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

时间:2023-08-02 05:08:06 作者: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与茶壶结缘的说说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与壶的相遇和与茶壶结缘的说说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1

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

有些人会对养壶有些误解,以下这几个误区,尤其是收藏爱好者要注意!

1、切忌心急

养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求快而用细砂布、砂纸、抛光布等擦拭紫砂壶,这样做会损伤壶的表面,使壶失去自然光泽、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

2、切忌剩茶

有些养壶的人,认为饮剩的茶汁留在壶里有助于壶的养成,这是错误的认识。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对紫砂壶损害很大!

而且这样做不卫生,对身体也不利。

3、切忌只用一把壶

不要喝什么茶都用同一把壶。喝什么茶一定要做到什么茶用什么壶,必须严加区别,不能混淆。

也就是:泥料好的壶+好的养壶方法=一把好壶。

下面介绍五种基本的养壶方法:01.新壶初养

为什么使用铁壶(铁壶拿什么烧水)(铁壶是用来煮茶的还是烧水的)

1、煮茶利器:铁壶烧水沸点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2-3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

而尤其对于普洱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实为绝配,已越来越多的成为玩家级普洱茶友们赏茶、斗茶、鉴茶以及开展茶会活动必备的专业茶器。

2、改善水质:使水更软滑、甘甜,这也可以改善和提高泡茶的口感。那么使茶好喝了,你会发现你开始嫌弃其他饮料了,茶是唯一没有添加剂的饮料,它健康!

3、补铁专家:科学家们早已发现铁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而实验也证明饮水、烹调使用铁壶,铁锅等铁制器具,可增加铁质的吸收。

因为铁壶煮水能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从而有效地预防贫血。

那么女人喝了铁壶水,你会发现你再也记不起任何化妆品品牌了,因为补铁,是你气色红润,养颜美容,根本不用买化妆品,男士喝了精力充沛,更加青春!

是男女长寿的原因之一。

4、坚固耐看:比陶壶更不容易破碎,导热速度快,无论放客厅,放书房,放茶室,都具有古朴韵味,大方雅观。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迷上了各种铁壶,茶具,百买不厌。

5、具有收藏价值:百年难得的珍贵古董,亦是一件带有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水器。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件日常煮水器来养生,或是一件艺术品来欣赏,日本老铁壶的藏量已经越来越少,导致其价格一路飙升。

这样你会发现,用着用着不停在增值,越来越小心使用,越来越喜欢,后来果断放起来摆放,天天把玩欣赏,逢人必讲解壶的独特性,分享养壶心得,慢慢的什么行业的朋友都有,只因为一起喝过茶赏过壶!

6、富有灵性:壶上肌理纹样是美的集中显现,近3000种传统的纹样。霰纹,山水、人物、台阁、花鸟、鱼兽、龟甲纹、线纹、樱纹,“无纹”,“无纹”所呈现出的铁与铸型间自然形成的凹凸肌理。

“无”,因其无所不包,也就无所不能。也是对斯人、往事的一种饶恕。整把壶的壶身、流、把、盖、钮皆呈圆满,这样的一气呵成很符合东亚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寓意。

这样一来以你会发现你更加勤快的浏览网页书籍了解中外茶文化,了解龙善堂等各个堂号,历史背景,文字典故,变得知识渊博了。

7、修心养性:日本老铁壶买来一般会锈迹斑斑,这时候需要:刷洗:几经验证发现,使用清水,搭配洗锅的铁球刷洗,效果最佳。

如果碰到较大的铁锈,可使用起子、西餐刀将其轻轻刮除。此时应注意力道之适当否,避免破坏铁壶本体;如果轻敲无法取下的铁锈,可先尝试煮水,使其自然脱落。

煮水:刷洗完毕后将脏水倒掉,加入清水煮滚;利用加热的过程去除杂质并养成水垢;若煮出的水质清澈,没有杂味,代表已清洗干净。

重复此动作数次,可以养壶也可使水更甘甜。蒸干:煮水过后应立即将壶内残水倒干;利用铁壶余温蒸干剩余水分,此时将壶盖打开避免壶内滞留水气。

用干布擦拭壶面使壶面皮壳更加美丽。整理过后,如果不立即使用,应放置干燥处所,避免潮湿。

除非打算长期不使用,否则绝对不要异想天开的上漆、抹油,避免破坏铁壶本体。爱壶都应待壶如子,即使整理完毕后仍要定期检查,确保壶体干净无锈。

经过这么多步骤,你会发现你在这件事上变得细心了,有耐性了,这也是我们从来不帮客户整理铁壶的原因,加上日常要干水擦拭光亮,使你做事变得勤快,也沉稳多了,自然事半功倍了。

8、独特性:日本老铁壶的铸造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老铁壶当时采用的是一种脱腊技术,每件铁壶铸好后,必须敲碎模具,才可取出。

而且以前的老铁壶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制造出来的壶绝对不会出现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

这样一来,你会返现自己开始追寻传统,摒弃快餐时代带来的所谓新鲜感!

