年时街上、胡同口都站满了人,家长抱着孩子,老人逗着孙子,小孩子过年放的烟花都是大伙儿拼凑到一起同时燃放,再看看现在~全国各地到处禁燃。

再说说走亲戚,以前走亲戚骑着自行车,前面车把和后车座两侧都挂着篮子,串到谁家就在谁家吃饭,亲戚都很热情,必须喝高兴喝醉了才能结束,记得小时候爸爸总是推着自行车左右晃着回家。

很多人都说现在春节走亲戚都只看钱,不拿礼品了。其实,买礼品也挺让人头疼的,还得考虑你拜年的对象,他喜欢什么,去哪买?甚至还有拉货物的交通工具问题。

因为你除非开车,否则拉着所有的礼品满大街转,又费钱又费体力的,或许买的东西还不让亲戚觉得中意。?所以基本上都流行只送钱了。一进门就送红包。这样省了各种麻烦,谁想要什么,自己去买就行了。

?再有,走亲戚都开车或者骑电动车了。感觉没有那种一聚一整天的老友气氛了,感觉人情味都淡了,好像都是在赶场子一般。很多老朋友坐下来谈不几句话就没话题了,然后就是直接相互塞钱。?关系好的以前都会一块玩到很晚,然后睡一夜。

顶多是个开车专门送一趟礼品,然后往亲友家一放,甚至饭都不吃就走了。?想想我自己小时候,好像正月十五以前天天都在拜年走亲戚。因为生活的范围就村镇那么丁点大的地方,顶多能去县城玩一个白天而已。可现在,初六甚至初五就要离开老家返程了。在一线城市的就更要早走,这样谁还能有时间在每个亲戚家轮着住一夜,或者玩尽兴呢?

拜年,其实也是在拼效率了。因为如果你慢了,或许人家就回城去上班了。?走亲戚速度快,并不代表人情冷淡了。要多从工作的角度多多理解他们,毕竟时间是太有限了。

儿时的年味——八零后记忆中的春节

做为一个八零后,我还是常常怀念小时候过年的味道。也常常给儿子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儿子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春节是中国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农村就更显得隆重和复杂。

1 蒸馒头

开始蒸馒头就意味着即将要过年了。母亲会一大早起来发一大盆面,这个大盆有多大,也就是生活在农村的八零后能理解的。因为家家都有这样一个大盆就是为了春节蒸馒头发面用的,和现在小孩洗澡盆的容积差不多大或者更大。

农村是没有暖气的冬天很冷发面的话如果不加热就发的很慢,母亲会把电热毯加热把大面盆放在上面,在用一层干净的塑料布盖在盆上面,然后再盖上被子,等待面发起来。

接着开始去准备包包子的材料。父亲话语不多但是很勤快,总是会帮母亲做饭,父亲早已准备好了好几种馅料:素的,肉的,豆沙的,糖的。

孩子们眼巴巴的等着第一锅包子出锅,热气腾腾的,抓上一个就吃了起来。一口气能_吃好几个。

以前我们老家的习俗是正月十五之前不能蒸馒头,所以要做够吃半个多月的馒头和包子,有亲戚来也得吃。所以基本上要蒸一天的馍馍,孩子们就帮着烧火,大一些的女孩子帮着包包子。

我最喜欢吃豆沙包。父亲会在第一锅放上几个豆沙包。豆沙是父亲头一天晚上用的红豆和你红糖自己熬制的,特别好吃,有家的味道。平时很难吃上,只有过年的时候父亲才会熬上一锅,我总是忍不住偷偷挖一大勺豆沙放嘴里慢慢品尝,甜甜的但是不腻。我想我会一直怀念那个味道。(那个时候北方是以馒头包子为主食,春节都是炒菜吃馒头或者包子,很少吃米饭)

2 贴对联

贴对联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也意味着就是除夕之夜了。那个时候的对联大部分都是手写的。

母亲会和好一碗浆糊,父亲拿着梯子放好位置。这时候家里的小朋友会帮着父亲扶着梯子,嘴里喊着“贴对联了,放鞭炮了!”父亲很娴熟的贴好了对联。父亲是一个很会干活儿的人,讲究方法 ,而且活干得漂亮。

贴完对联就要放一串鞭炮。我虽然是女孩子但是也喜欢凑热闹,看放鞭炮。在一旁捂着耳朵,听着欢快的鞭炮声,仿佛再说“过年啦!过年啦!”。渐渐的天暗了下来,鞭炮声绵延不断,此起彼伏,迎接着除夕的到来。

这种仪式感更增加了春节的隆重,喜庆的气氛。

3 吃饺子

饺子在除夕夜是主角,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拉着家常话,孩子们叽叽喳喳的闹着玩。

那个时候年夜饭远比不上现在的丰盛,几个小菜,一碗酸汤水饺,热气腾腾的,吃进肚子暖暖的。

在记忆中那是最有爱的年夜饭!

