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四大器型有哪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四大经典器型和紫砂壶四大器型有哪些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器型中有4大类,分别是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壶型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姿态万千,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顶尖之作。
圆器▲近代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
北京匡时2023年秋拍拍卖会
成交价:RMB 27,025,000
该款正面:画 风动疏竹 落款 湖帆,反面:镌刻“为君倾一杯 狂謌竹枝曲” ,落款:相明先生 吴倩并题”,钤印:顾景舟(盖) 戴相明(底)。▲近代 顾景舟 大提壁壶
北京翰海2023年拍卖会
成交价:RMB 12,880,000
至一九七八年起,顾景舟历经四次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创造的传统经典之作。而此款的不同之处正是顾景舟经过四次修改后的成熟作品,尺寸也大过以往的同款提壁壶。做工的精湛,壶嘴的秀挺都更加的体现出来。▲近代 顾景舟制 亚明书画 矮井栏
北京东正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17,825,000
顾老创作的“矮井栏”继承传统又具创新意识,表现出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象求简”高超境界。
壶身“青松”图案,不以画技的繁复取胜,而是实践着顾老“质朴无华”的审美理想。整件作品看上去意向统一,给观者留下了想像与思考的空间。
造型的简与装饰的简相得益彰,使这件作品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达到有机统一。
方器▲ 近代 顾景舟 藏六方
北京艺融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17,825,000
此藏六方以紫泥制作,通体阳线筋纹排布,六条线条从壶纽顶端一泻而出,经盖面、盖沿、壶口颈、壶身收至壶足,呈现六方。
整壶线条明晰利落,虽方似圆,虽圆却方,尤其是壶盖穹窿凸起,整壶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品读有味。
▲ 当代 何道洪 秦方壶
北京匡时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2,530,000▲ 清早期 萧绍贤制紫泥六方壶
西泠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2,300,000
此壶呈六方形,薄胎,壶身六条棱线挺括有力,腹部圆鼓略下沉,肩部作一圈绳纹贴塑装饰。
高壶口,嵌入式穹盖,盖面亦作六条筋线与壶身六棱相吻合。
壶流作六边棱面,与整体相协调。壶把制作极有特点,由曲线及圆两部分组成,制技高超。▲明末清初 陈鸣远 鸣远四方
北京翰海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322,000
此壶为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所作。四方隐于浑圆中,将刚正挺直的直线寓于婉转怀柔的曲线之中。
规矩方圆以形体线条,具象地展现于壶上,「方,即是做人品行,正直方正;圆,即是处世学问,圆通练达。」
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便是如此。
北京东正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89,600,000
此为现今紫砂作品中拍卖价格最高的一把,顾景舟先生所作的松鼠葡萄茶具,此壶构思新颖,工艺独到,充满着浓郁的自然意境。
葡萄枝叶自壶把、壶流、壶钮蔓延生长,依附全身,枝头上圆雕有松鼠,或奔或急停,觅食葡萄,憨态可掬,惟妙惟肖。 ▲现代 朱可心 报春套组
长风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3,696,000
报春壶为朱可心60年代初创,一壶多种装饰的新壶款,该壶立意新颖别致,造型简谱浑厚,以简脱繁,形、神、器皆佳。该品尤为特殊,把梅桃结合为一体,枝与结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老干新枝,争奇斗。
做工极为精致,是目前传世品中一致公认为最得意之作,曾为宜兴陶瓷博物馆珍藏之宝,极具收藏价值。
筋纹器▲近代 顾景舟菱花套组
北京远方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19,320,000
此壶通体作菱花式,盖身浑然一体,分六瓣组成,上下对称。棱线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
壶式由线云壶变化而来,桥钮与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把弯曲恰体,端握方便,壶腹中央束一方腰带,整个菱线自壶顶至壶底相交成一点,分毫不差。▲近代 顾景舟 宝菱
北京翰海2023年拍卖
成交价:RMB 6,325,000
宝菱壶,以细密的筋纹展现了高超的技艺。
这一作品在线条设计上的特点是等分和对称,俯视此壶的壶盖形状就像古代的铜镜菱花身筒是等分,盖平面亦呈菱花形,增加了壶盖的层次感。
壶身菱形线条与壶盖相互呼应,壶圈足与身筒也是通过线条相互呼应,各部线条虽短却不显琐碎,多却并不显繁复,可见处理细致。
明 时大彬 雕漆四方执壶
