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早期紫砂壶的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最早的紫砂壶型和早期紫砂壶的特点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早期紫砂壶石瓢 徐美萍制
茶具种类繁多,不同茶具适合冲泡的茶叶种类和冲泡的基本方法不尽相同。以下介绍常见的玻璃杯、盖碗、紫砂壶和瓷壶器具泡茶的基本方法。
玻璃杯泡法
而且玻璃不会吸收茶叶的味道,可使茶汤的味道更香浓。高档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因外形秀丽、色泽翠绿,一般用玻璃杯冲泡。
此外,玻璃杯也可用于黄芽茶、白茶、花茶等的冲泡。
01.准备茶具
玻璃杯、茶盘、茶荷、茶匙、茶巾、煮水器
02.冲泡步骤
1.温杯。待水煮沸后,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至1/3处。左手托杯底,右手握杯口,倾斜杯身,使水沿杯口转动一周,再将温杯的水倒掉。
2.置茶。用茶匙把茶荷中de扱璃林中,投余量约为3克。
3.漫润。待水温降至80C时倒入杯中,至杯子容量的1/4,接着右手握杯,左手中指抵住杯底,轻轻旋转杯身,让茶叶浸润10秒钟,促使茶芽舒展。
4.冲茶。利用手腕的力量,以“风凰三点头”式手法冲水一一冲泡时由低向高将水壶上下连拉三次,茶叶在杯中翻转,加水至七分满时断流停冲。
5.奉茶。将泡好的茶用双手端给宾客,伸出右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盖碗泡法
盖碗杯盖可保香,杯泡可防烫,是当前比较普及的一种冲泡方式,既可单杯独饮,亦可以做主泡器冲泡后分汤品饮。
用盖碗冲泡乌龙茶、花茶时尤能凸显香气,冲泡黑茶、自茶、红茶、黄茶亦十分利于酝出茶味。
冲泡绿茶时,一般不加盖闷泡,以免闷黄茶叶。
01.准备茶具
盖碗、公道杯、过滤网、品茗杯、茶盘、茶夹、茶荷、茶匙、茶巾、煮水器
02.冲泡步骤
1.温杯。往盖碗中泡入开水,然后再将开水倒入公道杯,旋转烫洗后,将水倒入品茗杯中,用茶夹洗杯;如果品茗杯较大,也可直接用手拿杯旋转,再将洗杯的水倒入茶盘。
2.置茶。用茶匙把茶荷中的茶轻轻拨入盖碗中,投茶量应根据茶类及品饮者的喜好调整。
gcd73077chayishuozyfxc123wx985211314lzay778heichayungsc106mpsfc123jzss772hecha0098
3.润茶。需要润洗的茶叶,如黑茶,往盖碗中冲水至八分满,盖上盖碗的盖子,将茶汤滤入公道杯中。
拿盖碗时,大拇指和中指放在盖碗口沿,食指按在盖纽上,其他的手指尽量不要碰碗身和盖子。
拿起后让茶水沿着拇指方向倒进公道杯中。只需浸润的茶叶,如细嫩绿茶,则只需向杯中泡入1/3的水,轻轻摇动杯身。
4.冲水。再次冲水至八分满,盖上盖子,闷泡一分钟。
5.斟茶和奉茶。将茶汤滤入公道杯中,再将茶汤倒入各品茗杯中至七分满,双手端给宾客品饮。
紫砂壶泡法
紫砂壶气孔微细、气密度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吐纳的特性,用之泡茶能充分显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而且泡茶的效果还会随着久用越来越好。
紫砂壶提携抚握均不易烫手,置于火上烧炖也不会因温度急变而炸裂,是非常适合泡茶的壶具。
紫秒壶的保温性能很强,适合沖泡对水温要求较高的黑茶、铁观音、大红袍等。
01.准备茶具
紫砂壶、公道杯、过滤网、品著杯、杯托、茶船、茶夹、茶荷、茶匙、茶巾、煮水器
02.冲泡步骤
1.温壶。把紫砂壶放在茶船上,用沸水冲淋茶壶内外,温热壶里、壶壁、壶盖。
2.置茶。用茶匙把茶荷中的茶轻轻拨入茶壶中,使茶叶均匀散落在壶底,投茶量占茶壶容量的1/3~1/2。
3.润茶。往壶中注入沸水,“高冲”入壶,至溢出壶盖沿为宜,用壶盖轻轻旋转刮去浮沫。
4.温杯。将壶中的水滤入公道杯中,再把公道杯里的水倒入各品茗杯中。
5.沖茶。再次往壶中注入沸水,高冲水至溢出壶盖沿。盖上壶盖,用热水浇灌整个茶壶,让泡茶的温度保持恒定,浸泡2分钟后,把茶汤滤入公道杯中,尽量倒干净。
6.斟茶。将温热品茗杯的水倒入茶船中,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各品著杯至七分满。
7.奉茶。将品茗杯放在杯托上,双于端给宾客品饮。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今天就讲一讲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茶文化。
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茶甚至是开门七件事
题记:若干年后我们不在了,陶在,建水紫陶的传统技艺还在
陶茶居坐落于建水古城的翰林街,比邻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是一座清代民居风格的老宅院,堂屋、小楼耳房和天井。
冬暖夏凉的老屋是田静创作、授徒、接待八方来客的居所。堂屋里分区域陈设着田静各个时期的作品。
