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用铁、铜、银壶煮水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铜铁锡打一字和用铁、铜、银壶煮水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具是构成茶道美学的一个重要元素。
银壶、铁壶、铜壶煮水泡茶,分别都有哪些好处呐?
银壶
软水作用: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有很好的软水效应。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的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祛除异味、保健作用:银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银的热传导性强,它能够迅速散发血管的热量,能有效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杀菌作用:银壶煮水时所释放出的银离子稳定性极高,活跃性低,且导热快,质地柔软,不易受化学物质腐蚀。在水里产生的带正电的银离子可将细菌吸附并将细菌赖以生存的酶系统封闭,起到杀菌的效果。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就足以使水中的大部分细菌死亡。
银壶的功效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腐保鲜:因银离子具有杀菌、抗菌功能,因此用银杯盛放水或饮料不易发酵变酸;
2、疾病的治疗:长期使用银壶,对眼结膜炎、肠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安五脏、定心神、正惊悸、除邪气;
4、防止感染,促进愈合:若皮肤碰伤,将银器贴在伤口上可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5、净化水质:银离子可以杀灭水中的有害杂质、有害物质、吸附异味,净化水质。
铁壶
煮茶利器:铁壶烧水沸点温度高,保温时间长,煮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
山泉水效应:山泉水经由山林下砂岩层过滤,含微量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铁壶煮出来的水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补铁专家:科学家们早已发现铁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实验证明,用铁壶煮水泡茶可增加铁质的吸收。因为铁壶煮水能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铁离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质从而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
铜壶
铜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贫血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多属缺铁性贫血,但是20%-30%缺铁性贫血常规给予的铁剂治疗难以见效,原因是肌肉缺乏铜。铜不仅参与红细胞中铜蛋白组成,还是构成人体多种铜酶的主要成分。铜酶是体内铁离子的吸收、利用、转化及红细胞代谢的催化剂。因此,铜的缺乏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使贫血难以改善。
铜有预防癌症的作用。据报道铜元素能抑制癌细胞DNA的转录过程,帮助人抵抗肿瘤癌症。因为,癌症患者人体内铜元素含量都低。我国一些边远地区的妇女儿童有佩带铜坠、铜项圈等铜制饰品的习惯,日常生活中多用铜锅、铜杯、铜铲等铜制餐具,这些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就很低。
铜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过去人们把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高脂饮食,而近年来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体内铜元素缺乏才是酿成冠心病的主要祸根。能使心脏血管完好并有弹性的有基质胶原和弹性蛋白这两种物质,在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含铜的氧化酶。显而易见,当铜元素缺乏时,这种酶合成随之减少,就会对心血管病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过去,人们对铜绿了解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有毒的。铜绿的性能其实非常稳定,根据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的“铜的卫生学报告”得知,铜绿不溶于冷水和热水,进入体内后也不会被吸收。所以,铜绿无毒,对人体无害。
延伸小结
【银壶】
银壶煮水有软水功效,而且可杀菌,银洁净无味,热化学性稳定,不易生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
【铁壶】
铁壶煮水的沸点高,能泡出茶汤的各种层次感,而且铁壶煮水有山泉水效果,水质更甘甜。铁壶煮水更适合冲泡发酵较重的茶叶,如红茶、黑茶类(普洱、陈茶等)。
【铜壶】
铜壶的铜离子对人体预防各类疾病非常有益,铜壶煮水在一定温度下也会析出微量铜元素,对身体十分有益。
— end —
今日推荐
如初 玻璃公道杯
创意防烫手把,高硅磞加厚玻璃。采用人工吹制,耐冷热温差,无惧高温,表面光滑均匀。出水顺,断水干脆,造型简约,有着简单却优雅的曲线。
段泥 君方壶
(随机推荐,茉莉花茶十大品牌,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那么紫砂壶到底有没有审美标准?紫砂壶的审美标准,和一个人对审美标准的认识有关。比如严重缺乏审美能力的人,对美的要求很低,甚至会觉得注浆壶圆润光滑,甚是好看。
紫砂壶的审美标准一、泥料优
紫砂壶闻名于世,与其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密不可分。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
段泥 君方壶
二、形体美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但形体周正永远是紫砂壶造型中不变的追求,若为了标新立异,一味的追求怪异、奇怪毫无美感的造型,就失掉了传统韵味。
段泥 君方壶
三、功能美
所谓功能美,即紫砂壶的实用性。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一、容量适度;二是、高矮得当;三、口盖严谨;四、出水流畅。
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大煞风景,煞风景的同样还有壶嘴出水不畅。
要求壶的口盖严谨,能使冲壶水于茶海而不致于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段泥 君方壶
四、装饰与款识之美
紫砂壶上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紫砂壶上的款识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
正因如此,紫砂壶上的装饰艺术与款识也是鉴赏紫砂之美的重要标准。
紫砂壶的制作和传承有千年的历史。在明代以前,紫砂壶的制作还是民间艺人为了生活需要进行的事情,现代紫砂壶工艺的发迹和发展是在明代以后。
今天我们来说说: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以及出自他们之手的精品紫沙壶:
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正德时人,制陶名手。佚名。
供春(约1506-1566)(又称龚春),江苏宜兴人,正德~嘉靖年间人。原为进士吴颐山家僮。吴仕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仿老僧制壶,亦淘细土搏坯。
明-供春款六瓣圆囊紫砂壶(“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国香港茶具馆藏)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91):
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朋、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名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
董翰(约1522-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嘉靖~隆庆年间。所造茗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古拙风格,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砂壶的名手。作品以文巧著称。
赵梁(约1522-1619)多制提梁式壶,嘉靖~隆庆年间宜兴制陶名艺人。据传说,砂壶中之提梁式,创制于赵梁。