明朝万历年间,一代紫砂大师时大彬开宜兴紫砂壶艺之先河,将工艺装饰运用于紫砂壶,使紫砂壶在实用的同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而进入宫廷得到皇家青睐。故宫现藏有四百多件紫砂藏品,皆是皇家御用紫砂器,件件华美精巧,端庄大气!清乾隆 御制紫砂描金山水诗文圆壶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宫廷紫砂”这个名词,
最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提出,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而又精美的紫砂器。其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是由宜兴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皇家御用之紫砂器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在造型与装饰上更是体现了皇家审美情趣,雍容尊崇,极富气象。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段泥款
明代宫廷紫砂
根据现有的清宫旧藏实物推断,紫砂进入宫廷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明万历年间,但当时进入宫廷的紫砂都经过了“包装”处理。明 时大彬款紫砂漆包壶
一种是以紫砂为胎,外饰雕漆;另一种是以紫砂为胎,里外挂釉,明中叶宜兴更盛行生产此种产品。其釉色乳浊而富于变幻,与宋代河南钧窑窑变釉有某些相似之处,明人称之为“宜钧”。
高档次的宜钧制品能够达到宫廷御用的标准,皇家便将宜均用作文房陈设瓷。
明 吴经提梁壶 南京市中华门外大定坊马家山吴经墓出土明 宜兴窑紫砂雕漆提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康雍乾时期宫廷紫砂
清代宜兴紫砂受到皇家的重视,清初的紫砂精品较明代有了质的飞跃,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完全脱离了粗糙的土砂气。
宜兴紫砂进贡内廷,备受帝王和宫廷人员的青睐,一时间成为风靡宫廷的艺术品。不仅如此,宜兴紫砂器独特的造型艺术,也在影响着帝王的审美情趣。于是乎,许多紫砂器物的造型甚至成了官窑瓷器的祖本。
· 康熙喜欢的紫砂壶:紫砂胎上画珐琅
清康熙 紫砂胎珐琅五彩花卉茶壶
宜兴胎珐琅彩的制作过程是:由宫中造办处出样图,派专人送到宜兴烧好素胎后呈进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再根据御用画家的画稿画珐琅彩,然后用小炉窑烘烤而成。清康熙 紫砂胎珐琅彩万寿长春海棠式茶壶
此种紫砂壶的烧制,将珐琅融入了紫砂制壶工艺,大大增强了紫砂壶的艺术性,令其拥有了和瓷器一样色彩魅力,色泽单一的紫砂壶从此也能开出美艳的花朵。
故以真正的宫廷紫砂是以康熙时宫中创烧成功的“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珐琅彩为开端,其代表了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色彩艳丽,制作精良。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紫泥彩绘花鸟图笠帽大壶
· 雍正喜欢的紫砂壶:本色泥绘最古雅
雍正皇帝的艺术品位极高且喜好茗饮,他特别欣赏宜兴紫砂壶造型的美妙和其泥质的天然肌理之美,崇尚紫砂固有的古雅质感且讲究材料的配制。
这一时期的宫中紫砂器即使有花纹也是本色泥绘,画面隐约凸起,有如绢画般柔滑爽利。清雍正 柿蒂起花扁壶
故宫藏品中有许多紫砂壶、茶叶罐、水盂等器物,既不像康熙朝紫砂器那样厚重端庄,又有别于乾隆朝紫砂器的繁缛富丽,体现了雍正朝器物优美灵秀的时代风尚。宜兴紫砂菊瓣茶壶霁红釉瓷胎菊瓣茶壶雍正端把壶五彩堆泥绘礼佛壶
· 乾隆喜欢的紫砂器:装饰手法最丰富
在所有的宫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装饰手法也丰富多彩。这一时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练地运用堆绘、描金、上漆、彩画、刻、剔等工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色彩艳丽,制作精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清乾隆 紫泥金彩山水诗文壶
乾隆帝的嗜茶习惯更增添了他对紫砂器的喜好,零星的进呈已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因此宫廷开始向宜兴定烧茶具,同时烧制文房用具、花盆、鱼缸等。
这些宫中使用的宜兴茶具都是成套或成对地烧制,当中一些是先在宜兴烧内胎,然后进呈宫廷由造办处进行再加工,如上漆、描金、彩画、书款等。清乾隆 黑漆描金菊花图紫砂胎茶壶
此外,紫砂胎粉彩描金器物,如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则呈现出比官窑粉彩瓷器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存放于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御用品之一。清乾隆 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清中后期的宫廷紫砂
清乾隆以后,国力日衰,宜兴窑宫廷紫砂的制作大不如前,简单实用替代了精美典雅的风格,但仍然保持着不同于民间紫砂的特殊地位。清嘉庆 飞鸿延年壶
· 嘉庆、咸丰时期:扁圆、提梁者居多
壶形偏小,以扁圆、提梁、圆形刻花者居多,此时名家款壶较多地进入宫廷,以弥补皇家使用的不足。
道光、咸丰年带有“行有恒堂”款的紫砂茗壶都是由朝廷统一设计,统一出样,派人到宜兴专门定制的。
· 同治、光绪时期:喜爱秀巧形式
同治、光绪时期带款的器物较多地带有“客斋”款,喜作各种秀巧的形制,变换各种不同的泥色。
· 宣统:最后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壶
