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疫情经济复苏情况 6月疫情经济复苏时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6月疫情经济复苏情况 6月疫情经济复苏时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关键受上年数量下跌影响,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前月扩大0.4个百分点。1至6月份均值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7%。
7月9日,顾客在河北省遵化市一家超市购买水果。“6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整体局势向稳趋好,关键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作整体稳定。”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数据统计显示,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涨幅比前月扩大0.6个百分点。食品中,粮食、食品油、鸡蛋和鲜菜价钱涨幅在3.2%至6.6%之间,水果价钱上涨19%,猪肉价格降低6%。
6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前月扩大0.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钱各自上涨33.4%和36.3%,飞机票价格上涨28.1%,涨幅均有扩大;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价格各自上涨2.5%和0.9%,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从同比看,6月份,CPI由上月降低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降低1.6%,减幅比前月扩大0.3个百分点。据计算,6月份,扣减食品和能源需求的关键CPI同比上涨1%,涨幅比前月扩大0.1个百分点。
6月份,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关键产业链供应链逐渐通畅平稳,稳价稳价政策效果继续呈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同比由涨转平,同比涨幅继续下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物价指数(PPI)同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同比上涨6.1%,涨幅比前月下降0.3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金晓宇
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的波士瑞达奔驰4S店,巨大的三叉星辉标志在展厅的顶部缓缓转动。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在京城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经营着北京奔驰、奔驰(进口)、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AMG、smart、腾势汽车等品牌车型。
6月17日,在北京出现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后,记者来到了这家汽车经销商展厅。下午3点,空旷的展厅中大约有4组客户正在看车选车。
“从客户到访表的编号来看,您应该是我们店今天接待的第24位客户。”接待记者的店内销售说,“之前的客流量远不是这个水平,北京疫情发生后这几天的客流下降挺明显。”
而在店内,记者挑选了一辆进口梅赛德斯-奔驰E级标准轴距版轿车,优惠幅度高达5万。作为终端零售价格一直较为坚挺的奔驰,疫情下经销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需求也变得迫切。
而在不远处的北京星德宝宝马经销商,同样的情况也在上演。作为全球首家宝马5S授权经销商,北京星德宝可谓是宝马品牌的一张名片。
记者来到店内时,也有少数几组零星的客人在看车。同时,店内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很多,整体显得有条不紊。
客流的短期下滑是直观的。销售也坦言,现在店里会尽量减少库存车辆,很多车型除了基本版型有现车外,都需要通过厂商下订单生产,等待周期一般为15天至1个月。
豪华品牌尚且属于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客户群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当记者探访姚家园路的其他合资和自主品牌4S店时,冷清的氛围则更为明显。记者当天来到附近的东风日产和一汽-大众等品牌授权4S店时,展厅里没有一个看车的客人。包括东风日产的新楼兰、奇骏和一汽-大众的探影、探岳等主力SUV车型,都有高达3万元不等的优惠。
虽然京城车市因突如其来的二次疫情稍显降温,但相比之前,仍远好于今年2、3月份国内疫情最严重时期的情况。首先,没有出现直接关店的情况,几乎所有4S店都在正常营业;其次,4S店员工的复工情况明显好转,展厅内可见的员工数量提升,工作的士气转好;最后,疫情虽然影响了一些客流,但仍有客户到店看车,且有一定成交量。
记者也询问了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企业近期在北京市场的销量情况,但截至发稿时,品牌方仍然没有回应。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车市1至5月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0%、-78%、-40%、-3%和2%。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在疫情后回升幅度较强。
乘联会预测,6月市场仍将继续企稳,预计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8%左右。尽管近期消费降幅进一步收窄,国内经济呈现稳定恢复趋势,但个别城市疫情再度抬头,给经济恢复带来了新的压力。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IHSMarkit)也于6月17日更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的评估:预计2021年,“新冠肺炎”大流行将通过减少服务需求和全球业务运营中断,继续拖累整体业绩。对该病毒“第二波”的担忧仍在加剧。汽车需求将继续复苏,但在全球经济破坏性因素的影响下,复苏速度相当缓慢。
卫生专家指出,疫情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消失。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的局部反复或将成为“常态”。而与之相伴的市场动荡、需求萎缩、结构失衡或将持续存在。这对中国车市和消费信心会带来哪些影响?汽车行业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这样的新常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的资深专家。
中国汽车产业具备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车市一般受三方面影响:第一是经济,第二是政策,第三是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疫情)。北京突发的第二波疫情对北京新车销售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会是短周期的。
中国经济在逐渐回暖,这是大趋势。所以,中国汽车产业复苏对于提振消费信心会起到重大作用,对全球都是积极信号。因此,我们对车市复苏要保持充分信心。
