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泡茶流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必备和茶具泡茶流程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一)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2、茶船
放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夹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并有出水口,使夹层中的积聚之水容易倒出。
茶船除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冲泡水溅到桌面外,有时还作为“温壶”、“淋壶”时蓄水用,观看叶底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用,并可以增加美观。选择时应注意:
(1)形状
(2)大小
茶船围沿要大于壶体的最宽处,若是碗状、有夹层的茶船,因要用来蓄水,所以其容水量至少是茶壶容水量的2倍,但也不可过大,应与茶壶比例协调。
(3)造型与色彩
茶船应与茶壶的造型、色泽、风格一致,起到和谐的效果。
3、公道杯(茶盅、茶海)
亦称茶盅、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
①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
②无把盅:将壶把省略,为区别于无把壶,常将壶口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代替把手提着倒水
③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茶盅除具均匀茶汤浓度功能外,最好还具滤渣功能。
4、茶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1、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2、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3、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4、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5、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6、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要求持拿不烫手,啜饮又方便。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其料用感觉亦不尽相同。
5、闻香杯
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
7、盖置
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保持盖子清洁。
盖置的功用是保持壶盖的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支撑式盖置是简状物,只能支撑住盖子的中心部位,因此盖子也要设计成有集水功能的,使盖上的水集到中心再滴到简内蓄积,高度以略高于杯为宜,亦可用直筒杯代之;托垫式盖置可用各种盘子或用各式茶托。
8、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工具。
①圆底: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同心杯
大茶杯中有一只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11、冲泡盅
(二)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6、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而高雅。
7、茶匙:从贮茶器中取干茶之工具,或在饮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用,常与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9、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防止茶叶阻塞,使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0、茶箸:泡头一道茶时,刮去壶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1、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15、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17、餐巾纸: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18、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三)备水器
1、净水器
安装在取水管道口用于纯净水质,应按泡茶用水量和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净水器,可配备一至数只。
2、贮水缸
利用天然水源或无净水设备时,贮放泡茶用水,起澄清和挥发氯气作用,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
3、煮水器
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热源可用电炉、酒精炉、炭炉等。
4、保温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
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包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
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
7、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等物的器皿,亦称“滓盂”。
(四)备茶器
1、茶样罐
泡茶时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图:来源天毫茶业。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
细说紫砂泥中的降坡泥
降坡泥的秘密其实降坡泥这3类都有,它是天然的共生矿,紫泥、段泥、红泥共生于一体,色泽杂驳,光怪陆离,而其中又以红泥最具代表性,称之为降坡红泥(红降坡),以段泥成分为多,称之为降坡团泥(青降坡、黄降坡),绿泥成分为多,为降坡绿泥(黄降坡)。
红降坡 潘壶
降坡泥是近代才发掘的泥料,20世纪90年代初,宜兴市人民政府为了陶都的发展,方便宜兴城区与丁蜀镇之间的交通,规划修筑了一条链接两地的便捷公路,取名陶都路。
陶都路途径黄龙山与青龙山吻接处的山坡地段,因为坡度较大,为使公路平坦,施工队开山挖坡以降低坡度,在其中无意挖掘到了这批特殊而珍贵的泥料,因其为降坡所得,故名降坡泥。
降坡红泥
矿料外观呈暗红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斑点、斑纹状,表面有透明蜡质感。
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胎质细密光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降坡团泥
(站长 推荐:什么人不能喝普洱茶,学习茶知 识请访问:茶文化,:www.lhecha.com)矿料外观呈红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粗砂质筋纹状,其中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40~1220℃左右。经不同的温度烧成后,胎质会呈现出棕黄、褐黄、青黄等色调。表面细密光润,细梨皮状的胎质中黄色、暗红色和淡墨色的砂质颗粒密布,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降坡绿泥
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20℃左右。不同温度烧成后呈黄色、暗黄、暗青黄等色调。
冲茗建议与泡养变化
降坡泥原矿砂感比较为重,适茶性较好,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且透气性佳,容易掌控冲泡时间,用来泡乌龙茶、生普、熟普等都是很好的。
降坡泥古味很足,若搭配传统器型、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壶友们首选!
