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正器紫砂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正品查询防伪扫一扫和正器紫砂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张红华老师1944年生于宜兴陶业世家,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学艺,开始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同时得顾景舟大师长期悉心指导提携,接受了最高层面的制陶技艺和构思理念的艺术薰陶。
↑↑↑张红华老师实谈紫砂经历视频
在继续和发扬紫砂传统工艺,探索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之路上。勇于实践,不断立异。特别是在全手工光素器及竹货的制作成型方面有独到的建树,秉承顾派一贯的传统手法,在此基础上,独创性地开创了具有个人符号特征的设计语言、制作流程,包括各种专用特殊工装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纯熟运用拍、打、捻、勒、压、搓等隧道全手工技法,在留存和宏扬紫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上,不为名利所驱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张红华制 《方竹提梁壶》
六十年来,她尽心抟砂作壶,心摹手追明清、民国诸名家名器,从而逐渐形成个人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风格。历年来的创作设计和制作能集前人之所长、溶各派之精髓,前后推出一百几十件套个人新作,其中非凡有屡获大奖的经典作品,作品既继续王寅春巨匠的多变手法,娴熟爽利,又发扬了顾派艺术倡导的严谨、唯美和殷勤的哲学艺术思惟,从而大大晋升了作品的艺术含量。
张红华制 《吉德壶》
张红华制 毛国强刻 《石瓢提梁壶》
张红华老师不求快进,而是追求深层次的理解。她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制壶的手艺,而是紫砂陶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技艺固然是基础,但是紫砂壶中深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意才是紫砂壶的灵魂所在。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对张红华的紫砂壶艺悉心地指导点拨,七十年代初期,张红华正式拜顾景舟为师。在两位当代紫砂大师的言传身教下,张红华的壶艺一步一步成熟了起来,她既传承了王寅春先生灵活多变的创作,又沿袭了顾景舟严谨唯美的风格,在紫砂艺苑自成一派,独树一帜。更值得一提的是,张红华不仅仅在两位大师的身上学到了紫砂壶的创作技艺,更在两位大师的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实质。
↑↑↑张红华老师实谈紫砂经历视频
名师门下出高徒,名将手下无弱兵。张红华因其卓越的天资和朴实无华、执着澄净的精神为紫砂界的两位名师王寅春和顾景舟所赏识,正是在两位德高望重的恩施言传身教下,张红华精神得到启迪,技艺得到突破和提升,成为紫砂界的一可璀璨之星,闪耀着纯净的光芒。
张红华制 《上新桥》
张红华创新作品主要获奖:
1979年“十五头志泉咖啡茶具”获79年全国轻工陶瓷展评三等奖.
1981年“青泉壶”由故宫博物馆收藏.青泉壶荣获2000年江苏陶艺评比特别奖.
1983年“段月梅壶”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5年“十二件紫玉集饰”系列壶之一“古玉壶”获全国轻工业优秀产品第一名.
1989年“帆壶”由张害智教授设计,本人制作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9年“彩灯提梁”壶由张害智教授设计,本人制作获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荣誉奖.
1991年“秦权壶”获日本京都世界国际和平文化大赏展优秀奖.
张红华制 《神蛋提梁》
1992年“翠竹顽石”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创作奖和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1993年“山樵西影组壶”分别获93陶都宜兴陶瓷精品展评二等奖和同年全国陶瓷展评入选奖.
2001年“竹节提梁”壶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张红华制 《太极提梁壶》
2001年创作“双竹提梁”壶获中国宜兴国际陶瓷展评二等奖.
2023年制作的“石瓢提梁壶”又名“流香提梁壶”获无锡太湖博览会银奖.
