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茶盖的正确用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盖碗茶茶具图解和盖碗茶盖的正确用法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 ,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据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于是崔宁之女就想出用木盘子来承托茶杯,又为了防止喝茶时杯子倾倒,她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即茶托。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更加便利,而后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出。用盖碗饮茶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传播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用盖碗饮茶盛行于清和民国时期,当然现在也是很流行盖碗泡茶,比如建盏盖碗,紫砂盖碗,汝窑盖碗,青花瓷盖碗等。使用盖碗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托,造型独特,制作精巧。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用端着茶托就能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用揭盖,只需半开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顺畅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淡,可用茶盖在水面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滚,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妙用无穷。
【按材质分类】紫砂盖碗
紫砂透气性和吸附性极佳,瓷质盖碗的优势则在于不易串味,紫砂盖碗只待有意者求之了。
陶瓷盖碗
因为烧制方法和上釉方式的不同 形成了陶瓷盖碗的多样性。
青花瓷盖碗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粉彩盖碗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单色釉盖碗
美到极致是自然。
玻璃盖碗
玻璃盖碗晶莹剔透,用来泡绿茶或者红茶非常好。只是玻璃的导热性太好,很容易烫手,用时要小心。
玉质盖碗
白玉,无杂质。器呈圆球形,侈口,圈足。通体光素无纹。器型规整,琢磨圆润,闪玻璃光泽。白玉盖碗的优势:“白”利于观察叶底;“玉”的材质不导热,使用时不烫手。
【按器型分类】茶盏盖碗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开始配有盏托。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现在盖碗的前身。
折沿盖碗
盘口呈平折沿,边缘起凸棱一周,浅腹,矮圈足,器形规整简洁。多见于古时盖碗,现今对于折沿盖碗的制作已然凤毛麟角。碗浅沿宽不利于抓握,但另一特点“矮圈足”,使得出汤事易烫手。
撇口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滚圆圈足。这个形状是盖碗中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这种器型最大的优点便是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
折腰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折腰(如字面意思,从盖碗的“腰部”折出另一个弧度),圈足。盖为覆碗式,圆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同折腰杯,折腰盖碗也有“有骨气”之意。
折腰盖碗“分段式”的造型不利于注水时水流顺畅的流动,对冲泡出的茶品口感滋味有一定影响。
方形盖碗
严格意义上来说,方形的盖碗是不属于冲泡茶叶用的器具的。顶多算是一个容器而已。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方形盖碗用以冲泡茶品,原因不言而喻:没有流畅弧度的容器有碍于水流流动,从而使得茶叶内含物质不易溶出。
圆融盖碗
弧腹,肚子略外鼓,较利于对茶叶的闷泡。现今此种类型盖碗较为常见。且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可以得到提升。
菊瓣盖碗
菊瓣式盖碗,呈菊瓣形,敞口,略外撇,弧腹,平底,矮圈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棱 玉 盖 碗 碗口外撇,筒腹,腹外壁刻棱玉纹,圈足。盖上置捉纽,盖面刻覆棱玉纹。
棱玉盖碗以形似的植物命名。棱玉指的是一种棱缘波状弯曲,扁球形至圆球形的仙人掌类植物。多为汝窑烧制。
鸡缸盖碗
敞口,深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鸡缸纹饰以成化斗彩绘制,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已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的动物:鸡,便被选作最佳“炫技”的纹饰。
高足盖碗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清代流行的一种茶具,因碗身之下有高足,故名。清康熙朝盖碗造型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常见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乾隆红彩云龙高足盖碗。该碗胎体洁白精细,釉面光亮滋润。构图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为主纹、云为辅纹,翼龙在云间蟠舞嬉戏。盖内及碗内底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卧足盖碗
敞口,浅腹,卧足。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流行于明清。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马蹄盖碗
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缺点是易烫手。
品名:戊戌狗年生肖杯
作者:律石(顾峥嵘)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160cc
制作方式:全手工
尺寸:高8.9cm 口径6cm
碧花红尾小仙犬,闲吠五云嗔客来。”,
律石戊戌生肖杯,精美之极,宜兴泥绘第一人,
无需赘述,藏者自珍,戊戌大吉。
紫砂壶内涵丰富,知识繁杂,喜爱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那就先从形上下手吧,熟悉经典器形,然后再多看大师作品,慢慢的就会对紫砂壶的泥料,工艺,神韵等等知识逐渐了解,从而挑到适合自己喜爱的壶,我搜索并整理了无数的资料,特将此文献给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只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别无他求!
刚刚接触紫砂的朋友肯定对壶型的了解比较少,在这里列举了一些经典的款型,都是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款型,这94种经典紫砂壶型,你有几种?
以上内容是关于盖碗茶盖的正确用法和盖碗茶茶具图解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养壶是干擦还是湿擦好呢 紫砂壶养壶是干擦还是湿擦好一点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盖碗茶盖的正确用法 盖碗茶茶具图解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8490.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茶盖的正确用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养壶是干擦还是湿擦好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孟臣款朱泥小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孟臣...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干泡好还是湿泡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名家杨季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曼生十八式壶简介图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桌上这几种常见茶具,好多茶友都用错了怎么办的优秀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清代紫砂壶名家邵景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器具选择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泡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