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怎么区别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如何区分普洱茶是生的还是熟的和怎么区别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1、生茶: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晒青毛茶菁,经筛选、分级后直接制成的各类散茶和紧压茶 ,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宜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颜色青绿、暗绿或黄绿,茶芽发白显毫。茶性微寒,汤色青黄、明黄或褐黄。口感有苦涩感,入口先苦而回甘,生津明显强烈。冲泡茶具宜用薄瓷盖碗或者玻璃茶具。四季皆可饮用,降暑、去燥、解热毒。) 2、熟茶: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晒青毛茶菁,1973年后则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处理,再经过筛选、分级后制成的各类散茶和紧压茶。 (颜色棕、褐色,重度发酵则会有些发黑,茶芽呈金黄色或暗金黄色。茶性温性。香型为陈香、樟香、枣香,汤色棕红、褐红或暗红。口感基本无苦涩感,入口醇厚、绵软,回甘、生津自然。冲泡茶具宜用紫砂壶或者陶制茶具。四季皆可饮用,养胃护胃。) 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茶界把未经过发酵工序,由茶青萎凋、晒干、蒸压而成的普洱茶称为生茶,又叫青饼;而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短期内陈化的茶则称为熟茶。生茶的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在冲泡后十分明显:生茶的茶叶柔软、新鲜、有弹性、有生命力,茶汤清澈明亮透底,茶气清爽,回味甘甜。熟茶的茶叶则干瘦乌黑,粗硬棘手。 熟茶已经是人工控制转变了的茶,其口感变化不大,随着时间的长久价格虽然会有点攀生但毕竟无法和老生茶比拟,好的生茶通过在优质的储藏环境下(干仓收藏,空气湿度合适等)所产生的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樟香、兰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气及化口生津顺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生茶放了几年后汤色变红了,你的茶也是这样吗?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刚刚制成不久的普洱生茶汤色呈黄绿色,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十余年后,汤色逐渐转红,与熟茶的汤色十分接近。但有的茶友却说,我买的生茶,才放了四五年,汤色怎么就油红油红的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茶叶仓储地的湿度过大。茶叶仓储的适宜湿度在50%-70%之间,当湿度大于70%的时候,茶叶包装纸上可能出现点状茶渍;当湿度大于80%时,会出现块状的茶渍,湿度大于90%的时候,整个包装纸覆满大片茶渍,说明湿度过高会使茶叶的转化进程加快。
茶叶存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茶汤颜色在短时间内转红,有点像放了很多年的老生茶的颜色,喝起来很甜,但汤感水寡水寡的。如果温度适宜,但环境过于干燥,经过几年仓储后,茶汤会变成油黄或黄中带一点点红色。这也是为什么港仓茶在近几年反而不那么受人欢迎了。
当我们单纯的追求茶叶汤色的快速转变,那么它的汤感可能就不能带给人太多惊喜。倘若我们对茶多一点耐心、给它多一点转化时间,茶也会给我们的口腔带来极致的愉悦。
【壹沱】普洱茶原料知多少普洱茶原料
普洱茶的发展与云南区域内丰富的大树茶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树茶包括野生大树茶和栽培大树茶,其多为乔木大叶类型,在分类上多属大理茶、厚轴茶,个别为大厂茶。栽培型茶树多属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对形成普洱茶独特品质特征有重要作用,其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
据国家标准规定:普洱茶的原料为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晒青毛茶是由鲜叶经杀青、揉捻、干燥(日晒)工序后形成的原料半成品。
古茶树
有古茶树王国之称的云南所拥有的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古茶树分类指南
按环境分类
②野化古茶园:原始森林中空地或雨林边缘,古人种植、但被抛荒数百年,无人看管,逐渐形成了野化趋势,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10m左右,树龄500~1000年。
④生态古茶园: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已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
⑤近代茶园:1912-1949民国年间,茶树矮化前,按照传统方式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园。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
古茶树分类指南
按树龄分类
③原生态古茶树: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随之回甘强劲。
④生态古茶树:大多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⑤老茶树: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⑥小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要差。
⑦台地茶树: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
▲古茶树分类指南数据仅作参考。
普洱茶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喝茶的时候,经常会选择用普洱茶,对身体很好,普洱茶的口感也很好。所以很多人更喜欢普洱茶,那么如何才能拯救普洱茶,一起看普洱茶的情况呢?
