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穆教授讲银壶的故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和穆教授讲银壶的故事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首创品论银壶的专栏,今天来到了第五期。希望通过专栏的形式,让大家了解银壶、提升认知,进而享用银壶、养生保健、投资收藏。
银壶煮水泡茶益处多多,但市场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那么如何选择一把好的银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材质纯度、器物造型、工艺水平、实用性和投资收藏等五个方面考虑。
题目:如何选择一把好的银壶?材质纯度
银壶材质纯度高低,首先影响使用安全,低纯度的银壶或多或少含有铜、铅等杂质。其次,影响口感,高纯度银壶煮水泡茶甘甜绵软,低纯度银壶则晦涩难咽。
再次,影响到加工难度,越纯的银子越柔软,加工难度也越大。
同样的工艺要求,9999纯度材质要比99纯度多费50%左右的工时,但更能体现高品质性能。
最后,影响壶的重量,高纯度银壶要比较低纯度银壶厚,而且经验丰富的使用者曾提出银壶厚重,水的韵味会更足。
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喜好的器物造型也会有所区别。选择银壶造型的总原则是“整体协调流畅、部件美观耐看”;基本要求是壶嘴、壶把、两个壶耳、壶摘五点共面。
常见的壶型有几十种,多以古代器物或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主,一般情况下底部略大的银壶烧水速度也相应快些。
壶嘴基本可分为弯嘴和直嘴两大类:弯嘴出水相对柔和,直嘴出水比较“冲”。看壶嘴有三项指标:出水流畅性、断流爽利度、水压大小。
壶把(壶提梁)的大小粗细要与壶身大小、形状、重量匹配。一般银壶注水80%,从壶把的前三分之一处握起,壶把要求是壶身稳定不费力。
壶盖大体分为压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嵌盖(壶盖嵌于壶口内)、截盖(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包盖(壶盖包住壶口)。
壶盖不宜过紧或过松,框量在0.2-0.5毫米为宜。
壶摘虽小,却是壶的点睛之笔、提亮之处。大多数情况下,壶摘不仅制作的灵巧生动,更要能转动把玩,直接把壶摘焊死在壶盖上,省了工费却失了灵性。
工艺水平
制胎、錾刻、组装、后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制胎基本要求还是规整,手工壶追求天然形成的感觉,但不可成为粗制滥造的借口。
拿壶体来说,常见要求是无偏、无瑕、厚薄均匀。
錾刻如同在纸上作画一样,精美纹饰全凭精湛的錾刻技艺来表现。平錾犹如画界工笔,戗錾如小写意,浮雕錾如大写意。
好的錾刻让人赏心悦目,煮水沏茶时增添了一份文化气韵;差的錾刻犹如画蛇添足,还不如光壶。
组装要求各个部件协调统一、不给人突兀感,要求无焊缝、无焊镏、无砂眼。后处理拼的是细心和耐心,一把高纯度精工壶,一定是精心打磨抛光,光面的有镜面效果,通透雅致;亚光面的有绒沙效果,低调奢华。
市面有些银壶经过“做旧”处理,有的是为了表面效果,更多的是为了掩盖做工瑕疵。
实用性
无论烧水壶还是泡茶壶,都是实用器,用起来顺手才算得上是一把好壶。顺手,就因人而宜了。
此外,还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一是隔热防烫处理。常见的方法是更换壶把材质和包裹防烫物,如壶把换成竹木、铜铁等,或者编上绳、藤条等,都可以防烫。
二是烧水壶的饱和度。饱和度是指在适宜功率炉具上烧水、水烧开而不喷溢时所装下的容水量与壶容量的比值。
通常认为饱和度低于70%的烧水壶就不好了。
三是出水流畅。不同种类的茶,对水流的要求不同。岩茶、乌龙茶等高香茶需要水聚、有力度;绿茶、红茶等则需要水流细柔、不能太冲。
投资收藏
一把好银壶,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很强的投资收藏价值。银壶材料具有保值功能,制壶人工则具有增值功能,有时代烙印的银壶则是收藏佳品。
投资收藏价值取决于多个方面,最重要的则是品牌。
有人说,有些银壶卖得非常便宜啊,怎么品牌的都这么贵呢?便宜没好货,众人皆知。低价往往代表着掺杂使假、粗制滥造,售后无保障。
品牌银壶,从原料到做工,从技术要求到成品检验,从供货渠道到售后服务,都有一整套的严格标准,值得信赖。
鹤庆新华村银器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从最初的挑着小炉和工具走村串巷,后来形成了家族传承观念。
“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匠”说的就是这一群鹤川匠人。
大理新华村,有很多不起眼的小院里,高挂的红石榴,油绿的菜地,清晨的微风也夹着幸福的气息。
白墙青瓦,朴实而美好,整个石寨子显得格外祥和安宁。
小镇也许不够精彩,也许不够浪漫,但幸福得真实,伸手可及。
13岁学艺,20岁成家,这是新华的普遍现象,也正是在这样的年纪就开始专注的做一件事,淬炼心性,养成自己。
从小就浸染在传统手工文化里,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对待每一件作品,他们都格外用心和细心。
清晨八点小院开始传出咚咚声响,师傅们抬着凳子,拿着工具和材料,坐在树荫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师傅常说,步骤没有哪个最难,都是组成的一部分,都需要注意工和艺之间的把握,人和工具,材料的关系。
在别人看来,那千篇一律的锤敲声,让生活显得枯燥单调。在师傅眼里这一点也不枯燥,真正枯燥的是人心。
银壶客虽然早年放下了小锤,选择外出学习读书对银壶精髓不能精懂,但能在其中能帮助到师傅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也能有所回报的事,心里也有自己的感悟。
爱茶之人可以说是每日茶杯不离手的,一套精美的茶具,带来的不只是袅袅茶香,更有不尽的美学
宜兴紫砂壶
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陶器是我国最早的茶具,而陶器中的佼佼者当属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
紫砂茶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州古铜器等形状。
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内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烧制而成,由于其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叶,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还可以直接放在炉火上煨炖。
旧时茶壶的把手在壶身一侧,煮茶之后既脏又烫手,好茶的苏东坡对此颇为苦恼。一天夜里,小书童提着灯笼送来夜宵,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经过数月的细作精修,便有了“提梁壶”。
汝瓷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汝窑被称为中国瓷器的最高峰,它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并不夸张。
茶友们都知道,汝瓷是茶席上一件可养的宝贝。经过茶水的滋养,汝瓷釉面会发生奇妙的开片(良好开片的标准素有“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之说),并且会形成金丝铁线。
这种金丝铁线,仿佛岁月之流,交织纵横于汝瓷之上。
龙泉青瓷茶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龙泉青瓷,因其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龙泉青瓷茶具,“弟窑”的白胎和朱砂胎青瓷,光泽柔和,似冰类玉,高雅大方;“哥窑”的黑胎青瓷,饱满、莹洁的釉层与瑰丽、古朴的纹片相应,古朴典雅。
现代龙泉青瓷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了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
以上内容是关于穆教授讲银壶的故事和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穆教授讲银壶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2117.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穆教授讲银壶的故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使用前怎么处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水紫陶开壶的正确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泡什么茶比较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什么茶配什么茶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什...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水紫陶工艺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拿盖碗的手法有几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杯选择的四字秘诀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唐代人怎么喝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