我们围桌而坐,田静的徒弟丹丹为我们泡了一壶古树普洱红茶,壶自然是田静所制。喝着茶,倾听田静讲述自己学艺制陶的历程,随着田静不疾不徐的语调,我开始走进紫陶,走进非遗
一、承艺求学
学习制陶缘于田静爱茶,能亲自做一把壶来泡茶喝,便是田静最初的心愿。读书时最喜欢玩泥巴的她,也成了父母眼里的不务正业。
在正式拜师之前她已习艺六年,追随当地多位民间艺人学习一些制作建水紫陶的基本技艺。
在学艺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无法系统掌握传统建水紫陶制作技艺。
因为师傅们皆业术有专攻,或精于制泥,或精于造型,或精于烧制,没有人可以做到每一种技艺都样样精通。
这也让田静意识到,一件完整的紫陶作品,原来是要经这么多道工序,这么多人手,合众人之力方能完成。
在追随潘炳良师父学艺的最初,师父便问田静:“小丫头,你读那么多书,就是回来跟我做泥活的啊?”就连田静的母亲也时有埋怨,“小女娃娃学做陶太苦了!”
可因为喜欢,田静就很执着地去做了。在当时的建水,紫陶的状况是:小家庭式作坊居多,以制作汽锅,茶罐,花瓶等单一器皿为主,鲜有茶壶造型。
在传统的建水陶手工制泥技艺中,浸透后的泥料是需过滤二十多遍方能化作泥中菁华用以烧制的,这样优异的泥料,如果不能制成茶器为爱茶之人赏用,实在可惜。
而且,紫陶烧成色泽不仅具有金石质感,且莹润光洁,非常适于养玩,这对于爱茶之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器。
但陈善可乏的茶壶造型,制约了紫陶的发展。
图为:老厂时期作品,主要以花瓶汽锅摆件为主
在家人与师父的支持和鼓励下,田静考上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进行了系统的陶瓷造型训练,历时五年,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
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家乡追随师父习艺,爱茶的田静最关注的造型就是茶具,特别是茶壶。
云南是世界茶源,是茶叶的故乡,云南的茶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如何结合云南茶的特点设计出相宜适造型的茶器是关键。
图为:田静曾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
小小茶壶,大大学问。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田静将复杂的建水陶技艺浓缩于一壶之中,从设计,配泥,成型,装饰,到填刻,衔接,烧制,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心,无一不精。
田静逐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壶方法。2023年创立了首家以制壶为主的茗壶工作室。至2023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
二、传艺授徒
潘炳良师父家祖上是练泥制陶的行家好手,已经传了三代,田静是第四代。潘炳良师父有个孙女,可以说学习制陶她可尽得祖父真传,可谓近水楼台。
可她宁愿离乡背井去打工也不愿意学制陶。由此可见,那时的建水紫陶是有多低迷,吸引不了人才,更留不住人才。
经此,田静深深感受到师父传承手艺的不易。
学艺的日子,日复一日,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田静告诉我:“师父那时也没带别的徒弟,在陶茶居里他即是技师又是师父,这样的情况在制陶业里也是极其少见的。
“拜师礼也是象征性的给师父买过两条八十元的云烟以谢师恩。师父的质朴其实是留给我的,比技艺还要珍贵的品质。”
所谓非遗传承,就是我们学到的每一个技术,掌握的每一项传统的工艺,都是承接自老祖宗的辉煌和智慧,传递下去,是责任更是使命。
如果没有后来人的承继学习,仅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将技艺守住的,更不用说整个建水紫陶业的发展了。
潘炳良师傅去世后,他的孙女又回到了工坊。这位当年放弃学艺外出的孩子,又回到了故乡,承继祖辈留下的手艺。
幸好泥土还在,手艺还在,紫陶的发展也开始有了好转,被越来越多的好茶之人认可,喜爱。
那之后田静越发坚信夯实扎实的手艺,以及传授给青年学徒手艺是两条重中之重的发展之路。
在不断的实践中,田静结合手工技艺的地域特征,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传承教学体系。
田静坦言,自小在就尝过东家学制器,西家学刻填的苦。到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完善,陶茶居工坊已经是一座活态传承传统技艺宝库,在这里学徒们可以更系统,更全面地学习技艺,每一道工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过手七十二道方克成器,每一道工序都展示在学徒眼前,又再根据其自身悟性选择最适合的技艺,倾其一生,做到精益求精。
