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盖碗茶桌上的精灵叫什么和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梁实秋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说“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鲁迅先生也说“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盖碗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茶具,历史也较为悠久。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盖碗。
01
盖碗的定义
盖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样式。因为是三部分由下至上组成,故此类盖碗又称三才杯,取“三才者,天地人”之意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多见瓷质。上配盖下配茶托,茶托隔热便于持饮。
第二种是只有盖和碗的样式。
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的定义是: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
然而无论有没有托,从功能角度来讲都是用于饮茶的。
02
盖碗的历史
底下带托的茶盏起源很早:
宋朝的《演繁露》里就说:托盏始于唐,前世无所有也。
而给茶碗加上盖子,形成所谓的“盖碗”,却是清康熙年间的事了。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写道:康熙时期陶瓷造型,有的沿用旧式;有的加改造发展为新品种;有的富有独创性。
如碗,早期有敞口碗、直口碗。中期多折腰碗。晚期创造了有盖碗,是专供饮茶用的。
而在同治年间,盖碗的造型已经又了明确的官方版本。
故宫清代制瓷官样图稿里就有写明“粉地五彩八吉祥盖碗样”、“照此样盖碗十对,茶盅二十件”等文字。
至于将既有盖,又有托的“三才杯”制式化,则是民国时候的事了。
《民国日用瓷器》中提到:民国10年前后景德镇创烧,称之为三头饭贝,为饮茶用具,民国时期极为畅销,……清代虽有盖碗,但无此三件器。
上层社会饮茶多用官盖,民间则为渣胎碗。所谓“三头饭贝”,即是“三才盖碗”。
03
盖碗的用法
用于泡茶时,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拿碗身,而食指负责固定盖子,手势要不偏不歪,倾斜角度让茶水缓缓流出。
喝盖碗茶时,首先,坐姿要端正。
司马承祯在《坐忘论·收心》中主张“ 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饮茶同样需要平心静气,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然后将茶盖呈倾斜状,送到嘴边,再把茶汤吸进去,不能有声音,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
04
盖碗的茶语
茶盖上放个东西。含义: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老茶馆一般是先付钱后喝茶。
客人有事想暂时离开,可以在茶盖上放个小东西,火柴、石子甚至树叶都行。
茶盖朝下靠茶船。含义:堂倌,我要添水了,用这种方式请堂倌单独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
如果你想要堂倌给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馆给所有茶客统一添水时才行。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含义:钱没带够,要赊账。喝茶时忘了带茶钱,如有朋友在场,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茶馆老板也懂得,不会点破,给客人留面子。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含义:可以收桌子了。通知茶馆老板,你喝完茶走人了。
盖碗就像是茶客们之间的暗号,将这些小秘密联系在一起,而当你发现这些秘密的时候,就好像打开了一些新的世界!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 ,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清】青玉菊瓣纹带盖碗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清光绪 粉彩莲花纹盖碗
清 胭脂红釉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各色釉盖碗 (五只)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盖碗 一对
清同治 米黄釉粉彩竹纹盖碗
清光绪 青花黄彩云龙纹盖碗
清 铜胎画珐琅罗汉盖碗
清 翡翠盖碗
乾隆 珊瑚红描金开光山水人物方盖碗
黑地景泰蓝博古盖碗
清 胭脂地轧道小盖碗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清 胭脂红菊掰盖碗
清初 碧玉荷花纹盖碗
清道光 粉彩无双谱盖碗 (二件)
清道光 金彩兰花纹盖碗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寿纹盖碗(2件)
清道光 珊瑚红描金皮球花纹盖碗(2件)
清道光 青花花卉纹盖碗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盖碗
清光绪 粉彩荷花盖碗 (二件)
清光绪 粉彩荷花盖碗 (两件)
盖碗的选择、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选盖碗:碗沿比较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限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注水量: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
倒茶手法: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清光绪 蓝釉雕寿字盖碗
清光绪 松绿地粉彩花鸟束腰盖碗
清光绪 胭脂红釉盖碗
清嘉庆 粉彩描金八宝纹盖碗
清嘉庆 青花矾红龙凤纹盖碗
清乾隆 斗彩过枝竹石纹玲珑瓷盖碗
清乾隆 豆青釉茶盖碗
清乾隆 矾红描金龙纹高足盖碗
清乾隆 仿雕漆锦地寿字莲瓣纹盖碗
另外,盖碗茶江湖,使用还有一些“暗号”,根据盖碗摆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蕴藏着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盖上放点东西
