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

时间:2023-11-09 19:52:11 作者:赤玲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

百合的《寒菊》(郑思肖)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郑思肖《寒菊》赏析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平起式七绝《寒菊》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7到8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就是说万物收藏,冬天就要开始了。所以,立冬表示冬季开始,这时候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草木凋零,万物肃杀,动物也隐藏起来躲避寒冷。

菊花是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已经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的记载。汉代已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魏晋时期开始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还出现了最早的菊花专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国传去的。而菊花进入文学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且甫一出场就展现出了它高洁的本质。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不同流俗,就像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选择“秋菊之落英”为食,自然是觉得它和自己的精神相契合。屈原也以此奠定了菊花洁身自好形象的基础。到了东晋陶渊明这个菊花的永久代言人一出,菊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的傲然不俗形象就更加深入人心。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解印辞官,归隐田园,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回归故园时,他高唱着“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在田园躬耕时,他吟咏着“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duō)其英”(《饮酒·其七》)、“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更是成了他的代表性形象,千百年来为世代的文人雅士所仰慕和向往。陶渊明爱菊成癖,田园躬耕、饮酒赋诗之余时时栽菊赏菊自娱。也正是因为陶渊明以菊明志、以菊自况、以菊为友,并以纯朴自然的语言在诗中吟咏菊花的高洁澹远,他的诗和他笔下的菊花形象融为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陶渊明通过“菊”的形象所体现的傲然凌霜、不与流俗、坚贞高洁、幽雅独芳等精神,与传统文人理想人格中的清高淡泊、固守穷节等品质相契合,成为一种固定的意象和象征,而“陶令、陶家、东篱、白衣送酒”等有关陶渊明的典故,也与菊花意象融为了一体,甚至直接成为了菊花的代称。以后历代的咏菊诗文大多不脱这些陶渊明开创的意象范畴。如大名鼎鼎的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的《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以及《红楼梦》中让林黛玉“魁夺菊花诗”的《咏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甚至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主要作为重阳节节令物象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所表达的或者直抒陶渊明不与流俗之意,或者发挥陶渊明高洁坚贞之请,或者隐含陶渊明隐逸田园之趣,而且这些大诗人们也都把“菊”的意象进一步丰富和发扬了。

当然,后世诗词作品中也有写菊而另开新意境的,最著名的莫过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黄花之“瘦”比人之瘦,描摹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之情,不过这首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仍不脱陶渊明之迹。

吟咏菊花的诗作中还有两首名作气质颇异,这就是带领起义的队伍覆灭了大唐王朝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一首叫《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题为《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首诗非常集中地体现了它的作者黄巢因为所遭受的命运而激愤不平,立志要令世界天翻地覆的气势。所以,在《题菊花》中,他为“蕊寒香冷”的菊花开不逢时而不平,立志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如果我们把姜夔的《茉莉》一诗有两句跟黄巢的这首《题菊花》非常相似:“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但一对比就能感觉到气质非常不同,姜夔的诗就明显是文人气质,显得比较温和,而黄巢的诗句却充满了豪情壮志。而《不第后赋菊》则更是用“杀”字把这种豪情壮志表现的有点让人望而生畏。后来黄巢果然是带领身披黄金甲的战士冲进了长安,把大唐王朝搅了个天翻地覆。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诗言志”更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所以,读诗一定要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了诗人和诗的写作背景,我们才能真正更好地理解一首诗。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寒菊》。单看这首诗的题目,就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大多描写菊花的诗都会直接起名叫菊花,但这首诗却偏偏叫了《寒菊》这样一个名字。这个“寒”字既突出了菊花不与群芳争艳,傲霜耐寒的特点,又给大家透露出托菊言志的创作主旨。那么这首诗的作者郑思肖到底是什么人呢?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他身上最突出也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他对大宋王朝的永不磨灭的忠心。

这种忠心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名字上。郑思肖原名郑之因,但南宋灭亡后他就改名思肖。为什么叫“思肖”呢?宋朝的皇室姓赵,如果你会写“赵”这个字的繁体字就会知道,“肖”是“赵”的组成部分。所以“思肖”意思就是思念赵宋王室。再来看郑思肖的字忆翁,同样是表示不忘故国;郑思肖还有一个号,为“所南”,“南”是南方的南。所以这个号同样是表示他心向南方,思念故国。不仅如此,他日常坐卧,都要向南背北,每逢岁时伏腊,他都望南野哭而再拜,表示对大宋朝廷的怀念。郑思肖还把居室题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这种种用心良苦,都可见他的耿耿忠心。

