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3-08-03 13:38:31 作者:临洮姑娘花一样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和中国茶具介绍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1

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中国人爱喝茶,饮茶必有器,喝茶人都讲究茶具精致。从传统的品茗文化而言,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而且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茶具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技术水平和人们审美观点。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

小编整理了自隋朝起至清朝历代的茶具典故,爱茶的你,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共用一具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

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唐朝茶具史巅峰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件件高雅精致,不但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

时至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

更有灰承、炭挝、夹、纸囊、碾、罗合、水方等多达28种泡茶器具,从生碳、煎茶、拂尘、量茶、倒茶、洗茶等器具应有尽有,每一个步骤的尽显玄机。

宋代点茶饮法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

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说到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元代承前启后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虽然找不到一本茶事专着,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

可以说,元代茶文化的发展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过度时期。

除了传承宋代的点茶法饮茶之外,更第一次出现了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方式。

明代小茶壶问世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

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清代红茶首次出现

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

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从古代到现代,茶饮流传至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固定形态的文化,茶具使用的变迁与茶叶的更新更成为中国茶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你手中持茶具亲自泡一杯香茶时,也许历史的延年流转就正从指尖缓缓流过。

普洱茶器新时尚:创意与穿越(玩转普洱茶)

在《普洱》编辑部动力充沛的一天,从烹一壶醇厚的普洱茶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安排,或是天马行空的美丽梦想,还有睡眼朦胧的神游状态。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满壶、一杯子的时间去品味好茶,细细思索人生的课题,梳理工作节奏

因为写普洱茶的关系,一开始我们喝了很多茶,也买了很多茶,最后发现买得最多最频繁的居然是茶具。

大伙每参加一场茶博会都会小心翼翼带一两把壶回来,溜达一圈茶城看对眼就淘几只茶杯回家,编辑部每位小伙伴手里各种造型的朱泥壶、大红袍壶、段泥壶、紫泥壶、底槽清壶、建水紫陶等泥料的茶壶多到不知道每天养哪几把才好。

茶杯从青花瓷、影青瓷、盛兰亭、白瓷、汝窑到天目盏高中低级别一应俱全,从可以放办公桌上的湿泡茶盘,升级到干泡茶承,再到茶席、茶帘、竹席,总之流行什么,大家伙就摆弄什么,家里,办公室里的茶具已经快无处安放,可还是抵不住日趋精美的茶具诱惑,这种“剁手”掺杂美好和纠结的复杂心情只能说“杯具控的人生你不懂。”

早在《茶经》中,陆羽就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风炉、笤、炭挝、火夹、釜、交床、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荚、鹾簋、揭、熟盂、碗、畚、扎、涤方、渣方、巾、具列、都篮二十四器,从器皿的细致程度不难看出古人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是一种物质活动和精神艺术活动,器具讲究到,不仅使用要顺手,还要有条有理,有美感,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自煎自食的乐趣,说不定他们就是喝茶最早对茶器挑剔的“杯具控”。

在忙着为穿衣吃饭发愁的那个年代很多人家里的泡茶工具大多就是一只硕大的搪瓷口缸,或者是外公那只保健杯里永远喝不完的茶,没多余油水可刮的时候泡茶的工具似乎显得特别随意,不太重要,但那是属于几代人的记忆。

随着中国茶文化复兴浪潮和普洱茶再次崛起的强大力量,

在普洱茶还未大热的时候,我们所见的茶壶、茶碗、茶杯、茶盘等器皿大多是为乌龙茶、绿茶、红茶所用,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

普洱茶兴起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各自有不同的冲泡方法,泡茶、喝茶、赏茶用不同的器皿冲泡会有不一样的汤感。

有人说喝普洱茶过于要求茶器得十分“讲究”,我看“讲究”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玩场。在泡茶器皿用起来顺手的同时,首先视觉得美,其次茶器可充分释放,还原茶最本真的滋味。

茶需要慢慢品,茶器需要细细观赏,或许每个爱茶人、杯具控都曾想过寻一处清雅之地,燃一片沉香,布一席茶器,采一缕绿萝,取一瓢清灵之水,煮一壶如烟之茶,举器布席,涤无数风花月雪的尘埃。

