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什么茶的茶艺适合用玻璃杯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什么茶艺所用的茶杯为玻璃杯和什么茶的茶艺适合用玻璃杯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所以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不惜费大幅篇章以介绍器具!
名茶需配名器,方能相得益彰!日常用来泡茶的器具主要有瓷杯、陶器和玻璃杯(说用保温杯塑料杯的一边凉快去)!
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分别适合泡什么茶呢?
1.陶器
中国有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
陶器古朴、纹理温润,且吸附性强,对茶汤有润饰作用!因此深受茶友的喜爱,紫砂壶更是备受追捧!
陶器古朴粗犷,大气成稳,颜色较深,如一个饱经沧桑的睿智老者!因此,它与同样具有有年代感的茶类搭配为最佳,如老白茶、陈年黑茶、普洱等!
陶器不仅能消除它们的杂味,还能突出其陈醇的韵味!
一些乌龙茶选用陶器冲泡,也是别有滋味的哦!
2.瓷器
瓷器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细密,吸水率低,传热快,用于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景德镇、龙泉的瓷器,从古至今闻名遐迩,甚至成了中国的代称!
瓷器对茶味的放映不偏不倚,所以可以冲泡所有的茶,被运用得非常广泛!薄胎瓷器用来泡绿茶,优雅舒心;白瓷杯泡红茶,凸显汤色红艳,还可以观赏优质红茶的金圈!
乌龙茶用瓷器盖碗冲泡,香气更为高昂!
一些白茶新茶、普洱新茶用瓷器冲泡,也能很好地凸显其鲜!
3.玻璃杯
玻璃杯易于散热,且质地细密、孔隙度小,不吸收茶香;此外,玻璃杯是透明的,可以清晰地观看茶叶的雅姿!
因此、玻璃杯适合冲泡绿茶!一杯龙井,中投,85度水悬高“凤凰三点头”,便可透过玻璃杯,观看茶叶上下沉浮,如兰花初绽,郁郁菁菁;细嗅之,豆香沁人;三五分钟后饮一口,如沐春风,放佛荡舟于三月的西湖!
红茶和花茶,用玻璃壶冲泡,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欣赏花朵在壶中徐徐展开的美姿,或红艳诱人的汤色!
泡茶可以很简单,一壶一杯就可以享受茶的魅力,泡茶也可以很讲究,一桌讲究的茶席更能为喝茶增添几分味道。
你“讲究”是一种仪式感,也是一个人的品味。那么茶席上都有些什么茶具呢?
01.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
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
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02.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03.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
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04.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05.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06.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07.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08.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09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10.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1.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
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12.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
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13.茶匙
题记:若干年后我们不在了,陶在,建水紫陶的传统技艺还在
陶茶居坐落于建水古城的翰林街,比邻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是一座清代民居风格的老宅院,堂屋、小楼耳房和天井。
冬暖夏凉的老屋是田静创作、授徒、接待八方来客的居所。堂屋里分区域陈设着田静各个时期的作品。
我们围桌而坐,田静的徒弟丹丹为我们泡了一壶古树普洱红茶,壶自然是田静所制。喝着茶,倾听田静讲述自己学艺制陶的历程,随着田静不疾不徐的语调,我开始走进紫陶,走进非遗
一、承艺求学
学习制陶缘于田静爱茶,能亲自做一把壶来泡茶喝,便是田静最初的心愿。读书时最喜欢玩泥巴的她,也成了父母眼里的不务正业。
在正式拜师之前她已习艺六年,追随当地多位民间艺人学习一些制作建水紫陶的基本技艺。
在学艺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无法系统掌握传统建水紫陶制作技艺。
因为师傅们皆业术有专攻,或精于制泥,或精于造型,或精于烧制,没有人可以做到每一种技艺都样样精通。
这也让田静意识到,一件完整的紫陶作品,原来是要经这么多道工序,这么多人手,合众人之力方能完成。
在追随潘炳良师父学艺的最初,师父便问田静:“小丫头,你读那么多书,就是回来跟我做泥活的啊?”就连田静的母亲也时有埋怨,“小女娃娃学做陶太苦了!”
