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 美国财政史刘畅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志在四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 美国财政史刘畅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 美国财政史刘畅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美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大的财政赤字?

理解财政赤字必须得先理解凯恩斯主义,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因为民众的储蓄倾向,一个国家总投资和总需求会出现缺口,造成生产过剩,产品卖不出去,这个缺口需要政府支出来弥补,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大行其道,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浓重的凯恩斯主义色彩,由政府采购拉动经济,这样就会出现财政赤字,从这个角度来说,财政赤字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策略,而不是说政府入不敷出,

美国一年gdp有二十多万亿美元,规模世界第一,可以说,美国不差钱,但是美国政府却并没有完全靠征税去满足开支,而是通过发行国债借一部分钱来补充财政收入,

因为美国经济结构中,消费的比例非常高,占百分之七十,如果美国政府少收税,美国人民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来拉动消费发展,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又增大了税基,同时美国政府因为信誉高,可以能按照很低的利率借到钱,可以说是良性循环,

特朗普上台后,马上推行大规模减税,美国经济增长也非常强劲,非农就业数据亮眼,股市屡创新高,但是特朗普的减税也减少了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美国赤字不断增长,美国18年财政收入3.33万亿美元,赤字接近8000亿美元,而且美国的一个财年赤字突破一万亿美元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美国用这个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创造了更多的gdp,比如美国虽然每年赤字是解决万亿美元,但是新创造的gdp却是二十多万亿美元,财富创造效率非常高,

目前美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为7万亿美元,但是却有近一万亿美元的赤字,自然是支出的太多了,那么到底花在了那些方面呢?

1 战争 :其实2000年左右,美国财政赤字还是盈余的,2002年开始大幅度上涨,发生了什么事情?911恐怖袭击,随后打了一个伊拉克战争,据估计伊拉克战争总开销约6万亿美元,这就很容易知道了, 战争是美国赤字的巨大原因之一 。

2 美国的赤字另外一个原因在于 军工联合体的尾大不掉 ,由于美国多次战争,将这些人养肥了以后,这些人有钱开始控制国会,使得美国开始频繁使用军事,或者研发军事武器等等,从而给他们输送利益。

3 福利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虽然有点过时,但是基本上还是有意义的,从中来看,除了军事以外,最大的支出在于 社会 福利支出,说的简单点,就是让人过得太舒坦了。

而中国在教育、农业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比例明显高于美国。

对此,我就想说了,嘿嘿嘿,等着瞧吧。

钱不用来生钱,反而用来挥霍,把家底霍霍完了,就没得霍霍了。

最近,大家都看到美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的财大气粗的样子,一会儿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政府拨款500亿美元,来应对新冠疫情。而另一会儿,又宣布要拿出4-5000亿美元,准备给每个美国公民发1000美元的生活费。现在很多网友纷纷提出,美国的财政收入那么多,为啥还有巨额的财政赤字呢?

先拿2018财年来说,美国财政收入3.3万亿美元,而财政赤字高达7790亿美元。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201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9700亿美元,而在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美国国债的总规模也已经突破了23万亿规模,美国政府的债务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6%。

实际上,美国财政赤字也并不是一直就这么高的。早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不但没有财政赤字,相反还有财政盈余。1990年代美国实现了连续十年的经济增长,这在 历史 上是最长的。克林顿八年任期的最后一年,当年财政盈余高达2370亿美元。克林顿下台时,美国国债是5.6万亿美元。

现在问题来了,那么美国的高额的财政赤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医保社保等福利支出也很大。就拿2021年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来说,达到了6000亿美元,2021年度军费预算7300亿美元。这种规模的开支,已经远远高出170多个国家的全年经济总量GDP。而且这是在和平年代,战争年代的军费支出还要高得惊人。在近几十年里美国光是用于战争的费用就高达7.6万亿美元。

为了节省美国的军费开支,特朗普政府将矛头对准北约成员国及日韩等驻军国家,去年要求北约成员国纷纷提高自己的防务支出,按照足额缴纳“份子钱”以此来减轻美国压力。无奈北约方面无人响应。而到日韩处说要涨保护费,却遭到当地民众反对,被外界视为“敲竹杠”。但如果美国不敲一下竹杠,美国的军费压力不可能减轻多少。

