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怎样使用和维护保养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怎么保养视频和怎样使用和维护保养紫砂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爱壶的收藏者们,一把心仪已久的好壶到手,往往仔细把玩,爱不释手,可是却不懂得如何使用与存放,更不知道如何保养。
不管多么贵重的壶都要养壶,只有细心养过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好壶。下面我就帮大家解除这些疑惑。
新买到手的壶,先要查看壶盖与壶口是否吻合,气孔是否阻塞,茶嘴出水是否顺畅,壶内、壶底、壶壁是否遗留泥屑等。
如发现泥屑留存或阻塞则用木质、竹质茶除掉,如盖口不平整或不吻合应该用砂纸磨平或金刚砂磨吻合。
新壶经过查壶、理壶之后用开水烫洗干净即可,有壶友喜欢先用开水或茶水浸泡一段时间再使用,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壶在热水的刺激下气孔会完全打开,原本烧窑过程中夹杂在气孔内的杂质、窑灰会在此时“吞吐”出来,我个人一般不作此处理,任由此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完成。
有收藏者不懂养壶的道理,将新买回的紫砂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
殊不知,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一位藏壶专家告诉记者,新购回的壶,必须用心去养,然后再存放。
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
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粗硬的棉布擦拭,清洗时用尼龙刷。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戳坏茶壶。泡养茶壶要用心,斟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食指轻轻摁住盖沿。
平时喝茶,可以用干净毛巾擦拭,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擦拭以后会有浮光,这种品相玩家比较忌讳。
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的。喝完茶后,茶壶最好不要留茶叶,倾倒洗净。
当买来一把新壶时,有些人选择用茶叶水煮的方法来养。不过,我认为,这属于一次定型的养法,个人更喜欢慢慢地用茶来养,我喜欢壶在养成后的效果,更热爱壶养成的过程。
另外,在养壶、泡茶尽量别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会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
养壶的过程也就是藏壶的过程,也是人修养身心的惬意时刻。在呵护壶的过程中,人与壶达到了交流和沟通。
没有养护过的壶,带着很大的“火气”和“土气”,显得质地疏松,颜色偏黄,少有光亮。
一把好壶经过护养之后,会呈现古雅圆润、柔和细腻的色泽,摸上去也有润滑的质感,而且内敛的气韵,犹如一位含蓄古雅的高士。
不管多好的紫砂壶,首先是其实用功能,其次才是观赏价值。如果不能用,多好的壶只是个摆设,就会使紫砂壶失去真正的意义。
只要是正宗紫砂壶,养护方法正确,就会有收藏价值。
古语有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器三者相配缺一不可,在茶圈里广为流传的“铁壶烧水,紫砂泡茶,建盏品茗”之说的茶器三件套,也是高端茶器玩家所追求的标配!
铁壶凭借着古朴优雅,精美养生的功效,让越来越多喝茶、爱茶的人所喜欢。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茶人雅士认识、收藏、迷恋铁壶。
拥有一把手工铁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一壶落桌,霸气沉稳”更是人们追求茶道文化的一种方式。
一把好的铁壶,保留了厚重、古朴的自然,显现返璞归真之道,令人心安,使人平和。铁壶煮水,不仅能让人体会返璞归真的韵味,更重要的是铁壶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铁壶的功效提升茶香
铁壶烧水沸点温度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
尤其对于老茶而言,因其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
山泉水效应
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铁壶煮出来的水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补铁补血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铁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
实验也证明饮水、烹调使用铁壶、铁锅等生铁制器具,可增加铁质的吸收。因为铁壶煮水能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质从而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习惯马背上生活的蒙古族人在建国之初基本上延续了本民族的习俗,以饮酒为主。
政权统一后,统治者虽然把原来南宋统治下的臣民列为政治地位最低的“南人”,但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政府也不得不被动接受儒家文化。
因此元代并没有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饮茶方法,与饮茶配套的器具除了晚期几种新的瓷器品种出现外,仍保持南宋时期的釉色和造型制作特色。
元代的统治不及宋代那样重视艺术、生活、文化,贵族统治阶层为了扩大其统治领域,长期不断地战争经历和蒙古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得茶具设计和制作风格有一定改变,茶具变得厚重、粗狂、豪放,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方式也就出现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元代的点茶习惯在延续的同时,茶叶加工、饮茶方法和使用的茶具比宋代简单得多,并发生了一定改变。
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茶具史上的过渡时期。
今天在首都博物院寻一寻过渡时期元代各个窑口的瓷器。
龙泉窑青釉褐斑高足杯
敞口,直壁下收,喇叭形高足。通体青釉之上点缀不规则的褐色斑点。青釉褐斑工艺最早见于晋代,元代在青釉、青白釉等多种器物上有这种做法。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盏托