对于普洱茶这样的保健茶来说,喝普洱茶对身体有好处,但也要注意保存普洱茶。如果它变坏了,对我们的健康不好。但是普洱茶的存放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只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远离污染的地方,对我们保存普洱茶是有好处的,普洱茶会随着时间老化。茶叶的包装要透气,不会封住茶叶内部的水分。多接触外界空气也会让普洱茶转化的更好,越来越香。同时,由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存放时间,存放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普洱茶的口感和香气,所以这种普洱茶比较好。
但是在保存普洱茶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存放茶叶时最重要的是防止异味和霉变,茶叶特别好吃。普洱茶在陈酿过程中一旦吸入异味,原有的陈味就会被破坏,所以在保存普洱茶时一定要避免。而且普洱茶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物质。茶多酚可以消除脂肪和油腻,叶绿素可以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吸收,维生素C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而且这些物质都是纯天然的,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它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功能,帮助我们减肥,所以不要错过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茶。平时坚持喝普洱茶,对大家的健康很有帮助。我们可以用普洱茶养生,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好处,尤其是对大家减肥。所以我们不能错过普洱茶,喝普洱茶对身体有好处。
论普洱茶仓储的重要性对于真假辨伪无论茶商或茶客都能通过包装、纸张、字体、颜色、暗记、饼型等特征达成共识,但普洱茶仓储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至今没有哪个团体或机构能拿出一个比较数据化的系统来评判一款茶仓储值的标准!
比如在前辈大师那了解到的仓储打分方法;以50分为中间值,49 48 47 46 45。。。数字越小表示越干,51 52 53 54。。。数字越大表示越湿。
而我们日常的仓储打分方法是;以90分为满分(因为在品饮某款茶品的时候只是在这一个时间段的表现,而没法判定具体此款茶品的最佳口感表现力是在什么时候或是什么样的,所以留有10分的空间)。理论上讲这种打分方法也是从干湿度上判断,但实际上往往把仓味杂味、香气等表现力也融入评判打分的标准中去,若70分以下就入不了口。
70-90年代,普洱茶主要是港澳台及东南亚华人在消费,绝大多数的茶品都经历了上述的仓储环境,我们称之为“传统仓”。
传统仓特征,高温高湿人为干预,转化快水路好气味差,有仓味(霉味)退仓不到位会锁喉,市场价格相对低。
在当地自然环境下无需人工干预的存储方式我们称之为“自然仓”
自然仓特征,转化适中,水路有改善,气味一般,有杂味无茶香,对茶香没有太高要求的人一般能接受,市场价格中等。
进入2000年以后,华南地区受到港澳台的影响,人们才开始逐步接触普洱茶,而后内陆部分省份城市也有普洱茶的出现,因大陆饮茶习惯主要以绿茶、花茶、乌龙茶为主,偏好高香,一般人很难接受普洱茶传统仓储的特有仓味(霉味)所以普洱茶的存储方式慢慢向纯干仓的方式转变,就是人为控制温湿度,还要追求存储环境的阴凉干燥避光无异味等,目的是最大程度上保有普洱茶的本味及茶香,但缺点是转化缓慢,一般需要10几20年才适口,这种环境我们称之为“纯干仓”。