再者,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就推进了全面减税政策(减税30%),以扶持美国企业发展,以及吸引海外美国企业和国际资金流入美国本土,来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特朗普本意是想通过减税降费,先做大GDP蛋糕,然后蛋糕做大了,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能够一同增加。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做大GDP蛋糕需要有很长的过程。而在短期内,美国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财政赤字会急剧上升也就不足为奇。

最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这几年平均增长在2%左右,虽然比德、法、日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略好一些,因为这些国家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就没有这个担虑。但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于是财政收入增长也相对缓了下来,而各项开支却在不断增加。所以,财政赤字也就一直难以降下来。

实际上,全世界多数国家都有财政赤字,关键是要适当负债,量入为出。而美国在军事上、社保医保方面支出很大,而且美国这几年进行了全面降税,这就导致了美国财政支出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没见有太大增加,尽管特朗普政府也想开源节流,但是各项费用都是硬性支出就很难降下来,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的债务规模还将越来越大,根本停不下来。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如今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从1894年以来到现在,这个地位始终没有撼动过。美国 历史 上政府没有欠债的时期,只是在林肯当总统的时候有过,其他时期一直都是出于负债状态。而近年来美国国债的数额增长比较迅速。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尤其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债余额上升非常迅速,到了2010年,美国国债余额为13.72万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美国国债余额超过了22万亿美元,年利息5200亿美元左右,是世界上债务规模最大的国家。

那么,美国财政收入情况如何?

上图是美国2021年财政收入情况,全年财政收入为6.3万亿美元,其中5.8万亿美元来自于各种税费收入,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的收入基本就是靠的收税,当然美国没有国企,所以也就没有国企方面的收入了。

按照美国国债每年5200亿美元的利息来说,6.3万亿的财政收入目前来说还是可以支撑的。

上图为美国财政支出的情况,全年财政支出为7.1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三个分别是 社会 医疗、养老、教育方面的支出,总额为4.1万亿美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7.7%,可以说大多数财政支出都用在了国民福利方面。

其次是国防费用,也就是美国的军费,9000亿美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2.7%,占比并不是非常大。

对比我国的财政收入情况,2021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

1. 教育支出32222亿元,增长6.7%。

2. 科学技术支出8322亿元,增长14.5%。

3. 文化 体育 与传媒支出3522亿元,增长3.7%。

4. 社会 保障和就业支出27084亿元,增长9.7%。

5.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700亿元,增长8.5%。

6. 节能环保支出6353亿元,增长13%。

7. 城乡社区支出22700亿元,增长10.2%。

8. 农林水支出20786亿元,增长9.9%。

9. 交通运输支出11073亿元,增长3.7%。

10.债务付息支出7345亿元,同比增长17.1%。

相较之下,我国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为32222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4.58%,为GDP的3.58%,美国教育支出1.1万亿美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5.49%,占GDP的5.37%;我国用于 社会 养老即保障方面的支出为27084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2.26%,为GDP的3%。美国 社会 养老支出为1.4万亿美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9.72%,占GDP的6.83%;我国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为15700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7.1%,占GDP的1.74%。美国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为1.6万亿美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2.5%,占GDP的7.8%。

实际上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在 社会 福利方面的支出比我国要多很多,基本大量的财政支出都用在美国人民身上了。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美国总支出是4.1万亿美元,按照美国人口3.27亿计算,平均花在每个美国人身上有1.25万美元,换算人民币有8.78万元。

所以美国的财政支出主要还是在 社会 福利方面,要减少财政赤字,估计要大幅减少美国的 社会 福利开支,估计这点美国人民不会同意,总统也不好这样做了。

财政赤字很简单:借钱的成本(1-2%)太低,比把纳税人的钱(机会成本5-8%)收上来花便宜得多。

美国2018财年(2021年10月至2021年9月)政府财政收入为3.3万亿美元,支出为4.1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达7790亿美元,较上一财年赤字扩大17%。

据美国财政部上月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财年前8个月(2021年10月至2021年5月)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738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约42%。

美国政府今年3月预计,2019财年财政赤字或高达1.1万亿美元,远高于上一财年的7790亿美元。

造成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原因是,联邦债务利息支出增加、军费开支上升、社保支出增加、特朗普政府实施减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未能与支出同步增长。

2021年,美国财政收入是57649亿美元。有说,是3亿多的,或是联邦财政收入,或是全国税收。美国财政部不管全国财政收入统计,只管联邦财政收入统计。州和地方政府各管各的财政收入统计。美国联邦政府有向下转移支付,州政府也有,所以,将三个财政收入加起来有重复计算。此数据剔除了重复……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其联邦政府的财政常年都是入不敷出的。就拿2018财年来说,美国财政收入3.3万亿美元,而财政赤字高达7790亿美元。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201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9700亿美元,而在2020财年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为什么美国财政赤字这么高?