盏托为一套茶具。盏撇口,弧腹,小圈足,足底有乳状脐。托盘敞口,中间盏座凸起,高足外撇,足内无釉。
盏内壁口沿绘卷草纹,内底饰缠枝花卉,外壁绘缠枝菊,托盘内绘有缠枝牡丹,外绘莲瓣纹,颈部绘重叠蕉叶纹。
青花呈色浓艳。胎质坚硬,釉色白中闪青。
景德镇窑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
撇口,细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采用贴花和串珠式装饰手法构成覆钟纹和如意云头纹,并饰“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的吉祥语。
腹下部贴有花卉装饰。串珠式装饰技法在元青白瓷中比较少,故此器是研究元青白瓷装饰题材和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
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内口沿绘如意云头纹。颈部为缠枝花卉,颈腹之间饰一周几何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两鸳鸯游弋于莲池之中,其下绘卷草纹,颈绘变形莲纹瓣,足壁是重叠覆莲。
用国产青料绘画,青花色调淡雅。胎质细白,釉色细润,白中闪青,工艺精湛,反映出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水平。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诗文罐
小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4道弦纹将纹饰分为3部分,肩部用黑彩绘婴戏莲纹,下腹绘折枝花卉,中腹部题草书七言绝句诗一首:“寻慎悟入蓬莱捣(岛),香花不断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至元十八年。”黄褐色釉,胎质较粗。现存元代用诗文作装饰并有年款之器甚少,弥足珍贵。
景德镇窑青花束莲纹梨式壶
直口,垂腹,平底无釉。弯流,曲柄,柄上附小圆系。腹部绘束莲纹,流绘火珠纹。胎骨致密洁白,釉质细润,青花色泽浓重,白釉闪青。
梨式壶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似梨,故名。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口似僧帽,束颈,鼓腹,圈足。流作鸭嘴形前伸,盖为珠形钮,平置于口沿之内,扁平柄上贴塑云头形花片。
胎质细白,釉面莹润,造型雅致。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是元代的创新品种。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有景德镇烧制的甜白釉、红釉及青花僧帽壶。
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
壶身呈圆筒状,上小下大,器身上、中、下、左、右各饰有一条凸起的条带,模印凸起莲瓣纹,线条流畅自然。
方形流,扁条形曲柄。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胎质细腻洁白。该器型为仿蒙古传统器物造型,只是将壶身换了个方向,装上流,是体现元大都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汇聚、融合、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此器物蒙、藏皆用,是用来装、拌酥油茶的器皿。将茶砖煎成浓茶时,倒入少量酥油、盐,有的还加一些牛奶等其他佐料,现在亦有加味精搅拌至茶和酥油交融即可,是蒙、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
钧窑天蓝釉水丞
收口,垂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不到底,口沿釉垂流呈现胎体颜色。造型别致。
元代版图的扩大,密切了国内外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兴盛,这无疑促进了陶瓷茶具的产量。
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元代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承上是指由于外贸的需要,北方地区主要的瓷窑,如定窑、磁州窑、钧窑等以及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仍保持着原来的釉色特质继续生产;启下是指元代中期以后,代表时代特色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等烧制成熟,影响着明代以后的中国陶瓷发展。
另外,陶瓷茶具逐渐重视装饰,对明代彩绘茶具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以上内容是关于怎样使用和维护保养紫砂壶和紫砂壶怎么保养视频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怎样使用和维护保养紫砂壶 紫砂壶怎么保养视频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6592.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怎样使用和维护保养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清洗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清...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值得收藏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壶app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有个茶壶app...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煮水好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煮...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云南的银首饰是真的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手工银壶和机器制银壶到底有多少差异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壶礼物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送礼 茶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哪里买比较好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普洱茶的冲泡茶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