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陶优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陶用途和紫陶优点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文 / 转山
经常会遇到陶友询问怎么去分辨紫陶的好坏这类问题,比如“什么样的紫陶壶才是精品?”、“什么样的紫陶装饰才算是好的?”等等。还有一些陶友则问得比较直接:建水紫陶哪个品牌好?
关注品牌,寻找品牌,说到底,还是寻求好的紫陶作品。
除了成型与装饰之外,紫陶还有大大小小数十道工序。一件紫陶通常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如果要求每一道工序上的每一个匠人都做到十全十美,并不现实。
人毕竟不是标准化的机器,完成每一道工序,除了扎实的技艺以外,还掺杂了自己的情绪,而每一个人的情绪、对一件器物的理解往往千差万别。
总是好奇,一个紫陶店里有那么的作品,茶壶就有无数把,为什么只有一把或极少数的几把能被一个陶友看中?我想绝不是因为那一把或几把壶完美。人造器物,人无完人,器当然也无完器。
紫陶作为茶室器物,其所扮演的角色本质上就和我们的餐桌器物、书房器物一样。我们喜欢一件餐桌器物,因而感官上觉得用它盛放的食物会更加可口;我们被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因而选择打开去阅读,在里面又收获了更喜欢的故事和句子......
曾特别喜爱一把壶,只因为她的壶嘴和壶把十分灵巧。与壶身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有一种灵秀之气,还伴随淡淡的隐逸之风。
如果按照网络上流传的一把壶的所谓“标准”去检视,她也是经不起太多推敲的。然而喜爱一件器物,无需去吹毛求疵,无需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别人的看法和你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两码事。
一件紫陶作品由若干匠人协作而成,当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完成好自己的那道工序时,那道工序就倾注了匠人的器物之心。所有的器物之心汇聚在一起,一件完整的紫陶作品才算诞生。在一间紫陶店里,有不同艺人、不同种类的若干作品,有无数颗器物之心。
所以,一件紫陶作品凭什么受欢迎?凭“用心”二字。
用心而作的紫陶,它总有一颗器物之心会去打动另一颗心;也只有用心而作的紫陶,它才会有至少一颗器物之心去打动另一颗心。
送钱过于俗气,食物也会吃完,烟酒又伤身体,唯有紫砂壶,永恒又显真诚。一份真心的祝福,文化内涵很重要,紫砂壶就是永远不会出错的礼物。
百福图,是中国民间传统寓意字样。由一百多种不同的福字样印制而成,“福”是诸事皆吉的总称,每逢新年或吉日,则有祝福之字或寓意之图出现在民俗活动中,人们用以祈盼万福降临。
“百福图”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为广大中国劳动人民所喜爱。福字图案除字体变化外,还有“老福字”、“福字灯”及“花鸟字体”等形式。多用于画稿、节日装饰、建筑、雕刻等处。
各种各样招财纳福,彰显吉祥的元素经常会被用于紫砂创作之中,中华五千年来,这是中国人不变的主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文化的信仰,紫砂壶不再只是简单的泡茶利器。已经从实用层次升华到精神层次,我们也越来越注重壶本身的内涵。它是工艺师们传递精神文化的纽带,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载体,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一把好壶会为你容纳福气"!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胡洪明老师以“福”文化为主题,将“祈福、惜福、祝福、送福”等内涵融为一体。
“送壶送福,壶中纳福”。执一壶【纳福】,品一段时光,藏一壶岁月于壶中,以此福器,静候有缘之人!
