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

时间:2023-07-31 02:36:44 作者:郑俊河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不整口的紫砂壶和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1

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

关注【紫砂茶文化】每天学习紫砂基础知识,制作工艺,茶道茶文化。

壶人一相,神形兼备。不懂壶的人怎么看壶呢?那就像看一个人那样看吧!

一个人,挺胸、抬头、阔肩,我们便称其有“精神”,因其骨架重心向上提。一把壶有无精神,也要看骨架。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骨架搭得好,壶的精神也就截然不同了。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在视觉上体现在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局部折出角度之后,犹如人之肩膀舒展,重心提升。若折角弧线流于浅弱,肩膀瑟缩,则骨相单薄。

若以五官来赏,那壶的五官是哪些呢?

 一:壶嘴   

紫砂壶的嘴、把和钮,制壶者通常称其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嘴、把和钮的造型处理要与壶体形态相协调,不可太张扬或太弱。壶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等多种。

好的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的变化,壶嘴的长短、粗细,装在壶体上的位置都要恰当。

壶嘴内壁一定要通畅、厚薄均匀,壶盖上的通气孔要大小适当,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时空气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小小壶嘴也有那么多门道,艺术路上只有精益求精。

二、出水口   

【独孔】

【球孔】

【网孔】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

三、壶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其中端把的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传统中的执壶把,今天较为常见的多为环形把。横把,就是壶把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壶,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已有生产,可见在唐代比较流行。现在国内一般很少见到横把壶,但是日本人、韩国人品茶时多用横把壶。      

提梁壶类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铜器造型中皆有。紫砂壶中的提梁又有两种形式之分,一为硬提梁,一为软提梁。

四、壶足  

紫砂壶的底足可分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钉足三种类型。

一捺底是紫砂壶底特有的样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壶体,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无须上釉,烧成时便没有粘底或粘匣钵的顾虑,尽可采取最简洁、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四足底  四方传炉壶

在看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下,把壶当做一个人来看下,看看这个“人”身材如何,五体协不协调,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其形是否到位。看壶如看人,看一把壶的神韵,就要看壶的“五官”组合在一起是否有精神!

紫砂壶如人,不仅以血肉之躯立世,更追求风神之美,将用和意浑然相通。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很多的对立与统一,如宾主之序、均衡之变、节奏之美、大小曲直等等,这一系列的对立和统一,本质是审美的张力。

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在紫砂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它一道,共同塑造着不朽的东方传奇。 “善学还从规矩”凡学,不可自作聪明,需知一器方圆自有度,莫将“冯马”乱糊涂。唯有吃透章法,纵横使转间皆能出规入矩,始可言变、言新、言奇。

束竹壶PK束柴壶(段泥竹节壶)

 

这两种巅峰花器间的PK,你更欣赏哪种呢?

 

束竹壶

束竹壶即以竹入壶,整体就是收束的一捆竹,在清代创制此器形后,多有名家演变,其中最为代表的为「五竹壶」、「十六竹壶」和「八卦龙头一捆竹」。

 

-五竹壶-

此为当代紫砂大家何道洪先生所作,壶体似一段大竹,四周分立小竹为转折,既独立又融合,壶钮形似主体的缩影,细微之处延伸出一小段竹枝,以三两竹叶相称,形制精巧逼真,更添灵动之气。

壶嘴曲势向上伸展,壶把则取直势,曲直相济,对立统一,整体观之,通体自然若天成,俊秀挺拔。

 

-十六竹-

制作看似随意而法度严谨,技艺高超,为清早期竹节壶精品。

 

-八卦一捆竹-

此壶壶身为六十四根竹子围筑,口部壶周用细篾丝贯穿,产生编竹之感,又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

束竹的制作难度,一则在于对器形整体布局的把握,二则就是要制作细致入微,方表现出竹的韵味。

 

束柴壶

束柴壶形制上是收束的一捆柴枝,其中有松、竹、梅,因此也多被称之为束柴三友壶。

 

-陈国良款-

以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树的松鳞、松针,劲竹的竹节、竹叶配以几朵精致的梅花,繁而不杂、不乱。

壶身一段松干镂雕较大的蛀孔,上下两只小松鼠嬉游互逐,为壶体增添了一份动态之美。

 

-汪寅仙款-

此壶为当代紫砂花器大家,汪寅仙老师所作,局部更注重凸显纹理,非常细致生动,整器生气盎然,见之欣喜。

 

-蒋蓉款-

当年蒋蓉制出此式之后,便意味着在花器一途中登堂入室了,壶身由束起的松、竹、梅干所组成,各部细节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

用色大胆,气韵生动,可见大家之风。

 

欣赏了束竹壶与束柴壶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束柴壶在细节的雕琢上更为精致,要表现出不同材质、形状,而束竹壶则在线条、规整度上更为用心。

壶形故事(壶中的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曼生壶之所以盛名于世,缘于其将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

 

底槽清 合欢

合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壶型典雅精巧,线条圆融流畅,是曼生以乐器“镲”为原型设计而来。

合欢壶的故事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的重任。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

 

底槽清 合欢

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

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他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

 

底槽清 合欢

“八饼头纲”为建溪龙凤茶团最为精好之茶,由北宋丁谓、蔡襄始创,为惊蛰或清明前制成。

其品质优异,数量极少,主要用于进献皇上。时身为谏官的欧阳修,供奉杖内二十余年仅获一赐,此茶之身价可想而知。

 

合欢壶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壶肩部刻行书:八饼头网,为鸶为凤,得雌者昌。曼生铭

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

 

底槽清 合欢

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以上内容是关于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和不整口的紫砂壶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指的是什么 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是指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950.html

使劲推荐

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
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 不整口的紫砂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有个紫砂壶款不认识怎么办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指的是什么 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是指
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指的是什么 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是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也被称为三才杯请问三才指的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

笔墨流淌 笔墨流香
笔墨流淌 笔墨流香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笔墨流淌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笔墨流香和...

“紫砂壶” 搜一下紫砂壶
“紫砂壶” 搜一下紫砂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搜一下紫...

如何清洗不锈钢紫砂杯的污垢 如何清洗不锈钢紫砂杯茶垢
如何清洗不锈钢紫砂杯的污垢 如何清洗不锈钢紫砂杯茶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清洗不锈钢紫砂杯的污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煮茶水壶什么材质的好 煮茶壶的选择
煮茶水壶什么材质的好 煮茶壶的选择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煮茶水壶什么材质的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玩紫砂壶的几种人 玩紫砂壶的最高境界
玩紫砂壶的几种人 玩紫砂壶的最高境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玩紫砂壶的几种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玩...

顾景舟紫砂壶底款大全 顾景舟紫砂壶真假鉴别方法
顾景舟紫砂壶底款大全 顾景舟紫砂壶真假鉴别方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顾景舟紫砂壶底款大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紫砂壶矮的还是高的 紫砂壶 高
紫砂壶矮的还是高的 紫砂壶 高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矮的还是高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铁壶多少钱一把 铁壶多少钱
铁壶多少钱一把 铁壶多少钱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多少钱一把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铁壶...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