原因就在于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医保社保等福利支出巨大,而这些费用基本都是无法缩减的必须支出项目。就拿2021年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来说,达到了6000亿美元,2021年度军费预算7300亿美元。这种规模的开支,已经远远高出170多个国家的全年经济总量GDP。

尽管美国国债总额已高达22.7万亿美元,需要支付的年度债息也接近6000亿美元,但比起庞大的军事开支来说,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确实意识到财政赤字的严重性了,去年就曾要求压缩联邦政府开支,但对于军费开支反倒是继续增加。

很明显,特朗普一方面搞1.3万亿美元的减税措施,另一方面又想提高财政收入和压缩开支这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特朗普政府将矛头对准北约成员国及日韩等驻军国家,去年要求北约成员国纷纷提高自己的防务支出,按照足额缴纳“份子钱”以此来减轻美国压力。另外,日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去日韩逛了一圈后,向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提供5倍的驻军费用,被外界视为敲竹杠。

总之,这个在全球拥有473个海外军事基地的最大军事强国,为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最大化,维护其自身的一超霸权地位,就会不断提升军事实力,包括去年宣布要组建“太空军”就是想继续保持绝对领先优势,这样以来自己的庞大军费开支不可能降低。这还是在和平时期,一旦遇到美国对外发动战争时,除了扩大发行美国国债外,别无他途。建国200多年的美国仅有不到10年的时间处于和平阶段,近几十年美国光是用于战争的费用就高达7.6万亿美元。

美国的财政预算时间和我们国家不同,他们使用的是财年(从头年10月到第2年9月),而不是自然年。比如美国的2019财年,时间是从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字,2019财年美国三级政府(联邦、州、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是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预算约为3.4万亿美元,占全部预算收入总额一半左右,州及以下政府预算收入占一半。

今年8月份,美国财政部在其月度财政报告中称, 2019财年前10个月(2021年9月至2021年7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为2.86万亿美元,财政支出达3.73万亿美元,两者形成的财政赤字规模已经达到8668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7%,并且超过2018财年的赤字规模。2018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7790亿美元,创6年新高。

美国财政部预计,2019财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财政赤字上一次突破万亿美元还是在2012年。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之前的预期,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再破万亿最早会出现在2022年。

还有一笔支出比较醒目,就是利息支出,预算高达5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22万亿美元,一年500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也并不算高,利息率只有2.5%左右。

美国政府这两年财政赤字飙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大幅度下调税率。减税政策必然带来财政收入增长的方法,但同时美国财政支出却保持较快的速度,这样收支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怎么弥补这个缺口?当然是发行政府债券予以弥补。所以这两年美国国债规模增长非常快。

与GDP相比,财政收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会显得更重要,因为GDP是虚的,而财政收入是实的,是能看的见的钱,是能够转化为政府意志的行动力!

美国2018财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财政收入为3.329万亿美元,财政支出4.10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达到7790亿美元。

造成财政赤字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2021年美国通过的企业减税法案以及各项减税政策。企业少交税自然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

二.军费开支。美国的军费开支常年占据世界排行榜的首位,连年的对外战争,军事 科技 研发等自然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

三. 社会 福利和医疗保险及公共事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四.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增速较慢,已经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高峰期,从而也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缓慢。

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为经济与治政服务,为起到积极正面影响,而进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政治谋略

一、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通过扩大基础货币供给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这一政策在为美国扩大财政支出、维持赤字政策提供支持的同时,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外债的市场价值也因此大幅度缩水。