纯干仓特征,阴凉干燥避光无异味的独立空间环境,人为干预控制温湿度,转化缓慢,水路变化慢,气味好,最大程度的保留茶本味,茶香高,原喝绿茶花茶乌龙茶的人喜爱纯干仓的普洱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早期也有人直接把仓储分为干仓与湿仓两种,但市场越来越细分化这种分法太广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普洱茶文化的普及品饮普洱茶的人群越来越多,因此近年来又会从地域地名来划分仓储,港、澳、台、大马,昆明仓,广东,广西(南方仓)、江南、北京,西安,新疆等地(北方仓),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南方仓与北方仓。
南方人说北方干冷常年温湿度偏低,一年当中只有夏季三四个月温度能到25度,湿度能到70%,春秋冬三季,温度只有20度以下,湿度50%以下,再加上秋冬季供暖系统空气更较为干燥,存出的普洱茶酸涩感强、汤水薄、刺激性重、不够温润,茶韵不足,整体转化速度慢。
北方人听了不高兴了,说南方常年温湿度偏高,每年春转夏三四月份“回南天”梅雨季节经常墙面地面都挂水滴空气太潮湿,存出的普洱茶香气不扬,口感不清爽、有仓味(特指广东的仓库闷仓味)整体转化速度过快。
南方茶友说从广州仓存储的茶放到北方通风干燥的环境醒茶十天半月就能散去仓味去除水气,这种方法可能南方茶友更能容易接受,但是北方茶友仍然接受不了这种口感,
所以,个人认为一款新茶先放南方存储5-6年,再调到北方存储5-6年,这样才可能达到南北优势结合的特点。
有茶友把北方仓比作“青春正气萌萝莉”
把南方仓比作“柔美陈韵御娇娘”
南北的仓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地域经纬度不同造成的气候差异,人们从小的生活习性穿衣打扮饮食文化各不同,体质(包括年龄不同)口感需求各不同。
不管是哪里的仓,只要是在正确合理的温湿度环境内存储,总有适应的消费群体。
普洱茶的原料来自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两岸(低纬度高海拔)乔木大叶种,树高根深,能最大程度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各种因素决定了普洱茶原料的有效物质丰富,加上普洱茶传统工艺最为关键的低温制程,使得普洱茶成品能保留有效物质的活性,便于后期转化,所以普洱茶新茶苦涩度较高,难以入口。
老茶,当然是从新茶而来,但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可以成为老茶,保证源头的生态环境、用料、工艺制程,关键还是储存环境。
老茶人说普洱茶“越陈越香”,老茶人又说“10年不开仓,10年不成茶”,并且又都大力倡导:“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陈”与“藏”都是需要时间,那么这个过程谁来“陈”?谁来“藏”?茶企?茶商?还是消费者?
严格意义上来讲普洱茶从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压饼成型等环节,甚至“10年不开仓”都要归纳于普洱茶的制程范围内。
显然目前市场茶企把这10年高昂的成本直接推向了消费者,先把银子赚到自己的口袋,每年以吨数的产量囤积10年科学的存储,当然也是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压力,没有哪个茶企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中小型的茶商、二手、中介,更不可能花费这么大的资金去做科学的存储管理,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租个厂房存放,作为临时中转,存储环境参差不齐,只有极少数明星茶品才会用心存放,他们当中甚至有不懂普洱茶也不爱喝,茶,在他们面前只是一门生意而已。
初级个人消费者,家里书房客厅卧室随意乱放,甚至与酒类其他茶类红白黑绿、生熟不分一起放入冰柜或地窖,以为普洱茶只是简单的通过时间放老了就好喝,这种存法再好的茶最终也是成为一堆垃圾,就像茶友打的比喻一样,你买了一块豆腐放在家里若干日后看着它变成豆腐乳!