宣统年款的茗壶不少,这是酷爱紫砂艺术的端方于宣统年出任大臣之时亲自指导设计的,底款均为单长方框内竖排篆书款“宣统元年正月元日”,盖内均钤两方椭圆形篆书印章,气孔左边为“匋斋”,气孔右边为“宝华庵制”。
清宣统 紫砂犁形壶
这批小型茶壶质光色美,光素无纹,突出砂质泥色的天然肌理,此为清末制作的最后一批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茗壶。
皇家御用紫砂和民间壶有很大不同,民间壶一般小巧精致,而皇帝御用紫砂壶器型更大气而端庄,是权力、正气与霸气的体现,可谓不同反响!而且件件不惜工本,盖世超群,就砂质的精炼和工艺手法以及技巧装饰上看,都是顶级之作,绝非一般“文人壶”、“民间壶”所能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慢慢在我国复兴,我们在挑选茶壶的时候,一般都首选紫砂壶,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加之综合的泡茶表现使得它成为茶器之王。看了这些皇上的爱壶,是否打开了您对于紫砂壶的新审美视觉呢?相信新一年打点的茶桌好物上,又有新灵感了吧!
来源: 茶道传媒
中国茶杯里的几何美学
茶喝多了,杯子就经常换,于是挑杯子的眼光越来越尖。今天带各位看看一些经典的杯型,领略一下茶器之美。
宋代黑釉茶盏
▲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
永乐青花压手杯
▲压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敞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
▲“折腰”杯: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在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折腰杯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
▲六方杯:任何一个喜欢收藏汝窑口杯之人,应该对六方是没有免疫力的。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
▲莲瓣杯:施以汝釉,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宛如新生。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上着于裂纹处,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斗笠杯: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
▲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
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鸡缸杯: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一只杯子好几亿哦!
雍正胭脂卧足杯
▲卧足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雍正审美的代表作!
▲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马蹄杯: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孔明碗: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现在隔热杯的结构就是从这来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四大器型有哪些和紫砂壶四大经典器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茶具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历史朝代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紫砂壶四大器型有哪些 紫砂壶四大经典器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3513.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四大器型有哪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的发展及演变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臻品家园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臻品嘉园怎...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茶渍怎么清洗才正确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十大经典紫砂壶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十...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打碎了怎么处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泡一种茶是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叶用什么罐子装比较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鉴定简单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的砂指的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