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藏养全攻略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藏品和紫砂壶的藏养全攻略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范建中紫泥《鱼乐提梁》从80年代初始,国内外掀起过三次“紫砂壶热浪”,收藏者不计其数,许多人号称“壶疯”、“壶痴”。
目前在港台、日本、东南亚一带,收藏紫砂壶成了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竞相购藏。
宜兴紫砂壶以其多姿多彩的造型和典雅的格调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一、紫砂壶的藏
宜兴紫砂壶制作水平档次拉得特别开,有几块钱买一把的,也有几百上千元的。历代紫砂名人名壶、现代工艺大师的精品价格高得出格,其代价可以在广州市内买套住房。
紫砂壶爱好者买什么档次的壶,首先要看你的经济实力。当代不少中青年陶艺师,他们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气质都相当不错,只是目前尚未成名或名气不大,作品的价格就低得多,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家或大师,这就得看你的眼力了。
玩紫砂跟收藏书画是一个样。有时在低档产品中,偶而也有可能选出古拙朴实的好壶来,须知黄金本是从沙里淘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会不会“淘”了。
当我们面对紫砂壶,入目的第一感觉就是泥质,不论它是哪种泥色,都应具有纯净的温润感觉,看上去色泽鲜洁。
壶的优劣跟泥质的高低有关。这高与低包括泥料本来的质量和烧炼的火候,“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不过,新买的壶外表总不及用过的那么光泽,新壶通常保留着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显得粗、燥、亮。
而旧壶细、润、柔,原因是壶内石英分子在不断的冷热水交替中起着变化,再加上持壶者悠悠品茗时用手摩挲,使色泽润滑光华。
旧时有些藏壶家买了壶出钱请人家先用上几年。制壶史上一些著名的陶艺家,他们能够把壶“养”大之后的相貌估准,这个就是他们技艺高超之处。
所见的一些传世名壶,壶身莫不光润古雅,藏壶家称之为“色浆”。
选藏紫砂壶还得看制作工艺的精湛与否。壶体造型与附件的配置,它们各个方面的比例是否恰当,外轮廊线段结构上的缓冲过渡以及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
其中壶盖最容易暴露出工艺的优劣。明清两代大师的作品,一般将壶盖盖上便能把整把壶拎起来,这代表着制壶技艺的高水平。
通常口盖关系要紧密通转、平正妥贴,圆形壶盖的精细微妙处在于通转不滞且准合无间隙摇晃,倒茶时无落帽之忧;方器和筋纹器的盖子,从各个方面盖上去,都要能和颈肩吻合。
壶的装饰内容与壶的形体要和谐统一。一把紫砂壶佳作,除了它的形态美外,要达到形神兼备,气质要好,有了内在气质,才可久玩不厌,越用越有通灵之感。
范建中紫泥《海之恋》二、紫砂壶的养
有的藏壶家购壶后只知鉴赏,不大懂得“养”壶。一把壶烧成后,由于胎骨火气重,紫砂间微孔结构松,壶性很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养”才能改变其性格。
买来新壶,最好把它浸泡在锅内冷水里,水里放把茶叶,煲上半个小时,先除掉壶上的土味、杂味和蜡质,便可用来泡茶了。
“养壶”主要靠茶叶来养,一般选用绿茶,绿茶性温,茶叶以当年产新茶为佳。茶叶的等级要高,越是紫砂壶精品越发要上等茶叶,泡茶的水也要质好,最好用山泉水或矿泉水。
泡茶也讲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璧,品茗者常说的“润壶”,然后再冲水。品茗时若常用湿毛巾抚摸壶身,则润扑之色油然而生。
玩赏家常喜爱多把壶轮番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茶壶每次使用后,壶身应擦拭干净,壶内残茶剩汤不必立即倒弃。这倒不是为了过后再饮,因为紫砂有一定吸水性,残茶留在壶内任其吮吸,时间久了,能使壶色光泽古润。
如果壶暂时不用,壶身内外擦干爽,不积湿气,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紫砂壶切忌包裹式密封,封闭久后易生“斑”。
壶的保存要注意勿让它沾油烟,污染后难洗涤,洗刷时不要使用清洗剂,这样很容易破坏“色浆”。
范建中紫泥《菱花提梁》
相信大家对于紫砂壶都不陌生吧,紫砂壶是人们喜欢的茶道用具,尤其以宜兴紫砂壶尤为出名。
而要是不小心紫砂壶破损,可能大家会不忍扔掉,但又不知紫砂壶修复的方法,其实对于紫砂壶的修复,除了传统的锔钉修补,还有很多紫砂壶的修复方式。
小编就以具体修补案例说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
1、紫砂壶盖子裂了
如果我们的紫砂壶知识盖子裂了,不要急于扔掉,我们可以使用强力胶,修补紫砂壶缺损的角落,用自调的紫砂填补。
裂片粘好后,口沿用银包边,起固定的作用。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2、紫砂壶身有裂纹
如果我们的紫砂壶是壶身出现了裂纹应该怎样修补呢?紫砂壶破损出现裂纹,倒水后会渗水。
可以打钉子修补。
3、紫砂壶身严重受损
采用铜钉“锔”,钉子尽量是民国老铜做的,修补使用后,钉子金光闪闪,极为夺目。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喜好的修复效果,并与修复的人事先沟通好修复的办法、细节。
这时对费用也能有清晰的预计。
最后,希望壶友好好爱惜自己的茶壶,爱惜好自己手中的物事。紫砂壶修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紫砂壶修复后其收藏价值明显降低,希望广大壶友好好保护手上的紫砂壶。