实际上郑思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以他的实际行动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忠贞本性。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元军大举南下,攻打南宋,身为太学优等生的郑思肖马上赶到临安叩宫门上书皇帝,怒斥那些高高在上却恃权误国的小人,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抵抗元军。但因为言辞激烈,上书被扣压,并没有上报给皇帝。

不仅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郑思肖会体现出他的忠贞,实际上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他对大宋朝廷的忠心。他原来与宋朝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交往较多,是很好的朋友。但后来赵孟頫投降元朝并任官,郑思肖十分震怒,立刻与赵孟頫绝交。郑思肖还是一个有名的画家,特别擅长画兰花。他的兰花图疎花简叶,不求甚工,而且画成即毁之,绝不轻易随便给予他人,所以当时一些权贵向他索要画兰,他从没有给过他们。南宋灭亡后,他所画的兰花都没有土和根,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

郑思肖的忠心还集中体现在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著作上,这部著作名叫《心史》,是郑思肖在南宋灭亡后的作品总集。因为作品中记录了南宋仁人志士的英勇斗争和卖国者的种种丑行,并分析了南宋灭亡的原因等等,所以在当时无法公开。于是郑思肖就把《心史》以铁盒封缄,深埋在苏州承天寺院内的枯井中。这部著作的传奇之处就在于它在写成的时候无人知晓,而在350多年之后的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被无意中发现。因为当时正值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时,有如南宋在元军进逼下危急的境况。因此,《心史》被发现后,受到明末仁人志士的热烈欢迎,被多次刊印。其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其孤愤忠君、特立独行的精神和眷念故国、志在匡复的信念以及傲然挺立的民族气节,都在抗清斗争中极大的鼓舞了大家。

郑思肖77岁去世前,他让朋友唐东屿给他写一尊牌位,上书“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之灵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他临死时想到自己不能死于国土,是为不忠;没有后人,是为不孝。可见忠于大宋的强烈感情始终萦绕在郑思肖的心头,即使是远离了祖国和家乡,他的赤子之心还依然炽热。

这首《寒菊》,正是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的,突出体现他忠贞精神的代表性诗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本身吧。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不并指的是不合、不靠在一起。疏篱是稀疏的篱笆。未穷是说未尽,无穷无尽。这句就是说:菊花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这两句看起来和一般的咏菊诗所表现的菊花的品质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诗的后两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虽然是化用而来,却非常能体现郑思肖的独特个性。“抱香死”是因为菊花凋谢后虽然已经枯萎,但香气不灭,花瓣不落,所以说“抱香死”。何曾意思是哪曾、不曾。这两句是说:“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这两句诗其实是化用自宋朝女诗人朱淑真的《黄花》:“宁可枝头抱香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但郑思肖将“老”改成了“死”,表现的感情显然更加浓烈,而且还有一种很决绝的感觉。把“不随黄叶舞秋风”改成了“何曾吹落北风中”,“北风”很显然比秋风更加凛冽,而且还暗指元朝的铁蹄,而且在秋风中黄叶飞舞虽然可能有秋的萧瑟,但也不乏美的意境。而“何曾吹落北风中”和前面的“死”一样,抒发了内心的坚定志向,使这两句化用而来的诗深深地印刻上了郑思肖的坚贞高洁的品质。

说到这,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郑思肖说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但王安石的《残菊》却写到:“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因此,这两句诗引起了欧阳修的质疑。据《西清诗话》记载,欧阳修在王安石这首诗后面跟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而王安石则辩解说:“《楚辞》里不是写到‘夕餐秋菊之落英’吗?”《警世通言》更是把这个故事演绎成王安石和苏东坡的趣事。而且还讲到后来苏轼被外放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发现黄州秋风过后确实是满地铺满金色的菊花花瓣,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闻,自作聪明,错怪了前辈。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仅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后两句诗意转深一层,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郑思肖身上这种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让我不禁联想起了更加家喻户晓,并为人所倾佩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那首妇孺皆知的《过零丁洋》就是最好的体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表明自己绝不服从于敌军的意志。尤其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千古名句,集中体现了文天祥和郑思肖这些令人敬仰的仁人志士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寒菊》参考反馈题目

1. 立冬节气到了,你感觉到冬天的寒意了吗?你观察到了什么冬天到来节的现象?

2. 陶渊明可以说是菊花的“代言人”,那你还知道别的花有什么“代言人”吗?

