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摆件怎么摆放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摆放图片和茶具摆件怎么摆放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作为孕育、盛载茶的器具,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
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
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一把好壶,其口盖应紧密。选购时,先在壶里注入八分满的水,再以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试着做倒水动作,若水流不出来,壶盖的紧密度便很高。
除此之外壶的周身要匀称,壶口要圆;壶嘴、壶纽、壶把三点应对直,成一直线;拿掉壶盖,把壶倒放在桌面上,壶口与壶嘴要相平。
出汤爽利,水柱要急、长、圆、挺,如果流速过慢,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壶嘴的断水要明快干净,不滴水和不倒流。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
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
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
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
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
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
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选购茶盅应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因为茶盅用来混合茶汤,有时必须装入两泡茶,所以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以免有装不下的情形发生;茶盅的开口要选择大的,这样可方便茶壶往里注入茶汤;另外,如同茶壶一样,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时,要考虑茶盅的出水顺畅,不会倒得到处都是。
茶杯
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
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
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
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
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釉是附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能使陶瓷表面光洁并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在陶瓷的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不同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烧成气氛中,会使釉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中国古代陶瓷中,有这样一种釉在失透的绿色底釉上泛着星星般细细密密的黄色斑点。这种深沉古朴中又蕴含着无数变幻的釉色,因其好似新春的碧茶细末,而被称作“茶叶末釉”。
而且,其因釉色色调的深浅有别(偏黄或偏绿)、年代不同,又有“鳝鱼黄”、“蛇皮绿”、“蟹甲青”、“老僧衣”、“黄斑点”、“油绿釉”等等不同的称呼。
一、茶叶末釉的组成、烧成
茶叶末釉其实是一种高温结晶釉,它的化学组成与黑釉相似,也是一种石灰釉。其配方为:寒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37.74%、紫金土22.64%。
茶叶末釉的制作要求很苛刻,除了配方要符合要求外,釉料还不宜过细,烧成温度必须控制在1250℃~1280℃之间,以还原气氛为主,并且冷却速度要慢。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由于精确的配方和工艺控制很难掌握,又造成了茶叶末釉色调的多样性,其艺术效果给人以不尽的幻想。
二、茶叶末釉的产生
最初,茶叶末釉并不是一种刻意制作。唐代,在中国北方的一些烧造黑釉的窑场,窑工们因烧黑釉瓷过火而无意中烧出了茶叶末釉,一种特殊的釉色从此诞生,因而,茶叶末釉也被认为是从黑釉基础上发展来的。
中国北方地区多产白云石,白云石富含镁,可以满足茶叶末釉中镁高的配方要求,而中国南方地区古代窑场很少采用白云石配釉,因而茶叶末釉清代以前在北方轰轰烈烈,在南方则默默无闻。
三、茶叶末釉的辉煌
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全套的祭祀制度,其中包括祭器使用的规定。自商周以来以使用铜器为主,宋朝时青瓷、白瓷以铜器造型加入,明清两代各种颜色釉瓷成了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当时宫廷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喜好使用颜色釉瓷,清代宫廷甚至对各种颜色釉瓷的使用做出了身份限制。
因而,明清两代官窑非常注重颜色釉瓷的生产,窑工们学习历代民窑经验,借鉴前人技艺,合理配方,不惜工本运用各种工艺方法和手段,烧制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颜色釉瓷,明清两代是颜色釉瓷的春天,完美的茶叶末釉便出自此时。
据记载,明代御窑厂所生产的茶叶末釉,因其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像鳝鱼的皮色,而被称为“鳝鱼黄”。