来源:百家号
紫砂具有天然的吸附性,有吸水能力,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紫砂浸润在茶汤之中,茶汤会逐渐的浸入壶体,长此以往,紫砂壶就不同于刚买回来时暗沉无光的样子,就如同蒙尘的明珠一般开始绽放出独特的光泽。
上图右边是亲手泡养的子冶石瓢(紫泥,黄灯照射),左边是相同泥料相同窑温制作而成的捺瓢(未经泡养过),从壶本身的光泽看,就显而易见了吧,泡养后的壶,反光要更强烈些,正是因为壶身在茶水的浸润中形成了一层包浆。
特写:
因为是刚出窑,壶表面能很明显的看到紫砂泥的砂质感,比较粗糙。(用的泥料是手工炼制的紫泥,颗粒感还是比较明显的)
泡养了一个月之后的泡养效果,壶表面在灯光的反光效果下,有种非常润泽的感觉,但是又和市面上抛光过的壶的那种质感完全不同。
因为这种自然泡养过后的质感,依然留有紫砂泥原有的矿物质感和颗粒感,保留着紫砂所应该有的本质,而抛光过后的壶,表面是非常光滑的,光滑到不自然,没有任何紫砂质感可言。
而且经过抛光处理后的紫砂壶,就没法养了,因为表面的颗粒感已经全部被机器破坏,再也无法展现出紫砂所应该有的魅力。
接着我们来说一下日常使用中,我们应该怎么养壶呢?
一把新壶拿来泡茶,就意味着茶者和这把壶结下了缘,需要细心地养护它,养壶的同时,也是在养自己,从茶中品悟人生,修养身心。
因为新壶刚出窑,所以壶表面往往都较为暗沉,还附着窑中的一些灰尘,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开壶,洗净壶身,去除灰尘。
紫砂具有吸水性,每一次的泡养,茶水都会慢慢的渗透进壶身里面,时间久了,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茶壶就会越养越漂亮。
▲泡养半年的仿古
紫砂壶是有灵性的,泡养的过程中,壶中注入了茶者的情感和对壶本身的用心,甚至是智慧、豁达、果敢、孤傲等个性特征,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养出来的壶是不一样的原因了,因为喝茶习惯不同,有人爱喝普洱有人爱喝铁观音,再加上每个人对紫砂壶的爱惜程度不一,终体现在茶壶上的,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形象是他精神面貌的体现,那么茶壶,同样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
近距离看一下:
远看甚至有一种通透的感觉,可能有些抛光壶、拉坯壶远看也会这个样子,这个时候要知道怎么分辨:看上图,底槽清泥全手工壶在黄灯下特写,即使在泡养半年后,壶表面挂瓷、包浆,但是手工拍打造成的泥门褶皱依旧是不会消失的,这是紫砂独特的质感。
泡什么茶,决定了之后茶壶所呈现的包浆是什么样的质感,普洱茶之类的茶汤颜色比较浓厚的,泡久之后紫砂壶就会有一种古朴文雅的质感,一般这类茶比较适合养紫泥或者段泥类的壶。
铁观音,生普这类茶叶比较适合泡养朱泥壶,会更加养出朱泥润泽光亮的质感。所以,一种茶泡一把壶,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每一种茶的属性,每一把壶的属性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搭配好,才能养出漂亮的壶来。
同泥料、同窑温、同一个艺人的清水泥壶对比(清水泥泡养后远看有点像朱泥)
特写对比:
包浆的养成需要正确的方法,很多人虽然养壶很长时间但却不见其效果,其实将茶汤直接倒在紫砂壶的表面上,而不对其进行擦拭,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久之便会在壶的表面堆满茶垢,则破了紫砂壶的“相”,应该用干净的专门的养壶巾对紫砂壶的表面进行擦拭。
养壶切忌不能急功近利,这和喝茶的道理是一样的,应该注重享受的过程,只要方法适当,一定会有比自己预期很好的包浆效果的。
但是:想养好壶,首先也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原矿泥料制作的手工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的藏养全攻略和紫砂壶藏品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紫砂壶的藏养全攻略 紫砂壶藏品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9339.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藏养全攻略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用具有哪些并介绍其用途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怎么清洗与保养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壶为啥叫西施壶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功夫茶具适合泡什么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内壁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铁壶有小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裂了什么原因造成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清洗要注意什么问题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冬日饮茶为何需要先温壶再喝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宋代五大名窑包括哪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