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中国茶具的演变和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中国人爱喝茶,饮茶必有器,喝茶人都讲究茶具精致。从传统的品茗文化而言,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而且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茶具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技术水平和人们审美观点。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
小编整理了自隋朝起至清朝历代的茶具典故,爱茶的你,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共用一具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
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唐朝茶具史巅峰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件件高雅精致,不但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
时至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
更有灰承、炭挝、夹、纸囊、碾、罗合、水方等多达28种泡茶器具,从生碳、煎茶、拂尘、量茶、倒茶、洗茶等器具应有尽有,每一个步骤的尽显玄机。
宋代点茶饮法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
元代承前启后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虽然找不到一本茶事专着,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
可以说,元代茶文化的发展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过度时期。
除了传承宋代的点茶法饮茶之外,更第一次出现了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方式。
明代小茶壶问世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
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清代红茶首次出现
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
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从古代到现代,茶饮流传至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固定形态的文化,茶具使用的变迁与茶叶的更新更成为中国茶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你手中持茶具亲自泡一杯香茶时,也许历史的延年流转就正从指尖缓缓流过。
针对不同的茶叶应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茶具进行冲泡。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茶具选择上的那些事!
根据茶的发酵程度来选择不同粗细程度的茶具:
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就越适合质地细密的器具,比如绿茶发酵程度最低,则适合使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就适合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则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
这是因为质地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对于质地较粗的器具,则能吸收老茶异味,有助于老茶浊气散发。
根据香气多少来选择不同粗细的茶具:
香气越重的茶,比如乌龙茶,适合选择泥质较细的紫砂,用以保护香气不易散发。而以普洱为代表的香气含在茶汤中的茶,则适合选择泥质较粗的紫砂。
根据茶叶老嫩程度选不同高矮的茶具越老的茶,越不怕焖,所以适合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汉铎、秦权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的逼出来。
而细嫩的茶,如绿茶,适合选择无盖或浅腹的器皿,才不会将嫩芽焖坏。
当你无法选择具体茶具时,那盖碗是不会错的:
盖碗的可控程度高,可散可闷,来适应不同老嫩和发酵程度的茶,通过观看汤色,判断茶汤浓淡,决定出汤时间。
晚清重臣龚心钊(1870~1949),字怀希,号仲勉,安徽合肥人。他不仅是近代中国的杰出外交家,还是著名收藏大家。
龚心钊的紫砂藏品更是丰富,紫砂壶所数以盒装精藏,内以丝绢或织锦包面,每于匣上钤印、题识品评。
正因如此,龚氏旧藏辗转流散后,也可以寻觅辨识。
他藏有时大彬、陈鸣远、徐友泉、陈曼生等制的许多紫砂壶,而且他特地请人仿制的,紫砂妙品也毫不逊色。
曼生百衲壶成交价1449万元
在2023年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曼生百纳壶,以1449万元成交,刷新曼生壶的世界拍卖纪录。
紫泥调砂汉缾壶成交价724.5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曼生三足炉鼎壶成交价621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乔重禧刻汉瓦成交价336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陈鸣远拼砂梅桩壶成交价358.4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王南林桂花砂俱轮珠壶成交价230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徐秀昌制仿供春式龙带壶成交价224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陈仲美兽钮紫砂壶成交价200.16万元人民币
龚心钊旧藏时大彬醴泉壶成交价492.8万元人民币
除了古朴雅致的包装风格外,龚心钊对于收藏品的考证,亦可称一绝。龚氏本人笃好文物,但他不像一般收藏家仅止于收藏,每收精品必加以潜心研究,考证其来龙去脉,对于文物的传世经历与收藏过程也都会撰写墨书签条附于其中。
以此为佐证,同时留给后人研究的线索。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和中国茶具的演变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具的演变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5418.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具的发展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用什么茶具泡红茶最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整蛊小技巧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整蛊的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一杯茶这水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一杯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你觉得什么是工匠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适合泡红茶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茶具摆放位置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宋代的建盏是什么样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汝瓷怎么养出金线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汝...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日本铁壶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