1、量化宽松为美国筹集大量铸币税。鉴于美元的国家货币地位,美联储通过发行基础货币实施量化宽松,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2。量化宽松为美国扩大财政支出提供了重要支持。除第三轮量化宽松为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美联储实施的其他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均为购买国债,为美国政府维持财政赤字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提供支持。

3。量化宽松引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全球物价上涨,导致美国外债大幅度缩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二大影响是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这一政策在增加基础货币发行、征收铸币税、支持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助于经济恢复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胀。另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刺激本国出口的同时,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式,导致贸易摩擦等等。对于全球经济霸主的美国而言,实施这种激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本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埋下全球通胀隐患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向市场输入流动性。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

尤其是对于美国而言,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而且世界主要商品定价均以美元为基准,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引发新一轮资源价格上涨,埋下全球通胀的隐患。另外,美联储的巨额购债计划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其他经济体为了阻止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冲击本国出口行业,进一步恶化本国经济,而竞相仿效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未来通胀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短期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风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原因。如果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未能使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滞胀局面出现。

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使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行业,但是相反也导致相关经济体的货币升值。例如,美联储宣布巨额注资计划当日,世界主要货币就针对美元大幅升值,其中欧元升值3.5%,日元升值2.4%,英镑升值1.6%,加元升值1.7%。这将削弱相关贸易体对美国的出口能力,尤其对于那些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而言,英美日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造成雪上加霜的打击,并有可能引发贸易摩擦。

3、美联储量大举购买国债降低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价值

虽然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但是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美债一度因避险功能而大受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的外汇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将推升美国国债价格,降低其收益率,从而使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存在非常大的贬值风险。3月18日当日,美国基准l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从3.01%降至2.5%,创1981年以来最大日跌幅。

对于美国而言,美元贬值和国债收益率降低都将会导致巨额外资从美国流出,对于当前仍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美国经济而言,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政策,虽有利于帮助深陷金融危机中的发达经济体缓解信贷紧张的状况,增加经济扩张的动力,但是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行为,它埋下了全球通胀的种子,并可能导致外向型新型经济体经济进一步恶化、外汇储备资产大幅贬值等问题的产生。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影响

一、量化宽松

目前,全球金融货币乱局乃至全球经济的最大麻烦,绝不是哪国货币汇率低估或高估,而是全球储备货币毫无限度超量发行。19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经济最致命的痼疾。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是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之根源,亦是全球汇率动荡或汇率争端之根源。

2010年9月10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例会(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做出决议:随时准备再度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10月1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鉴于美国经济持续疲弱,美联储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刺激经济,譬如大规模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两周后的10月29日,伯南克再次明确宣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采取行动来刺激疲弱的美国经济。

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对伯南克声明的一致解读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所有悬念都已烟消云散,唯一的疑问只是货币再次疯狂扩张的规模究竟会有多大?世界着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预测是2万亿美元,美洲银行的预测是1万亿美元左右,汇丰集团的预测是1.5万亿美元。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版第一阶段,期限自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总额6000亿美元,货币扩张规模平均每月750亿美元。尽管货币扩张规模远远小于之前的市场预期,然而根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多次讲话精神和美国现实经济状况来分析判断,新一轮量化宽松第一阶段于2011年6月到期后,继续延期或扩大规模之可能性很高。

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规模购买美国财政部所发行的债券,期望以此实现两大目的。其一、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私人部门的信用(借贷)和消费增长。美国是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只有信用增长,才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其二、长期利率降低,储蓄者之利息收入随之下降,储蓄者被迫放弃或减少储蓄,不得不将资金投入到商品市场或股票市场或其他资产市场,从而提升经济体系之通胀水平,有助于将美国经济拖出通货收缩泥潭或实现“再通胀”(Reflate)。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被称为“非常规货币政策”(no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众所周知,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票据的贴现率或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政策、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调节基准利率(通常指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自二战之后,贴现率和票据贴现政策早已不是美联储的重要政策工具了。经济萎靡不振之时,中央银行即使使用票据贴现政策来刺激经济,亦是杯水车薪,缓不济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派不上多大用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银行金融体系皆如惊弓之鸟,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对发放新贷款、扩张信贷非常慎重。中央银行纵然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零,深陷“去杠杆化”泥潭难以自拔的商业银行,亦不愿或没有能力扩张信贷。事实上,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竭尽全力鼓励银行向央行借钱,主动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钱所需的抵押物标准,大规模购买商业银行的“垃圾资产”或“有毒资产”,帮助商业银行清理或修复资产负债表,导致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早就为“负”了。目前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超过1万亿美元。商业银行流动性宽松程度,史无前例,然而,流动性宽松并不一定意味着真实经济体系信贷的相应扩张。

