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

时间:2023-08-07 14:38:02 作者:刘耀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的保养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和银壶的保养方法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1

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

很多人买了银壶以后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壶体发黑或生锈。其实,一个好的工艺品是需要保养的,银壶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烧水壶,不能同一而论。

那么,银壶究竟应该怎样保养呢?

1、银壶长时间运用后会发黑,这正是纯度高的体现,不影响正常运用。

2、新品:

冷水清洁后,热水冲刷,再用通常茶叶冲泡一、二次。

3、旧品:壶身表面可用牙膏、牙粉,棉布(忌用硬菜瓜布)擦拭清洁,用擦银布更可清洁,保藏忌磕碰,宜用软纸或细布包裹。

4、壶身内,用清水加白醋煮过,再用清水煮一、二次;或用热水冲刷,至洁净无味停止。

5、表面可用擦银布擦拭,让银质的光泽逐渐的展示,如遇发黑状况请运用专业洗银水擦拭。

6、家庭清洁可采用牙膏和柠檬水,擦拭洁净即可。

7、运用后有必要保持远离含硫化合物,防止冷水冲热壶、高处摔下。

8、一起要洼意不行壶内没有装水的状况下干烧。

9、由所以银成品,若与硬物撞击,遭到强烈冲击的话,有可能会留下划痕,请必须当心!

10、盛水位保持在整壶容量的80-90%为最好,不然沸水外溢会将加热炉的电热丝完全损坏,也会致使其它不必要的风险

11、银壶不得在无水状态下加热,防止有些焊接处受高温而损坏。

12、银壶的加热可运用炭火加热或电加热。较推荐的东西有:电热丝加热炉、远红外加热炉、电磁加热炉等,如选用电磁炉则要采购防遮罩电磁炉。

金缮|残缺至美,岁月流金

茶具虽无生命力,但它从泥胚到制作,再有缘成为我们茶桌一员,经历了长久岁(茶)月(汤)的洗礼,或多或少也与我们培养了默契。

所以当茶具残缺不全时,弃之可惜,留着又无用,而且和新的茶具培养默契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对旧茶具难以忘怀。

金缮修复能够解决茶友们的这个烦恼。

什么是金缮?

金缮修复,即是用天然生漆将破碎的瓷器黏合后,再在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让茶具焕然新生。

而且,金缮修复工艺的适用范围很广:瓷器、紫砂器、木质器具、玻璃器皿、玉器以及新材料等等均可修复。

传统的手艺,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哪怕是残缺碎裂,以金缮与锔补之法,经过匠人的心手,可以再次让它的生命绽放。

金缮后的补痕自然曲折,金粉的质感与碗盏的质地恰到好处地衔接,裂痕犹如天空划过的闪电,或似林中虬劲错节的老根,令人捧玩难舍。

在中国早期就有“漆髹”的技艺,古老漆器展现大美的中华文明。从古琴、文房到古玩,皆可以用天然的生漆进行修缮。

金缮工艺源自日本,表面看是瓷器修补,实则是不折不扣的大漆工艺。

中国明晚期漆器著作《髹饰录》有贴金一条工艺流程与金缮完全相同,只是中国没有将大漆贴金工艺用于瓷器修补。

金缮已经远远超出了实用为目的的范畴,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敬天惜物的精神。在陶瓷的器物上,断裂处以大漆金粉修缮,并不回避残缺,却将它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犹如再生的生命,足以触动人心。

金缮多用于陶瓷器具上,也见于竹木、象牙、玉器等。与锔补不同,其主要材料为生漆和金粉,有时候也会使用银粉或者铂粉。

金漆修补对缺瓷、飞皮修复来说相对简单,但是对于破裂的瓷器,人们多选择锔钉修补,认为它更牢固,但金漆修补因为不用钻孔,对贵重器具来说更为有利。

生漆又称大漆,防腐耐酸耐碱耐高温,正合使用于茶器上。

金缮的修复周期约一个月,所用的大漆要事先和糯米粉或面粉进行适当调和,补于断裂处,断裂处必须洁净,不能有一粒渣土。

漏缺崩坏的地方则用瓦灰。大漆须等待七至十天才能干燥,阴干后还要打磨平整,在裂纹处以生漆描线,最后涂上金粉,抛光完成。

干燥是漆艺中非常基础又非常关键的步骤,几乎每上一遍漆都需要进行干燥。大漆的干燥方式是“荫干”。

干燥环境的湿度为60%~70%、温度约25℃。荫房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目的是保持温度和湿度,同时起到防尘的作用。

荫房内还需调节空气,保持足够的氧气。干燥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根据断面厚度、温湿度、材料特性等不同情况,干燥时间需数周甚至数月不等,没有固定期限。

