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

时间:2023-07-29 10:43:20 作者:年三十的电话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中国茶具发展史和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1

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

清代茶具基本沿用前朝的茶具,没有根本的变化。

因为饮茶仍是明代的泡茶法,所以茶具的变,只是在原来的框架上更加细化、精确。但是,也出现了几个亮点。

1.茶具制作工艺有了长足发展

清代的制壶艺术,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陶瓷茶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色彩纷呈、争奇斗艳。

景德镇瓷茶具在釉色上取众之长,尽人工之巧,花样繁多,不断翻新。除了生产五彩瓷外,还创新生产了珐琅、粉彩两种新釉。

至此,中国的瓷器茶具由青瓷白瓷、黑瓷到彩瓷,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

2.新茶具争妍斗艳

如福建的脱胎漆茶具、锡制茶具,玉、水晶、玛瑙茶具。四川的竹制茶具、海南的植物(如椰子)茶具等,相继出现,造型独特,各具一派。

3.三才碗的兴起

盖碗虽然产生于唐代,但到清代康熙年间才骤然兴盛,成了茶具的主体。

从宫廷到贵族,再到民间都兴起了这种三件套的“三才碗”。

它寓意着儒家的天地人和的哲理,用它喝茶,有盖利于保洁保温,且内壁渐敛利于茶叶沉积,且能凝氤氲,茶香久不能散。

碗敞口利于注水,内壁渐敛利于茶沉积,托可防止茶水溢出,又避免端之烫手。

用它品茶,一手托碗,一手持盖,先以盖慢慢拨动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使茶汤上下翻动,茶味浓淡均匀,再细品茶香。

展示出端庄沉稳、从容不迫的风度。盖碗不但可一人品饮,也可以代替茶壶,配以小型茶瓯几人品饮。

盖碗多种多样,但较为庄重的是黄釉盘龙盖碗,多为宫廷使用。青花瓷盖碗,多为文人雅士使用。

功夫茶的主要茶具

俗话说要喝功夫茶,很多人只是听说这么一回事,甚至以为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尝,就是喝功夫茶。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兰州茶业世界提醒您,要喝功夫茶,首先得准备一套完整讲究的茶具。

1、盖碗的陶瓷茶具: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2、茶海(也叫公道杯):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

3、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

4、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5、茶盘:宽,平,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

6、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7、炉及水壶: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

8、杯: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储茶的罐: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

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不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

这种习俗不就是教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份美好品。

怎样的茶具值得收藏(茶具收藏什么品牌的好)

图为:北宋当阳峪窑兔毫斗笠茶碗,修补后,完全看不出痕迹。

人们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茶器,不仅融入了手艺人的感情,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广州芳村,雷健平为其近十年从世界各地收藏的茶盏,成立了一家前后茶器艺术馆。混凝土外墙与大片玻璃窗构成艺术馆的骨架,玲珑的太湖石与翠叶婆娑的斑竹则隔成风致盎然的空间。

雷健平身着青色布衣在一方茶寮招待笔者,为笔者讲述他的收藏心得。通过器物,我们能触碰各个时代的文化语境,这也是文脉传承的一种方式。

访谈:茶盏之美从心出发

问:你收集了历朝历代这么多形制不一样的茶具,每个朝代的茶具各具有怎样的美感呢?

雷健平:美感,不仅仅是指器物本身,更是指不同时代文化的呈现,器物背后朝代的历史状态及国家的形式。

如开放性的大唐盛世,器物就呈现出我们与国外文化的碰撞;又如宋代,处于华夏文明文化、美学、艺术、经济顶峰时期,一个茶碗就是一个结合体,它呈现的文化和面貌都是不一样的。

你去读陆羽、蔡襄等人的茶书著作,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大家,从不同角度,对茶盏进行了高度的赞美。

对我们来说,要读懂,在当时的语境下,他们对茶文化和茶器的理解,而不是我们自身以当下的文化语境,对它们进行评判。

说起来,我们从支离破碎到步入温饱的生活,也才近二三十年。再加上明清两代,因为饮茶习俗和传统文化脉络的改变,更加剧了我们今天对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的理解的缺失。

所以真的没有资格去评判当时器物的美学,只能去学习了解器物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并从这其间吸取养分。

图为:民国金寿款三叉提梁壶。

问:你为什么会选择收藏茶具呢?

雷健平:我认为现代收藏,很多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他们更关注,自己从买进到卖出之间挣了多少钱,这项投资是否有“钱途”。

于我来说收藏就是学习的过程,应该要从心出发,是自己真正热爱的,获得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获,更是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

我收藏这些茶碗大约是在10年前,那个时候,国内很多收藏家都劝我,这种饭碗不是饭碗,茶杯不像茶杯,黑不溜秋的东西买它做什么。

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上至天子宋徽宗,下至市井街民,无数人用文章来赞美它们,这样的器物怎能不美呢。

我们当时不认识,不懂它的美,不是这些茶盏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美学,现在的审美达不到。

日本为何在文化保护方面做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们不敢去破坏它,例如,拿一个茶杯,他们是跪下来拿的;没有好的茶器,在日本是不敢开一间博物馆或艺术馆的;日本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国宝艺术品中,有四件是宋代建盏。

一个外族,为什么会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这些东西呢?我们也在关注,这些瓷器被定为国宝,是为什么?