李茂林(约1522-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铣书记号。嘉靖~隆庆年间,号茂林。为“四大家”后的制砂壶名手。
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明-李茂林菊花八瓣壶
明-李茂林款僧帽壶
时朋(约1522-1619)大彬之父,一作朋朋,又作时鹏。嘉靖~隆庆年间。擅制砂壶,以古拙见长。 香港茶具文物馆珍藏有时朋制“水仙花六瓣方壶”一具,底刻款“时鹏”楷体两字。
明-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时大彬(约1580-1650)时朋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
明-时大彬制扁壶
明-时大彬制半瓜水盂 铭文:“辛亥夏五制于正己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
明-时大彬款紫砂六方壶
明-时大彬款玉兰花六瓣壶(“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明-时大彬制十六瓣瓜菱壶
明-时大彬如意纹盖三足壶 无锡甘露乡出土,该壶是紫砂壶艺术发展至成熟期的壶艺典范。 把稍下刻款“大彬”(楷书)。江苏省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
明-时大彬款僧帽壶
明代后期:
紫砂名师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三大壶家妙手”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李仲芳(约1580-1644)李茂林之子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万历年间人。宜兴人。 制壶名手李养心(号茂林)子。他的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名款识,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明-李仲芳制圆壶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衡,万历年间人。宜兴人。制壶名家时大彬徒弟。长于仿古尊、垒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
明-徐友泉制橄榄式壶
明-徐友泉-三足炉鼎壶
明-徐友泉制三羊小水盂
欧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宜钧”的创始者。
明-欧正春《金钱圆壶》(龚乐天藏)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哼祥,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86-1648)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明-邵亨裕(邵文銀)素身圓珠壺-高9.6厘米,闊8.9厘米-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蒋柏夸(约1600-1644)名时英,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大彬弟子。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
明-陈信卿制方壶(“翠竹轩,信卿”款)
明-陈信卿款紫泥茶叶罐
陈光甫(约1619-1654)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仿供春大彬壶。时大彬的入室弟子。早年一目失明,但仿制古器仍能达到具体而微。《阳羡茗壶系》评之为“雅流”。
陈俊卿(约1616-1661)为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2-1654)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1624-1690) 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善制徐友泉壶。
邵盖(约1625-1690)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样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明-邵盖制壶
周后溪(约1581-1639)万历时制陶名艺人。
邵二荪(约1580-1639)
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钟繇笔意。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器上落款为仿钟太傅笔意,再用竹刀刻之,具有浓厚书卷气。
明-陈用卿制紫砂壶
陈正明(约1596-1661)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字贤,天启时制陶名艺人,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江西婺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紫砂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
殴正春 万历年间宜兴人。一作殴子明,生卒不详。在丁山镇创制均陶,世称“殴窑”。所造陶器,形式大半仿钧窑,所以又称“宜陶”。对宜兴陶器釉彩,有较大贡献。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
明-沈君用梨式壶
徐令音(约1621-1667)天启时制陶名艺人,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54)字共之。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的书法家。
明-陈辰制提梁合欢壶(底印“供之”、盖印“陈制”、护身铭“合欢当酒,庚戌西庐”)
项 真 天启~崇祯时宜兴陶器名工。生卒不详。原籍浙江嘉兴人。字不损。善制陶,曾制一茗壶,底有“砚北斋”3字,旁署项不损款。制壶朴雅,字法晋唐。
陈挺生(约1620-1661)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陈挺生开光飞龙壶
周季山(约1615-1662)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周季山款紫砂壶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明-沈子澈-仿古葵花棱壶-现藏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
承云从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徐次京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孟臣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惠孟臣制乳头小壶
明-惠孟臣制扁鼓小壶 底刻款“竹窗留月夜评茶"
明-惠孟臣制铺砂圆壶
项圣思 明末清初宜兴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南京博物院藏有圣思制“桃杯”,以桃形为杯身,造型古朴生动,红砂色,上有“圣思”铭款,技艺精湛,誉为“桃圣”。
(本图文来源于拾器格物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以上内容是关于用铁、铜、银壶煮水和银铜铁锡打一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用铁、铜、银壶煮水 银铜铁锡打一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588.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用铁、铜、银壶煮水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艺美学的表现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泥和老紫泥有啥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何为紫砂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是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大全 名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桌上的茶具及其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柴烧紫砂壶工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柴烧...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古道茶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古道茶馆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观鸟捕蝉图来自以下哪座唐代墓葬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宠摆放有没有讲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