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宜兴黄龙山紫砂矿业有限公司和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宜兴黄龙山紫砂矿脉的分布图,宜兴黄龙山可谓是紫砂之源,据有关资料,紫砂形成于3.5~2.6亿年间。
在风力和水波的作用下,风化的原始岩矿颗粒层层堆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最终形成了石英、莫来石、云母、长石等。
黄龙山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
黄龙山矿区分布图
1.一号井
一号井(上图)
·
2.二号井
位于主体水塘的南面偏东,1965年按国家对小型矿山的设计要求,由距一号矿井东约30米早期宕口重新设计改造,改变原来的独头井为主副井筒。
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停止开采,矿井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二号井(上图)
2号井紫砂矿种比较丰富,有紫泥(部分是底槽青)、本山绿泥、本山段泥、红麻子、黑墩头出矿,其中底槽青有红色和紫色两种。
·
3.三号井
位于主体水塘东面,2号井的东北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早期宕口改建,为单井筒设计。
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结束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三号井(上图)
·
4.四号井
大名鼎鼎的四号井,是唯一不在黄龙山主体部分的矿井,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新建四号矿井,主井标高24米,副井标高11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约200米。
有最出名的四号井底槽青,四号井本山绿泥等!
四号井宕口,就在紫砂之源公园旁边,与宝山矿区只有陶都路之隔。紫砂之源公园和此段陶都路修建的时候,降坡泥问世。
四号井(上图)
出产优质的底槽青和本山绿泥,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生产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停止开采。
·
5.五号井
位于主体水塘的东面,1979年8月,按照四号矿井的设计要求,在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五号矿井。
该矿井为主、副井筒并行排列设计。
由于五号矿井本身处于台西村范围内,五号矿井的开采与当时台西村多个承包经营者的宕口处于混乱状态。
到1993年,五号矿井因多种原因无法正常开采。
同年11月底五号矿井被转让给台西村,由台西村管理继续进行开采。直到1999年因地下水大量渗透等因素,关闭停止开采。
五号井(上图)
·
6.南山矿区
翻过主体水塘南面山坡,就进入南山矿区。南山区的南山紫泥很有特点,矿呈红紫,烧成品黄颗粒明显。
·
7.降坡矿区
位于四号井与黄龙山之间,现在为紫砂之源公园和陶都路。
降坡矿区(上图)
2023年基本建设时,这里挖出了一种别致的团泥,数量很多,烧成品红里泛黄,黄颗粒明显,因为是新发现品种,就被称为降坡泥。
·
8.半坡矿区与野山矿区
位于黄龙山主体水塘西边(南面为野山矿区),蕴藏团泥,种类较多。
半坡矿区(上图)
半坡南面,就是野山矿区,野山矿区以前只出产一种泥料,但是很著名、很独特,这就是野山红皮龙。
·
9.宝山矿区
宝山矿区今天被一些丁山人称为龙头(大水潭称为龙尾),因宝山工业园区(实际上是宝山别墅区)而得名。
宝山矿区出产紫砂矿历史比较悠久,今天依然有古宕口。紫砂矿料以团泥为主,其中以红黄泥最为著名。
·
10.大水潭矿区
属于蠡墅,位于黄龙山东南面的山脚处,是历史上盛产优质紫砂矿料的宕口,天青泥即产于此。
原黄龙山大水潭矿区
后来因挖通地下水脉而被淹没,形成了一个水潭。现在大水潭周围还掩埋着一些早期采掘留下的暗宕。
说明
宜兴南部的山地属于天目山余脉,宜兴境内又有三条主要山脉,即铜官山脉、龙池山脉和太华山脉。
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这些山区里,在丁蜀镇周边的湖㳇,洑东,川埠等乡镇均存在大量的紫砂矿源。
宜兴黄龙山的紫砂泥料是最好的,从封矿到限制性开采,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泥料被大量开采使用。
许多壶友经常讨论如何判断紫砂壶的真假,其中有一条:
紫砂有其独特的颗粒感,如果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的,就是真的紫砂壶,如果是光滑细腻的就是假的。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紫砂的砂
紫砂是一种矿料,本身含有石英等介质颗粒,不同于瓷器,砂是其烧成后的体现,也是紫砂的特点。
▲紫砂原矿石
这么一说好像上面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紫砂壶表面摸起来粗糙、细腻,其实是取决于其泥料的目数。
在紫砂矿风化后,研磨成颗粒的时候,会使用筛网,而泥料的目数就是根据筛网的目数来的。
▲矿料筛网(图片来源网络)
目为直径单位,指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等等。
目数其实就是指的泥料的粗细,目数越小泥料越粗,目数越大泥料越细。
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壶身的凹凸感、颗粒感就比较明显,透气性也较好。
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壶身表面就会比较光滑,如120目这种泥料,就少了那种颗粒感。
另外朱泥的泥质也是比较细腻的。
▲目数示例
壶身摸起来的颗粒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手感,什么是粗什么是细可以说是比较主观的,壶身颗粒感只能作参考却不能作依据。
光滑表面
那些所谓假紫砂,大多是灌浆壶、添加水玻璃的手拉壶等等,这些工艺的泥料要求都是很细的,一般多为200多目。
所以这样的壶出来,表面都是比较光滑的。
▲手拉胚
这么一说好像开头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为了掩盖这一点,有的人会在表面进行喷浆,即将调砂的泥浆喷于壶表面,这样再进行烧制,壶表面就也会有颗粒感。
但是这种颗粒感不同目数粗的那种,前者都是浮于壶表,而后者是融于壶身的。
综上所述
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和细腻,只能作为判断的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依据。
对于喜爱喝茶的人来说,茶具是展现出一壶好茶本质滋味的给力帮手。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茶具很容易沾染上茶垢,一般来说茶具的保养方法主要体现在清洁上面。
下面为大家介绍5种实用的茶具保养方法。
1、彻底清洗
无论是新盏旧壶,保养之前都要把茶具身上的油、蜡、茶垢等清洗干净,爱喝茶者也应勤洗杯,保养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2、多泡茶
不经历千遍淋烫,怎能焕发万丈光芒
3、忌油污
茶壶是最忌沾到油污的,如果不小心沾到油污,必须立刻清洗,否则茶壶不但吸收不到茶水,反而会留下油痕。
要优雅,不要污
4、按材质选用清洗方式
清洗陶瓷茶具的茶垢,可以挤少量的牙膏在茶具上面,用手或是棉花棒把牙膏均匀的涂在茶具表面,大约过一分钟后再来用水清洗这些茶具,这样,茶具上面的茶垢就很容易被清洗干净了。
对于紫砂壶来说,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轻刷即可;壶中积茶,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用力刷擦,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洗刷,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将壶内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包浆。
5、壶内勿浸置茶汤
每次泡完茶后,应将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
应保持壶内干爽,如此养出来的茶具,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
茶有茶道,茶具亦有其道。最重要的一点是喝完茶后要清理晾干茶具,将茶壶内的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
茶具保养得当,雅致美观的茶具更能让人在品饮佳茗时感受茶道之美。
以上内容是关于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和宜兴黄龙山紫砂矿业有限公司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 宜兴黄龙山紫砂矿业有限公司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6150.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白瓷好还是青瓷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选择茶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如何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盏的历史及渊源和价值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清洗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的好处和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保养的六个小技巧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水紫陶 谢恒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顾景舟的五把经典石瓢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的茶具图片大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