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桌上的茶具及其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桌上的茶台叫什么?和茶桌上的茶具及其作用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喝茶,是一件雅事,“茶道六君子”也是很多茶友在茶桌上必备的物件。
但可能很多刚接触茶不久的茶友并不了解茶道六君子的来历以及它们的正确用法,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下这六君子吧。
茶道六君子,最早指的是六个人,源自苏东坡《送周朝义守汉州》这首诗,其中写到:“茶为西南病,氓俗记二李。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
二李,指的是李杞和李稷二位高官。他们身居高官却垄断茶叶经营,禁止茶商经营,导致茶商怨声载道。
后来一些官员看不下去,仗义执言,冒着丢掉仕途的风险挺身而出,举报了此事,不过却反而被贬官流放。其中六个代表官员分别是:师道、正儒、张永徽、吴醇瓮、吕元钧、宋文辅。
虽然他们被流放,但是这件事却引起了很大轰动,不久后,朝廷开始允许茶叶通商。他们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君子所应有的道德和节操,苏东坡知道此事后,专门作诗称赞他们为六君子。
慢慢地,人们就把茶桌上必备的六件茶具称为茶道六君子,它们分别是茶筒、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匙。
茶筒
茶筒一般为圆筒状,当然也有其他样式,为了提升茶筒的观赏性,筒身常会雕刻一些图案。
茶筒的作用主要是盛放“茶道六君子”中的其它5件茶器,让茶席看起来更整洁、利落。
茶漏
茶漏,上口大下口小,形状为中空的漏斗状。
(站长 推荐:大红袍和金骏眉哪个好,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我们投放干茶时,遇到口较小的茶壶,投放干茶时如果不小心,干茶可能会掉落在外边,此时就可以在壶口上放一个茶漏,借助茶漏增加壶口的面积,从而避免茶叶散落在桌子上。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会将茶漏与茶滤混淆。
其实二者有很大区别,茶滤是过滤茶渣时用的,它有一层滤网,一般都放在公道杯上,作用是出汤时滤掉茶渣,让公道杯中的茶汤更清澈,所以它与茶漏是完全不同的作用。
茶针
另外,我们将干茶投入到盖碗或者茶壶后,还能借助茶针调整干茶的层次,让条形完整的茶在上面,略细碎的茶在下面。
不过,有些茶友会用茶针撬茶饼,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撬茶饼的时候的确会用茶针,但是撬茶饼用的茶针是坚硬的金属质地,而茶道六君子中的茶针一般为木质或者竹质的,如果用它来撬茶,很可能会折断茶针。
茶夹
茶夹,主要是用来夹杯子的。比如给客人递茶、清洗茶杯时,借助茶夹来夹起品茗杯,一来能避免烫手,二来也更干净卫生。
另外,茶叶泡完后如果茶壶里残留一些茶渣倒不出,我们可以用茶夹将茶渣夹出来,既方便又卫生。
不过,有些茶友还会用茶夹来夹茶叶,其实,茶夹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夹茶杯用的,以后一定要记住哦。
茶则
茶则也叫茶勺,主要是将茶叶从茶叶罐导入到茶荷中,它能够很方便地深入茶罐深处,方便取茶。
用茶则取茶的好处就是,避免徒手取茶时手上的水或污渍沾染茶叶,让茶受潮变质等。
另外,在品鉴茶叶时,可以用茶则将冲泡后的茶叶从审评杯倒出到叶底盘上,供大家观察叶底。
茶匙
茶匙,主要是将茶则上的茶叶拨到盖碗或茶壶中,或者喝茶后将茶壶里的茶渣拨出来,方便又卫生。
好了,茶道六君子全部介绍完了,它们的用法你都学会了吗?
在紫砂壶的经典器形中,以一款壶一直被众多玩家推崇,也伴随有很多争议,这个壶就是莲子壶。
莲子壶的标准样,很多都是以大亨款为标准,但实际上从明代起莲子的器形一直不断演变,有高身有矮身,有笠帽盖、平盖、牛盖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莲子壶的经典款到底都长啥样。
笠帽莲子
此为陈子畦款笠帽莲子,壶造型简洁,质感温润细腻,色泽深黝含光。此壶取莲子之形,壶身饱满却有清逸之感,线条柔和而有强劲力道,引而不发,持而不盈。亭亭而立,于静默之中诉尽千言。
大亨莲子
此为大亨款莲子壶,也是如今很多朋友认为标准款的莲子壶,宽口垂肩,鼓腹直落,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
其壶把后带垂耳,是最大的特征,整体匀称而饱满,端庄雅致。
平盖莲子
此为平盖莲子中最为著名的「行有恒堂」款,其壶身为圆式,线条有力,浑朴雅致、比例协调。
平盖,颈高而无子口线;其下腹收敛远小于大亨莲子的弧度;壶流为三弯流,壶把更是无垂耳。
此为清代大家赵松亭款,造型稳重,气势磅礴。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倾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牛盖莲子
牛盖莲子即是在上面这款桥钮平盖莲子的衍生款,将壶钮改为牛盖,遂成经典款式,最为著名的为顾景舟与裴石民款。
顾款牛盖莲子,整器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各处衔接一气贯通。
口盖处严丝合缝、整齐划一;比例协调、柔中寓刚,通器散发出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气。
来源于:普洱茶公众号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这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五言绝句,寥寥几句便道出了紫砂壶的美妙和神韵。
一抔紫砂泥,经过紫砂艺人之手,成工艺之器,这是紫砂壶的第一次生命;后成为文人雅士推崇的品茶雅器,经过不断地悉心养护,给予了紫砂壶第二次生命。紫砂壶能否焕发第二次生命,需要壶友的养护,那怎么样才算是养出了效果呢?