资深发烧友,收藏投资客,会选择高楼层独立的空间阴凉干燥避光无异味,离地、离墙,生、熟、年份分类,配有温度计湿度计抽湿机等,常年控制温度20-30度之间,湿度60%-70%之间。并与空气有适当的接触。(这种环境对普洱茶的酶促反应和有益菌的繁殖为最佳状态)能存出好茶,但量有限,难聚香。稍有不慎,受潮或吸入杂味将对普洱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干货|收藏普洱茶请认准这5点近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广为人知,不单单是因为其独特的口感,神奇的减肥功效,更多的是因为普洱茶具有潜在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随着各种古玩收藏热的升温,也带动了普洱茶的收藏热潮,甚至有“一块老茶饼,价值数万元”之说,普洱茶几乎一夜之间“火”了起来,许多人都加入到了收藏投资普洱茶的行列。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选购到具有升值潜力的普洱茶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朱仲海先生认为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产品的质量安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等相关要求
选购任何一款普洱茶作为投资收藏品时,其产品的感官审评指标和卫生指标必须达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因此需要厂家出具相应的质量认证合格证书,必要时消费者或投资者可自行送检,与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比对,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选购有品牌的茶叶企业的产品
如果消费者或投资者本人对普洱茶的鉴赏与辨别缺乏一定的基本功,尽量选购有品牌的茶叶企业的产品,因为品牌企业都有较为严密的生产监管体系,良好的拼配技术体系和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等。一旦出现相关质量问题,厂家有能力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其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也便于日后的再转手。
3、选择中期茶产品
4、选择干仓普洱茶
市面上的普洱茶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很多想藏茶的人多数不懂茶,一般只以茶饼外包装、品牌、颜色等来判断普洱茶的质量。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发霉的茶饼才是好的普洱茶。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湿仓普洱通常是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防空洞、土房等地方,由于存放环境中空气湿度较高,很容易造成茶叶麴菌的孽生,加速陈化,这种麴菌氧化称为湿仓后发酵。通过这种方式发酵的湿仓普洱茶完全破坏了茶叶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违反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的规律,饮用后对人体伤害非常大。所以想选择收藏时,一定要选择干仓普洱茶。
5、尽量选择性价比好的拼配茶,不盲从纯料古树茶
真正的一款好茶,是要看其拼配的功底。拼配得当的茶,不但茶叶性价比高,而且后续转化的普洱茶品质更佳,既又较高的品饮价值,又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纯料的古树茶或单株古树茶,其产品本身的原料价即很高,陈放若干年后,其市场增值的空间有限。从保护现有的古茶树来说,我们也不提倡收藏古树茶。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古树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不是理财和投资收藏的最佳品。
普洱茶是一种茶。中国人喜欢喝茶。也是一种文化。喝茶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和功效。普洱茶有保健、养胃、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但也有副作用。我们来看看副作用。
普洱茶副作用
1、喝普洱茶头晕:个人体质,本身对茶比较敏感;茶叶泡得太浓;吃得太少,胃里空空的,可能会导致茶晕。
2.喝普洱茶腹泻:这是人体对新食物的反应过程,因人而异。只要身体适应了,还是可以继续喝的。第一次喝普洱茶的人建议最后喝第二次泡过的普洱茶,或者喝稍微泡过的普洱茶,这样身体更容易适应。
3.喝普洱茶影响消化: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普洱茶中的单宁酸会阻碍我们肠道黏膜对铁的吸收,所以会影响补血的效果。不要空腹喝茶,不管是什么茶,最好不要空腹喝,以免影响消化或胃部不适,这样不会有什么代价。
4.喝普洱茶引起的失眠:由于普洱茶有提神的作用,失眠患者睡前应避免喝茶。睡前避免喝普洱茶,以免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失眠。
普洱茶虽然好,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所以在热爱茶的同时要学会适量饮用。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得不偿失。我们必须注意这些小常识。
2023普洱茶春茶价格或将继续上涨春茶未上市,普洱茶市场已然开始预热。普洱春茶(尤其是古树春茶)的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成为茶企、茶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今年的普洱茶春茶市场将会有哪些特点?