南瓜又称番瓜,属葫芦科藤本植物。有诗曰:“宽叶有心遮野草,长藤无意绕天荒。金花怒放蜂蝶嘴,银果羞藏号鼓腔。”
在古人眼里,南瓜枝繁叶茂,藤蔓缠绵,是发达兴旺、生生不息的象征。
宜兴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因此紫砂常以自然界瓜果菜蔬为题材。南瓜壶便是以南瓜为原型创作而来。
最早的南瓜是谁创制的早已不得而知,但若要说最著名的南瓜壶,那必然是陈鸣远的四把南瓜壶。
陈鸣远?
何许人也?
清代康熙朝的陈鸣远是历史已经定论的一代巨匠,尤其他的仿生花果作品,历代陶人无出其右,堪称一代花器圣手。
陈鸣远 传香壶
2023年5月15日,中国嘉德2023春拍“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专场上,“陈鸣远制南瓜壶”以322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把壶就是他的“和正瓜壶”。
和正瓜壶落槌价2800万人民币
成交价3220万人民币
据传,该壶的旧主最早可上溯到晚清民国时期虚斋主人庞元济,他被誉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大家。
其晚年经济拮据时,将大量藏品让与杜月笙之子杜维善的岳丈谭敬,谭敬是民国时期一位传奇的收藏家。
在1978年,杜维善将此壶在苏富比“宜兴名陶”拍卖会拍卖,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罗桂祥博士,以3万港元巨资竞得。
1981年,罗桂祥先生将数百件陶瓷茶具捐献给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茶具文物馆时,顾景舟从中唯一选出了这件南瓜壶,让罗桂祥先生留下来。
2023年香港罗桂祥茶具文物馆庆祝30周年馆庆,
展出了罗老手捧此件“陈鸣远制南瓜壶”的照片
2023年香港罗桂祥茶具文物馆庆祝30周年馆庆,还展出了罗老手捧此壶的照片,喜悦之情洋溢脸上,可见对它情有独钟
除此以为,还有另外三把南瓜壶,被公认为陈鸣远的真迹,分别是“东陵瓜壶”、“一啜瓜壶”、“万年瓜壶”。东陵瓜壶题铭:“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 鸣远”
南京博物院藏
为吴大澂旧藏,于1956年入藏南京博物院,是最广为人知的陈鸣远作品。
此壶铭文还昭示丁一则历史人物典故。汉代人召平,本为秦始皇时的东陵侯,其人品格甚高,安贫乐道,秦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道甜美。
题铭意为,此壶系仿东陵瓜,有慕东陵侯召平其人品之意,所题壶铭更见制壶者心迹。
一啜瓜壶高12.7cm 宽16.3cm
题铭:“如何此一啜,有味出吾囿。鸣远”
虚斋庞元济旧藏
一啜瓜壶原为清末民国著名藏家庞元济所藏,著录于《虚斋名陶录》,后为民国空军上校李氏所藏,现由李氏后人继承。
这把壶题铭为“如何此一啜 有味出吾囿”,十分耐人寻味。
万年瓜壶(缺盖)翦淞阁藏
翦淞阁是文玩收藏金字招牌,业内人士评价“它代表了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文玩收藏”;陈鸣远的万年瓜壶正是收藏于此。
与前面介绍的三把壶不同,万年瓜壶并不完整,壶盖已经缺失;虽是如此,仍以独特的残缺美在紫砂收藏界有着重要地位。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泡茶流程和茶具必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茶具泡茶流程 茶具必备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922.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泡茶流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必...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原矿泥料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 高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高的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紫砂壶怎么看真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山韵价格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山韵1601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柴烧产品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柴烧哪种品...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一把好壶的标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一把...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艺术节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展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要烧几天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事意思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