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

时间:2023-11-19 19:34:45 作者:丝路公主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

揭阳民风民俗

1.揭东龙砂竖灯杆升彩凤

在潮汕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有一项独具特色的活动,它的美丽壮观令人赞叹不已,这就是揭东县龙砂的“竖灯杆、升彩凤”活动。而它的独特性还在于是揭东县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村民(旧称龙砂族)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的仪式,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期时开始举办,世代相传。以“竖灯杆、升彩凤”的民俗形式来纪念先祖,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皆属罕见。2023年,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宋末年,元军攻南宋王朝,左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里带兵守饶州城,因敌我力量悬殊,饶州失守,胞弟江万顷被杀,江万里带家人投止水池殉国。宋亡后江万里三弟江万载和江万里的次子江铸、三子江镗随文天祥、陆秀夫等扶幼帝入闽,继续与元军战斗。历经战火的江万里子孙先后几经辗转,栖身潮州开元街,后来孙子江汝祖带其子江恬息隐居揭阳龙砂。其时,他们怀念抗元殉国的先祖江万里,可是在元朝统治者的高压下,又不敢正面纪念,暴露身份。后来想到江万里生平喜凤,就用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表示不忘祖辈。从元朝末年开始,居住在龙砂的江氏后裔就用“竖灯杆、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先祖江万里,这种习俗沿袭至今。

“竖灯杆、升彩凤”,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竹尾挂上大红灯笼,灯笼上方“立”着一只五色“彩凤”,彩凤是用好木料做成凤头凤身,再用铁片剪成凤翅及凤尾形状,安在凤身上,而后染上红、黄等色彩。由硬木、铁皮和绣花绸缎制作的彩凤;彩凤升上竹竿上面时,凤尾与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上面写着“吉祥”、“幸福”字样,凤下挂着风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富有节奏。白天,远远望去,一支支竹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仿佛是一片栖满凤凰的竹林;夜晚,灯笼和“彩凤”上安装的各式闪灯一齐亮起,那是一座色彩斑斓的灯城,煞是好看。彩凤有较高制作工艺,以木质和薄钢板为主,再漆上彩色油质颜料,经久耐用,色彩丰富夺目。现在灯笼为竹片糊蜡纸,彩凤上缀着灯笼,铃铛也加入现代声光电子产品,体现了灯杆彩凤这一工艺与时俱进。

“竖灯杆、升彩凤”纪念仪式初始每年举办一次,后来江氏族人秉持勤俭节约家风,约定为12年举办一次。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举办过,解放后至文革时期停办,1983年恢复举办,1994年、2023年续办,下次举办则在2023年。

这一纪念仪式一般在当年农历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举行,历时一个月。村民以一户为单位竖一灯杆彩凤,在这期间,各村还举办潮剧演出、潮州弦乐演出、锣鼓标旗队巡游等文娱活动,热闹非凡。这一独特的民俗形式,不仅是村里的一大文化景观,成为纪念先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形式,其独特性、历史性、象征性和地域性,对研究中华民俗文化也有着重要价值。

(真的很壮观)

2. 。揭阳舞狮

舞狮活动,在我国源长流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期时汉人流行“假面戏”,把人扮成兽,模拟野兽的形状作表演,其中狮子舞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项活动。唐代,舞狮是一种宫廷的娱乐活动,唐人称舞狮为“五方狮子舞”。

狮子是“百兽之王”,古代人认为狮子能驱魔降邪,属祥瑞之物,蕴含着“消灾除害”、“预报吉祥”的含义。他们把这吉祥瑞兽拟人化,赋予舞蹈动作,并由简单的跳跃,手舞足蹈,逐步改进,变换动作而演绎成为民间艺术和传统民俗文化。

我国传统舞狮,有北狮南狮之分。舞狮讲究技巧,是一门融武功、舞蹈、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北狮表演形式,多为雌雄共舞或大小群舞。舞狮人藏于狮内,表演动作轻巧灵活。常以温顺、柔和、轻松、欢乐等气氛。北狮伴以京锣、鼓、钹等轻快节拍乐器,主要象征吉祥、和平、欢乐,人们称之为瑞狮。南狮表演时,一般由三人组成,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另一人扮成手执葵扇的笑面佛或扮成手持彩球的武士。表演时由笑面佛或武士出场引路,狮子后面跟着锣鼓队,这时随着鼓点的轻、重、快、慢,狮子的表演千姿百态,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挪跳跃,时而昂首仰视,时而俯首匍匐,并做出搔头、朝拜、舐毛、酣睡等动作。在表演技巧上有爬杆、过桥、翻身、咬球、采青等动作。动作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南狮舞动范围广阔,形态勇猛,低跳高跃,灵活多变,配以强壮雄健之士,运用各种腰肢动作,马步功法,以表现威猛壮烈,勇往直前之意志。舞南狮常伴以大锣、大鼓、钹等声势雄壮、激越、令人振奋乐器。南狮既表现威武雄浑,又能表现喜、怒、哀、乐、惊等各种情感,故人们称之为醒狮。