突降冰雹对茶区影响大
本来今年的第一波普洱茶就来得比以往要晚一些,正当万千茶友赶赴茶山等待茶叶采摘,盼望喝上这一口春茶之时,普洱茶重区勐海县传来突降冰雹的消息。
资深云南普洱茶爱好者段先生说,古树茶本来每年都供不应求,现今还受冰雹影响,因此今年茶价估计会有一波上调。根据网上公布的今年主要产茶区的价格表来看,被冰雹砸过以后,云南各大茶区的茶料涨幅约在20%~30%。
所幸当地多家茶农证实,由于不少古树春芽还没有萌芽,这次冰雹对古树茶没有造成严重伤害。且从另一个方面看,少量的雨水和冰雹,能增加茶树和土壤的水分,说不准今年的古树春芽会长得更好。
茶价继续水涨船高
除了标杆性的班章古树茶之外,其他名山古树茶的原料价格预估如下:布朗山古树茶毛料在每公斤500元左右;南糯山古树茶毛料每公斤800元~2800元;贺开邦盆古树茶头春茶价格每公斤2500元~3500元,大树毛料价格在每公斤600元~1300元;易武产区较大,不同村寨价格不一,古树茶毛料价格每公斤500元~3500元不等。
订货量比去年有所增长
而根据勐海县的一些原料商反馈,今年的订货量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大家都很看好2023年的春茶市场。
综合来看,2023年普洱茶春茶市场总体会超过2023年。但今年名山古寨的炒作明显少于往年,因此要入手的茶友,谨慎一点还是能入手。原题:《普洱茶重区勐海县遇冰雹,班章头春茶热炒,今年普洱茶春茶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古树普洱要发展,这个坑必须跨过去这两天“32万一公斤老班章”事件在茶圈微信刷屏了。这个事儿怎么看呢?
价格贵不贵这个不好说,就布朗山的古树原料来说,这个当然贵,但是就班章和所谓“茶王”概念来说,也没法硬性衡量。有人说炒作,当然这个是炒作,但炒作也不犯法啊,而且这个炒作也谈不到道德问题,未必就对古树茶有什么不良影响,犯不着批判。
我只是怀疑这个炒作的效果,因为这涉及到古树普洱领域的一个根本概念——“山头茶”。
什么叫“山头茶”,就是古树普洱的产品是按山头划分的,茶以山名,茶以山贵。有的朋友看我们的产品描述得十分细致,就对我们说,别扯那么多,就告诉我是哪个山头的就行了。
这个潜台词是,知道山头我才能衡量价格,我才能知道品质,我才能判断值不值。真的是这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山头茶的悖论
当然这个属于市场诚信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如果是内在的问题就不那么好解决了。怎么说呢?
第二个,即便是真的,同一个山头的茶,是不同的。树种不同,树龄不同,小环境不同(土壤,海拔,朝向,周边环境),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一个山头口感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但是树种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的数据库中有来自普洱和临沧相距几百公里的两座茶山,因为树种相同,具有同样的特征性香气。而同一山场的不同树种,口感则差别很大。这个真正深入班章冰岛的才会知道,同一个茶山根本不是一个树种!
即便是武夷岩茶,也是树种第一,山场第二:先说肉桂,再说是哪里的肉桂。树龄好说,这个现在很多人都会关注。虽然对树龄的估计大多缺乏依据,但大体分个大小总是可以的,这里不详谈。
如果树种相同,树龄也差不多,具体位置不同仍然差异很大,在有的地区(比如高海拔高纬度相对寒冷地区)是日照足的更好,有的地方则是遮阴的更好,这就是陆羽说的“阳崖阴林”道理。
茶山的概念太大了,一个布朗山就和武夷山的面积差不多,无量山纵跨十余县,这种山头信息量太少。即便是范围缩小到寨子,也还是有差异。不同朝向口感不同,山脊和山谷内的口感也不同,而且周边植被也会影响。农田,核桃树,水冬瓜,云南松,红木树,原始森林,这些环境也会对口感造成影响。有的中性,有的减分,有的可以增加独特味道。
这些其实从根本上动摇了以茶山来命名茶品的科学性。换句话说,仅仅告诉你什么茶山,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不完备的,可能还是误导的。
再说,你不了解的茶山,或者不知名的茶山,品质真的就差吗?也未必。我说过三句话:“名山一定有好茶,好茶未必在名山,名山茶未必好。”这三句看懂了,对山头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茶山可以作为茶品的重要信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信息。
为什么用茶山命名
那你一定要问:古树茶为什么一定要用茶山来命名呢?
