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巩义赵匡胤墓地 巩义赵匡胤陵园叫什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巩义赵匡胤墓地 巩义赵匡胤陵园叫什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国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处郑州、洛阳之间,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
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水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加上后妃、宗室、亲王、王子、王孙以及高怀德、赵普、曹彬、蔡齐、寇准、包拯、狄青、杨六郎等功臣名勋共有陵墓近1000座,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北宋的诸帝、后陵中,8座皇帝陵保存完好,皇后陵主要分布在西村、蔡庄、孝义、八陵4个陵区,占地30余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
北宋皇陵的诸帝陵园建制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4部分组成,围绕陵园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西村陵区位于西村乡北的常封村和滹沱村之间,包括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蔡庄陵区位于蔡庄北,有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孝义陵区位于县城西南侧,包括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八陵陵区位于八陵村南,包括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帝陵坐北向南,由南向北为鹊台、乳台、神道列石;神道北即上宫;上宫四周夯筑方形神墙,周长近千米,四面正中辟有神门,神墙四隅筑有阙台(角阙);上宫正中为底边周长200余米的覆斗形陵台,台下为地宫。后陵在帝陵西北,布局和建筑与帝陵相似,只是形制较小,石刻较少。下宫为日常奉飨的地方,在上宫的北面或西北隅,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
陵区内石刻很多,总数约在千件以上。帝陵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 驯象人1对、 瑞禽1对、 角端1对、 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上宫四周其他神门外亦有门狮1对,门内有宫人 1 对。一些下宫的门外亦有门狮1对。后陵的石刻数量较少。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具有形神兼备的高超艺术造诣。
陪葬墓的发掘 1961年发掘的魏王夫妇合葬墓,由主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组成。墓门为青砖券砌仿木构建筑。甬道两侧各有一耳室。墓室为穹顶,平面为圆形,直径6.54米,自底至顶高6.48米。墓内地面用石板平铺。墓葬早期被盗,出土墓志两合,随葬遗物有薄胎白釉瓷碗片等。
1984年发掘的永熙陵北的李后陵,斜坡墓道,墓门为券门,青石门楣和门扉线刻飞天、武士等图像。墓室为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砖砌单室,穹窿顶,墓壁周围砌有砖雕的角柱、昂、耍头、枋、椽、望板、檐瓦等,耍头锋面还刻有人首、人身、两手合掌、鸟腹、鸟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频伽图像;有墨线勾勒的盆花图案,周壁还绘有楼台殿阁和云朵彩画,已剥蚀不清;墓顶涂青灰色苍穹,用白粉绘出星辰及银河。墓前发现2道砖基,出土许多砖、瓦等建筑构件。推测陵前当时应有建筑。墓内遗物早年被盗殆尽,残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册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残片,其中带"官"字的定窑瓷器和越窑龙纹大盘,颇为难得。 多年来,在宋陵范围内还收集了一批墓志和碑记,其中包括亲王、公主和其他宗室子孙,如杨国公主墓志、益王墓志、燕王墓志以及燕国公主追封记、邓国公主追封记等。此外,还发现许多绿釉琉璃瓦和瓦当,说明北宋陵园建筑已使用琉璃构件。
宋陵的保护 195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古迹名单的通知》,其中包括巩县宋陵。1963年,省人民政府又公布宋陵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在各陵园附近的村子建立文物保护小组。1979年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各陵墓的石刻进行扶正、粘结和维修,并树立文物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一些重点范围内的土地由国家征购,设立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干部。巩县宋陵目前保存较好。
永昭陵
北宋帝陵位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境内,嵩山北麓与洛河间丘陵和平地上。陵区以芝田镇(宋永安县治)为中心,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
北宋9帝,除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死于漠北之外,其余7帝均葬此,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墓由开封迁此(称永安陵),所以人们称七帝八陵。依次为宣祖(赵弘殷)永安陵、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帧)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嘉佑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耗费占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在baidu图片里输入“永昭陵”可以搜索出很多永昭陵现在的真实情况。
永昌陵被开启了。
赵匡胤(927-976年),北宋开国皇帝。他曾是后周王朝的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执掌兵权。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称国号“宋”,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汴梁。宋太祖死于公元976年,葬于西京河南府宋陵陵区,陵名永昌。
永昌陵现存石雕像45件。神道石雕像东西向分列,对称布置,每列像(组)与像(组)间相隔6~7.1米。由于地貌的变化,位于神道北部的文武官、武士等下半身埋于地下,南门和东门石狮仅露一头部。大致有望柱2件,位于乳台基址以北8米。
两望柱形制、花纹相同,大小相差无几,如东列望柱,柱身棱面宽27~32厘米,通高540厘米。柱身与柱顶为一石,下置两层方形石座。土衬石的上面边部为斜面,上面中部凿有深l厘米的方形凹槽。
象2件,驯象人1件,象做立状,长鼻着地,头系络头,身披鞯褥,背部雕有莲花座饰挡胸、后靴上系挂铃及缨穗。瑞禽石屏2件。石屏平顶,两边斜下,正面浮雕一只瑞禽,背景衬以山石,侧、背为素面。瑞禽似马头、禽身、风尾,面南立于山石上。
扩展资料:
永昌陵位于坞罗河南侧、西村北,东邻其父赵宏殷宣祖永安陵,西靠其弟赵光义太宗永熙陵。
在巩义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永昌陵陵台底边长48-55米,高14.8米。陵园东西231.6米、南北235米四面中央各辟一门。
门址宽约18米,四门外各置石狮1对。陵园南门与乳台间距142.5米,乳台与鹊台相距155米。二乳台东西间距50米,二鹊台东西间距54米。
陵园南门与乳台间是神道,神道东西间距45米,对称列置各种石象生,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石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各1对,石马及控马官、石虎、石羊各2对,“藩使”3对,文、武臣4对。陵园四门外有石狮,南门石狮北有武士,南门内陵台前有宫人。
华表高5.8米,宽1米,下为方形基座,上置莲花形柱础。柱身为八菱形,由下向上逐渐收杀,柱顶为仰覆莲间以宝珠上加合瓣莲花结顶。
柱身菱面雕刻为减地和单线阴刻两种,画面内容有云龙纹、长颈宝瓶和卷草花卉等。在巩义市松龄的华表中,永昌陵华表雕刻最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昌陵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巩义赵匡胤墓地 巩义赵匡胤陵园叫什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巩义赵匡胤墓地 巩义赵匡胤陵园叫什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