他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图为:北宋高丽青瓷茶盏。

问:饮茶与你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雷健平:对茶开始有要求,是对生活开始有要求,未来的艺术继续发展的话,它要靠心性的东西,茶的艺术一定是一个方向。

最大证据就是,今天我们在艺术馆看到的器具,已经离我们最开始购买的时候,涨了很多倍。

我们今天90%的喝茶人,聊得最多的是茶叶本身,或者是,喝茶有什么好处。我们什么时候进入下一课题,讲一场氛围,求一种道呢。

怎么呈现茶的道呢,小至各个器物的摆放、大至空间的陈设、茶人当下的心态和心法,这才是一件完整的茶事,有了一场完整的体验。

茶席之上,每一次都是内在的训练。而不是单单说,我今天喝了一个八八青、大白菜。

你处于什么文化中,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养分,就会选择喜欢的事情去做。一些年轻人喜欢喝茶后,找回文化的脉络,按自己对茶道具的理解,重新在创作,这就是传承呀。

图为:建盏银毫茶盏。

问:你怎么看待茶席上的仪式感呢?

雷健平:东方文化,或者说所有文化的起源,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所以文化这个东西是最朴素的、最通俗的。

但现在往往提到茶文化,就让我想到各路仙家夸张的舞台秀,让人觉得这个东西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会让当代的一些年轻人,产生误解。

溯源回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生活中用的,茶,亦是很朴实的东西,不用说得很玄乎,即使是仪式感,也是这样的。

很多人说到仪式感,就是脱离了生活,其实并不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仪式感的东西,比如仪规等。

我认为仪式感并不是讲究动作要怎么花哨,这是违反自然的,这多难受呀。茶的构建,应该考虑怎么把茶的优点发挥最大,如该取哪里的水,使用什么样的烧水器物、燃料等。

我认可这个,这是多少年来历代人的规矩。

文化就是生活,坐下来好好喝杯茶,聊聊天。

图为:曼生紫砂壶。

珍品:雷健平的镇馆典藏兔毫盏

建窑兔毫盏是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之一,工艺已经失传很久,是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胎厚色黑,釉里有细丝状银色结晶,黑釉里面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黄色丝缕,形如兔毫,因而得名兔毫盏。

“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之分,除了兔毫外,还有油滴斑、鹧鸪斑、曜变圈等不同釉变,其中曜变圈最为少见。

宋代建窑烧制的兔毫盏中,底部有刻着“进谏”“供御”字样,是宋徽宗时期的斗茶用具。

1969年经中央美术学院倡导,经国家陶瓷研究所等多方协作,福建建成功烧制出了仿古建窑的兔毫盏,以兔毫盏盏身内外显现带结晶的细长兔毛状花纹为特征,每条细纹闪银花色。

雷健平说,他们在日本所看到的,这八件瓷器中,四件就是这样的茶碗,这样的茶碗,在中国比较难见。

老一辈的人要求要很尊敬的去看这些东西。兔毫茶盏,即便在宋朝的时候,也会很贵重的,一只黑釉茶盏的价格可换1000匹绸缎,一只兔毫展可换3000匹绸缎,图上这件是蓝兔毫。

图为:磁州窑茶盏。

曼生壶

紫砂壶为什么贵,雷健平表示,除了历史的沉淀,一是因为这些器具是皇家的定做,二是因为有文人的参与。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壶”。

陈鸿寿虽不会做壶,但他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创造了独特的壶艺风格,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这件紫砂壶,盖面是汉代的铜镜,壶身是一个汉代的瓦当,也叫镜瓦壶,壶身铭文只有短短十几各字,就能看出作者对文字的掌控力,这件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将自己的名字融入铭文中。

图为:明代方斗杯。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

雷健平说,古代文化发达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器型多变。你看这个器型,多一分肥,少一分厚,我预估最开始是供给佛家寺庙的器物。

图为:刻有“进谏”“供御”字样的瓷片标本。

茶器,首先要求美,不美是不会成为茶器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首先是解决温饱的问题,然后是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无论是美的茶器还是茶文化,都是精神食粮的。

雷健平说,清代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宋代更偏向自然的美学,是触动你内心的。想象你拿着漂亮的碗去喝上一杯茶的时候,是多么愉悦呀。

这些油滴状的釉变,像是星空宇宙一样,与茶汤碰撞,多漂亮呀。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和中国茶具发展史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唐朝茶具的特点 唐代茶具的代表是什么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2137.html

使劲推荐

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
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唐朝茶具的特点 唐代茶具的代表是什么
唐朝茶具的特点 唐代茶具的代表是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唐朝茶具的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唐代...

春秋方壶青铜价值 青铜方壶价格
春秋方壶青铜价值 青铜方壶价格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春秋方壶青铜价值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青...

最全的基础茶具品牌 最全的基础茶具有哪些
最全的基础茶具品牌 最全的基础茶具有哪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最全的基础茶具品牌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银壶的正确使用方法 银壶的用法和保养
银壶的正确使用方法 银壶的用法和保养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茶壶流口水怎么处理 茶壶流涎
茶壶流口水怎么处理 茶壶流涎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壶流口水怎么处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茶具套装中14种配件的使用方法 茶具的配套有哪些
茶具套装中14种配件的使用方法 茶具的配套有哪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套装中14种配件的使用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青花瓷茶具怎么画 青花瓷茶具儿童画
青花瓷茶具怎么画 青花瓷茶具儿童画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青花瓷茶具怎么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青...

茶具对茶有影响吗 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
茶具对茶有影响吗 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对茶有影响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银壶煮水泡茶的优点 银壶煮茶有什么好处
银壶煮水泡茶的优点 银壶煮茶有什么好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煮水泡茶的优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