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怎么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盖碗怎么用不烫手和盖碗怎么用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盖碗的用法是直接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
盖碗的用法:注水不要太多,注水量只要高于盖盖高度1mm即可。如果把盖碗注满水,肯定会烫到的。
拿盖碗姿势,与公道杯要垂直。出汤时,将杯盖稍微倾斜,留出恰好出水的缝隙,又可以隔离茶渣。
将中指和拇指放在盖碗边缘,食指轻压盖纽。三点一线,正好是盖碗的中心线。虎口微抬,与盖碗后半部分保持距离,除了盖碗的温度外,也要担心不要被逸出的水蒸气烫伤。
在倾倒茶水的时候,水蒸气会从盖碗后方的缝隙里逸出,因此要注意。
盖碗的选择: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一个硬件优秀的盖碗可以大大避免被烫到的可能性。
选择盖碗的要点在于,形状、材质。
1、整体轻盈为佳
不需要选择碗身太大,碗壁太厚的,虽然厚度上去了,但实际上对于隔热没有很大的帮助。
又烫又重的盖碗,反而更容易拿不稳,造成烫伤。倒不如选择轻盈薄巧的盖碗,更容易操作。
2、碗沿要宽一些
盖碗的盖子与碗沿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窄,茶水就容易溢出烫到手。
3、盖纽要高
盖纽就是盖碗上突起的部分。如果盖纽是凹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就烫。而盖纽做的比较高的话,就不那么容易烫手。
破损茶具的粘补方法,需要准备丙酮20份、乙二胺10份、6101环氧树脂70份、二氧化钛5份,调和一起,涂到破损处粘合即可。
破损茶具的粘补方法:
1、首先使用丙酮把破口擦拭干净,把污迹去除干净后,使用炉子把破口烤热。
2、然后把上面配方混合充分调匀。
3、把配好的胶涂均匀在破口处,细心地把破口对齐后,最好使用细铁丝巩固,最后最用小刷笔把胶水在破口外的缝隙再细细均匀地涂一次。
4、最后一步就是把涂好胶水的瓷器茶具放到火上烤干,烧的时候要在火上放一块铁板,如此可以让火力均匀,烧出来的茶具外表也更为漂亮。
5、大概烧半个小时,即可巩固,然后再打磨干净。
使用茶具泡茶的方法:
1、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
如果所用来泡茶的是白色盖碗,则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2、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
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可以特别注重欣赏的细嫩的茶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
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3、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4、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5、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生普洱适合敞口的紫砂壶,泡普洱茶一般首选宜兴紫砂壶来冲泡,紫砂壶良好的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
选择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为理想,以利于提高透气性。
紫砂壶的选择:泡熟普洱一般用收口鼓腹的紫砂壶,泡生普洱用敞口的紫砂壶。
泡生茶,选用煅烧温度适中的本山绿、段泥比较合适,保持香气,透气性好。
泡老茶,选用质地细腻,研磨充分的高温煅烧泥料比较合适,因为老茶需要持续的高温来唤醒茶质,推荐优质的底槽清或者朱泥。
紫砂壶:
由于普洱熟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故选用紫砂壶冲泡为最佳。
用紫砂壶泡普洱的好处:
1、用紫砂壶泡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2、用紫砂壶泡茶不易变味,
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3、用紫砂壶泡茶绝无异味,
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4、用紫砂壶泡茶冷热急变性能好,
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
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以上内容是关于盖碗怎么用和盖碗怎么用不烫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