金缮需要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几十天,这其中要构思、描绘、等待,惜物所恋之情无一不体现在慢慢等待的时光之中,如同对待一个生命。

国内做金缮的地方越来越多,匠人以自己的体悟来做金缮。寻一方老宅,打造一个充满生活美学空间,结合平日自己的兴趣,挂些字画,种上花草盆景,摆好文房四宝、雅玩茶器,室内茶香琴韵,是闹中取静的地方。

金缮创作,首先基于了解金缮的美学特点,它的独一性以及自然天成的审美意味,古拙、朴直、节制、冷瘦、枯萎、残缺等等,它的简素之美和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寂自然,回归本心的特征。

所以最好要有国画、雕塑等艺术基础,要了解书法的用笔姿态,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更耐寻味。

有时构思的时间更长,创意要高于技艺。

一只瓶子掉了一点漆,简单的补漆工作相对容易,但如果在上面横生一枝寒梅,就陡然生了妙趣,文人雅兴跃上瓶上,惜物才可以让器物涅槃重生。

金缮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文人惜物,其内涵的深刻,更是因为其遵循了自然的法度。它的独一性让每一次修复都能带来内心的灵动,看着它们再次美丽地展现,就是最大的奖赏。

发现并赋予它新的生命,这个过程是修缮的关键,看似有限,实为无限。

金缮本身更体现惜物的精神,每个器物都有灵且美,什么是手工的温度?金缮的线条可以作为答案。

金缮修复过程:

先是调和黏合剂,将天然生漆与蛋白、糯米粉、黄土粉、面粉以及适量的瓦灰等材料按比例调和在一起。

黏合剂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可放心使用。调好黏合剂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用清水擦干净多余的灰尘泥土,若擦拭难度大也可以用粗砂纸打磨;

2.用镊子将原本破损的瓷片对准位置,黏合好瓷片;

3.再用黏合剂将多余瓷片间的缝隙填补平整;

4.等黏合剂干了之后,用调好的大漆刷在修补之处;

5.放到阴凉处阴干,等干透了之后打磨平整,要做好刷多几遍大漆的准备;

6.用金粉的最佳时机就在最后一遍漆半干不干的时候,这时候用金粉会粘得更牢固,要多施几遍,直至将其完全铺满;

7.晾干抛光,注意打磨力度,简单处理掉凸起部分即可完工。

变革中的明清茶具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因团茶的制作劳民伤财在洪武二十四年下诏废除团茶,而采用叶茶进贡。

从此,中国的茶具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终形成了简单方便、重在享受饮茶天然乐趣的茶具系列。

明代饮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把条形叶茶放在瓷瓶里加水煎煮,等火候适当即可注入茶杯饮之;第二种是把茶叶放在茶杯中,直接用热水点之,名为撮泡。

不管是壶煎还是撮泡,较之前代都简便多了,还原了茶叶的自然天性。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曰:“吾朝所尚(指条形散茶)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然简便异常,天趣备悉,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点,以前的碾、磨、罗、筅等茶具弃而不用,除茶焙、茶笼、汤瓶、茶瓶(贮茶罐)、茶炉等辅助茶具保留外,唱主角的变成茶壶和茶盏(明清以后多称茶杯)而已,这个固定组合一直沿用至今。

贮茶器具

由于条形叶茶比饼茶更易受潮,所以明代对贮茶器具要求更高。明代的贮茶采用焙贮结合的方法,先把新茶放在茶焙里置火盆之上焙干,然后将贮茶的陶瓮也烘干,内填若干层箬叶片,将焙干冷却后的茶叶放入陶瓮,其上再放置若干箬叶片。

最后,用烘干的六、七层宣纸扎封瓮口,并压以厚重干木板。由于适宜储存茶叶,所以当时贮茶大多采用的是宜兴紫砂陶瓮,日常随饮随取的也有用景德镇窑小瓷罐。

洗茶器具

洗茶一说,始闻于明代。由于用条形叶茶直接煎泡而饮,茶中的灰尘与杂质是必须去除的,所以诞生了洗茶器具。

明代文震亨曰:“茶洗以砂为之,制如碗式,上下二层。上层底穿数孔,用洗茶,沙垢皆从孔中流出,最便”由此可见,明代的茶洗是紫砂制的诸葛碗式,区别就是上层穿了细孔而已。

也有将茶洗制成扁壶式,“中加一盎,鬲而细窍,其底便过水漉沙。”然而明代的茶洗实物至今未见,实为一大遗憾。

饮茶器具

明代饮茶对茶壶更为讲究。紫砂由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成为壶中主流。

特别明代中晚期涌现出大批制壶名家,其制壶“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而颇受文人青睐。