在茶盖上放点东西,表示客人离开一小会儿,稍后会返回继续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盖碗收走。通常茶客会在碗盖上放片树叶,也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的小东西,类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盖朝下靠茶托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后就会主动上来添加。这个方式很含蓄的请求小二添水,不过此方法一般只能添两次。
三: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比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会干,意思是要赊账。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场,自己钱没带够,这样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
四: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这个姿势有来头:古时候有很多帮会,若外地帮会之人遇到难处,欲在本地寻求帮助,便会如此摆放......茶馆小二看到此暗示,就会在茶馆寻找,介绍彼此认识。
五: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意思简单明了,就是告知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清乾隆 红釉盖碗 (一对)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盖碗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团和气”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象牙雕彩绘瓜瓞绵绵纹盖碗
清乾隆 胭脂紫地轧道粉彩盖碗
清乾隆 玉雕吉祥如意盖碗 (一对)
清同治 绿地粉彩盖碗
清同治 描金绿釉盖碗 (一对)
清同治 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盖碗
盖碗(以泡乌龙茶为例)的具体使用顺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茶百科平台后续会为茶友们分享如何选购盖碗、使用盖碗。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盖碗(2件)
清光绪 粉彩矾红描金八宝龙凤纹盖碗
清光绪 黄底粉彩寿字纹盖碗
十八世纪 乌金釉盖碗 (一对)
清代 粉彩莲花盖碗
清道光 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盖碗
清中期 黑漆金彩牡丹寿字纹盖碗
清雍正 黄地铜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盖碗
清乾隆 矾红盖碗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鱼藻纹带托瓷盖碗
文 / 转山
紫陶壶偏重,换句话说就是坯体偏厚,其实是匠人们刻意制作得偏厚一些。为什么紫陶壶坯体要刻意做得厚一些,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减小烧制时的变形风险
“建水紫陶”是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其实在陶的分类上,它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叫法:高温无釉细陶。关键就在“高温”和“细陶”两个词上。
紫陶泥料目数高,细若膏状,不含砂或含砂极少,可塑性不强。因此紫陶的成型大多采用手工拉坯的方式,而不适于采用紫砂常见的打身筒、镶身筒的成型手法。
这样的泥料性质,直观的感受就是比较柔软,物理硬度不够。因此制作过程中变形的风险较大。
同样,在烧制时,变形的风险也比较大。紫陶烧制温度超过1100℃,达到烧结点时,壶体通红,处于半液态形式。这时候的紫陶最脆弱,如果坯体偏薄,变形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因此,为了在制作和烧制时减小变形的风险,紫陶壶大多坯体偏厚。
二、便于刻填装饰,减小损坏风险
刻花要求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满足后续的填泥和精修坯。如果坯体偏薄,容易刻穿,一件作品也就废了。
填泥时压泥和削刮两道小工序都要用到比较大的力量,如果坯体偏薄,也容易导致被压变形。
对紫陶坯做偏重(偏厚)的处理,目的在于制作出不易变形、装饰精美的作品。当然,这种刻意的处理也有一个度,不会影响大家的正常使用体验。
以上内容是关于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和盖碗茶桌上的精灵叫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石瓢介绍 石瓢的优点和缺点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 盖碗茶桌上的精灵叫什么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961.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盖碗茶桌上的精灵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石瓢介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石瓢的优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宜兴紫砂壶怎么看真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谁的松鼠葡萄紫砂壶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各种颜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玉露诗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玉露的诗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造型奇特的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陶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石陶刻...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泡茶更香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小曲转娘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北京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