这绝不是将大众饮茶捧得高处不胜寒,故弄玄虚,不装就没办法和“凡人”划清界限,其实,这只是感受茶,享受茶器带来愉悦心情和体会美的一种方式。

紫砂壶(紫砂壶正确的养壶方法)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

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所以怎样在购壶过程中既能享受茶文化带来的乐趣又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忽悠,这是个颇有难度的命题。

高名头、获奖证

有的制壶人名头挺高,世界某某,全球某某,中华某某,国家级某某,实际上这些名头根本不能代表其专业技术水平。

尽管某人的某款壶确实在某次展会上获了奖,就算能保证评奖中无猫腻,但摆在你眼前的这把壶绝不是获奖的那把壶。

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

色诱

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纯正宜兴紫砂壶在没有泡养的情况下颜色绝不会太艳,应是暗淡中略显温润。

一些聪明人采用拉坯或注浆工艺,轻轻松松一天数百上千个身筒再拼接上流水线方式制成的壶盖,壶把,壶流,喷匀艳丽夺目的化工泥浆烧制而成,这样的“疑似宜兴紫砂壶”光彩照人,大多销往汽车火车客运站,旅游景点,小商品批发市场,低端旅馆茶楼商场,敬请注意。

数量与质量

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生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

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工手,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10把产量,夏冬还各有一个月无法开工,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属阿弥陀佛,更不要说那些对艺术有所追求习惯挑战难度实力派创作型高手,其作品数量更为稀少但也尤为珍贵,其稀缺性令藏家趋之若鹜。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十上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

建议

新手在选购紫砂壶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泡茶还是为了收藏?如果是为了泡茶,那就要根据自身泡茶的具体要求,从泥料、容量、造型等方面来选择紫砂壶。

比如,冲泡岩茶的壶就需要挑选壶身较大的,这样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冲泡铁观音就要选用朱泥,因为它的密度比较高,接近瓷,这样有利于铁观音的香气保留与提香。

如果是为了收藏,那还要充分考虑泥料和工艺、造型的特点了。

考虑有无自己非常喜欢的器形,传统器型比较受欢迎(比如石瓢、西施、秦权、仿古等等)。

如果有,按图索骥。如果没有,那就随自己喜欢挑。但尽量应以光货素器为主。这对你了解紫砂泡养的变化很有帮助,同时,省去了装饰,壶价或可便宜些。

莫受身筒成型工艺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全手工、模具成型,新手入门阶段,此选项对你而言没有更多实际意义,只会增加你的烦恼,也极容易受到蛊惑,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正常判断。

一把壶,放在那里,或者说隐藏在众多壶中,如果吸引了你的目光,不是身筒成型工艺决定的。

如果你选择了方器、筋囊器,那么壶盖与身筒之间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两类器形受工艺所限,漏水是必然的。

当然,一定要抬杠的话,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不漏。

好工用好料。好的制壶人用料是不会差的,就像高级厨师,不屑用地沟油,在大排挡炒菜。

做壶如做人,有名气有艺德的制壶老师是不会出手做工烂泥料差的紫砂壶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茶具介绍和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具的配套用品都有什么 茶具选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6965.html

使劲推荐

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具介绍 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中国茶...

茶具的配套用品都有什么 茶具选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茶具的配套用品都有什么 茶具选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的配套用品都有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不同的茶用什么茶具泡 不同的茶用什么器皿
不同的茶用什么茶具泡 不同的茶用什么器皿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不同的茶用什么茶具泡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茶席布置图片创意 茶席布置图片
茶席布置图片创意 茶席布置图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席布置图片创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泡茶时茶杯大小有讲究吗 泡茶时茶杯大小有讲究嘛
泡茶时茶杯大小有讲究吗 泡茶时茶杯大小有讲究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时茶杯大小有讲究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法门寺出土文物在哪里? 法门寺出土视频
法门寺出土文物在哪里? 法门寺出土视频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法门寺出土文物在哪里?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银壶市场上的几个乱象是什么 银壶市场上的几个乱象有哪些
银壶市场上的几个乱象是什么 银壶市场上的几个乱象有哪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市场上的几个乱象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建水紫陶茶具 建水紫陶工艺介绍
建水紫陶茶具 建水紫陶工艺介绍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水紫陶茶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水紫...

银壶包浆过程 银器 包浆
银壶包浆过程 银器 包浆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包浆过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器 ...

茶杯垫图片 茶杯垫图片以及寓意
茶杯垫图片 茶杯垫图片以及寓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杯垫图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杯垫图...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