二、难以自拔的“流动性陷阱”

经济体系正常运转情况下,中央银行调节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最常用、最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然而,利率调节政策工具绝非万能。原因很简单:中央银行无法将名义利率降低到“零”以下,或者说,中央银行无法让名义利率为负。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基本约束。

名义利率为负,意味着你存钱到银行,不是银行支付利息给你,而是你要反过来给银行支付利息。必须指出,银行为你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你需要给银行付费,是另一回事儿。名义利率为负,也不同于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形。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之时,真实利率为负。真实利率为负等于存款户的财富被转移给银行或债务人。然而,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银行依然给存款户支付利息,只不过银行支付给存款户的利息收入少于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或被通胀“蚕食”掉的财富。

区分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是理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关键。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量度真实利率,无法直接观察和量度预期通胀率,那么,货币和资本市场上名义利率的上升或下降,究竟是因为预期通胀率的变化、还是因为真实利率发生变化,我们往往不清楚。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必然导致货币政策的决策错误。美联储近100年历史里,类似的错误不胜枚举。

货币政策工具无法将名义利率降低到“零”以下。原则上,政府可以通过立法,规定所有存款者不仅不能从银行获得利息,而且还要反过来给银行付钱,或者规定公民不准存钱,只能买股票、买实物资产、买商品和服务,等等。当然,没有哪个政府会如此愚蠢,胆敢如此立法来摧毁整个银行金融体系之基石。

三、金融海啸肆虐全球,量化宽松应运而生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看似坚如磐石,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追溯历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发明者其实不是美联储,而是日本中央银行。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惊天大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1996年,日本中央银行首次宣布实施“零利率”货币政策,自那时至今,日本中央银行大体一直维持低利率或零利率货币政策。

2007年3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为应对金融体系流动性紧缩之危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迈向量化宽松之路。在我们检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之前,且让我们首先看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十大步骤:

(1)2007年12月12日,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通缩局势不断恶化,银行体系和经济体系“去杠杆化”导致的信贷萎缩日益加剧。为了缓解通货收缩和信贷萎缩,美联储宣布实施针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新政策,大量向商业银行体系提供短期贷款,以鼓励商业银行相互借贷,并确保商业银行体系以低成本向个人和企业提供信贷资金。

(2)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几天之内,美林证券和AIG等许多美国金融巨头相继陷入破产边缘,被迫接受政府紧急资金救助或被收购,金融海啸瞬间席卷全球。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均遭受重创,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几乎陷入停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真实经济(个人、家庭和公司)的信用活动迅速进入冰冻期。为应对数十年以来最可怕的金融海啸(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是“百年一见”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连续宣布实施多项紧急信贷金融政策,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限度提供信贷支持,协助商业银行恢复彼此之间的同业拆借,以稳定货币市场正常运转,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继续向真实经济提供信贷资金。

(3)2008年12月16日,全球金融海啸持续肆虐,连享誉全球的金融百年老店、美国金融业“皇冠上的明珠”花旗银行亦陷入流动性和支付危机。全世界都在谈论美国金融体系将要崩溃,美联储面临空前考验,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挽狂澜于既倒。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1930年代“大萧条”痛苦的历史经验素有研究,他下定决心要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于是正式宣布美联储实施“零利率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史无前例的0%—0.25%水平,期望美联储的零基准利率可以大幅度降低经济体系的整体利率水平(大幅度降低真实利率水平),从而刺激信贷、消费和投资。伯南克“零利率货币政策”目的有二,一是防止美国商业银行大面积破产垮台,二是避免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衰退。

(4)2009年1月28日,各种数据清楚表明,美国银行体系已经大幅度削减了对真实经济的信用供给,美国经济“去杠杆化”过程将非常漫长,美国事实上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大规模购买财政债券,鼓励商业银行或银行控股公司以更多便利方式向美联储借钱,期望银行和金融机构反过来可以向真实经济体系提供信贷资金。

