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包浆是什么和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呢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其实,茶叶的好坏与包浆是没有关系的。这个跟茶叶的种类和养壶手法有关。而不是越贵的茶越能养出好包浆。油性足的茶叶,比如铁观音,泡茶过程中,茶油会慢慢自然透出壶面,一段时间非常容易包浆,光泽古润。像熟普、红茶、铁观音之类对养壶效果就非常明显。
养壶的时候,分两种,一种是淋养,就是拿茶汤浇淋壶身,让壶吃吃茶汤,等壶吸收后,再拿热水淋下壶身,最后拿茶巾把壶擦拭干净,不要让茶渍留在壶上,茶渍久而久之会很难除去,破坏壶的品相。这种方法,见效快,也是很大一部分人这么玩。
另一种,是内养,就是泡茶过程中不淋养,正常泡茶,偶尔淋淋热水,不浇茶汤,这种方法效果慢,但养出来的包浆持久沉稳,这是由内而外的。
同时,也跟紫砂壶有关,泥料越好,越容易包浆,比如手工锤炼的泥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泥料中的砂性,不像机器炼泥,机器的力道大,粉碎的更加厉害,人工的力道没那么大,砂与砂之间的间隙大,泥料疏松,所以透气性很强,很容易包浆,买过我这壶的朋友,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点。
工艺上,薄胎壶,因为壶壁很薄,茶油渗透更加快,也是非常快包浆。紫砂壶要养出好看的包浆,不是光看茶叶的。
盖碗由碗身、碗托、碗盖三部分组成,也叫“三才碗”,明清时期非常流行。所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碗盖在上面,叫做“天”;碗托在下面,叫做“地”;碗身居于中间,叫做“人”。从这样一副茶具中,人们可以体味出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思想。
1.盖碗的由来
相传唐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喝茶的时候,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打算想个办法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拿出一个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着碟子喝茶,这样就烫不着手了。不过,茶杯还是容易倾倒,几经试验,她终于发现蜡可以固定茶杯。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古代各式盖碗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
今天人们使用的盖碗,即是崔小姐发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盖碗茶不讲繁文缛节,无论是在人声嘈杂的茶铺,还是在装饰精致的雅室,捧一盏盖碗茶,用茶盖轻拨茶汤,总有馥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2.盖碗使用小技巧
注水量: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入水时倒满盖碗必烫手。调整盖与碗边的出水缝隙,在不用滤网时尤其重要。
倒茶手法: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如果盖碗拿偏了,茶水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就极容易烫到。
3.使用盖碗的礼仪
除了泡茶、出水时间上的控制需要慢慢习得,用盖碗喝茶时的礼仪也需注意。坐姿要端正,头和嘴不前伸,也不能低头。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飘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可撇去浮起的茶叶等物。然后将茶盖呈倾斜状,送到嘴边,一口一口地慢慢饮,不能有声音。
4.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通常来讲,盖碗的碗盖比碗口略小,呈倒扣的圆弧形。因盖缘和碗口紧密相接,中间没有缝隙,因此盖碗不仅可以保持茶汤的温度,还可以保留茶的香气。碗身口大且外敞,打开碗盖,茶汤的色泽、茶叶的颜色即可尽收眼底。置于碗身下面的碗托,既能起到隔热作用,也可以令盖碗的整体造型美丽而典雅。
紫砂壶的款识,亦是属於篆刻艺术的范畴,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组成部份,造型、泥料、制作、款识、烧成俱佳的壶,方为上品。
▲顾老常用印(部分)
顾景舟先生的这方印,乃是由徐悲鸿弟子,黄养辉所刻,只有顾景舟认为是上品的壶,才用它打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顾景舟先生心目的上品壶都有那些。(注:早年及暮年时期有优秀作品不用此款,不过用此印者必是上品无疑,莫作锱铢之较)▲景舟 掇球壶
壶身作扁球形,直颈曲流,鼓腹卧足。扁球形盖,球形钮,环形柄长而垂,整个器身以大、中、小三个球体迭积而成,形制完美,造型庄重,气度不凡。
顾氏『掇球壶』风格独具,比之邵大亨之『掇球壶』略显内敛,比之程寿珍之『掇球壶』则更显古朴,可谓博采众家之长。▲景舟 九头咏梅
此套乃是顾老少见的花器套组。全器的轮廓线条,既清新出尘,又能体会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壶身气度更是饱满蕴蓄,神采奕奕。其将紫砂壶艺中所需蕴含的形、神、态都具体表现出来。▲景舟 大石瓢
顾景舟先生赫赫有名的五把石瓢皆用此长方印,追求线型的流畅舒展,反复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此石瓢壶可谓完美诠释了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砂壶珍品。▲景舟 提壁壶
由顾景舟、高庄二人共同设计,顾景舟精心制作,几易其稿的国之瑰宝提璧壶,此壶是顾景舟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代表之作、经典之作。此壶是光素器的巅峰作品,转起承合的线条体现了无与伦比的几何器形之美。▲景舟 上新桥
此壶造型古拙、姿容挺秀,线条明承暗合,转折适度,自有韵味,整器布局巧妙,别出心载,气韵端庄稳重,转合之间极尽精微又浑然天成。
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
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景舟 匏瓜
此为顾景舟先生所之匏瓜壶,壶身扁圆鼓腹,丰满圆润,线条挺括流畅,色泽温润细腻。
整体搭配协调、比例匀称,壶嘴出水有力,壶把力度感强,壶盖设计丰腴,口盖严密;各部衔接不见痕迹、光滑自然、浑然一体,流畅的线条强化了律动的视觉效果。▲景舟 灵芝
此为顾景舟先生所制灵芝壶,此壶造型古拙、姿容挺秀,线条明承暗合,转折适度,自有韵味。壶嘴自然胥出,壶把简洁有力,形态灵动自如。
整器布局巧妙,别出心载,气韵端庄稳重,转合之间极尽精微又浑然天成,借着陶都窑火的艺术铸成永恒,文人情怀跃然而出。▲景舟 均玉
此为顾景舟先生的民国绿均玉壶,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此壶结构严谨匀称,质地细腻润泽,技艺娴熟老练,构思巧妙。
造型深谙方圆和谐之美,沉稳中见灵动,方圆中寓天地,给人一种端庄、宁静的大雅之美。▲景舟均玉
此为顾景舟先生所制矮石瓢,其身筒不再是削直的锥体,壶身略略饱满、圆浑;壶腹呈现微妙的弧线。
壶流与壶把好像壶体自然生成,又配合了壶身筒的圆浑,胥出自然,同时又舒展有力,盖上的桥钮与平盖衔接,各个角度琢塑出和缓的弧度到盖面,使得各部件都有所呼应,极为精巧。这几款皆是盖有长方形景舟款印之壶,俱是顾老心中的上品之作,大饱眼福!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知识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呢和紫砂壶包浆是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泡茶器具选择 泡茶茶器的选择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呢 紫砂壶包浆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8482.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器具选择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泡茶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经典壶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玩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玩转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长时间不用发霉有味怎么办?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关于老紫泥,泥料陈腐,泥料真空的详解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保养的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搞...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大师时大彬简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新壶第一次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素佳的产品怎么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