10、不断升级:日本铁壶分为南部壶与京都壶两派,其中南部壶是寻常人家的日用品,配以铁盖子。

而京都壶则属于收藏品的范畴,工艺精致。让你成为收藏家。

多图|这些类似鸡缸杯的古董茶具(瓷器鸡缸杯)(古董鸡缸杯长什么样子)

“杯”字起源于“抔”,双手合捧之意。最早的杯是椭圆形的,两侧有耳,又名耳杯,要双手持耳捧起来,喝酒。

耳杯又名羽觞,当年兰亭修禊时,王羲之写“曲水流觞”,用的就是耳杯。耳杯装上酒,还能漂在水上,陶瓷不行,青铜不行,要用木胎漆器,所以“杯”字从“木”。

汉唐时,漆器被瓷器取代,瓷杯不再做成耳杯的椭圆形,而是圆的。这是因为瓷器是在轮车上拉制成形,做成圆的方便。

茶始于汉,盛于唐,天下饮茶多用瓷杯,从此茶与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杯是所有饮器的统称,过去的茶杯能细分,比如阔口的叫盏,狭口的名杯,钟形的叫盅,深腹的叫瓯,现在广东人还把盖碗叫盖瓯。

陆羽在《茶经》里把茶杯叫碗,估计那时饭器和茶器是通用的。

《茶经》里没记录当时茶杯的形状,倒是按产地排了座次,主旨是“邢不如越”,即南方越窑产的青瓷杯,优于北方邢窑产的白瓷杯。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唐代时白瓷兴盛起来,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但白瓷并不被上层社会接纳,进入朝廷是元代的事了。

这是存世的唐代邢窑茶碗,那时的茶碗直接径在十厘米左右,比今天的茶杯大多了。我没见过唐代越窑碗,不过《茶经》里记载其“受半升已下”,想必也是不小。

商周时饮酒的青铜觚,有一些是带把手的,汉代的漆耳杯有耳,也相当于把的功能。奇怪的是,中国的瓷杯一直没有把。

不是瓷工不能做把手,估计是没想起来,有把的马克杯是晚清才传入中国的。唐代到是有一种把盏,把底足做的很高,起到了把手的功能,又名高足杯。

高足杯便于持握,适合骑马时饮酒用,又名马上杯。当年王翰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应该用的就是这种杯。

明清时高足杯多用于祭祀,在寺庙里叫净水杯。最有名的高足杯是明代的,先施甜白釉,然后剔出画面,以祭红釉填之,多画三鱼或三果,有红宝石般的迷人光泽,后人误以为是用宝石做釉,故名宝烧。

现在的仿品多省略了剔釉环节,色泽暗淡,东施效颦。

唐人吃茶用煎茶法,把茶末投入沸水中煮,还要加盐和香料,好像现在人喝汤。宋朝流行点茶,把茶末调成膏状,放入茶盏,沸水冲注,再以茶筅搅出白沫。

为啥一定要茶沫呢?当时有一种风靡全国的游戏,斗茶,几个人聚在一起点茶,比谁杯中的白沫多,持续时间长。

那么白色茶沫,当然是黑色茶杯衬托的清楚,所以宋朝最流行黑色茶杯。

原本青瓷白瓷争锋的格局,不成想被黑瓷占了先机,徽宗还特地写了篇《大观茶论》,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有的朋友说到宋代,必称汝窑,仿佛每个宋朝人都拿着汝窑杯,非也。宋人用的瓷器可谓五光十色,汝窑只是象牙塔里的东西,并不能代表当时主流审美趣向。

宋代黑釉杯以建阳和吉州所产最为著名,有兔毫、玳瑁、鹧鸪等品类,此中故事多多,以后再说。

宋代称茶杯为盏,多是阔口、狭足,直壁,倒着看像一个草帽,故名斗笠盏,或者笠式盏。

还有一种漏斗形的茶盏,比斗笠盏高一些。这时的茶杯种类还是相对单调,到了明代才是一个暴发。

器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依附于习俗,随习俗而变。明代废点茶,改泡茶,就是今天我日常用的喝茶方式。

人们不再斗茶比白沫,黑釉盏也失势了,明人笔记《留留青》里记载:“建安乌泥窑品最下”,说的就是曾经如日中天的黑釉建盏。

用泡茶法时,适合品鉴汤色的是白瓷,所以明初定窑白瓷盏最受推崇。但那时定窑已经停烧了,就以景德镇窑的茶杯代替,明代镇窑白釉水准超过了定窑,润如凝脂,被后人称为甜白釉。