可因为喜欢,田静就很执着地去做了。在当时的建水,紫陶的状况是:小家庭式作坊居多,以制作汽锅,茶罐,花瓶等单一器皿为主,鲜有茶壶造型。
在传统的建水陶手工制泥技艺中,浸透后的泥料是需过滤二十多遍方能化作泥中菁华用以烧制的,这样优异的泥料,如果不能制成茶器为爱茶之人赏用,实在可惜。
而且,紫陶烧成色泽不仅具有金石质感,且莹润光洁,非常适于养玩,这对于爱茶之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器。
但陈善可乏的茶壶造型,制约了紫陶的发展。
图为:老厂时期作品,主要以花瓶汽锅摆件为主
在家人与师父的支持和鼓励下,田静考上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进行了系统的陶瓷造型训练,历时五年,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
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家乡追随师父习艺,爱茶的田静最关注的造型就是茶具,特别是茶壶。
云南是世界茶源,是茶叶的故乡,云南的茶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如何结合云南茶的特点设计出相宜适造型的茶器是关键。
图为:田静曾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
小小茶壶,大大学问。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田静将复杂的建水陶技艺浓缩于一壶之中,从设计,配泥,成型,装饰,到填刻,衔接,烧制,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心,无一不精。
田静逐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壶方法。2023年创立了首家以制壶为主的茗壶工作室。至2023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
二、传艺授徒
潘炳良师父家祖上是练泥制陶的行家好手,已经传了三代,田静是第四代。潘炳良师父有个孙女,可以说学习制陶她可尽得祖父真传,可谓近水楼台。
可她宁愿离乡背井去打工也不愿意学制陶。由此可见,那时的建水紫陶是有多低迷,吸引不了人才,更留不住人才。
经此,田静深深感受到师父传承手艺的不易。
学艺的日子,日复一日,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田静告诉我:“师父那时也没带别的徒弟,在陶茶居里他即是技师又是师父,这样的情况在制陶业里也是极其少见的。
“拜师礼也是象征性的给师父买过两条八十元的云烟以谢师恩。师父的质朴其实是留给我的,比技艺还要珍贵的品质。”
所谓非遗传承,就是我们学到的每一个技术,掌握的每一项传统的工艺,都是承接自老祖宗的辉煌和智慧,传递下去,是责任更是使命。
如果没有后来人的承继学习,仅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将技艺守住的,更不用说整个建水紫陶业的发展了。
潘炳良师傅去世后,他的孙女又回到了工坊。这位当年放弃学艺外出的孩子,又回到了故乡,承继祖辈留下的手艺。
幸好泥土还在,手艺还在,紫陶的发展也开始有了好转,被越来越多的好茶之人认可,喜爱。
那之后田静越发坚信夯实扎实的手艺,以及传授给青年学徒手艺是两条重中之重的发展之路。
在不断的实践中,田静结合手工技艺的地域特征,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传承教学体系。
田静坦言,自小在就尝过东家学制器,西家学刻填的苦。到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完善,陶茶居工坊已经是一座活态传承传统技艺宝库,在这里学徒们可以更系统,更全面地学习技艺,每一道工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过手七十二道方克成器,每一道工序都展示在学徒眼前,又再根据其自身悟性选择最适合的技艺,倾其一生,做到精益求精。
图为:非遗展上的田静
“我在学艺之路上受的苦,走过的弯,我的徒弟们不必再承受,我想这就是陶茶居工坊在非遗践行路上最好的诠释。”田静说,“手工活计,就是人传人,口口相授。
“师父把手艺传给我,我就要把它传下去。我从零七年带第一批徒弟,到现在已经带了七十多人,仍然继续在带,还带了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我叫他们一点一点去掌握。”
图为:非遗进清华田静作品成果展
徒弟们听田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另来、错了、重来。田静对徒弟们说:“你的眼睛在不断看到这个事物的变化,三年,五年,十年就做得出来。”有徒弟问她:“师父我做的这个好吗?”
图为:中联部专题宣介会上的田静
她答:“你说哪好,你现在认为的好跟今后的好不一样,我今天还留着我做的第一把壶,至今还在对比。
“我不是只教你们一个干活的技艺,我们建水紫陶为什么能传承下去,有多少代人的密码留在里边。
“怎么来体会非遗技艺?岂是一朝一夕之功力!”
三、融古弥新
陶茶居创办于2004年,创建之初就明确了陶茶居入行建水紫陶要存活下去,就要做茶具,必须做茶具。
这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准确定位。2004年,随着普洱茶的升温,随之而来的茶具行情开始走俏,需求量非常大。
田静说,放眼建水紫陶的发展,空间无限大,可以不断改进创造;细想在欣欣向荣的制陶行业中,对制陶技艺所要求的,还差着老远;继承传统,不是理论上说说,而是要思考,怎么样把手上的泥料做成最适茶的陶器。
田静设计过许多作品,她的眼光不止关注着一盏一壶,而是一个一个的系列。陶茶居所推出的“璞炻”“承瑜”系列,在任何一个茶空间里摆上茶桌,都能得到一个有风格有品味的茶席。
其中“璞炻”系列于2023年代表云南参加米兰世博会。2023年底田静更是带上她为“BMW lifestyle非遗创意大赛”设计的壶“法喜壶”到北国沈阳参加盛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田静非常清楚,要完成这个设计的发心,意味着我们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经验是可以进行中西文化间的交流,分享,对话的。
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为现代生活创新。田静如是说,如是做。
图为:“BMW lifestyle非遗创意大赛”田静设计的壶“法喜壶”
建水紫陶,滇南琼玉,悠久荣光的历史篇章仍在续写,还是那句话;“若干年后我们不在了,陶在,建水紫陶的传统技艺还在”。
以上内容是关于什么茶的茶艺适合用玻璃杯和什么茶艺所用的茶杯为玻璃杯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什么茶的茶艺适合用玻璃杯 什么茶艺所用的茶杯为玻璃杯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7174.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什么茶的茶艺适合用玻璃杯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怎样养护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绿茶适合用什么茶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茶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铁茶壶的好...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汝窑茶具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汝窑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汝窑茶具第一次如何养开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席与茶盘的位置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为什么要用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杯如何拿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杯怎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雕石茶花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雕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