茶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以品质定价的,但是品质不是很好衡量。我们来看所谓国家的评茶标准,只能大致的对外观和口感画个及格线,而且可能还是错的。对于普洱茶丰富的内涵,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说清楚。这个涉及到品鉴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积累。所以古树茶的好坏,不是完全无法评判,而是不太容易形成大众快速了解并公认的评判。
但名山不同,山头就在哪里,看得见,摸得着,跑不了,这个大家就容易聚焦了,依山头定价逐渐成为了习惯。
这个在古树普洱发展的早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大家对山场的了解,也带动了古树茶市场。但是慢慢的,弊端就出来了,阻碍了大家对古树茶进一步的了解。
不仅如此,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软肋
我们从头来看,当初推动名山古树的是茶商,这些茶商当然不是活雷锋,他们原来的打算是,先布局茶山,建立初制所,和茶农签订协议,把握原料来源。然后进行宣传,打造名山概念,茶品价格上涨,从中获得大量利润。
问题在于,这些古树大部分分散在茶农手里,不说你很难穷尽整个茶山的茶农,即便签了协议,这些茶农不认账你一点办法没有。
所谓买树,就跟买地一样,在我国是不合法的。这地上的东西说白了是国家的,但是国家可以给你们村集体来用,但是买卖并不受保护。租呢?除非你把茶农请走,自己统一管理,否则还是一样。长租的情况在少数集中连片的古茶园中有,但是在整个古茶山中占的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的茶山还是东边几棵,西边几棵,没法控制。
茶农是签了协议,但是你如果不能统一管理,他还是谁价高卖给谁。你跟他说,他不理你,逼急了,他拿小树交差,你要是不能全程管理,只能认怂。
建了初制所也没用,普洱茶毛茶加工,手艺有高低,但是没有什么准入门槛,支口锅就能炒,太阳地下就能晒,茶农不会大不了学呗,做不好大不了练呗。
搞了半天,茶商还真成了活雷锋。眼见着老班章村民一个个红光满面,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那些布局的茶商苦苦支撑,却挡不住品质的下滑。
这件事儿有点意思,通常在资源方面,老百姓都是弱势,资本是强势,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被赶走,然后资本和权力赚得盆满钵满。在古树茶领域居然逆转,或者说算打个平手吧,这个说实话,不容易。
我虽然算半个茶商,但是在这件事儿上,我持中立态度。茶农虽然欠点契约精神,不过资源信息根本就不对等啊。换个角度,人家发财那也是祖上给留的福荫,没有啥不平衡的。要是抢过去,发个500元红包加个锦旗才叫不合理呢。
这是商业模式的内在矛盾,简单的总结一下:茶农掌握资源但缺少能力宣传推广。茶商具备一定推广能力,但是并不掌握资源。所以在茶商和茶农的博弈当中,茶农站了上风,茶商是把茶山推广出去了,但是同时也抬高了原料价格,对于自己来说,说不上是好处大还是麻烦大。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掌握资源者胜。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京城某地本来是人流不多,房租便宜的地块,因为一伙人开店也好,搞什么也好,经营宣传有方,把这个地方搞红火了,这伙人是不是赢家呢?对不起,房东可以提高房租,你只是给房东打工的,不乐意的话,可以走人,还有别人来租。
这个场景在大都市不断上演,你身边就有很多例子。里面的竞争很激烈,只有经营能力超群的商家才能存活下来,而房东则无需费力就坐享其成。茶商的尴尬位置与此是一样的。
那茶商为啥还要搞这个高价买茶的炒作呢?抬高成本,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当然,这也有其他考虑。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带动其他产品?还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班章是真班章?不好猜测,不过这种手法前些年还说得过去,现在看有点不合时宜了,所以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来,尤其是那些真想收名山原料的人,你抬高价格当然反对。
我们不局限于这个事件,我们要更深入的探讨整个商业模式。我们必须要问:不用山头用什么?
