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时间:2023-08-07 15:21:21 作者:王程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应该怎么洗和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1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经常喝茶的朋友都知道,积年累月茶具上都会有一层茶垢。这都是因为茶具不注重保养,没有及时清洁而引起的。

尽管前面几期我们讲到了茶具的保养方法,但是对于那些已经留有茶垢的茶具我们应该怎么清洁呢?

下面就来教大家几个小方法!

一、陶瓷茶具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用钢丝球或者是丝瓜络等比较粗糙的工具来清洁。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清洁作用,但是也很容易伤害到陶瓷表面的釉质。

长此以往,釉面会越来越薄,不仅伤害茶具,而且影响美观,所以媛子不建议大家这样做。

1.用手或者棉花棒把牙膏擦拭在陶瓷茶具上,然后过几分钟再用清水擦洗茶具,这样茶垢比较容易掉落。

2.平时使用陶瓷茶具时,如果沾到了油污,可以用洗洁精或者肥皂、碱水冲洗,再用清水反复清洗直至干净。

3.洗刷薄胎瓷器时一定要控制好水温,冷热交替很容易使茶具爆裂。

二、玻璃茶具

1.初中上化学课时老师跟我们说,家里的热水瓶或者陶瓷茶杯沾到了茶垢可以加点醋清洗,

其实玻璃茶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因为醋里面的酸性物质会溶解茶垢,所以清洗时会更方便。

2.除了醋之外,其实洗洁精、牙膏这些东西也可用来洗茶垢,但是尽量不要用钢丝球哪些东西去擦拭玻璃茶具,很容易损伤玻璃的光滑面。

廖宝秀:茶话与茶趣

图为:廖宝秀

接上文。其实台北故宫博物院很早就在致力于推广传统茶文化。1984年,我们曾经出版了一本《三希堂茶话》,专门介绍了茶的历史。

我写了第一篇谈茶的文章《茶的冲泡方法》,介绍了如何冲泡台湾绿茶、青茶、红茶,细说了常用的茶具。

2002年,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策过一个展览,叫做《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

对每一个问题,我都会去查很多资料,没有找到根据的,不能随便定名,因为没有把握。经过切实的考据之后,史料、实物都能对应得上的,我才敢下结论。

图为:《十八学士图》(明)

比如我最近看古画,发觉古画里面,茶席上面的茶食大部分都是新鲜水果,而不是像我们今天习惯的这样,是干果和点心。

明代的茶书里面,讲到茶器用具的时候,有一种用具被包括在内,就是“运锋”,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水果刀,用来切水果。

这个很有趣。不过我现在还没来得及深入去研究。从我的研究来看,清代的茶人似乎没有明代那么多。

明代有很多文人,他们在江南一带,都很爱茶,写了很多的茶诗,画了很多的茶画。这些明代江南文人的审美趣味,极大地影响了乾隆皇帝。

图为:乾隆茶舍试泉悦性山房遗址

乾隆十六年,他第一次南巡,回京以后,就模仿无锡的竹炉山房,在玉泉山静明园复制了一间“竹炉山房”,又在香山盖了一个“竹炉精舍”。

他访问了苏州的“寒山千尺雪”,回京以后,在不同的地方盖了三个“千尺雪”。这些茶室空间,他陆续盖了将近20个,装潢简洁素朴。

里面放置的,是他个人专用的茶器,也和清宫惯用的华丽彩瓷不同,用的是素雅的宜兴茶壶和竹茶炉。

这都是遵循明代江南文人的趣味。

图为:青花、描红三清诗茶碗(清乾隆)

他还谕令调配“三清茶”,“三清”指的是梅花、松子和佛手,其实是一种无茶之茶。喝的时候,有时会加入真正的茶叶,比如龙井。

他还有一种御制的茶叫“荷露茶”,指的是泡这种茶用的水,必须是荷叶表面收集的露水。

我从典籍里面把“三清茶”的配方、制法复原出来,如今我们现代人也可以享用这种茶了。

图为:明文征明《茶事图》局部

202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位于嘉义太保的南部分院做了一个茶文化的常设展,叫做《芳茗远播亚洲茶文化》。