除了紫砂,瓷茶壶和锡壶也较为常见。其中制锡大家有赵良璧、归复初、黄元吉等。其壶“模范百出而精雅绝伦一时,高流贵尚之。”“一罐一注,价五、六金”由此可见美壶在当时的受重视程度。

明代的茶盏也发生变化。厚粗的黑釉盏退出了茶具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晶莹如玉的白釉盏。

屠隆《考盘余事》曰:“宣庙(宣德朝)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谟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高濂的《遵生八笺》里也说:“茶盏惟宣窑坛盏为最,质厚白莹,样式古雅次则嘉窑(嘉靖朝)心内茶字小盏为美。欲试茶色贵白,岂容青花乱之。”明代官窑白釉茶盏除了上流社会能使用外,民间并不多见。

当时老百姓使用的还是一般的白釉盏,其次就是日本茶人称为“染付”的青花茶碗或北方窑茶碗。

至于当时出口欧洲、名闻天下的德化白瓷大多数是佛像等雕塑,鲜有茶具者。

总而言之,由于明代高度发达手工业而制造出的茶具,砂瓷金银锡铅竹木无一不精、无一不雅,当时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大力追捧,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代的饮茶习惯跟明代没什么区别,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茶的产量也进一步增加,饮茶风俗更加普遍。

因此清代的茶具更趋向平民化,也呈现出民族性、地区性的差异。不同民族在经过几百年散茶饮用的积累后,逐渐形成了各民族的饮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茶俗和茶具。

中原汉民族地区的茶具则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特征。

瓷器茶具

清代特别是清早期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除了沿烧明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白釉、豆青等各种茶具,还新创粉彩、珐琅彩、仿生釉等名品(图十)。

瓷器茶具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一种居家必备的器物。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时期始创的盖碗茶具(图十一),开了一代先河,沿用至今从未间断。

盖碗又名“焗盅”,由盖、碗、托三位一体组合而成。盖碗的作用之一是防尘和凝香,其次是止溢和防烫。

品茶时,主客左手持托右手拿盖,轻轻拨开浮在茶汤上的茶叶细啜慢品,充分体现了中华茶文化温雅谦和、从容大方的儒家思想精髓。

清代的陶瓷茶叶罐产量也是相当可观,型釉各异、美不胜收(图十二至十四)。而始见于明万历的茶食拼盆,发展到清代也是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图十五、十六)。

由于茶叶的大量出口及精良的陶瓷烧制技艺,清代的外销瓷茶具数量也是相当庞大,这种图案上带有西洋风格的茶具反映了中外交流的文化史,越来越受瓷器爱好者的关注。

紫砂及其它茶具

紫砂仍然是清代茶具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制作水平的提高及紫砂的淘练更加细腻,再加上文人的积极参与,紫砂作为高雅的艺术品,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锡茶具在清代继续使用,涌现出象沈存周、卢葵生、朱坚等制锡高手。锡茶叶罐有防潮、避光等优点,在民间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竹木牙角各种材质的广泛应用也是清代茶具的特点:如海南椰壳雕,内宫匏制茶具,另外福建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也是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的茶具,就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春天,让中华的茶文化锦上添花、绚烂多彩!

以上内容是关于银壶的保养方法和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呢 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一点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40197.html

使劲推荐

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
银壶的保养方法 银壶的保养日常有哪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的保养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

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呢 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一点
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呢 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一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杯怎么选,茶才更好喝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茶具应该如何养护,有什么方法吗 茶具的养护方法
茶具应该如何养护,有什么方法吗 茶具的养护方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应该如何养护,有什么方法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

茶则什么意思 你懂茶道吗
茶则什么意思 你懂茶道吗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则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你懂茶...

如何挑选一把好壶 选壶要领
如何挑选一把好壶 选壶要领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挑选一把好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选...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紫砂壶玩了那么久,如何提高玩壶眼光呢 紫砂壶玩了那么久,如何提高玩壶眼光度
紫砂壶玩了那么久,如何提高玩壶眼光呢 紫砂壶玩了那么久,如何提高玩壶眼光度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玩了那么久,如何提高玩壶眼光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

银器有去湿的作用吗? 银器去湿气什么原理
银器有去湿的作用吗? 银器去湿气什么原理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器有去湿的作用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搪瓷茶具是指 搪瓷茶具的优缺点
搪瓷茶具是指 搪瓷茶具的优缺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搪瓷茶具是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搪瓷茶...

谢恒 建水 建水紫陶谢峻仁
谢恒 建水 建水紫陶谢峻仁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谢恒 建水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水紫陶...

养紫砂壶最忌讳的是什么东西 养紫砂壶的禁忌
养紫砂壶最忌讳的是什么东西 养紫砂壶的禁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养紫砂壶最忌讳的是什么东西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