母亲会放几个硬币在饺子里面,看谁吃到就是有福气。尤其是孩子吃到了有福气的饺子就跟吃了大鸡腿一样高兴,觉得自己就是最有福气的孩子。

4 穿新衣

除夕夜就会把新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等到初一的早上天还没亮就会被鞭炮声叫醒,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服去给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们展示。等到晚上睡觉都舍不得脱下。

5 走亲戚

小孩子都喜欢走亲戚,因为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可以拿。尽管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很少都不及现在得十分之一,但是收到压岁钱的喜悦心情是现在孩子的十倍。

走亲戚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我坐在前面 母亲坐在后面,送的礼挂在车头或者母亲拎在手里。

有时候赶上下雪就会走着去。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是辛苦,但是从没听父母叫苦。还总是说一年比一年好了!

那个时候并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父母给孩子的全是暖暖的爱!

6 打灯笼

打灯笼是小孩子过年特有的活动。

一到晚上一大群孩子不约而同的打着灯笼在村里转悠,有大一些十一、二岁,小的四、五岁,女孩的灯笼更漂亮,莲花的样子,里面插一个红色的蜡烛。男孩子的灯笼叫“光葫芦”,就是用细细的竹条做的,外面糊一层红色的纸。经常会有小朋友不小心点着了灯笼,大家跟着起哄,哈哈大笑。

小孩子的快乐很总是简单,也很容易满足。玩到蜡烛都灭了,大孩子会帮着送小一点的孩子回家。

那个时候大人也都很放心孩子出去玩,玩够了自己会回家。

短短的文字不足以表达对儿时过年的向往,再也回不去的年。只能做为甜蜜的回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入口

80后、90后的春节老照片,每一张都是回忆杀

文/小婷半清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可很多人都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

我们也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的春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进入腊月,家里人就开始采买年货了,过了祭灶,年味就更浓了。

那时候妈妈总蒸上好多馒头,厨房的火一天都不停歇,最后再蒸上几笼肉包子,那才是我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最后的几天总是最忙碌的,爸爸领着我们贴春联,妈妈在厨房准备鸡鸭鱼肉,就算是很贫困的家庭,也总是想方设法地过个“肥年”。

大人们忙着蒸包子,炸丸子,炸鱼炸肉,小孩们被飘扬的香味吸引,流着口水围在厨房。

除了盼好吃的,孩子们还肆无忌惮地疯玩。

放炮,就是春节最重要的 游戏 。

到了除夕,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收拾完之后,就进入春节的重头戏了。

妈妈总会烧上一大锅开水,为我们洗头,洗脚,寓意干干净净迎新年。

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穿上新年的新衣服了,有时候是一件花棉袄,有时候是一双新棉鞋,但都足够我们乐上好几天。

换上新衣服,就要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拿压岁钱啦。

现在回忆一下,才发现那时候的快乐真的很简单。

然后,就是围坐在一起,吃糖嗑瓜子,一家人欢天喜地地看春晚,孩子们都要兴奋好久才入睡。

零点一过,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噼里啪啦直到天亮。

初一的早上依然吃饺子,饺子吃完开始在村里拜年。

不管去到谁家,孩子们最开心,因为总有好吃的糖和零食在等着,当然还有压岁钱。

初一下午,可以去看戏。

孩子们是最兴奋的,虽然听不懂那些戏文,但总能赢来一些平时吃不到的小吃。

冰糖葫芦、炸年糕、豆沙糕等等,都是回忆里难忘的味道。

初二,也是我们期盼的一天,因为可以去姥姥家了。

那时候交通还不发达,最开始只有自行车。爸妈一人一辆自行车,后面坐着欢天喜地的孩子。

后来,有了四轮车,一辆车就可以坐下一家人。就是太冷了,要围着被子褥子,我们常常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高声歌唱,一路上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

走亲戚,自然有很多好吃的等着,可孩子们开心的是可以有更多人一块玩了。

春节的热闹,一直要到过了元宵节才算结束。

过年,过年,一年里的所有辛苦和劳动都用来换取这些天的热闹。

那时候的春节,就是想着爸爸买来的肉,盼着妈妈买来的新衣服,想着长辈给的压岁钱。

这些简单的愿望,带来了我们无比幸福的春节记忆。

有人说,不是以前的年味多么浓,而是那时候的我们足够快乐。

怀念一段时光,一定是怀念那时候的自己。

最后,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安康、柿柿如意。

图:源自网络/侵删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80后过春节的回忆图片大全 80后如何过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80后过春节的回忆图片大全 80后如何过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春节去扫墓要预约吗现在 春节去扫墓要预约吗北京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