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我国地方猪品种的毛色变化规律是什么 我国地方猪品种的毛色变化规律是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再见先生

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和的文章,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猪品种知识

1.我国的地方猪种

我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好,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等特点。

因此,必须保护地方良种。

2.我国引进的猪种

我国引进了国外猪种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皮特兰、斯格猪等。

这些猪种都属于瘦肉型猪种,其共同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不足的是繁殖性能较差,与中国猪种比肉质欠佳,且抗逆性也较差。

(1)长白猪:原产丹麦,因体躯特长,纯白毛故称为长白猪。

长白猪是优秀皮罩的瘦肉型猪种。

长白猪外貌清秀,呈流线形,耳大朝前伸,嘴筒长直,背腰特长,后躯发达,肌肉丰满。

长白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膘薄;缺点是适应性差,对饲料条件要求高。

(2)大白猪:也称大约克,原产英国,因其体形大,毛色全白,故称大白猪,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瘦肉型品种之一。

它可作父本,也可作母本,被誉为全能品种。

大白猪除了体大毛白外,颜面微凹,耳大直立,背腰多微弓,腹实而紧,四肢较高。

大白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产仔数相对较多,母猪泌乳性良好。

大白猪在我国分布较广,有较好的适应性。

(3)杜洛克:即我们所称的红毛猪。

原产美国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

杜洛克体形大,被毛红色,从金黄色到暗棕色深浅不一。

耳中等大,耳尖下垂,颜面微凹,体躯深广,肌肉丰满,四肢粗壮。

杜洛克产仔数不高,平均910头,但母性好,仔猪生命力燃森闹强,断奶存活率较高;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较多。

在二元杂交中一般作父本。

3.品种杂交

由不同品种、品系间的猪进行交配,所得的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用外来品种公猪与地方良种母猪杂交,是改良地方良种猪的好办法。

外来猪种之问也可杂交,如用长白猪与大白猪杂交,可产生二元杂交种,若把春型二元杂交种作为母本,再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生的三元杂种,就是最好的组合。

杜长大组合的特点:杂交种日增重可达700-800克,饲料转化率3.1以下,胴体瘦肉率达63%以上。

由于杂交种集中了三个品种的优点,体形好,出肉率高,它深受我国港澳市场的欢迎。

怎样看出猪的品种好不好了

一、我国地方猪种与国外猪种的比较

1、繁殖力: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据对东北民猪、金华猪、嘉兴黑猪、内江猪等9个品种的统计,性成熟时间平均130日龄,排卵数初产猪平均17.21个,经产猪21.58个。外国猪种性成熟一般在180日龄以上,排卵数也较少。地方猪种产仔数多,上述几个品种初产平均10.54头,经产平均13.64头。国外繁殖力高的品种长白猪、大白猪初产平均9.25头,经产平均11头。相比较而言,地方猪种还具有乳头数多、发情明显、受胎率高、护仔能力强、仔猪育成率高等优良繁殖特性。

2、肉质:地方猪种虽然脂肪多、瘦肉少,但肉质明显优于外国猪种。国外一些改良选育的瘦肉型品种,PSE肉(即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渗出的劣质肉)搏手发生率高,中国地方猪种肉质优良,肌肉嫩而多汁,肌纤维较细,密度较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适中,肌纤维间充满脂肪颗粒,烹调时能产生特殊的香味。

3、适应性: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地方猪种具有良好的抗寒、耐热、抗病、耐低营养和适应粗纤维饲料的能力。

4、生长速度:在生长速度上,外国猪种明显高于中国本地猪种。在生长肥育期内,中国地方猪种如民猪、金华猪、太湖猪平均日增重453克,外国猪种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平均日增重667克。外国猪种180日龄可达90公斤以上,而中国地方猪种达90公斤则远远超过180日龄。

5、饲料利用率:中国地方猪种民猪、金华猪、太湖猪平均料肉比为3.5:1,外国猪种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的平均料肉比为3:1。外国猪种的饲料利用率高,可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6、瘦肉率:外国猪种的胴体瘦基则嫌肉率高于中国地方猪种,外国猪种体重90公斤时胴体瘦肉率达55%以上,我国地方脂肪型猪90公斤时胴体瘦肉率在45%以下。

