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方寸之间的艺术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方寸之间演绎优雅风骨和方寸之间的艺术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赠花卿》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天上才有的仙乐,人间难得一闻,则愈见其奇妙了。观鲍志强先生的作品,也颇有同感。谈到紫砂创作,他最由衷的体会就是,紫砂壶是人文情怀的表达,小小一把壶有很深的人文情怀在里面。他本人最喜欢一把名曰“五代诗文留香”的八方型茶壶,就巧妙地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壶体参照古代玉雕和陶器的造型特点,八方的壶体犹如古代的竹简,上面镌刻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诗人赞茶的诗句,有杜牧(唐)的“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栽”,梅老臣(宋)的“汤嫩水清花不散,口干神爽味偏长”,元好问(元)的“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文征明(明)的“紫英凝面薄,香气袭人浓”,董元恺(清)的“一枝碾破愁千结,好供二泉同啜”。清茶一壶,五个朝代的文人写出了五种韵味。“用它品茗,散发的是书香与茶香。”鲍志强先生如是说。而悠悠岁月人间百态,壶里乾坤却又述说了多少的悲欢离合。如他创作的《有余金砂壁壶》的铭文是:月是故乡明。壁有“和氏璧”“完璧归赵”之意。据说这把壶最早由一位台湾同胞收藏,收藏者捧回时,激动地说“我收藏的不仅是一把壶,而是一捧日夜思念的故土和一片浓郁的乡情”。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时间跨度大,有歌颂盛世和谐吉祥喜庆的,有赞誉山水秀美鸟语花香的,有祈盼丰收喜悦平安幸福的,有回望历史文化诗书精粹的……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我想,这也正是他的作品广为收藏者喜爱,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方寸之间,有容乃大,真水无香,意蕴无限。鲍志强先生的作品,所传达的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种艺术创作境界和社会人文精神,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一样的语言,所以,它有了精气神。
鲍志强作品 长乐壶
鲍志强作品 长乐壶
在鲍志强先生的创作中,有一套特别值得一提的作品,就是他在第七届全国陶艺评比中获一等奖的作品《紫玉飘香茶文具》,共有40件组成,作品多而不繁,风格鲜明,主次清晰,造型装饰完整,表达了我们民族传统茶文化明朗、简洁、优雅的文人品味。作品既蕴含古老又饱蘸新意,将陶瓷艺术神韵和茶文化的精神魅力完美地统一起来,堪称是一套极具传承价值的惊世之作。我们深深地感到,在宜兴还有多位和鲍志强先生一样的我国当代优秀的紫砂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和他的紫砂技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这些民族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使紫砂不仅成为宜兴的城市文化名片,而且在世界艺术品市场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大课题。
生在紫砂村,长在紫砂村,紫砂村是他的根,而他是紫砂村的苗。“紫砂泰斗”顾景舟故居与他家仅有一墙之隔,从小他便在许多大师的泥凳旁边长大,那时紫砂是他唯一的玩具。如今,他拥有自己泥凳很多年,紫砂成为他最爱的事业。
他爱好文学,陶醉于典故,但更钟情于典故在紫砂上的投影。在传统的壶形上,文化内涵总能让他迷恋,但他更擅长于将这种迷恋保存、发扬,感染更多的紫砂爱好者。
他的作品,深厚而不失新,风韵而不丢奇,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更被许多外国人追捧。扎根紫砂壶艺,需要扩大视野,他一直在追求。在韩国,他看到了异国文化的新颖;在中国台湾,他感受到了同根文化的夺目。在追求紫砂艺术的道路上,他既吸收宜兴紫砂营养,又被各地文化滋养。正是如此,徐俊当选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副会长。
立足文化内涵
“光会做壶,只会是一个工匠。”徐俊经常提到做壶不应停留于造型,还应专注紫砂作品的文化内涵。
“不是过去像梨子,就叫梨壶。像灯笼壶,就叫灯笼壶。”徐俊说,现在壶名都很好听,但是作品大多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他强调,壶如其人,每个紫砂艺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004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徐俊的《八风壶》获创新艺术金奖。这只是他众多奖项之一,但是他获奖的作品,内容深厚,大多选自文学典故、历史趣事。
八风实指四顺四逆,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围绕着这个典故,徐俊将壶体分为八个面,壶形大方优美,线条丰韵流畅,壶底刻有苏东坡的诗。
“我一直提出古为今用,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典故非常多,可以给予紫砂壶丰富内涵,但徐俊发现,并不是所有创作者能将典故与作品完美融合,所以,他迫切希望将自己从典故里收获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事实上,“八风吹不动”可以看做徐俊人生经历的写照,他曾在部队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十年,但从未中断自己的紫砂创作道路。“我们叫做心不动,风奈我何。相当于我心不动,我就在家里面做壶,外面再大的诱惑,都动摇不了自己。”
徐俊回忆道,那个时候,每天下班回来以后就开始做壶,做壶并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考虑,完全就是一种喜欢,一种乐趣。
徐俊做壶源于祖辈熏陶,生长在紫砂村的他,从小就在顾景舟、王寅春这样的紫砂大师旁边长大。“我们原来是老房子,三家,后面是通的,三家人都可以走通。”徐俊说,虽师从邵顺生老师,但自己还受过顾道荣、谭泉海影响,和大师虽不一定是师承关系,但可以集思广益。
2000年,徐俊离开待了十年的岗位,开始转向职业紫砂,真正将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细细品味大师作品,寻求壶形与文化内涵的水乳交融。《观自在》、《晓风追月》、《祥瑞》、《坐看云起》等作品,都是他阅读大量文章后,思考创作出来的精品。
“我用的是减法,很少用加法,希望这个作品能够非常简单,无法再减。”尽管读书是为了增强人生厚度,但徐俊希望紫砂作品简洁明了。
