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壶型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身是什么形状的和壶型介绍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多半会联想到缠绵悱恻的爱情。
而要是爱壶之人,听到这句话,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石瓢壶了。
石瓢为紫砂壶中最为经典的器形之一,其以三角几何壶身来表现出硬朗自然的线条,而又在转折中凸显柔和秀美,刚柔相济,极有韵味。
六方石瓢
相信大多数壶友手里有的石瓢壶,多是圆器,而少见方器,因为以石瓢的形来做方器,工艺上更为复杂,也更考验艺人对器形的把握。
因而那一把方器石瓢,更像是三千弱水中更为波光粼粼的那一掬。
六方石瓢“六”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样如意、幸福、安康。中国自古崇尚“六”,如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先秦兵书称“六韬”,隋唐设“六部,天子统率“六军”,皇后寝宫称“六宫”,天地四方合称“六合或六幽”,天干地支一循环称“六十甲子”;民间有“六六大顺”的吉语。
六方壶是一款根据几何造型创作而来的紫砂器型,其形体明快挺秀,棱角清晰,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的漂亮。
壶身呈六方,各处线条挺括流畅,方中寓圆,转折如意。
以六方制石瓢,通过直与曲、线与面的过渡和衔接,使整体造型统一协调,呈现气度。
说到六方石瓢,一定要说一说它的器形特点。
众所周知,紫砂壶除光素器外,多有刻绘,宜书宜画,美不胜收。常见的石瓢壶多以圆器居多,壶身刻绘仅有两处。
六方石瓢不同,四面可供书画其上,喜爱山水,刻上便可;喜爱花鸟,刻上便可;喜爱诗文,同样刻上便可!
一副作品可以满足你所有的刻绘想象,试想一下,若是楷、行、草、篆、隶都喜欢,同刻一壶常常会觉得突兀。
若取四面分别以不同书法刻于其上,同壶不同框,反而融恰切合。
以此壶在手中把玩转动,便是景景不同,如纳气象万千,尽揽其中。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以六方抟石瓢为器
以刀笔刻千钟风情
配图为作品实景实拍
年后开工,欢迎微信,看壶咨询~
“托物言,志寄情”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玩艺儿,庄周屈原已开端倪,他们笔下的大鹏腐鼠、香草美人即可见一斑。
发展到宋、元时期,出现了“诗画结合”,所画的“画、字”自标新义,反映出当时画家的诗情志气。慢慢逐渐成为画界的新品种—文人画,风行一时,影响至今。
与文人画一样,文人壶也是紫砂陶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人壶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继文人壶的鼻祖陈曼生之后,又有瞿应绍、邓奎、梅调鼎、朱坚等一批书画家积极参与,不断丰富文人壶的发展。
近代以来,书画家吴昌硕、于右任、黄宾虹、唐云、朱屺瞻等也纷纷与紫砂艺人合作,参与紫砂陶艺的创作,推动以紫砂为载体的与传统艺术的多元融合。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感叹地说:“紫砂陶艺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
而文人壶对紫砂壶的影响:
从喝水到饮茶是一次飞跃,表明了生活方式的进步;从饮茶到品茶享受,又是一次飞跃,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紫砂茶壶的出现和流行正迎合了这个趋势。在紫砂壶发展的过程中,历代文人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1、文人的赏玩——中国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雅事,茶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
唐代 陆羽 《茶经》
2、文人的指导——明清的诗人、画家有不少直接指导艺人创作砂壶。
明晚清 时大彬款紫砂壶
清代 陈鸿寿 曼声十八式
相传时大彬善制大壶,听了王时敏、王鉴的意见,制作小壶,更易把玩。清末大收藏家吴大邀名师黄玉麟到家中做壶并提出想法,提高了黄玉麟砂壶的品位。清代金石家兼画家陈鸿寿(曼生)对砂壶制作的指导更具体,设计了曼生十八式,并亲自题咏,使杨彭年的壶艺到了新的境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作品,都记录了文人在壶艺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3、文人的制作——文人直接参与紫砂壶制作。
明代末年嘉兴人项石损为名书家,虽不是陶业中人,但亲自动手制壶,所制砂壶形质朴而雅,出手不凡,非普通艺人可及。近现代画家、书家、金石家在砂壶上题咏绘画后再由艺人刻制的很普遍,有不少文人则是自己镌刻,因艺术修养深厚,自然韵味十足,文人气息浓厚。
紫砂壶的胎泥、造型、镌刻、印鉴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传统生活方式几乎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其文化价值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吸收各种文化养分积累而成的。
文人的参与,提高了紫砂艺术的身价,历来紫砂壶对社会有影响,吸引了不少文人,已步入高层次文化人收藏、欣赏的殿堂,它不仅保值、增值并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包含了紫砂壶艺的文化、文物的价值,名人佳作不仅”价埒金玉,而且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
陈鸣远一代紫砂巨匠,技艺绝伦,现在所见陈鸣远款的砂壶、文房器物等作品,仿制的很多。
在紫砂壶方面,从现有传器看,仿生器、圆器、方器等皆有鸣远真迹传世,但数量稀少,而光素圆器更是难得一见,今天来看陈鸣远3把传世圆器。
陈鸣远 幽赏壶
此壶造工精严,线条优雅,高身瓮形,上鼓下敛。壶钮如珠似玉,朗朗大度,形貌伟岸。原器壶嘴因伤截短,现已补缀。
壶底阴刻铭文:“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语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属款鸣远并钤方印。
虚扁陈鸣远 虚扁壶
虚扁壶以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之感。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
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
先从围身筒做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陈鸣远 虚扁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素带壶陈鸣远 素带壶
此壶原为民初收藏巨擘庞元济(1864—1949)藏品,并收入在其知名的藏品目录《虚斋名陶图录》当中。
虚斋名陶图录拓片、说明
庞元济在名陶录中详述其形制由来:
中腰有素带,制作古拙,寉邨制壶向以精能胜,此壶则用紫黑砂,全以雅淡见长。款陈鸣远三字下有陈鸣远朱文方印。
以上内容是关于壶型介绍和壶身是什么形状的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行业标准 紫砂国家标准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壶型介绍 壶身是什么形状的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4038.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壶型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身是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行业标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国...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康熙龙纹紫砂壶价格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鉴藏印是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古道茶城地址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古道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壶壶的进化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壶进...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如何鉴别?3个简单好用的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艺师茶具有哪些图片及名称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水深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泥的加工程序是怎么样的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