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重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对身体健康有害吗和茶具重量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特别喜欢“控”这个字。
因为和“爱好”相比,动词属性的“控”,精准有力度。一个词,就带出了“控们”的声色,特别传神。当然,这点感触也和自身体会相关。
本小编辑,行走茶圈10载,重度茶具控患者一枚。
作为重度患者,很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下这10年的败家史,当然伴随着的也是这10年的茶具收藏报告。以小见大地说,也从某个侧面映射了这10年的茶具发展。
茶具合影(非全家福)
只如初见的白瓷盖碗
十年前相中,如今依然是心头好的茶具,白瓷盖碗是唯一的一个。
你一定有巨大的疑问,如果“白瓷盖碗”都可以拿来收藏,那人人都可以称上大收藏家了吧?然而,我的回答是,白瓷盖碗易得,不烫手的白瓷盖碗难求啊!见到就收,绝不手软。
事实上,在过往的10年里,曾经有许多人尝试过许多材质的盖碗,钧瓷、青瓷自不必说,甚至还有把建盏的铁胎和釉色拿来主义的盖碗,然而,终究都逃不过一个“烫手不好用”的结果。
小编辑我最钟爱的白瓷盖碗有且只有一个,一个是升级版德化白瓷盖碗,圈子里老前辈们在福建德化专门找人烧的。好用不贵,25块一个。(这里没有购买链接)
白的纯洁无暇,一切宛若初见。
历久弥新的紫砂小壶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紫砂存在着偏见,心里一直认定“紫砂属于老人”。所以,起码在从业的前5年,都对紫砂无感。
现在想来,只怪当时太年轻吧。这不是,真过了5年,到了快三十而立的时候,自然就懂了紫砂壶的好。
时间真是可以检验和说明许多东西,所以,那些看不明白的人和事都交给时间吧。
日常用的两把小壶
紫砂壶,尤其是朱泥,容量在120—150ml的小壶,泡起武夷岩茶来,特别能发茶性。不说清三代,单就泥料靠谱、器形匀称的紫砂壶,泡茶时对茶等级的提高就可共睹,随随便往上走一个等级。
小编辑日常偏爱的小壶有两把,90年代台湾回流紫泥小壶一,90年代朱泥小巨轮珠一。容量都在120ml左右,泡茶极适合。
讲“历久弥新”意指紫砂壶养壶给壶增加的“宝色”。择一壶,终一生,可好?
用祭红致敬台湾晓芳窑
台湾晓芳窑祭红杯
如果不算回流的紫砂,台湾的茶具收过晓芳窑、自慢堂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仿清雍正十二色釉彩菊瓣盘。可以说,它们给了我在台湾茶器方面傲娇的资本。
晓芳窑的两枚祭红杯子,是心头爱。两枚不同形制的杯子,虽都为祭红,发色却不同。
一枚里外施釉,祭红的发色纯正,釉厚且流釉明显,所有在杯底有很厚的堆釉,堆釉部分红到发紫。一枚杯身外部发色均匀,呈粉红色,粉粉嫩嫩,像少女豆蔻年华时肤色,很是动人,杯身内未施釉。
台北故宫博物院仿清雍正十二色釉彩菊瓣盘
日本职人来华系列
从日本无名氏职人的锤纹匀杯、急须,到安藤雅信的片口,再到今井美智的琉璃公道,日本职人的来华系列,在我的茶具收藏一览表里以纵向无下限的持续增加。
在日本茶具系列里,除了当红职人们(也就是国内所讲的手艺人)的东西,小编辑我还收了许多日本老茶具。
如果按时间排序,剁手老茶具要绝对靠前很多。大概从2023年开始,截止到目前,不但没有收手的迹象,反倒是门类扩大了。从最初的杯托、壶承、茶仓、花瓶、桌旗、铁壶到如今的禅意字画、竹帘等。
小部分日本茶具
韩国茶道具系列
因为喝茶习惯差别太大,所以韩国茶道具真的很难挑到适用的。不过,很难不代表没有。一组很有童趣的侧把壶杯组和韩国松月窑青年陶艺家的雪色釉金箔杯,都很有特色。
国内手艺人崛起系列
受台湾和日本茶道具风气的影响,最近5年里,国内手艺人迅速崛起,伴随着浮华美名的是参差的水平。所以,一定的鉴赏能力是需要的,不然,只能花时间交学费了。
因为小编辑学费已经交够了,所以就大胆放手买了。自家人必须要给自家人撑门面,所以,在经济能负担的情况下,国内手艺人和国内优质茶具品牌的作品见好就收,不以名气论英雄。
曹庆励、粱明毓、章垚、陈吉树、黄圣、吉金堂、无由、容善堂等的作品,都在收藏列表里。
国内手艺人琉璃茶具系列
国内金属茶具系列
“独家记忆”系列
彰窑壶承、“春在”设计款联名系列壶承、独板大叶紫檀壶承、玉竹茶则、老瓷片搁置,在敦煌沙漠的古长城脚下捡回的红柳枝,连同它们的故事以及我们相遇的故事,一起被我记下,列入我的“独家记忆”系列。
漳窑壶承
如果摄影毁三代,那玩茶具至少也毁一代半。哪里来的半代?茶,余韵悠长啊……
据估算,小编辑所藏茶具的总价已逼近20万……
那些年,熬夜码字的银子6成都变成了茶具。作为一位女性,牺牲掉的是女性必备的包包、口红、香水、首饰、衣服……
所以,听已经很老却依然坚称自己为小编辑的一句忠告:茶具坑慎入!