图为:非遗展上的田静
“我在学艺之路上受的苦,走过的弯,我的徒弟们不必再承受,我想这就是陶茶居工坊在非遗践行路上最好的诠释。”田静说,“手工活计,就是人传人,口口相授。
“师父把手艺传给我,我就要把它传下去。我从零七年带第一批徒弟,到现在已经带了七十多人,仍然继续在带,还带了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我叫他们一点一点去掌握。”
图为:非遗进清华田静作品成果展
徒弟们听田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另来、错了、重来。田静对徒弟们说:“你的眼睛在不断看到这个事物的变化,三年,五年,十年就做得出来。”有徒弟问她:“师父我做的这个好吗?”
图为:中联部专题宣介会上的田静
她答:“你说哪好,你现在认为的好跟今后的好不一样,我今天还留着我做的第一把壶,至今还在对比。
“我不是只教你们一个干活的技艺,我们建水紫陶为什么能传承下去,有多少代人的密码留在里边。
“怎么来体会非遗技艺?岂是一朝一夕之功力!”
三、融古弥新
陶茶居创办于2004年,创建之初就明确了陶茶居入行建水紫陶要存活下去,就要做茶具,必须做茶具。
这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准确定位。2004年,随着普洱茶的升温,随之而来的茶具行情开始走俏,需求量非常大。
陶茶居的茶罐、七子饼盒、草帽型的茶罐等茶具陆续推向市场,陶茶居将传统的技艺应用于生活中的创新,做出了最有手工温度紫陶器皿。
田静说,放眼建水紫陶的发展,空间无限大,可以不断改进创造;细想在欣欣向荣的制陶行业中,对制陶技艺所要求的,还差着老远;继承传统,不是理论上说说,而是要思考,怎么样把手上的泥料做成最适茶的陶器。
田静设计过许多作品,她的眼光不止关注着一盏一壶,而是一个一个的系列。陶茶居所推出的“璞炻”“承瑜”系列,在任何一个茶空间里摆上茶桌,都能得到一个有风格有品味的茶席。
其中“璞炻”系列于2023年代表云南参加米兰世博会。2023年底田静更是带上她为“BMW lifestyle非遗创意大赛”设计的壶“法喜壶”到北国沈阳参加盛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田静非常清楚,要完成这个设计的发心,意味着我们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经验是可以进行中西文化间的交流,分享,对话的。
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为现代生活创新。田静如是说,如是做。
建水紫陶,滇南琼玉,悠久荣光的历史篇章仍在续写,还是那句话;“若干年后我们不在了,陶在,建水紫陶的传统技艺还在”。
以上内容是关于早期紫砂壶的特点和最早的紫砂壶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如何鉴定紫砂茶具价格高低呢 如何鉴定紫砂茶具价格高低的原因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早期紫砂壶的特点 最早的紫砂壶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41711.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早期紫砂壶的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最...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鉴定紫砂茶具价格高低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养茶宠有什么讲究,十二种常见茶宠的寓意介绍词的优秀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宠用什么水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 荼 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茗槚荈荼...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小茶宠也有大乐趣,告诉您茶宠是怎么玩的英文的优秀文章,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宠应该怎么选择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用什么样的茶具好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饮红茶适宜用瓷器茶具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喝茶的讲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盖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