(5)2009年3月18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速推进。美联储宣布购买总额高达1.7万亿美元的住房按揭贷款债券和财政债券,期望大规模购买住房按揭债券能够进一步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和其他贷款利率,帮助经济摆脱流动性陷阱和衰退。

(6)2009年9月23日,美联储将购买住房按揭贷款债券的期限从原来计划的2009年年底,延长到2010年3月31日,期望继续维持住房按揭贷款市场之低利率,以活跃美国住房贷款市场和刺激地产经济复苏。

(7)2010年4月30日,第一季度的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似乎愈来愈明显,势头似乎愈来愈强劲,美联储宣布向银行体系发行类似大额定期存单的金融票据,以收回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也就是说,美联储打算自2010年4月30日开始,准备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8)然而,仅仅过了3个多月,形势却急转直下。2010年8月10日,美联储的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亦即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发布决议,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深感悲观。为应对美国疲弱和持续放缓的经济复苏,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零水平”(亦即0—0.25%水平);增加购买长期国债(美联储将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所谓机构支持证券的本金收入,用于增加购买国债),并对美联储持有的到期的国债实施展期。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还是要继续维持长期国债的低利率,期望借此刺激信用市场和真实经济复苏。

(9)2010年9月21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再度明确宣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门已经重新开启。由于基准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无可降,美联储只好采取大规模购买长期债券的非常规举措,力图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2010年10月29日,伯南克高调重申:美国疲弱的经济复苏,要求联储采取更多政策行动,大规模购买财政债券和其他债券,以持续维持按揭贷款的低利率和经济体系整体的低利率水平,期望以此刺激真实经济的借贷、消费和投资活动尽快强劲复苏。

(10)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版。到2011年6月底,美联储将购买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和机构债券,每月购买额度为750亿美元。消息传出,震惊全球。举世一致批评美联储再度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极端不负责任之举措,无助于美国经济复苏,却必将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热钱投机冲击、汇率波动和金融动荡,必将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四、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政策

如果从2007年12月算起,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已经整整三年。量化宽松政策究竟有没有效果?意见也是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理由有二:其一、假若没有美联储果断及时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银行金融体系即使不完全破产崩溃,也会出现大范围破产垮台的悲惨局面,1930年代那样长期的大萧条必将重演。其二、假若没有美联储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肯定更长,程度肯定更深。所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绝对必要和正确。

反对者则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对于刺激经济复苏没有效果,而且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未来将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理由亦有二:其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挽救那些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助长了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心理预期和道德风险,许多金融企业不仅不会吸取金融危机之教训,反而会继续从事风险过度的经营活动,甚至变本加厉为牟取短期暴利而不顾长期风险,埋下未来金融危机之隐患。

其二、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货币或流动性对于刺激真实经济复苏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效果。尽管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异常充足(2010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长期维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私人信贷却没有出现增长。相反,绝大多数货币或流动性都流向资产价格市场、货币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推动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货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急剧放大(目前全球每天外汇交易量超过4万亿美元)。因此,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迅速恶化了全球通胀预期和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了全球汇率动荡和投机热钱对各国金融货币体系的冲击。

要充分理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我们必须深入检讨它的理论基础。我认为梅泽和伯南克等人的量化宽松政策哲学有四个方面的错误:

(1)他们没有明确区分信用和货币,甚至简单将货币等于信用。他们似乎以为,大规模扩张银行体系或经济体系之货币量或流动性,必然就意味着银行体系或经济体系之信用增加。他们似乎也没有明确认识到:真正左右经济活动的并不是货币或流动性,而是信用或借贷。增发货币或流动性,并不等于信用或借贷增加。

(2)他们假设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或流动性,能够顺利甚至均匀流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决策单位(个人、家庭、公司等等)。因为逻辑上,只有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流入到经济体系的每个决策单位,让他们觉得手中货币实在多得不能再多了,货币真的“不值钱”了,他们才会开始大把花钱购买商品(消费)或资产(投资)。假若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并不能均匀流入到经济体系的每一个决策单位,梅泽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思路就走不下去,行不通了。

