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时间:2023-07-29 15:55:28 作者:成长教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的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和中国茶具的历史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1

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中国人爱喝茶,饮茶必有器,喝茶人都讲究茶具精致。从传统的品茗文化而言,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而且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茶具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技术水平和人们审美观点。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

小编整理了自隋朝起至清朝历代的茶具典故,爱茶的你,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共用一具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

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唐朝茶具史巅峰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件件高雅精致,不但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

时至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

更有灰承、炭挝、夹、纸囊、碾、罗合、水方等多达28种泡茶器具,从生碳、煎茶、拂尘、量茶、倒茶、洗茶等器具应有尽有,每一个步骤的尽显玄机。

宋代点茶饮法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

元代承前启后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虽然找不到一本茶事专着,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

可以说,元代茶文化的发展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过度时期。

除了传承宋代的点茶法饮茶之外,更第一次出现了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方式。

明代小茶壶问世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

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

清代红茶首次出现

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

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从古代到现代,茶饮流传至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固定形态的文化,茶具使用的变迁与茶叶的更新更成为中国茶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你手中持茶具亲自泡一杯香茶时,也许历史的延年流转就正从指尖缓缓流过。

泡普洱茶用什么茶具(泡普洱用什么茶具最好)

冲泡普洱茶的方法非常多,可用的茶具也很多,比如建水紫陶、陶瓷茶具、盖碗等。

今天就为你介绍泡普洱茶常用的几种茶具(紫砂壶、傣族竹制器具、景德镇瓷器、飘逸杯、盖碗杯、建水紫陶)。

第一种:(最好)紫砂壶

由于普洱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

紫砂壶还能提升普洱茶的香气,滋味更醇厚所以选用紫砂壶冲泡是最好的。

第二种:(最常用)盖碗杯

由于盖碗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赏普洱茶汤的色泽变化,所以盖碗杯是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普洱茶的器皿。

第三种:傣族竹制器具

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是傣族生活的地方,傣族习惯用竹制器具来泡制普洱茶,它拥有竹子清新的香味,让普洱茶的陈香透着思思缕缕的悠香,汤色清亮红润!是普洱茶最自然的搭配器具,具有浓浓的民族气息!

第四种:景德镇瓷器

土陶瓷提梁壶一般体积较大,用其冲泡普洱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

景德镇瓷器特有的古典粗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陈韵,且适合多人,朋友之间一起饮用,所以土陶瓷提梁壶已经成为一新的时尚。

第五种:飘逸杯

第六种:建水紫陶

紫陶壶有一定的气孔率,但又不像瓷器那么密不透风,所以它具有紫砂和瓷器两者之间的特点!

既可以完美保留茶叶的香气(锁香性极佳),同时又可以掩盖掉一部分茶叶的缺陷!好马配好鞍,好茶必然要配好壶!

其中最常用的盖碗成本最低,紫砂好

如何区分底槽青和清水泥(清水泥跟底槽清怎么区分)

紫泥是一个“泛概念”,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制壶,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养成。

底槽青矿属于紫泥矿中的优质矿料。紫泥矿是上下叠置、分层积聚的,采矿者俗称为头槽、二槽、底槽。

清水泥矿位于中层,底槽青矿位于最底层。

底槽青

烧成后呈紫红色,质地纯,泥质细腻,成色娇艳。窑温约1240℃。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布诸多绿色“鸡眼”(烧成后呈黄色)。

泥质细腻,色沉稳。并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俗称“金砂隐现”。泡养后呈猪肝色。

为紫泥中的优质泥料。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清水泥养成后的色泽较“燥”;底槽青养成后的色泽较“润”。底槽青有“鸡眼”,烧成后壶表有“金砂隐现”效果,清水泥则没有。

清水泥

烧成后呈棕红色,俗称“红紫砂”。富含赤铁矿、云母,成色温和,稳定性好,成型容易。

窑温约1150~1180℃。泥色醇和,泥质细腻,透气性好,杂质较其他泥料少,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受火稳定。

使用日久愈呈红润。

底槽青壶,适用性广,适合冲泡普洱、绿茶、红茶、花茶等,温和素雅,茶汤清气悠扬。养泡日久,壶色有棕色变成猪肝色。

清水泥壶,适泡茶类与底槽青相仿。对茶的亲和力较强。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茶具的历史和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凹凸龙阁图片 凹凸世界龙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2388.html

使劲推荐

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中国茶具的历史 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的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我国...

凹凸龙阁图片 凹凸世界龙
凹凸龙阁图片 凹凸世界龙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凹凸龙阁图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凹凸世...

铁壶留雅韵 诗画可如茶 铁壶留雅韵 诗画可入茶
铁壶留雅韵 诗画可如茶 铁壶留雅韵 诗画可入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留雅韵 诗画可如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茶具与茶席布置 茶具在茶席设计中的搭配原则
茶具与茶席布置 茶具在茶席设计中的搭配原则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与茶席布置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

生银与熟银有什么区别 生银和熟银的区别图片
生银与熟银有什么区别 生银和熟银的区别图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生银与熟银有什么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玩茶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玩茶壶诗句
玩茶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玩茶壶诗句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玩茶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茶和茶器的关系 茶与器的关系论述
茶和茶器的关系 茶与器的关系论述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和茶器的关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与...

公道杯为什么叫公道杯?它的使用有哪些讲究? 公道杯为什么叫公道杯?
公道杯为什么叫公道杯?它的使用有哪些讲究? 公道杯为什么叫公道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公道杯为什么叫公道杯?它的使用有哪些讲究?的优秀文章,是小...

如何用紫砂壶泡茶视频 如何用紫砂壶泡茶喝
如何用紫砂壶泡茶视频 如何用紫砂壶泡茶喝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用紫砂壶泡茶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紫砂壶的特性与什么茶的特性搭配更佳一些 紫砂茶壶的特点
紫砂壶的特性与什么茶的特性搭配更佳一些 紫砂茶壶的特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特性与什么茶的特性搭配更佳一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