实际上,需要细致品饮的东西,大多和产地密不可分。叫风土也好,什么也好,代表了土壤,气候,环境的综合作用。比如葡萄酒,比如咖啡,这个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产地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决定性的信息。
在这些市场上,如果我们要理解一款产品,需要更加全面的信息,主要来说三大块:品种、产地、工艺,而把这些整合起来的是品牌。
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大家对产品形成认知的对象应该是品牌,或者品牌下的具体产品,而不可能仅仅是产地。
产地帮我们理解这款茶的某些背景与特质,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哪个产地也有好的,也有泛泛的。同样的,品种也不绝对,各种葡萄品种都有不同品质的葡萄酒产品。工艺也如此,在一定标准之上,并没有单纯的好坏,关键是要适合这款产品。
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品牌,只要这个品牌的产品有品质的连贯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不需要特别专业,他只需要信任品牌,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深入了解。记住这句话:品牌大于产地,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树普洱是不是特殊呢?前面也讲了,由于古树树种的丰富性远远大于咖啡和葡萄酒,对环境的敏感性也更强,应该说更加适用于这个规律。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完全体现,那只是市场发展初级阶段的原因。
已经在改变
这个发展方向,但凡脑子清楚的茶商茶企,已经明白过来。我和一些做古树的茶企朋友交流,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这个坑,现在都开始跨过去,开始用自己的品牌,产品用自己起的名字。不管这名字是高雅也好,粗俗也罢,各有各的市场,反正这一步,必须要走。
这样不仅对茶商来说,打破了发展的瓶颈,对原材料市场的稳定,整个行业的均衡发展,茶山的长期保护都有很大的好处。说实话,一公斤几十万,那树不累吗?就算多采一斤鲜叶多一万,要不打催芽素、叶面肥,不需要定力吗?利益太集中,人心就复杂,市场就会变形。
所谓山头茶,大众能记得住的茶山就那么几个,在我们的数据库里,叫得上名字的古树村寨何啻上千!那么多同样品质优异的茶山,因为没有炒作,一直被冷落,管理跟不上,制约了发展。如果大家关注的是品牌,品牌关注的是品质,这就好办了,这些品牌就会自己筛选原料来源,只要好就行了,何必老是在古六大、新八大、勐库东西半山里面转。以质说话,那整个行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好的基础。
对茶商来说,不再受产地制约,能够更加专注于品质;对原料市场来说,促进了各地区均衡发展,避免名山资源过度集中的种种问题;对消费者来说,也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茶品,何乐而不为!
有人说,小茶商怎么办,品牌没有影响力啊。其实这和品牌的影响力没关系,关键是你对茶的品质有没有信心,如果有,把它的特点总结出来,传神的表达出来,一定比单纯的用茶山的名字效果更好,也更长久。
我们开始阶段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不大,但是坚持这条路,认可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茶友都对品种耳熟能详,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粉丝,也在印证着品质优先的理念。
只谈山头的时代就要过去了,如果卖茶的除了山头,啥也没得说,那要么是不太清晰,对古树理解有限;要么是别有用心,只想借名牟利。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很难长久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怎么区别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和如何区分普洱茶是生的还是熟的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怎么区别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 如何区分普洱茶是生的还是熟的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22551.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黑茶的魅力,无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黑...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年份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普洱生茶和熟茶有什么区别?都有什么功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哪个贵?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君山银针茶叶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在皖西的引种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孕妇能不能喝黄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小茶的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小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霍山黄芽茶叶价格表2023年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