在这个展览上,我根据明代文征明和陆师道的茶画,复原了一间明代的茶寮。明代很多文献里面都提到说,一人品茶得神得幽,两三人品茶得趣得味,七八人喝茶那就叫施茶,不叫品茶了。

因此,我在展览上摆了一个现代茶席,上面只有四个杯子,这个理念也是来源于明代人。

图为:廖宝秀根据古画复原的明代茶寮

我觉得,今天人的生活跟古人的生活其实没有两样,我们只是古人生活的延续。我相信,所有爱茶的人都各有他偏好的项目。

我自己研究器物,我的个人爱好和我的研究、我的工作可以一起结合。所以我也非常感恩,我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茶杯就分了二十个种类,你用过几种?

茶喝得多了,杯子就喜欢经常换,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的令人惊讶。

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

话说,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而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今天我们来领略下茶器之美,了解一些见过却不知道的茶杯名称。

(多数为青花杯的杯名,有些杯名也可以用到其他的杯上,茶杯有叫杯,有叫盏,有叫碗,有时它们也可以用来喝酒。)

品茶由杯开始,教你识别20种茶杯1盏

器皿,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材质通常为陶瓷,木,竹,金属等。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

建盏。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

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2钟式杯

倒扣似钟形,杯身高挑,器型俊逸,便于拿捏、闻香。集锁香、闻香、品饮多功能为一体,是这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款式。

3压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

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4六方杯

任何一个喜欢收藏汝窑口杯之人,应该对六方是没有免疫力的。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

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掌柜比较喜欢这种六方带点曲面的六方杯,有方有圆。

5斗笠杯

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

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6花神杯

源自康熙时期的“十二花神杯”型,原是画花卉,后根据这种杯型,陶瓷工艺师傅用各种釉水制瓷,并画出各式的纹路。

杯壁上的花纹皆是手绘师一笔一划在素胚上画出来,属于釉下彩。花纹清晰,简约大气。

7圆融杯

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这个杯子好,大肚能容。

8竹丝杯

选用优质天然竹材,经多重工序加工而成。编制匠人沿袭竹编“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特点,纯手工依胎而制,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弥漫着淡雅清新的东方气质与文化。

9耳杯

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这种杯子已经很少见了,大概在古装电视剧上还能看到一些。

10鸡缸杯

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一只杯子好几亿哦!

11爵杯

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12高足杯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13卧足杯

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14罗汉杯

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

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15铃铛杯

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16防烫杯

根据实际运用,进行防烫设计改良,素净的瓷与质朴的竹结合,配色淡雅,器型简约而不失优雅。

17马蹄杯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

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18玻璃杯

器型经典,耐冷耐热。通透无杂质,便于观赏杯中的颜色与茶叶的姿态。

19高足碗

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大的叫碗,小的叫杯。

20宫碗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茶杯,自品茗伊始,自甘成为配角,或形单影只,或成双成对,环绕在壶与茶器周边,或因如是“不起眼”而身处于茶器中的细微末节。

然而,杯小却藏无尽之美,是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用器!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和茶具应该怎么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的种类 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40224.html

使劲推荐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紫砂壶的种类 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
紫砂壶的种类 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种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

喝茶的盖碗怎么用 茶艺师拿盖碗姿势视频
喝茶的盖碗怎么用 茶艺师拿盖碗姿势视频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的盖碗怎么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紫砂壶利茶性 紫砂茶叶壶
紫砂壶利茶性 紫砂茶叶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利茶性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茶...

如何看壶 怎么看壶好坏
如何看壶 怎么看壶好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看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怎么看壶好...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茶巾的使用方法视频 茶巾的作用是什么
茶巾的使用方法视频 茶巾的作用是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巾的使用方法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对酌 茶壶” 对饮成双
“对酌 茶壶” 对饮成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对酌 茶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对饮...

从茶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茶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历程
从茶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茶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历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从茶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过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teforia智能泡茶机 泡茶机如何使用
teforia智能泡茶机 泡茶机如何使用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teforia智能泡茶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银壶的寓意是什么 银壶的寓意是什么含义
银壶的寓意是什么 银壶的寓意是什么含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的寓意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