(3)根据经济学着名的“永久收入假说”,个人消费最终取决于永久收入或长期收入,本质上与货币无关(这是“货币长期中性”学说的另一个版本)。如果扩张货币或流动性不能改变人们的永久收入预期,甚至恶化人们的永久收入预期,那么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经济复苏必将适得其反。早在19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理论大师蒙代尔和托宾就曾经指出人们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性质:当人们的通胀预期恶化之时,人们预期自己的真实财富下降,可能反而有增加储蓄的趋势!易言之,通胀预期恶化不仅不会刺激人们去消费和投资,反而会打击消费和投资!此乃着名的“蒙代尔—托宾效应”。的确,多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表明:通胀预期恶化对消费和投资的打击非常严重,经济增长往往一蹶不振。

(4)真实经济复苏的关键是信贷的持续增长。从刺激真实经济信用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假若通胀预期恶化,尽管原则上信用需求可能增加,因为债务人未来的还款负担可能因通胀恶化而降低,然而,信用供给却可能急剧下降或持续萎靡,因为债权人担心未来债权因通胀而缩水,经济持续萎靡让赖债风险上升。从信用供需角度看,我们不能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刺激真实经济的信贷供给,能够刺激真实经济复苏。

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完全证实上述基本论点:决定经济复苏的根本力量,不是货币供应量或流动性,而是私人经济部门的真实信贷。

2010年8月10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的决议说得非常清楚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和前景堪忧之根源,乃是真实经济未见根本好转,核心则是经济体系之信用持续萎缩:“最近数月来,产出和就业的复苏步伐已经放缓。预期未来经济复苏速度很有可能更低。尽管家庭支出在逐步增长,然而,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增长异常缓慢,家庭财富持续缩水,信用市场持续紧缩,皆显着制约着家庭支出的增长。企业的设备和软件投资确有上升,然而,非住宅结构类(investment in nonresidential structures)投资依然萎靡,雇主不愿意增加雇佣新员工。新房开工数始终维持在萧条水平。银行信贷继续萎缩。”

五、量化宽松诱发热钱人民币面临巨大压力

理论和现实已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达不到刺激经济复苏的预期目的,为什么美联储还要锲而不舍地实施这项政策呢?

“末日博士”鲁比尼教授和其他几位学者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迫使美元汇率走弱或贬值,希望借此刺激美国出口增长。理由很简单:美国反复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中国却坚持缓慢升值或不升值。无奈之下,美联储只好搞量化宽松政策,让美元主动贬值或弱势,间接迫使人民币升值或强势。

从全球汇率“博弈”角度来考察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角度,对中国尤其重要。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持续单边升值,对许多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根据最新的统计观测,2010年圣诞节期间,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浙江温州地区出口订单下降幅度高达50%,我国总体出口形势日益严峻。

国家外管局外汇储备增幅和人民银行外汇占款数据清楚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刺激国际投机热钱加速流向中国。包括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内的许多主管部门负责人坦承:投机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市场,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和通货膨胀预期恶化的重要推手。

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愈加恶化。主要表现是:

(1)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和持续攀升,我国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2)美元长期走弱、美国和中国基准利率差距拉大,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3)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推动我国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导致房地产调控政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然,这只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

(4)我国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和维持高位,必然大幅度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

(5)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将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经济转型和失业压力加剧。从根本上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英为财情市场速递:美国零售大爆冷,美联储进入静默期

上周五美国零售销售再度疲软,但并未影响美国加息前景,美元反弹,金价下滑。美国上周公布的财报令投资者失望,美股涨跌互现。

【温故—隔夜市场回顾】

全球债市:美国公债收益率在震荡交投中走高,投资者认为一系列疲软的消费者和制造业活动经济数据不足以影响美联储收紧政策的路径。美国二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7.39个基点,报0.9668%;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8.0个基点,报1.7841%;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3个基点,报2.808%。

全球汇市:美元结束三日连跌走势,近期引发抛售的美联储收紧政策预期已基本被消化的观点减弱,且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减弱,导致投资者回避风险较高的货币。美元指数期货上涨0.39%,至95.148但周线收低约0.6%,为9月初以来最糟单周表现;美元兑日圆跌0.02%,至逾三周低点114.15日圆;欧元/美元下跌0.38%,报1.1411美元。

