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周桂珍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周桂珍筒介和周桂珍介绍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有人说,周桂珍的壶“不输给顾景舟”,更有人说,周桂珍“青出于蓝”,但是周桂珍说,“我一直沿着顾老的路子在走”,“他的境界我永远达不到”。
顾老在论及紫砂壶的艺术美时曾提到以“形、态、气、神”四点来品赏一把壶:形即形式美,指作品的外轮廓;神即神韵,指能令人意远,体会到精神美 的韵味;气即气质,是陶艺所内含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指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 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周桂珍一直沿着顾老指引的道路在走,注重作品神韵,“宁求其神,不求其工”。而这一理念也让她制作出一大批神韵独显的优秀作品。
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作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
1989年作品《环龙三足壶》、《之泉茶具》分别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同年作品《大曼生提梁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1991年作品《真知提梁壶》入选北京国际艺术研究会。
2023作品《井栏壶》、《沁泉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2023年《韵竹提梁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23年作品《集玉壶》入选故宫博物院“紫泥清韵紫砂展”,并被收藏。
除夕已至,小编在此祝诸位壶友除夕快乐,猪年大吉!
在个人修养上,她仪态端庄、谈吐文雅,具有典型江南女子的文雅娴静、恬静贤淑;在制壶工艺上,她壶艺精湛、得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真传,又拜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名人沈汉生为师学习篆刻;在创作风格上,她知书达理,在创作的基础之上探索如何将紫砂工艺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追求古朴大方、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她,就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二千金,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顾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紫砂早已成为宜兴的一张名片,紫砂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顾涛也不例外,她的成长注定与紫砂分不开。
漫漫学艺路
毕业之后,顾涛一直跟随父亲学习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她说,现在回想起以前学徒的情形,父亲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没有当时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今天在制壶工艺上扎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努力,顾涛不但精通壶身的设计与制作,对紫砂壶的烧制、装饰等都很有研究。1998年她拜著名陶刻艺术家高级工艺师沈汉生为师,从事紫砂陶刻艺术装饰,并受到南京艺术学院吴山教授在造型设计专业知识上的指点与培训,同时也得到北京画院李巍巍老师的亲自教授和指导。
2003年完成中专工艺美术专业,并担任父亲顾绍培紫砂艺术集出版副主编工作,2004年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在研读大专工艺美术专业,现在在父亲工作室从事造型设计和壶艺制作,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
顾涛 亦君
壶身文化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从古至今,宜兴紫砂决不是简单的泥巴捏制和堆砌,而是作者将制壶工艺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之后的文化产物。紫砂壶的魅力在于能将紫砂工艺、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艺术相结合,从而得到在文化上的融合与提升。
顾涛自学习紫砂壶创作之初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博采众长,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艺术创作的认识,在作品创作的基础上将制壶工艺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顾涛认为,一把好壶是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等整体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表达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只有加入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紫砂文化的理解,真正做到大处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才能得到广大紫砂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的亲睐。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之女,顾涛在陶艺世家的熏陶下从小就接受紫砂陶艺的训练。家庭的氛围滋生了她对紫砂艺术特殊的感情,也培育了她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自幼爱好文学与琴棋书画,古典的诗性孕育了她温婉的性格,通身散发着一股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气质。对传统文化的专注与热情,是顾涛与其他艺人较大的不同之处。胸中书万卷,笔下墨万点,有了这样的才情,顾涛在正式踏上紫砂道路时,也就于无意间比别人站高了一层。
顾涛 吉(汲)直
正是她对紫砂艺术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对文化艺术学识的汲取,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创作风格,这些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使得作品的美感更具立体感,使人品之有味,赏之更美。
顾涛说,紫砂壶是对艺术感悟与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让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达到和谐统一是每个艺术家的追求。除需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聪慧的悟性外,还需要制作者深厚文化修养和创作灵感能够迅速体现在器物造型上的能力。
顾涛广交文友,把与文人的相识、相知,交流切磋,作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的学习机会。她注重汲取前人的成功经历和做法,艺纳百川。父亲顾绍培对她的影响至关重要。顾涛说,父亲早期的作品还需请人在壶体上挥毫代书,后因结交文人学士,不但制壶风格由大及小,为之一变,而且书法大为长进,“削竹镌留十字铭,居然楷法本黄庭”;制壶大家陈鸣远“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她与海宁名士扬忠纳等交友甚深,影响所及不但制壶上面“一技之能,世间特出”,而且“形制款识,无不精妙”,铭刻书法古朴雅丽,有晋唐风格。
顾涛强调,她有今天的成就也离不开丈夫的大力支持,丈夫汤志勇1996年开始跟随父亲顾绍培从事紫砂创作与造型装饰设计,现为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顾绍培紫砂艺术馆陶园顾工作人员。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别忘了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您的举手之劳,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非常感谢!
有一位古人论做壶他不会,论做官也只是做到了七品县官。
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他的名字足以永载史册。
他就是“西泠八家”之一,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陈曼生。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天鸡壶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曼生十八式中的天鸡壶。
曼生天鸡壶
因其司晨报晓,送走黑暗,迎接光明,又被视为黎明即起的吉兆,吉祥的化身。
鸡者,吉也!故而在传世的艺术珍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以鸡为题材的创作。
晋 德清窑天鸡壶
天鸡壶乃承古青铜器制式,又借鉴魏晋南北朝鸡首壶式样,融入文人巧思而成。
曼生天鸡壶
壶身砂质偏粗,颗粒感极强。曼生在壶身篆刻:“天鸡鸣,宝露盈”。相传,日出前天鸡率先鸣叫,随后天下的鸡才敢鸣叫。 天鸡鸣叫后就是甘露降临的时候。
整器没有具象的鸡形,只以身形的饱满圆鼓,及壶流的昂首挺胸之势,简洁地勾勒出一幅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以上内容是关于周桂珍介绍和周桂珍筒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周桂珍介绍 周桂珍筒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496.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周桂珍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周桂珍筒...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口和盖子间隙标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男人用什么壶型好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前列腺不舒服怎么回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匠心匠心精神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匠心精...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怎么清洗茶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石瓢壶全手工怎么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时盖碗的使用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泥料是什么材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泥料...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段泥紫砂包浆后的效果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