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

时间:2023-07-31 02:53:28 作者:今生好兄弟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与盖的故事和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1

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

有一位古人论做壶他不会,论做官也只是做到了七品县官。

但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

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他的名字足以永载史册。

他就是“西泠八家”之一,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陈曼生。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曼生横云壶

初夏之季,好友二泉喜得贵子,曼生前往贺喜,归途之中,暴雨突至,于一溪旁草屋避之。转瞬雨骤停,一道美丽彩虹横挂于天,一头隐于云端,一头没于溪间,有如彩虹渴饮清泉。

曼生本文人,观如此美景,岂不痴迷,久久不愿离去,至飞虹消散,犹恋恋不舍。即归至家中,有感而发,绘稿数十种,成得意之壶式。

因心恋彩虹汲水,乃起名“饮虹”,但觉不足以抒怀,苦思冥想,终有所获,以“横挂彩虹,飘于云端”为意,而终定名“横云壶”。

 生胚做好后,曼生又亲自在壶身篆刻铭文:“此云之腴,餐之不癯 ,列仙之儒。”

 

壶铭

复刻 曼生横云壶

大家肯定很好奇仙人怎么会营养不良呢?这还得从汉武帝说起,汉武帝沉迷仙道,司马相如便创作了《大人赋》用以讽谏。

《大人赋》中描绘的神仙,居住在山林沼泽间,体貌特别清瘦,与皇帝想象中的不同。

 

复刻 曼生横云壶

铭文切壶切名,充满瑰丽的想象,这是陈曼生式的浪漫情怀。不禁也把人的思绪引向那绚丽的彩虹,遥想那云端的天宫中是否仙乐飘飘呢?

2023硬核选壶指南

一年又一年,

我们的很多想法都随着时间而改变,

唯一不变的就是希望家人朋友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所以,新的一年,一个健康的茶壶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选购一把实用的紫砂壶呢?

......

购置新壶,壶的造型与外观要美,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那就代表了个人的美感。壶毕竟是自己使用的,未必要追随流行样式。

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拨壶盖,以音色清脆轻扬,听来悦耳者为佳。

壶中之味,应注意闻闻。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但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

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能蕴味。测定方法是注水人壶试验,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若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就表示精密度高。

壶的出水效果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滴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

壶把的力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注水人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之则不佳。

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更佳。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低者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形”

“神”

即壶的神态,也就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一切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迸生的,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粲然开花。要让壶向你诉说,向你表达,这样的艺作才具有生命,就有了神。

“气”

往期回顾

觀 |《朱泥汤婆》朱勤勇

链    接

摶 |《鸣 · 趣》王龙

链    接

紫砂壶内的丝线和白粉是什么(紫砂壶内白点)

一:壶内为何有一丝一丝的线条?

经常能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见到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太阳线”

常见的模具壶,一般都是以“外模内挡”的成型方式为主,“挡”成后,壶的内壁表面会因受力不均而出现凹凸不平,为使内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必定会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此操作常被称为“推墙刮底”,使用的多为竹制工具,竹片在泥片表面划过,最终形成了“太阳线”。

推墙刮底

二:壶内为何有白色的粉末?

紫砂壶是在过千度的高温下进行烧制,紫砂壶在烧制时壶盖和壶不是分开来烧,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烧制,因为如果壶盖与壶身分开烧,壶盖很能够烧制变形和坏损,而且也容易与壶口不合缝。

为避免在高温状况下壶盖的盖沿与壶口内沿因为“热胀”出现板结而导致壶盖无法正常打开,制壶的人在紫砂壶进窑前都会在壶盖沿刷上一层石英砂。所以紫砂壶烧制完成紫砂壶冷却后,这些砂就会掉落到壶内。

烧之前的紫砂壶

如果您直接去窑上拿紫砂壶,你会发现连壶盖周围全都是这种白色砂砾。一把新的紫砂壶,出窑后通常不会过水清洗,简单的将外面擦拭干净,整把壶都保持着“原汁原味”,那一定能够在紫砂壶壶里看到一些白色砂砾。

而这样的壶,往往更值得下手,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这把壶没有经过任何后期的人为修饰,不存在上色、抛光等问题,未经过泡养,有没有伤痕、泥料如何,都是一目了然。

这些石英砂是绝对无毒无害的,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来水和纯净水,在其沉净过程中很多都有一道甚至多道石英砂层,让不干净的水从这些石英砂层中穿过以过滤杂质。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这些石英砂的问题,只要在使用前用清水清洗干净壶内的石英砂就行了。

烧好后的紫砂壶

紫砂壶口的痕迹是瑕疵吗?