揭阳舞狮源于何时,稽查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19世纪初福建泉州少林传人陈南枝前来揭阳传授武功,曾传授揭阳徒弟们学习舞狮的技巧、动作。 揭阳舞狮,属于南狮表演艺术。而传统的南狮舞蹈,又分红狮、黄狮、黑狮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的狮子,又分别代表三国时代刘、关、张三位著名历史人物。即:黄色狮子代表刘备风度;红色狮子代表关云长风范;黑色狮子代表张飞风格。在我国历史上,刘、关、张他们的忠、义、仁、勇精神,侠义豪放的性格,英勇善战的气魄,历来备受武林人士所敬仰和崇拜。南狮表演神态的技艺非常精彩,七情表达的动态、静态发挥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见猎时喜,失望时哀,闯阵时怒,获猎时乐。既表现出刚勇威武,也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变化。

过去,舞狮之后便是武术表演,表演者表演各家武术套路。表演模式是:先由一个人登场,徒手打一套拳路,接着,各人以刀、槌、长矛、三股叉等,各表演一套枪法;最后,是对打,即徒手对刀,刀对槌,槌对长矛,双锏对长矛,长矛对三股叉。有的对打是四人对打,也有八人对打的。有时还有带杂技性质的表演,如镖刀圈,钻火圈等。

近年来,揭阳许多舞狮队致力于提高舞狮艺术技巧,训练和表演了许多高难度动作。包括踩桩、高低桩跳跃、爬竿、攀梯、摘绣球、挂贺联等技艺。

做为一种民俗活动,每逢春节、元宵、国庆等传统节日,新楼落成,公路、桥梁建成通车庆典,主办单位或个人都要请舞狮队到来表演助兴,既能增加节日气氛,又能烘托出吉祥之意,相沿成习,舞狮活动遂成为揭阳民间节日庆典的主要文娱活动之一。

(我们住在榕城的,每年中秋,大过年等重大节日村里都有组织在村内或村外表演,很热闹)

3. 揭阳挂纸

揭阳人(或者说整个潮汕的人)家族观念很强,对于清明节历来非常重视,不论你在何方,都会往家里赶,这个节日的重要并不亚于春节。

潮汕人管扫墓叫“上坟”或“挂纸”,形式并不繁杂。人们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纸条,进行祭祀。挂纸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些地方可以只挂纸不祭祀。大概是表示后人没有忘记,并且做了记号。挂纸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一叠红、黄、青色的纸用石头压在墓穴顶上,或者把色纸撒在墓穴上。有墓碑的,细心的后人会用铁油把碑文描写一新,碑文上名字的着色却是随便不得,绿色的表示已故,红色的表示这人还活着。

一年一度的清明过纸,家族成员汇聚一起,先人墓前轻松随意诉说些过往旧事,祭奠缅怀先人,也增进了彼此理解和感情。

(每年都要去,不过也有的家庭不是在清明节去的,而是在清明前去的,要爬山)

4.揭东喜趣民俗

(1)晒新娘

过去,在曲溪镇圩埔村正月十七、十八日,乡里举行游神赛会,晚上在村里的大灰埕上演潮剧。就在戏台的前方,约定俗成地站着一排村里今年结婚的新娘。她们大都由婆婆领着,大概从晚上七时半出来,一直站到晚上十点多。新娘们静静地站着,任凭人们看、评、品。大家看看谁家新娘漂亮、评评谁家新娘贤惠、品品谁家新娘高雅。新娘们一起出来晒一晒,这是那些还没结婚的小伙子最留恋、最起哄的场合。这样,那边的戏台上锣鼓喧天,这边小伙子的起哄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整个村子真是热闹非凡,真是较为喜趣的民俗。后来,不知何因这个民俗取消了。