全球金市:金价下滑,受累于美国升息前景和美元走强推动美国公债收益率上扬。黄金期货下跌0.3%,报1816.5美元/盎司。

国际油市:原油期货收高,受助于供应限制和担忧俄罗斯对邻国乌克兰发起攻击,油价连续第四周上涨,尽管有消息称,中国将在春节前后释放原油储备。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9%,报86.06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上涨2.1%,报83.82美元/桶。

A股:上周五上证综合指数下跌0.96%,报3521.26点;深证成份指数上涨0.09%,报14150.57点;创业板指数上涨1.18%,报3119.41点;科创50上涨1.36%,报1312.29点;富时中国A50指数下跌1.23%,报15064.2点。

港股:上周五香港恒生指数下跌0.19%,报24383.3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0.55%,报8554.79点;恒生 科技 指数下跌0.48%,报5769.05点。

欧股:上周五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下跌1%,报481.16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3%,报7542.95点;法国CAC40指数下跌0.8%,报7143点;德国DAX30指数下跌0.9%,报15883.24点。

美股:美国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低,金融股造成较大拖累,美国大型银行第四季业绩令投资者失望,财报季黯淡开场。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1%,报4662.85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6%,报35911.8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6%,报14893.75点。

【重磅—市场要闻】

“恐怖数据”大爆冷,续刷去年2月以来新低

美国12月零售销售月率录得-1.9%,续刷去年2月以来新低。分析师指出,尽管数据不佳,但零售额在2021年第一季度受到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提振,同比指标仍处于 历史 高位。此外,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68.8,低于预期的70。

拜登提名拉斯金担任监管副主席,库克和杰斐逊为理事

白宫当地时间周四表示,拜登总统将提名前财政部高级官员拉斯金担任美联储的银行业最高监管官员,并提名两名知名经济学家库克和杰斐逊担任美联储理事。若提名顺利获批,由拜登任命的官员将占据美联储理事会七个席位中的五席。

冬季风暴持续侵袭美国 4700多个航班被取消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月16日报道,冬季风暴持续侵袭美国,从东南部至东北部,将有多达8000万人收到冬季风暴警报。据航班追踪数据公司FlightAware的报告,仅在1月16日,就有近5700个航班延误,4700多个航班被取消。

石油现货市场火爆 油价看涨情绪高涨

中国、韩国和印度的炼油商正在抢购数百万桶价格更高的美国轻质低硫原油,这些原油预计将于4月份到货。在期货市场的远期曲线上,原油期货正处于现货溢价的状态,即近月价格高于远月价格。供应端方面,据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利比亚的石油总产量达到120万桶/日。

汤加海底火山剧烈喷发 日本5年来首发海啸预警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5日发生剧烈喷发后,日本气象厅16日凌晨连续发布海啸警报。这是日本自2021年11月以来首次发布海啸警报。

特斯拉周边接受狗狗币支付 狗狗币一度涨超20%

上周五,特斯拉美国在线商店部分商品接受狗狗币作为付款选项。随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发推文证实,特斯拉周边可以用狗狗币购买。狗狗币日内一度涨超20%。

美国国税局将对NFT市场参与者收税并打击逃税者

据外媒援引税务专家报道,NFT投资者和创造者将面临高达37%的税率和数十亿美元的税收。负责处理逃税者问题的美国国税局官员称,他们正准备对此进行打击。

欧盟2021年11月对外贸易总额出现83亿欧元逆差

据欧盟统计局当地时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11月欧盟27国对外贸易总额出现83亿欧元的逆差。这是自2014年1月以来,欧盟首次出现月度贸易逆差。在2021年同期,欧盟的对外贸易顺差为245亿欧元。

【声音—投行机构观点】

美联储“三把手”威廉姆斯:美联储正在接近做出加息决定

美联储威廉姆斯表示,鉴于当前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的迹象,美联储正在接近做出逐步加息的决定,美联储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等待很久才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他没有给出美联储何时开始加息的具体时间表,并指出“将基于对广泛数据和信息的仔细考虑”。

美国财政部:美联邦政府债务超过29.8万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月14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经超过29.8万亿美元,逼近30万亿美元大关。分析人士指出,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财政和债务状况不可持续。

10:00

中国第四季度GDP

10:00

国新办就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 美国财政史刘畅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 美国财政史刘畅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大雁 英语 大雁英语单词怎么写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