细说紫砂泥中的降坡泥
降坡泥的秘密其实降坡泥这3类都有,它是天然的共生矿,紫泥、段泥、红泥共生于一体,色泽杂驳,光怪陆离,而其中又以红泥最具代表性,称之为降坡红泥(红降坡),以段泥成分为多,称之为降坡团泥(青降坡、黄降坡),绿泥成分为多,为降坡绿泥(黄降坡)。
红降坡 潘壶
陶都路途径黄龙山与青龙山吻接处的山坡地段,因为坡度较大,为使公路平坦,施工队开山挖坡以降低坡度,在其中无意挖掘到了这批特殊而珍贵的泥料,因其为降坡所得,故名降坡泥。
降坡红泥
矿料外观呈暗红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斑点、斑纹状,表面有透明蜡质感。
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胎质细密光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降坡团泥
矿料外观呈红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粗砂质筋纹状,其中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40~1220℃左右。经不同的温度烧成后,胎质会呈现出棕黄、褐黄、青黄等色调。表面细密光润,细梨皮状的胎质中黄色、暗红色和淡墨色的砂质颗粒密布,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降坡绿泥
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20℃左右。不同温度烧成后呈黄色、暗黄、暗青黄等色调。
冲茗建议与泡养变化
降坡泥原矿砂感比较为重,适茶性较好,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且透气性佳,容易掌控冲泡时间,用来泡乌龙茶、生普、熟普等都是很好的。
降坡泥古味很足,若搭配传统器型、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壶友们首选!
图文| 砂海墨韵
但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
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他的名字足以永载史册。
他就是“西泠八家”之一,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陈曼生。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南瓜提梁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曼生十八式中的南瓜提梁,而这把壶的诞生,还和陈曼生的偶像苏东坡有关。
陈曼生可谓是苏东坡的狂热粉丝,一生所崇拜者首推东坡,常自称“坡仙之徒”。
话说有一年冬天在陈曼生的生日聚会上,曼生与朋友喝茶吟诗,期间友人谈及东坡名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
曼生突然想到当年东坡煎茶并非端着壶,而是提着壶,因此决定设计一把提梁壶像自己的偶像致敬。
于是等宾客散尽,一整个夜晚陈曼生都在绘制提梁壶,更改数次都不满意,转眼就到天亮。
曼生漫步到庭院,正好碰到侍女送来南瓜羹,曼生顿觉灵感突现,想到当年苏东坡回归田园生活,院内外都种有南瓜,而自己又自称坡仙之徒,便以南瓜为型,以南瓜为壶身,绘三叉提梁,得南瓜提梁壶。
当然,我想陈曼生也深知,数千年前仙风道骨的传说人物是难以邀请的。他邀的,其实是桐君之魂,是桐君对茶的懂你之心。
读着陈曼生曼妙的诗句,我泡一壶茶依窗而坐。窗外细雨蒙蒙,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向东而望,雾霭中的蜀山显得越发迷人。我端起茶杯,也试图进入一瓢细酌邀桐君的境界。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重量和茶具对身体健康有害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茶具重量 茶具对身体健康有害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4649.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重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对身体...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罐罐茶 茶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罐罐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怎么挑选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变黑怎么清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鉴赏与收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泡养后变化最大的泥料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猜生肖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紫砂壶有假的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从新手到行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开壶的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