二、二元杂交猪

二元杂交猪多为两个外种猪的杂交,生产出的下一代母猪主要用于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二元杂交的一代公猪一般经阉割育肥。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性能优良的长白和大白进行杂交生产,其产仔数高于纯种大白或长白12%左右,断奶仔猪窝重高于纯种大白或长白15%左右。二元杂交猪的生长速度与纯种猪的生长速度接近,其瘦肉率是父母代的平盯早均数。二元杂交母猪的母性和泌乳能力明显优于纯种猪。与纯种相比,二元杂交猪的抗逆性强,较耐粗饲。

三、三元杂交猪

三元杂交猪是由终端父本配二元杂交母猪生产出的下一代猪,如杜长大或杜大长商品猪。三元杂交猪主要是结合二元杂交猪的优点和终端父本的优点,生产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商品猪,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优质的二元杂交母猪和杜洛克公猪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其产仔数高于纯种大白或长白15%。断奶仔猪窝重高于纯种大白或长白20%。由于断奶时仔猪的体重较大,所以从出生到育肥上市的天数较纯种猪要少。杂交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与纯种的相似,并不会因为杂交而发生明显变化。

中国的主要地方猪种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因此,劳动人民选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各具特点的猪种和类型。

根据猪种的起源、生产性能、外貌特点以及培育、饲养的环境条件,我国猪种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型。

1.华南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如云、粤、桂、闽及台湾等地,猪体躯短、矮、宽、圆、肥,皮薄毛稀,被毛多为黑白花或黑色,头短小,面微凹,额部有游槐哗横行皱纹,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背腰宽,腹多下垂甚至拖地,臀部丰圆,四肢开阔、短粗,生长迅速,繁殖力低,性成熟早,耐粗饲料能力较华北型稍差,屠宰率70-78%,皮薄,肉嫩。

典型品种有广西梅花猪、陆川猪,云南德宏猪,福建槐猪,台湾桃园猪。

2.华北型

以淮河、神行秦岭为界,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东部、甘肃、东北、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猪的体躯狭长呈扁平形,体躯高大,骨骼发达。

嘴长而直,耳大下垂,额部有纵行皱纹。

背腰狭窄,平直或微凹,大腿欠丰满。

被毛多黑色,毛粗密,鬃毛发达,冬季密生绒毛,皮厚,多皱褶。

繁殖性能强,产仔数多在12头以上,母性好,仔猪育成率高。

性成熟较晚,生长较慢,耐粗饲,抗严寒。

屠宰率65-70%,肉质坚实。

典型品种有东北民猪、河北深县猪等。

3.华中型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

猪的体型基本与华南型相似,但较华南型大,背腰较宽,多下凹,腹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耳中等大、下垂,被毛稀疏,毛色多为黑白花。

经济特性介于华北、华南型之间。

产仔数10-12头,乳头6-7对。

生长较快,成熟较早,肉质细嫩。

典型品种有浙江金华猪、湖南宁乡猪、贵州关岭猪等。

4.江海型

主要分布于汉水、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平原,以及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

头中等大,额较宽,皱纹深且多呈菱形,耳长、大、下垂。

背腰较宽,平直或微凹,腹部较大。

皮肤多皱褶。

繁殖力强,每窝产仔12头以上。

性成熟早,经济成熟快,小型种6月龄体重达60公斤即可屠宰,屠宰率70%左右。

典型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浙江的虹桥猪、陕西的安康猪、台湾的桃园猪等。

5.西南型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大部分地区。猪体被毛全黑色或黑白花或白色。头部大,额部多有旋毛或横行皱纹。背宽、微凹,腹部较大,四肢短粗。平均产仔IO头左右。较早熟,生长快,肉质细嫩。典型品种有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贵州的柯乐猪等。

6.高原型

主要分布明厅于青藏高原。猪的体躯矮小,前低后高,头狭长而直,耳小而竖立,背窄微弓,腹小,蹄坚实,皮厚,被毛多为黑色,毛长而密,有绒毛。晚熟,生长慢,体格小(成年公猪不足30公斤),抗寒力强,适于放牧饲养,产仔数5-6头。屠宰率60%左右,肉质好。典型品种有甘肃合作猪,西藏的藏猪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和的精彩内容,喜欢请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桂花的名贵品种大全图片 桂花的名贵品种大全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