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池塘混养比例和池塘混合养殖的文章,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以鲢、鳙为主养的混养模式在这种混养模式中,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主养鲢、鳙,投喂青饲料养殖草鱼,少量搭配鲤、鲫,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该混养方式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和预计产量均占60%~70%,增肉倍数为5左右。这种方式适用于肥料来源丰富和水质易肥的水体。
2、以青鱼、草鱼为主的混养模式在该模式中,主养鱼青鱼、草鱼的放养量相近,占总放养量的45%,鲢、鳙放养量也较大,占40%。青鱼、草鱼放养1~3龄的鱼种,分别养成食用鱼和大规格鱼种,同时,轮放套养的1龄鲢、鳙、鲤夏花,为翌年成鱼放养提供鱼种。
3、以草食性鱼为主的混养模式本模式通过投喂青饲料,主养草鱼和鳊、鲂,以草食性鱼的粪便带动鲢、鳙和鲤、鲫鱼的产量。年初一次放养两种不同规格的鲢、鳙鱼种供轮捕,不再轮放鱼种,仅套养少量夏花,为翌年培养大
4、以青鱼为主的混养模式以青鱼为主养鱼喊渗的混养模式,仅适用于螺、蚬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螺、蚬供应不足时,则应减少青鱼的放养量,增加草鱼的放养量。同时,应搭配放养鲢、鲫和鲤、鲫,以较低的放养密度,使鲢、鳙、鲤、鲫当年达到上市规格。
5、以鲤为主的混养模式我国不少地区群众喜食鲤,而且鲤苗种容易解决,以鲤为主的混养模式,在一些地区相当普遍。在鲤为主的混养模式中,通过施拆滑肥和投喂精饲料,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在放养中常适当增加鲢、鳙放养量,以充分利用池中浮游生物,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食性、生长特点、饵料、饲料来源、池塘条件、生产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当地的水产品消费习惯等,来确定郑御脊合理的混养模式,主养鱼、配养鱼的品种及其比例。在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应考虑尽可能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肥料来源充足,则应考虑以鲢、鳙、罗非鱼等为主养鱼;在水草和青饲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考虑以草鱼(或草鱼与鲢)及团头鲂为主养鱼;在螺、蚬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应考虑以青鱼或青鱼和鲤为主养鱼。在经济条件较好、商品饲料充裕的地区,则应主要考虑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多以青鱼或草鱼、团头鲂或鲤为主养鱼。
6、以鲫为主养鱼的集约化放养模式该放养模式中,鲫的放养量占60%~70%,搭配混养鲢、鳙。一般每亩放养尾重50~100克鲫1500~2000尾,搭养50~100克鲢300尾,鳙100尾。预计鱼产量达500~600千克。
7、以团头鲂为主养鱼的集约化放养模式该放养模式中,团头鲂放养量占60%~70%,搭养鲢、鳙。一般每亩放养尾重50~100克团头鲂1500尾左右,搭养50~100克鲢30尾,鳙100尾。预计鱼产量可达700~800千克。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鱼塘养殖鲢鳙之类的滤食性鱼类可以不需要喂。因为这类鱼是滤食性的,可以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即便不喂也没关系。通常鱼塘养鱼多采用套养的方式,也就是多种鱼养在同一片池塘中,但这些鱼一定要分布在不同的水层,比如鲢鱼就是上层鱼,草鱼是中下层鱼,鲤鱼鲫鱼等是底层鱼,它们就可以套养。
2、草鱼:草鱼也位列四大家鱼,它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通常以植物为食,鱼缸里的水草不够,也可以投喂一些牧草等蚂乱青饲料,它的粪便有一定的养分,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这样也为鲢鱼提供了饲料。
3、鲫鱼:鲫鱼是底层鱼类,作为杂食性鱼类,它可以吃的东西有很多,本身的生长速度快,而且不容易生病,所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和上层的鲢鱼以及中下层的草鱼不会相互干扰。
塘鲺池塘混养
①池塘主养
池塘以塘角鱼为主体鱼,适当搭配鲢、鳙等来中、上层鱼,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便于水质调节。一般每亩投放体长6~8厘米的塘角鱼种12000~15000尾,200~300克重的鲢、鳙鱼100~200尾。饲养管理技术同塘角鱼单养法自。经过4~5个月养殖,每亩池塘可产塘角鱼2000~3000公斤。
②池塘套养
在家鱼养鱼的池塘中套养塘角鱼,不仅可挖掘鱼塘潜力,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增加池塘单产和效益,而且利用清除杂鱼虾和水生动物,减少池中饵料消耗,使主养基咐鱼生长得更好。一般每亩池塘套养体长知6~8厘米的塘角鱼种300~500尾,不用别投喂饵料,并且不影响家鱼的生产,经3~4个月饲养,每亩水面可增产塘角鱼50~70公斤。但道值得注意的是,塘角鱼春雹的放养规格要小于家鱼,否则家鱼搏森纯会被吞食而影响鱼体产量,同时,不能放养其他肉食性鱼类,以免肉食性鱼类和塘角鱼争食或残食塘角苗种。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池塘混养比例和池塘混合养殖的精彩内容,喜欢请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