《陶雅》还称:“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
然而,同样遗憾的是,臧窑产品因缺乏底款,同样没有被确认的传世品。
雍正、乾隆年间,唐英督陶景德镇御窑厂,期间致力于陶瓷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对原料精选细淘;反复试验,掌握了制坯胎、釉汁的合理配方和烧成条件;并且对成型、烧制、彩绘等进行专业分工;还改进施釉方法,器物内部采用荡釉法,外部用一端蒙着纱布的小竹管蘸釉吹到坯胎上的吹釉法,这种方法有方向性和灵活性的优点,克服了蘸釉时造成的釉面不匀、不平和易破等缺陷。
因而,雍正、乾隆两朝的茶叶末釉器瓷胎精细纯净,釉色温润纯正,造型规整,装饰精致美观,代表了茶叶末釉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据《陶成纪事碑记》记载,唐英仿明代厂官窑,成功地创烧出了厂官釉。厂官釉品种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
此时的茶叶末釉常见器型以各式炉、罐、瓶、壶类的琢器陈设器为主,很少有盘、碗之类。
雍正制品,釉色多偏黄,露胎处多呈铁褐色,多有茶无末,器底有雍正“四字”或“六字”篆书款;乾隆制品,釉色多偏绿,釉质较雍正时更细腻,多有茶有末,器底多为乾隆“六字”篆书款。
雍正、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除了厂官釉,还有一种因其颜色类似刚出海的螃蟹而得名的“蟹甲青釉”。
蟹甲青釉也是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其釉面光泽性较强,在光线照射下闪着云母片似的五色晕光,与厂官釉有较大的区别,“色如窑变,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似为唐英记载中的“油绿釉”。
由于茶叶末釉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在乾隆时有被用来仿古铜彩釉,其造型、施彩皆有古铜器之神韵。
乾隆以后,茶叶末釉继续流行,但精品甚少,其中以咸丰制品为佳,产品追求雍正、乾隆古朴典雅风格。
茶叶末釉属于无光釉,釉面平和,不喧闹、不张扬,如同中国玉给人以强烈的温润之感。《陶雅》记载:“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
茶叶末釉的釉色介于黄色与绿色之间,这种颜色加上无光釉的朦胧,那份神秘、那份柔和是怎么也说不明、道不白的。
茶叶末釉因其表面的茶叶细末而得名,而茶叶细末是烧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晶。结晶的形状、密集状况因烧成升温、降温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釉面效果。
在暗绿色底釉中闪耀的星星点点质朴、深沉、不做作,就好像大自然赋予一般给人以耐人寻味之美感。
坯土差异、釉料组成、烧成气氛、升降温方式、烧成温度等种种组成的复杂性、多样的变化性又给茶叶末釉增添了丰富多变的色泽变化,这也是茶叶末釉神奇和吸引人的地方。
茶叶末釉原是烧成缺陷,然而中国古代窑工敏锐地发现其中蕴藏着的魅力,以其勤劳和智慧,掌握釉料配方和烧成技术,创造出了这种极富装饰性的特殊颜色釉品种。
茶叶末釉的美不在于雕饰与华丽,而在于纯净和古朴。少人工匠意、富天然韵致的茶叶末釉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含蓄与高雅,它的韵律之美让人回味无穷。
壶友们都知道,银壶切忌干烧。大唐君想告诉大家,干烧的确会把壶烧坏。今天大唐君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银壶不小心干烧怎么处理。
干烧后,这两点千万别做!1.切忌立马接触或者取壶
银壶干烧后,不要立即去接触银壶或者取壶,主要是两点:
第一,烫伤自己
干烧后,银壶温度过高,着急接触取壶,不小心会烫伤自己;
再来,一些银壶部件,例如银壶把手,银壶提梁,可能已经烧坏,我们没有注意到,一旦着急取壶,很容易出现意外,误伤了自己。
第二,壶易变形
这也是有些壶友说,干烧后,壶盖突然间变紧了,取不出来。
2.切忌用布去擦拭银壶
常用的软布,多是化工纤维材质的,这些材质一旦接触高温很容易烤焦,黏贴在壶身上,更难处理干净。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摆件怎么摆放和茶具摆放图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茶具摆件怎么摆放 茶具摆放图片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5456.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摆件怎么摆放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宠应该怎么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岩茶冲泡方法和时间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什么颜色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铁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杯的形状名称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审营业执照需要多少钱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青花茶叶罐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青花...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陶壶泡茶的好与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底槽清是清水泥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 包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器 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