2004年中国当代陶艺名家《张红华紫砂作品集》一书出版。
2023年宜兴方圆紫砂有限公司陶娃学紫砂陶瓷系列教材中“玉笠壶”,“双竹提梁壶”,“金铃壶”被选为课本教材。
2023年5月23日“提梁石瓢壶”被北京大学收藏,并由许智宏校长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
2023年1月“双竹提梁壶”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
张红华制 《祥云二式》
拍卖纪录
张红华制 太极提梁紫砂壶
成交价575000元
张红华制 流香紫砂壶
广东衡益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价218500元
张红华制玉笠壶
上海春秋堂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价195500元
张红华制僧帽壶
江苏省拍卖总行
成交价207000元
张红华制僧帽壶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价126500元
张红华在练太极拳
张红华在练太极剑
正器紫砂创始人与张红华老师合影
通过半个世纪在紫砂艺苑的辛勤耕耘,张红华早已谙知紫砂艺术和其它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之原理。紫砂壶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传承的媒介。几百年以前,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创作,让紫砂壶有了典雅的文化气韵,并逐渐成为艺术作品;紫砂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装饰等艺术内涵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紫砂壶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承载着发展紫砂壶技艺的重任,更肩负着传承该项技艺的历史责任。目前,张红华已经培养近三十名的紫砂壶艺传人,其中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名人,省级陶艺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名人等,可谓是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了。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赠花卿》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天上才有的仙乐,人间难得一闻,则愈见其奇妙了。观鲍志强先生的作品,也颇有同感。谈到紫砂创作,他最由衷的体会就是,紫砂壶是人文情怀的表达,小小一把壶有很深的人文情怀在里面。他本人最喜欢一把名曰“五代诗文留香”的八方型茶壶,就巧妙地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壶体参照古代玉雕和陶器的造型特点,八方的壶体犹如古代的竹简,上面镌刻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诗人赞茶的诗句,有杜牧(唐)的“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栽”,梅老臣(宋)的“汤嫩水清花不散,口干神爽味偏长”,元好问(元)的“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文征明(明)的“紫英凝面薄,香气袭人浓”,董元恺(清)的“一枝碾破愁千结,好供二泉同啜”。清茶一壶,五个朝代的文人写出了五种韵味。“用它品茗,散发的是书香与茶香。”鲍志强先生如是说。而悠悠岁月人间百态,壶里乾坤却又述说了多少的悲欢离合。如他创作的《有余金砂壁壶》的铭文是:月是故乡明。壁有“和氏璧”“完璧归赵”之意。据说这把壶最早由一位台湾同胞收藏,收藏者捧回时,激动地说“我收藏的不仅是一把壶,而是一捧日夜思念的故土和一片浓郁的乡情”。
鲍志强作品 长乐壶
鲍志强作品 长乐壶
在鲍志强先生的创作中,有一套特别值得一提的作品,就是他在第七届全国陶艺评比中获一等奖的作品《紫玉飘香茶文具》,共有40件组成,作品多而不繁,风格鲜明,主次清晰,造型装饰完整,表达了我们民族传统茶文化明朗、简洁、优雅的文人品味。作品既蕴含古老又饱蘸新意,将陶瓷艺术神韵和茶文化的精神魅力完美地统一起来,堪称是一套极具传承价值的惊世之作。我们深深地感到,在宜兴还有多位和鲍志强先生一样的我国当代优秀的紫砂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和他的紫砂技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这些民族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使紫砂不仅成为宜兴的城市文化名片,而且在世界艺术品市场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大课题。
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一)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2、茶船
放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夹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并有出水口,使夹层中的积聚之水容易倒出。
茶船除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冲泡水溅到桌面外,有时还作为“温壶”、“淋壶”时蓄水用,观看叶底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用,并可以增加美观。选择时应注意:
(1)形状
(2)大小
茶船围沿要大于壶体的最宽处,若是碗状、有夹层的茶船,因要用来蓄水,所以其容水量至少是茶壶容水量的2倍,但也不可过大,应与茶壶比例协调。
(3)造型与色彩
茶船应与茶壶的造型、色泽、风格一致,起到和谐的效果。
3、公道杯(茶盅、茶海)
亦称茶盅、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
①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
②无把盅:将壶把省略,为区别于无把壶,常将壶口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代替把手提着倒水
③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茶盅除具均匀茶汤浓度功能外,最好还具滤渣功能。
4、茶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1、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2、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3、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4、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5、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6、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要求持拿不烫手,啜饮又方便。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其料用感觉亦不尽相同。
5、闻香杯
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
7、盖置
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保持盖子清洁。
盖置的功用是保持壶盖的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支撑式盖置是简状物,只能支撑住盖子的中心部位,因此盖子也要设计成有集水功能的,使盖上的水集到中心再滴到简内蓄积,高度以略高于杯为宜,亦可用直筒杯代之;托垫式盖置可用各种盘子或用各式茶托。
8、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工具。
①圆底: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同心杯
大茶杯中有一只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11、冲泡盅
(二)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6、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而高雅。
7、茶匙:从贮茶器中取干茶之工具,或在饮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用,常与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9、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防止茶叶阻塞,使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0、茶箸:泡头一道茶时,刮去壶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1、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2、箸匙筒:插放箸、匙、茶针等用的有底筒状物。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15、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17、餐巾纸: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18、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三)备水器
1、净水器
安装在取水管道口用于纯净水质,应按泡茶用水量和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净水器,可配备一至数只。
2、贮水缸
利用天然水源或无净水设备时,贮放泡茶用水,起澄清和挥发氯气作用,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
3、煮水器
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热源可用电炉、酒精炉、炭炉等。
4、保温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
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包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
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
7、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等物的器皿,亦称“滓盂”。
(四)备茶器
1、茶样罐
泡茶时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图:来源天毫茶业。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是关于正器紫砂和正品查询防伪扫一扫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各种壶的名称 壶的种类大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正器紫砂 正品查询防伪扫一扫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8035.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正器紫砂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正品查询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各种壶的名称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的种...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怎么清洗茶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紫砂瓦咋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春茶即将来临的唯美句子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历代制壶名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历代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这个壶值多少钱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这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如何鉴别?3个简单好用的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出现黑色条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烧窑温度是多少度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