上图中的宣德杯是半圆形,如同鸡心的下部,故名鸡心杯。

这个器形的碗名莲子碗,比鸡心杯大一号。明代之前,酒杯茶杯和饭碗大小相似,明朝时分开了,杯开始比碗小。

杯变小是受到酒的影响,过去酒的度数低,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所以武松喝了十八碗还能打虎,要是换成二锅头,他店都出不去。

明代普及了蒸馏酒,酒精度上去了,再用过去口径十几厘米的杯,一个人可能都喝不掉,所以开始把酒杯做小,这种小号的酒杯又影响到了茶杯。

比如成化鸡缸杯,口径八厘米,容积只有唐宋盏的一半不到。茶杯变小的趋势在清代愈发明显,茶杯更小,而且茶壶也小了。

这种小号的茶器放在那里,表达出一种去功能化的态度:驴饮是被鄙视的,我们喝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追求仪式情怀境界一类物外的东西。

诚如知堂老人所云: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鸡缸杯敞口卧足,器形上叫成化杯,画面是斗彩。因为前几年拍卖了两亿,搞得路人皆知,其实这种杯无论画面还是器形,都乏善可陈。

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此前永乐皇帝用过的压手杯。这种杯是青花瓷首次成为皇室日用瓷,从此彩绘瓷器开始被上层社会接纳,与颜色釉瓷分庭抗礼。

压手杯直径九厘米,又是撇口,拿杯时正好压在虎口上,所以叫“压手”,喝茶时,撇口又舒服地搭在嘴唇上,古代人体力学的典范。

用张图片解释刚才提到的器形术语。如果你见到个不认识的茶杯,只要说出其器形特征,内行人大概就能猜出你指的是什么。

与压手杯相似的碗叫正德碗,又叫宫碗,完美的器形。因为产量太大了,许多人觉得土气。

我要旗帜鲜明地安利这种碗,理由有三:一,正德碗可以摞的很高而不倒,便于收纳;二,撇口圈足与手的接触面积小,端热汤不烫;第三点最重要,在相同高度口径的常见的碗形里,正德碗的容积最小,只有罗汉碗(类似鸡缸杯)的三分之二,一个字:瘦。

这种杯倒看像马蹄,故名马蹄杯。明代的多为单色釉,清代多画斗彩。

像一个铃铛,又名这种杯高,适合画人物。

斗方杯,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过去没有石膏模具,这种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来,制作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也很高,珍贵。

还有一种方形的紫砂壶也叫斗方,不过是倒过来的。

最后说说公道杯,古今不同。现在的公道杯形态多变,都有一个鸭嘴形的流,是分茶用的。

明清时的公道杯里面有一个小人,里面藏着巧妙的机关,倒酒没过小人时,酒就全漏出去了。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喝的酒都一样多,故名公道。有句俗话“酒要满,茶要浅”,也算酒局礼仪了,细想也是这个道理,酒杯都倒满了,大家喝的就一样多,也是求公平。

而喝茶就不在意多少,所以浅酌即可。

以上内容是关于与茶壶结缘的说说和茶与壶的相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功夫茶具使用方法视频 功夫茶具使用教程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5549.html

使劲推荐

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
与茶壶结缘的说说 茶与壶的相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与茶壶结缘的说说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功夫茶具使用方法视频 功夫茶具使用教程
功夫茶具使用方法视频 功夫茶具使用教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功夫茶具使用方法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金银錾刻教程 银器錾刻教程
金银錾刻教程 银器錾刻教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金银錾刻教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器錾...

红木茶台什么样子的好 各种红木茶台
红木茶台什么样子的好 各种红木茶台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红木茶台什么样子的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银壶煮茶有什么好处 银壶 煮茶
银壶煮茶有什么好处 银壶 煮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煮茶有什么好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盖碗泡茶的讲究 盖碗泡茶有什么好处
盖碗泡茶的讲究 盖碗泡茶有什么好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泡茶的讲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盖碗...

不同茶的功效和喝茶的好处 喝不同茶的好处
不同茶的功效和喝茶的好处 喝不同茶的好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不同茶的功效和喝茶的好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银壶 干烧 银壶干烧后有毒吗
银壶 干烧 银壶干烧后有毒吗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 干烧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干烧...

银壶初次使用注意什么问题? 银壶首次使用方法
银壶初次使用注意什么问题? 银壶首次使用方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初次使用注意什么问题?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根雕茶台制作过程的步骤 根雕茶几制作过程的步骤
根雕茶台制作过程的步骤 根雕茶几制作过程的步骤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根雕茶台制作过程的步骤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