中国汽车产业具备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车市有刚性需求,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经济复苏可能比想象快,中国疫情控制又是全球最好的。所以,汽车消费会保持五月份以来的复苏态势。2021年后几个月应该是充满期待的。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从需求侧积极拓展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核心要务。同时,要完善“三个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新常态下,要把疫情防控和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定力。
总之,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打了一场非常好的阻击战,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也一定能取得第二阶段的胜利。经济、防控都是车市回暖长期向好的基础,我们不但要有信心,还要有更大的作为。
疫情常态化对汽车市场本身影响并不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之前大家已经经历过2、3月份最严重的时候,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这次北京局部疫情发生后,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暂停,大部分人依然该出门出门,该消费消费。所以,我个人觉得对北京的新车销售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有也是一个短时间的。
疫情常态化后,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需求提升,可能会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私家车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有购车指标的人,可能会减少观望时间,并迅速完成购买,反倒会刺激大家购车需求的释放。
目前来看,我们对中国车市的持续复苏还是相对乐观的,接下来几个月也依然会延续逐步恢复的趋势。现在,全国的疫情防控都非常迅速、精准,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爆发情况。北京出现的局部新增病例,不会对全国整体车市的回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疫情常态化对汽车市场本身影响可能并不大,而主要是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国内第三产业受冲击较大,从业人员收入减少,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海外经济的恢复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外向型经济产业链从业者的收入。目前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都还是没有完全恢复,我们应谨慎乐观。
短期影响后可能会刺激换购需求爆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北京的第二波疫情对北京新车销售会带来短期的影响,但中期来看的话,反倒会让北京的有车群体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从而激发他们换车的积极性,之后的换车需求会进一步爆发。所以,影响是暂时的,后面还会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中国车市在五月份出现了同比增长回暖,总的来说,势头喜人。此次北京出现的第二波疫情,我个人觉得,不会对总体的回暖趋势造成太大影响。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可能会对新购需求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疫情,部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会出现一定新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新购需求的人群,可能会出于储蓄现金过冬的考虑,延缓甚至取消购车计划,这会对价格较低的入门级车型需求形成一定的冲击。
疫情的局部反复和市场的震荡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应对换车需求的增长,并对新购需求做进一步的推动。
同时,如果有网约车、共享用车等布局的企业,还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特别是要做好资金的储备,同时在现阶段要以拓展私人需求为核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月23日,在2022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瑞银董事总经理,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下的中国经济进行展望,她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通胀高企,短期面临着控制通胀的困难,此外经济衰退的风险近期也在大幅提高。而中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更大。
三季度中国经济大概率会出现复苏。汪涛建议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应加大稳增长力度,如在基建投资、促销费、货币政策、房地产等方面。中国也需在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把握机遇,实现未来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全球四种经济衰退的情景
6月份,美国CPI通胀达到9.1%,创40年新高,英国为9.4%,欧元区为8.6%。汪涛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供给端冲击,如能源和食品价格上升、疫情带来的供需失衡、产业链中断、劳动力短缺等。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其实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之前大规模财政刺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逆全球化的压力和产业链的调整,在长期也会带来一定的通胀压力。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汪涛认为通胀很可能不久就见顶,但不会很快回到理想水平,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主要央行,因为之前动作比较慢,所以现在应该说是急起直追,开始大幅急速地收紧货币政策。在高通胀本就已经打击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背景下,迅速紧缩货币政策显著加大了美国和欧元区经济衰退的风险。瑞银的模型预测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已上升到40%,欧元区上升到30%。
汪涛指出全球可能会出现四种经济衰退的情景。第一是之前被压抑的需求释放殆尽,储蓄下降的效益也已经消散,以至消费和实际可支配收入出现负增长。这个是比较浅度的衰退,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美联储会迅速开始下调利率,把利率下调到0。第二是美联储和央行过度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另外两种情景主要影响欧洲,或是因为欧洲主动实施天然气配给制度,或是俄罗斯全面中断欧洲的天然气供给,这两种情形都会使欧洲已经高企的滞胀压力大幅恶化。