拓宽艺术视野
2023年,徐俊受韩国茶会邀请来到韩国,受到了当地热烈欢迎,他带去的紫砂作品,因制作精良,被抢购一空。
忙完茶会后,徐俊特地参观了韩国的窑口。他发现韩国延传了中国很多做法,但是和国内又有所区别。
“他们的陶艺家从配料、到设计、制作、烧成,到产品的后期处理,都是一手下来,我们现在越来越细。”徐俊认为,分工越专业越细是好事,但紫砂创作者也应注重基本功,注意创作的每一个过程。
同样,徐俊对去过的台湾地区印象深刻。2023年,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徐俊的作品,并受邀他前去台湾参观。间隙时间,徐俊特地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莺歌博物馆,看到了宋、明、清时期很多优秀的作品。
“关键还是看他那时的陶瓷工艺水平,拉胚达到什么工艺,造型、器型、审美达到什么程度。”徐俊说,许多东西一脉相通,我们和台湾是姊妹艺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应用。
走访多地后,尤其是国外,徐俊的视野大为开阔,创作的灵感也不断涌现。无论是紫砂的造型设计,还是文化内涵,他都明显地感受到了进步。
与其它艺术品的经济价值相比,徐俊一直觉得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契合。“乾隆皇帝、康熙皇帝、嘉庆皇帝时期某一件瓷器,拍卖都是几个亿。”徐俊说,紫砂壶也不可再生,出现多位大师合作制壶更是非常难得,且有些大师已经离世,但为什么至今紫砂壶最高价才两千多万?
所以,2023年底,他和一些有识之士在北京成立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前征集作品,邀请权威的专家权威评鉴紫砂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拍卖公司就是做好宣传,做好规范市场。”徐俊说,他想做一个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以文化推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谈及未来的计划,一直有着忧患意识的徐俊说,他将继续致力于提高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时间去检验它能否成为历史的经典。
一、太过于艺术,不买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对那些“中看不中用哗众取宠”的奇形怪状壶,勇敢的大声说不。二、普通壶却贵的离谱的,不买普通作品漫天要价的,三思而行。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收作品要量力而为。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因为喝茶影响了生活质量就有点得不偿失了。三、名头很大却闻所未闻,不买大家关注我们这么久,相比手里也藏了不少宝贝了吧?当然也可能不光有宝贝,“药”也不少哦。
今天跟大家分享紫砂七种“不买”原则,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新手壶友,尽量少吃药。
某些制壶艺人,拿出来动辄“世界华人杰出陶艺家”,“中国紫砂壶文化XX大使” 或者全球知名大师等等吓死人的头衔。这些除了缴费外,都找不到评定机构的名头,还需要斟酌之后再三考虑,是否是真的头衔,或许都是子虚乌有。无非就是自抬身价,骗取利益。
四、太冷门,不买费好大精神跟奸商高价收到一件东西,结果自己不认识。好吧,请教请教专家吧,结果专家也搞不清的,还有比这更郁闷的事吗?
冷门的东西最考验眼力,初涉紫砂的朋友还是不碰为好。
五、太便宜,不买这里说的便宜是东西的品质。
举个例子:您花8000收了一把新晋实力派的成名作,我花10000收了五麻袋灌浆壶。从数量上和价钱上我都压倒您,但是从价值上,只能然蹲着墙角哭了。
要玩就玩精品,十件通货也抵不上一件精品。这是铁律。
六、水太深,不买这里提醒:看不懂的东西不要买。如果对你喜欢的东西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是很容易吃药的,紫砂工艺复杂,泥料门类繁多,工艺师鱼龙混杂,这些深不可测的东西,没有一点专业知识还真的是看不懂。所以,水深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可不是吃药的借口哦。
七、廉价仿品,不买试想多年以后某财主孩子拿出一把顾景舟的壶来炫耀。
我儿子只能拿着我的藏品说:看,这是我爸爸当年收的一把很像顾景舟的石瓢!
其实现在很多朋友家里也有这样的祖传,爷爷奶奶很是珍贵的传给了你,结果拿去给行家一看,都是赝品。
收藏紫砂壶,藏家都有“藏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宝贝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
—THE END—
©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不作商业用途,仅作文化交流,特此声明!
以上内容是关于方寸之间的艺术和方寸之间演绎优雅风骨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顾景舟创作的壶型 顾景舟做的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方寸之间的艺术 方寸之间演绎优雅风骨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4136.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方寸之间的艺术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方寸...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顾景舟创作的壶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顾...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界是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 造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席器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席器具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韵悠然的意思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盏知识入门宝典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鉴别真假方法放到水里怎么做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李小白银壶品牌的简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