养壶基本原则
1.每次使用前、后,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刷干净。
2.适度擦刷:干擦或湿擦。
干擦,泡完茶后,用清水冲洗壶内外,可以拿干茶巾把壶外擦拭干,倒扣于茶台。
湿擦,泡完茶后,壶内用水冲干净,壶外用湿茶巾擦拭干净之后,再用干茶巾擦拭。
3.用壶后要洗净、晾干,保持壶的“正常呼吸”。
4.一壶一茶,纯粹专一。
5.忌沾油污,碰过油的手一定洗净了再摸壶。如果手上涂了护肤品,也不建议上手把玩。
6.每次冲泡喝茶完毕之后,及时清理茶渣,对壶对自己的健康都有益处。
7.每隔段时间,让壶休整一下再用。
养壶基本方法
1.泡茶前
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冬季注意先温壶),达到温壶、去霉味、杀菌作用。茶汁滋润外表,茶汁里的茶油、色素都会对壶产生缓慢和持久的影响。
2.泡茶中
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因热毛细孔会略为扩张,水气会布满壶身。趁每次冲泡空档,用干净的湿布(吸水性好)把茶水擦干净,再用干布(柔软)在壶身上适当擦拭,持之以恒,壶就会显现出温润质感。
3.泡茶后
每次冲泡喝茶完毕之后,必须将壶内茶叶与茶水清出,用热水冲淋壶身内外,清洗干净,擦拭通风晾干。切勿使用化学清洁剂;否则不仅会混淆茶壶留存的茶香,还可能影响茶壶的光泽质感。
1.壶内壁:用干净柔软的布,环绕擦拭壶内壁,包括壶底、内沿和出水口处等。
2.壶外部:特别是壶底、壶钮和口流处。
3.特别是壶盖口沿处,沿接缝处细细擦拭一圈,这是泡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茶痕的细节处。
日常养护问题
1.沾染茶垢
建议用海绵蘸盐摩擦,可轻易去掉。茶垢的堆积会影响紫砂壶的透气性,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日常的清洁和定期清理同等重要。
2.颜色不均
南方盛行''工夫茶'',喝茶时经常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壶身,使茶壶浮在热水中,这样淋浇茶水,下面淹着底,极易形成茶垢或是茶渍线。
出现这个问题后,茶巾擦不掉,可以尝试用家里的食用盐蘸点轻轻擦拭,如果还不行的话,建议重新开壶(切忌骤冷骤热),壶和壶盖分开没入清水中(一定要全部没入水中),加点茶叶,小火煮开,自然冷却后拿起来,清理干净即可。
3.碰到油渍
不要把紫砂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紫砂壶具有双气孔透气性,油烟吸附上去,很难清理掉,时间久了会有一种虚浮的“贼光”,很不舒服。
有时候可能小孩用油手,抓脏壶身,这种情况也建议重新开壶(切忌骤冷骤热),放清水里加茶叶煮,可以慢慢把油渍挤出气孔。
4.沾染异味
紫砂壶一旦沾染上异味,很难清除掉,建议将其放在不带油的饭锅中,以文火煮,注意壶、盖要分离。其微量的异味基本消失,异味严重的,还可以沏上两三天茶(茶的水不喝),味大多都会渐渐消失。(朱泥壶注意,切忌骤冷骤热,需妥善处理,重新开壶不失为好办法)
5.长期存放发霉
有些壶友会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倒出,茶壶又长时间不用就会产生霉变,出现异味。建议壶内注满沸水晃数下倾出,反复几次,霉味全无。(切忌骤冷骤热)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
茶养壶,壶养茶;砂养人,人养砂。养好一把壶,需要时间,亦需要用壶之人养成良好的养壶习惯。
紫砂壶的泡养不是一日之功,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要按正确的方式来泡养,紫砂壶一定会散发出温润如玉的光泽。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桌上的茶具及其作用和茶桌上的茶台叫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茶桌上的茶具及其作用 茶桌上的茶台叫什么?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583.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桌上的茶具及其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柴烧紫砂壶工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柴烧...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古道茶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古道茶馆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观鸟捕蝉图来自以下哪座唐代墓葬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宠摆放有没有讲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有没有假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朱泥紫砂壶收缩比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包装锦盒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顾景舟五款石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顾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泡茶苦涩的原因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