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水白泥陶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水紫陶白泥的解说和建水白泥陶器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文 / 转山
建水白泥陶品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比如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白色烟斗,但相比紫陶,那时白泥陶数量还是偏少。近些年,白泥陶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彩填装饰工艺出现之后。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彩填装饰、尤其是复色彩填装饰的作品往往色彩丰富,画面鲜明。这类型的装饰效果在白色的作品上会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在一瞥之间就吸引观者的眼球。
另外,很大一部分陶友(消费者)也喜欢购买白色的作品,特别是茶杯。白色给人的感觉是纯粹、高洁,自有一番意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白色的茶杯、公道杯等方便观察茶汤色感,而其他颜色的紫陶作品则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但建水陶中的白色陶品仍然有自己的不足。以茶壶为例,如果烧制温度不够,泡普洱熟茶时,深色茶汤很容易浸入壶身,用不了多久,茶壶就会从一个洁白无瑕的“净衣派”变成一个“污衣派”。
建水白泥的烧结温度普遍比红泥要高,所以白泥作品和红泥作品都是分开烧制的。如果没有达到合格的烧结温度,坯体密度比较低,深色茶汤很容易浸染整个壶身。
以前烧窑时,没有精准的温度计,窑工只能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对温度的判断经验去烧好一窑作品。但是对于大多数陶友来说,是难以判断准确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泡茶来检测,如果壶身外面都被浸染了,那多半就是温度没烧够。
白泥陶还有另一个缺点是:茶渍堆积,难以清洗。
其实不管什么颜色的陶品,使用时间长了,总会或多或少堆积一些茶渍;如果平时不注意清洗,那么茶渍就会堆积得更严重。
宜兴紫砂壶,造型多变无穷,品种数以万计,在令人眩目的款式中,石瓢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且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说起西施,大家也不陌生,顾名思义,此壶应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世界那么大,壶型那么多。为什么受人追捧的偏偏是西施与石瓢?
景舟石瓢(底槽清)
一:壶名经典
西施:西施乃是四大美女之一,其丰姿婀娜,貌美倾城,令人赞叹,人们自然会觉得以西施命名的壶也很好看。别名更是羞人的“西施乳”,简直会让人浮想联翩的。
石瓢:大凡以“石瓢”命名的紫砂壶,都是古今紫砂壶艺家的经典之作。如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弧曲的“曼生石瓢”,与瞿应绍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与朱坚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顾景舟与吴湖帆、江寒汀合作的“景舟石瓢”等。
西施(段泥)
西施和石瓢各有特点,虽然造型不能给人一见钟情的感觉,但却是十分的耐看。一个刚劲中带着柔美,尽是线条竟浑然天成。一种淳朴中带着韵味,无一锋芒却凸显神韵。无论是型还是工,都有可取之处,如果他们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是不会经久不衰的。与此同时,实用性也是占很大的因素。
“石瓢”就好比一位音乐家创作了一首成功的曲子,美妙动人,后来的演奏家在演奏这同一首曲子时,都能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才能,不断创作演奏出个具名人风格的新曲,从而名曲长演长新,长演长盛。
西施(朱砂泥)
西施壶的主体壶身,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的子,典雅的发髻装扮出倒把,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西施与石瓢,哪个是你的最爱?
笑樱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流传甚广,皆因其张力十足,为人所喜爱。看外表也许你会觉得平淡无奇,但由于形体轮廓,结构比例,尺度的细部处理安排得当,恰如其分,造物造境,经得起长久玩味,百看不厌,具有永久艺术魅力。
笑樱壶发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介绍其冲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心,冲茗热情豪放,醇厚而韵强,香甘温甜,明快果决,壶中英雄也”。
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
笑樱壶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王寅春笑樱壶
笑樱壶作为紫砂壶款式中的经典之作,众多的笑樱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紫砂七大老艺人”中的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有类似的创作,因各自对壶体高低,壶流、壶把、壶盖等比例的理解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顾景舟大师的笑樱壶作品,顾景舟大师的笑樱壶微扁圆折腹隆肩,形体雄健线条流畅,特显丰满柔和之美。选用天然纯紫泥而作,泥质细而不腻,色泽紫而不姹,润泽腴丽,是壶艺光素器的珍品代表 。
顾景舟 笑樱壶(紫泥) 高:10cm 容量:530cc
紫砂壶式变化万千,耐人寻味,和而不同。五百年来,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紫砂壶,书写着源远流长的中国陶瓷艺术史。宜兴紫砂壶技艺,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笑罂壶,亦为笑樱壶,原名三线壶,壶式从古代陶瓷贮茶器具“罂”中汲取灵感,后因花苞壶纽形意似枝头樱桃,传名为笑樱。罂,《说文》:“罂,缶也”。是为大腹小口的瓦器。或作“甇”,古代瓷质贮茶用具。圆唇、短颈、鼓腹、平底。最早见于唐代,以宋代江河七里镇窑制品为佳。
设计者从圆润的曲线形体中抽象出富于变化的线条,系统的加以设计成壶,已成为光素器中的经典。
凝视砂壶,富有流动洒脱感的线条,笑罂壶式之美,似乎能令观者感受壶之笑意。翻阅笑罂壶之相关文献,有人认为:“笑罂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
“婴宁”是明末清初的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人物。本性爱花、善笑的女主人公婴宁,她的笑恰如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样,纯美真率又像谜一般的笑声征服了后代读者,何谓“撄宁”?唐成玄英疏云:“撄(与婴通假),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
友情提示,配图为作品实景实拍,禁止盗用。
以上内容是关于建水白泥陶器和建水紫陶白泥的解说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的美学内涵 紫砂壶刻绘题材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建水白泥陶器 建水紫陶白泥的解说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4636.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建水白泥陶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建水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美学内涵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红陶兽形壶简笔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华颖壶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华颖壶的来...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泥疗膏的主要功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泥...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顶级泥料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莲子壶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茶垢用什么能快速去除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臻品茶具多少钱一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传统工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