虽然经济衰退并非我们目前的基本预测,但是广泛的共识都是全球经济会大幅放缓。汪涛表示,下半年中国的出口也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全球经济也面临长期的挑战。一方面,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使得各国都更加注意产业链的安全,许多国家都出台了各种鼓励企业回迁等措施,并且在科技上对竞争对手加强限制。
另外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又要求全球加强合作,汪涛认为在此格局下,未来的竞争格局和能源结构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对中国的长期增长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机遇。
中国经济三季度大概率会出现复苏
汪涛指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经济主要受到疫情、房地产下滑的影响,下行非常明显。下半年经济会有恢复性增长,但疫情、房地产、以及外部需求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经济复苏的力度和速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虽然我们预计下半年通胀可能会上升到3%左右,但与欧美大部分国家相反,中国现在面临的压力是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更大,通胀压力比较小,所以我们处于不同的周期,政策应对也应该不同。
汪涛观察到4月中旬是经济活动最差的时候,之后开始有一些恢复性的反弹,但反弹较缓慢。6月份的反弹较明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汽车销售,这与稳增长政策明显有关。
汪涛预计三季度经济大概率会出现复苏。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随着疫情防控继续取得进展,防疫措施可能会更加精准,对相关的出行和生产影响会逐步减少,所以生产和生活会持续恢复;此外,已经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会进一步发挥更大影响,包括基建、汽车销售等各方面。
汪涛预估,三季度环比年化增长12%以上,同比增长3%以上,四季度环比增长会减弱,但是同比增长会更高一点,可能到3.6%左右。但疫情可能还会制约经济反弹力度。汪涛强调房地产和出口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面对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复苏的不确定性,汪涛指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加大稳增长的力度,财政政策需要加码。虽然上半年政府基本上提前发完了90%的全年地方专项债,但因为上半年经济减速、房地产下行,所以财政收入、卖地收入等,一共比预算少了大概2.7万亿。虽然专项债比去年同期多发行了2.5万亿,实际的财政刺激力度非常有限。
汪涛建议下半年首先要加大基建投资,另外对低收入人群给予一定的收入和消费的补贴,增加对困难企业的支持和补助。还要弥补地方政府一般收支的缺口,避免地方政府大幅削减开支。
在货币政策方面,汪涛认为不用太过担心通胀压力或者人民币汇率,应该考虑如何继续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稳定宽松,最重要的是保持信贷稳速增长。
在房地产方面,汪涛强调其对下半年经济复苏非常重要。政府需要通盘考虑,需要出台一些非常规的措施,包括考虑一些过桥贷款、过桥融资,使得这建筑企业和房企能够保障交房,尽早稳定房地产建设和信心,避免房地产对整个经济金融出现太大的外溢效应。
中国仍能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逆全球化压力,全球产业链的格局变化、气候变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但在大背景下,汪涛认为中国仍然可以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汪涛从潜在增长、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四个方面阐明其观点。
第一,中国仍然有相当的未充分就业或者未有效就业的劳动力,可以转移到生产力更高的行业。汪涛认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投资的空间还很大,尽管一些行业有过剩产能,但很多行业还具备较大的升级换代的投资空间。此外,国内广大的市场可以激励技术创新、数字化发展等,所以增长的潜力相当可观。
第二,应对逆全球化的压力,汪涛认为中国要继续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大湾区是对外开放和改革的重要部分,包括在制造业、金融行业等,政府也已经在推进贸易的多边协议和地区合作,这么做也有助于降低脱钩的风险,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第三,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以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后者也契合短期的经济刺激。使得中国的生产能够在全球产业链变化的大格局中,继续向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转移,保持竞争力。
第四,虽然近期俄欧冲突带来能源价格的飙升,短期打击了低碳和绿色发展,但长期来说低碳化、绿色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展望未来,我们的经济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产业升级,向低碳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的长期趋势非常明确,这也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基础。汪涛强调。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6月疫情经济复苏情况 6月疫情经济复苏时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6月疫情经济复苏情况 6月疫情经济复苏时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6月份大小周 6月份大小周怎么算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6月疫情经济复苏情况 6月疫情经济复苏时间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5718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疫情经济复苏情况 6月疫情...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份大小周 6月份大小周怎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蒙氏阅读六月 蒙氏早教6个月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小蓝单车63营销事件 小蓝单车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金七月银八月是指什么 金7银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做6个月牢会影响孙子吗 做过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个月备考注会 六个月备考注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15号美国疫情最新消息 6月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得禄之羊6月运势 得禄之羊几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猫薄荷6个月以上才能用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