有壶友可能会发现紫砂壶的壶口位置、壶盖子口有圈或多或少的像砂纸磨过的痕迹一样,壶身很光滑,但是在到接近壶口的位置有圈或多或少的划痕,对光看的时候很明显,摸起来点毛,这被认为是瑕疵或者残次品,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现代紫砂壶增加了一道工序,叫做整口。

壶盖划痕

紫砂在烧制时是收缩的,即使是用同一种泥料做的壶,盖子与壶口的收缩也会不同。收缩程度=收缩率X收缩基数,虽然收缩系数相同,但收缩基数,也即收缩体的长度与厚度却不同,所以做生坯时,就要根据比例制作盖子和盖口。

掌握收缩率,必须对泥料进行研究,但实际上只能根据经验修正。而每一种泥料收缩率都有所不同,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壶艺人,遇到一种新的泥料,收缩比率又不一样。所以:制作紫砂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如果生坯时盖子大小正好,或者还小,那就没救了,烧成后口盖会更宽。

壶盖整口

当然,即使经过整口,对做壶技艺也有要求:

① 盖子不能太大,不然整口时需要磨掉的部分太多,太费力,没有人愿意给你整口(整口,一般都是外送给专门整口的师傅做)。

② 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如果生坯时盖子大小正好,或者还小,那就没救了,烧成后口盖会更宽。

一次烧成

在壶口涂抹石英砂

二次烧成

“二次烧成”,是指在一次烧制出窑后,整口、除去火疵,再用制壶的泥擦抹在打磨产生的“破皮”处,然后再次进窑烧制。因破皮经擦抹会形成新的结晶,烧成后这些瑕疵将看不见,而壶也趋于完美。

整口就是物理打磨,和磨刀的原理一样。首先,把绿色的金刚砂和水后抹在正口钢圈上。然后把壶和盖子用力按住使劲磨。长篇大论解释了这么多,所以壶友们不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并不是瑕疵。

底槽清  德趣壶

©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不作商业用途,仅作文化交流,特此声明!

以上内容是关于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和壶与盖的故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玩壶的人是不是都有钱 玩壶的男人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963.html

使劲推荐

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
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 壶与盖的故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壶和壶盖的历史典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玩壶的人是不是都有钱 玩壶的男人
玩壶的人是不是都有钱 玩壶的男人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玩壶的人是不是都有钱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 盖碗茶桌上的精灵叫什么
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 盖碗茶桌上的精灵叫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石瓢介绍 石瓢的优点和缺点
石瓢介绍 石瓢的优点和缺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石瓢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石瓢的优点...

宜兴紫砂壶怎么看真假 宜兴紫砂壶名家查询
宜兴紫砂壶怎么看真假 宜兴紫砂壶名家查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紫砂壶怎么看真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谁的松鼠葡萄紫砂壶好 松鼠葡萄紫砂杯
谁的松鼠葡萄紫砂壶好 松鼠葡萄紫砂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谁的松鼠葡萄紫砂壶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紫砂壶各种颜色 紫砂 颜色
紫砂壶各种颜色 紫砂 颜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各种颜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玉露诗词 玉露的诗
玉露诗词 玉露的诗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玉露诗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玉露的诗和...

造型奇特的紫砂壶 特色紫砂壶
造型奇特的紫砂壶 特色紫砂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造型奇特的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特...

紫砂陶器 紫砂石陶刻绘
紫砂陶器 紫砂石陶刻绘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陶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石陶刻...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