参考资料

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轼的菊花之争

历代咏菊花诗词精选

菊花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关于花和季节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春夏秋冬“花”的诗句分别有哪些

1.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梅花 / 梅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4.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2.关于春夏秋冬和各种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 食>>)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佚名<;一去二三里>)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与“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释义: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2.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释义:雨中的草的颜色绿的和染起来一样,水上的桃花红的像要燃烧起来一样。

3.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释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4.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释义:只看见柳絮在春风的吹拂下,如癫如狂,肆无忌惮的飘舞着,还有那轻薄不知自重的桃花,追逐着春江的流水欢快的向远方飘去。

5.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释义: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6.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释义:蕙草兰花虽然有恨意,可草叶花枝还是会绿的。 桃花李树虽然不会说话,可他们到开花时,花自然会红的。

7.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释义: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8.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释义:有情的芍药,含着伤春的眼泪;无力的蔷薇,躺在清晨的枝头。

9.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释义: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丽的花,当它盛开的时候,轰动了整个的京城。

10.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释义:夏末时分,荷花的香气渐渐消逝了;清爽的初秋,空气中弥漫着菊的芬芳。

4.描写花的诗句有哪些

1、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鲜明的样子。 诗经·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容:打扮。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然:燃。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栀子:栀实,可作黄色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杜若:香草名。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斗:比赛。 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谓:桃柳成荫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户户。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馀霞。

余霞:晚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 蘸水开:桃花拂着水面带水开放。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离披:花将谢的样子。 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千尺雨;连天的细雨。

一路烟:水上弥漫着云烟。 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碧桃:桃的变种,花重瓣。

和:伴随。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碧桃:仙桃。

栽和露:伴着玉露栽种。数:辈。

宋·秦观《虞美人》 2、梅花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晋·陶渊明《蜡月》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迥临:远离。 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著:开。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不禁:经受不住。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李商隐《忆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 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两句写早梅开放。

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 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腊后:进入腊月之后。

腊月是阴历的十二月。东风:春风,这里指春天。

信:信使。 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信:消息,征兆。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

意谓迟开的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着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态。 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江南信:春天到来的消息。梅破:梅花开放。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诗境:富有诗意的地方。

物华:美丽的景物。应酬:指眼睛看不过来。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 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或生长万物的功能力量。 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 信:消息。

宋·王灼《丑奴儿》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

5.有关春夏秋冬的花的诗句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6.描写月和花的诗句有哪些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023年描写立冬的古诗

【宋】冯伯规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钟。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宋】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宋】陆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篇二】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

【宋】蒋捷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

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酡也。笼莺睡也。

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十月十日立冬》

【宋】周南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

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

汗手污牙笔,晴檐共秃翁。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202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20xx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重午佳辰独掩门。 --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描写兰花的古诗

1、《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2、《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3、《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5、《兰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6、《高山幽兰》

清郑燮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7、《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8、《兰花诗》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9、《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10、《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11、《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12、《咏兰》

现代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描写马的古诗

描写马的古诗

1、《病马》

唐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4、《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5、《塞马》

唐元稹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

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3、《望江南》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1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东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5、《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7、《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8、《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立冬农村有什么讲究 立冬收什么庄稼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95266.html

使劲推荐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开正艳的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时节花开正艳 立冬时节花...

立冬农村有什么讲究 立冬收什么庄稼
立冬农村有什么讲究 立冬收什么庄稼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农村有什么讲究 立冬收什...

山西立冬吃啥 山西人立冬吃什么饭?
山西立冬吃啥 山西人立冬吃什么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山西立冬吃啥 山西人立冬吃什...

冬季猫叫 冬天猫的叫声
冬季猫叫 冬天猫的叫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猫叫 冬天猫的叫声的文章,...

立冬雨一冬雨真的吗 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雨一冬雨真的吗 立冬雨一冬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雨一冬雨真的吗 立冬雨一...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立冬团课主题有哪些 立冬主题团日活动
立冬团课主题有哪些 立冬主题团日活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团课主题有哪些 立冬主题...

立冬时的景色 立冬时的温度
立冬时的景色 立冬时的温度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时的景色 立冬时的温度的...

立冬文字图形图片 立冬文字图形设计
立冬文字图形图片 立冬文字图形设计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文字图形图片 立冬文字图...

西湖立冬景色描写 西湖立冬景色作文
西湖立冬景色描写 西湖立冬景色作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西湖立冬景色描写 西湖立冬景...

立冬清热颗粒说明书 立冬清热颗粒的功效
立冬清热颗粒说明书 立冬清热颗粒的功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清热颗粒说明书 立冬清热...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