生在紫砂村,长在紫砂村,紫砂村是他的根,而他是紫砂村的苗。“紫砂泰斗”顾景舟故居与他家仅有一墙之隔,从小他便在许多大师的泥凳旁边长大,那时紫砂是他唯一的玩具。如今,他拥有自己泥凳很多年,紫砂成为他最爱的事业。
他爱好文学,陶醉于典故,但更钟情于典故在紫砂上的投影。在传统的壶形上,文化内涵总能让他迷恋,但他更擅长于将这种迷恋保存、发扬,感染更多的紫砂爱好者。
他的作品,深厚而不失新,风韵而不丢奇,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更被许多外国人追捧。扎根紫砂壶艺,需要扩大视野,他一直在追求。在韩国,他看到了异国文化的新颖;在中国台湾,他感受到了同根文化的夺目。在追求紫砂艺术的道路上,他既吸收宜兴紫砂营养,又被各地文化滋养。正是如此,徐俊当选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副会长。
立足文化内涵
“光会做壶,只会是一个工匠。”徐俊经常提到做壶不应停留于造型,还应专注紫砂作品的文化内涵。
“不是过去像梨子,就叫梨壶。像灯笼壶,就叫灯笼壶。”徐俊说,现在壶名都很好听,但是作品大多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他强调,壶如其人,每个紫砂艺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004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徐俊的《八风壶》获创新艺术金奖。这只是他众多奖项之一,但是他获奖的作品,内容深厚,大多选自文学典故、历史趣事。
《八风壶》源于宋朝学士苏东坡与佛印斗禅的故事。当年,苏东坡在江南瓜州任职,经常和寺庙主持佛印谈经论道。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让书童送给佛印看看,想不到换来的是“放屁”的批语,苏东坡看后大怒,当即过江与佛印理论。见到佛印后,才恍然大悟,佛印在检验他说的“八风吹不动”是否确实,当然这仅只是传说。
八风实指四顺四逆,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围绕着这个典故,徐俊将壶体分为八个面,壶形大方优美,线条丰韵流畅,壶底刻有苏东坡的诗。
“我一直提出古为今用,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典故非常多,可以给予紫砂壶丰富内涵,但徐俊发现,并不是所有创作者能将典故与作品完美融合,所以,他迫切希望将自己从典故里收获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事实上,“八风吹不动”可以看做徐俊人生经历的写照,他曾在部队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十年,但从未中断自己的紫砂创作道路。“我们叫做心不动,风奈我何。相当于我心不动,我就在家里面做壶,外面再大的诱惑,都动摇不了自己。”
徐俊回忆道,那个时候,每天下班回来以后就开始做壶,做壶并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考虑,完全就是一种喜欢,一种乐趣。
徐俊做壶源于祖辈熏陶,生长在紫砂村的他,从小就在顾景舟、王寅春这样的紫砂大师旁边长大。“我们原来是老房子,三家,后面是通的,三家人都可以走通。”徐俊说,虽师从邵顺生老师,但自己还受过顾道荣、谭泉海影响,和大师虽不一定是师承关系,但可以集思广益。
2000年,徐俊离开待了十年的岗位,开始转向职业紫砂,真正将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细细品味大师作品,寻求壶形与文化内涵的水乳交融。《观自在》、《晓风追月》、《祥瑞》、《坐看云起》等作品,都是他阅读大量文章后,思考创作出来的精品。
“我用的是减法,很少用加法,希望这个作品能够非常简单,无法再减。”尽管读书是为了增强人生厚度,但徐俊希望紫砂作品简洁明了。
拓宽艺术视野
2023年,徐俊受韩国茶会邀请来到韩国,受到了当地热烈欢迎,他带去的紫砂作品,因制作精良,被抢购一空。
忙完茶会后,徐俊特地参观了韩国的窑口。他发现韩国延传了中国很多做法,但是和国内又有所区别。
“他们的陶艺家从配料、到设计、制作、烧成,到产品的后期处理,都是一手下来,我们现在越来越细。”徐俊认为,分工越专业越细是好事,但紫砂创作者也应注重基本功,注意创作的每一个过程。
同样,徐俊对去过的台湾地区印象深刻。2023年,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徐俊的作品,并受邀他前去台湾参观。间隙时间,徐俊特地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莺歌博物馆,看到了宋、明、清时期很多优秀的作品。
“关键还是看他那时的陶瓷工艺水平,拉胚达到什么工艺,造型、器型、审美达到什么程度。”徐俊说,许多东西一脉相通,我们和台湾是姊妹艺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应用。
走访多地后,尤其是国外,徐俊的视野大为开阔,创作的灵感也不断涌现。无论是紫砂的造型设计,还是文化内涵,他都明显地感受到了进步。
与其它艺术品的经济价值相比,徐俊一直觉得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契合。“乾隆皇帝、康熙皇帝、嘉庆皇帝时期某一件瓷器,拍卖都是几个亿。”徐俊说,紫砂壶也不可再生,出现多位大师合作制壶更是非常难得,且有些大师已经离世,但为什么至今紫砂壶最高价才两千多万?
所以,2023年底,他和一些有识之士在北京成立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前征集作品,邀请权威的专家权威评鉴紫砂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拍卖公司就是做好宣传,做好规范市场。”徐俊说,他想做一个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以文化推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陶优点和紫陶用途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紫陶优点 紫陶用途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7975.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陶优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陶用途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世德堂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清代世...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会吸走茶香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道6君子怎么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紫砂壶有假的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泡的茶好喝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如何泡绿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声如青铜色如玉什么乐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养成的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常识集锦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常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