(2)贴对联

贴对联,是我国一项重要民俗,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少不了的事,一般是在大门上贴一副对联。但在揭东县地都镇乌美、枫美村一带,人们的贴对联的习俗有些与众不同。他们一般在结婚、生男孩这些喜事的时候,都习惯买一副对联贴在家族祠堂的大门上。特别是在春节,自家大门贴对联是不用说的,人们还要在每个窗户贴对联(大多只贴横批);更重要的是要买一副对联贴在家族祠堂的大门上。这样,祠堂的门面就有许多副对联,这样红彤彤的一大片,自是喜气盈门了。有喜事就到祠堂贴对联,有一种向族人报喜、展喜的心理;又有向祖先报喜的意愿,因为祠堂大多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方式,在现实和心理上都皆大欢喜,是较为独特有趣的民俗。

5.揭阳篾织

篾织,是揭阳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兴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揭阳民间艺人将“薄苦竹”抽成柔如丝,薄如纸的小篾条,然后以灵巧之手织成各种工艺品,如花篮、竹扇、箩筐等各种造型独特的工艺品,再在上面织上人物、花卉、书法、图案等,可谓巧夺天工。

20世纪初,揭阳月城松山一位叫林仲仁的艺人,首创篾织工艺。林自幼聪颖过人,诗词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在此基础上,又潜心钻研篾织工艺,他所织的人物故事,形象逼真,楷书篆字,端庄秀丽。1936年,林仲仁创作的一幅作品为一大学生带往南京参加比赛,获第二名。1943年林仲仁应邀为揭阳“程新合几铺”编织屏文8幅,此后又为霖磐东洲老四贤太史第编织屏文8幅,每套均织字1200多个,屏字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点划织成浮雕状,清晰醒目,神韵俱佳。林氏还编织过一小蟹篮,其小如指头,篮纹精细,篮里有数只海蟹,活灵活现。1954年,林仲仁还为潮汕文工团编织毛主席像一幅,屏文10幅。其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继林仲仁后,又涌现了许多篾织工艺的能工巧匠,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陈大绫。陈大绫所织动物花鸟、篆书楷书玲珑精美,1954年他织成二把竹扇,上面织《八仙过海》人物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工艺十分精致。他曾获汕头地区工艺美术二等奖和优秀奖,其精心制作之梅兰竹菊画屏,被选为国家礼品,由中央领导带往海外赠送国际友人。

6.行彩桥

行彩桥,是元宵节期间潮汕地区所保留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它以特殊的文化魅力传承了几百年,也感染了一代代的潮汕人。

行彩桥活动目前在潮汕仅发现两处,一在榕城,一在洪阳,两地古时虽不同县,但现今同属揭阳市,故称行彩桥为揭阳所独有,其中榕城保留有正月十一“行头桥”,正月十五“行二桥”和正月十六“行尾桥”三个完整的阶段;洪阳目前仅在正月十五举行。行彩桥活动虽自古有之,但相关记载极其简单。有关榕城闹元宵活动,清版《揭阳县志》卷七之《岁时》中有载:“上元张灯树,放烟花,舞狮子,坊间表谜,士民集而猜之,中者有赏,妇女儿童度桥投块,谓之渡厄,或采青、拾瓶嘴以归,取义宜男;乡村架秋千为戏,斗畲歌,善者胜;元宵后送灯于晚嗣者,乡村送秋千竹,欢饮彻夜”。古时元宵盛会由此可见一斑,其中有关行彩桥的描述只有“妇女儿童度桥投块,谓之渡厄”之句,从句中可知,古时参与行彩桥活动的妇女和儿童在行桥时有投掷块状物的活动,此举被视为替家人消灾解厄,祈求吉祥。

对于行彩桥的由来,《揭阳县志》中并无记载,但民间却流传着两种相关传说,其中有一则为凡间传说:相传古时榕城一贫穷人家育有一对儿女,女为长、子为次。长女出嫁后,因娘家人手不足,发展不快,多被歧视,后常回娘家帮忙,有一年元宵节期间回娘家,其夫与其弟在家门前的小桥上张灯结彩,以作娱乐。是年姐喜得贵子,弟赴试中举,搭彩桥遂被视为祥瑞之举而留传下来。今榕城行彩桥时还保留有“回娘家”的习俗,主要是新婚或尚未生育的女儿偕同夫婿在行彩桥前或行彩桥后一同回娘家,当晚娘家除要煮甜圆接待之外,还要事先准备一盏新花灯点亮后送给女儿带回家,因潮语“灯”与“丁”同音,潮汕又有生男子煮甜圆的习俗,“送灯食甜圆”之举实为娘家祝福女儿家“财丁兴旺”!另一则为神话传说:据传古时某日,榕城一村民梦见城中将发大水,一位神仙告诉他,发大水时天空中会架下一座彩桥,只要人们行过彩桥且不回头的话便会平安无事。按照仙人的指点,全城人民果然逃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便有了行彩桥的习俗,且行彩桥时不能回头也不可从原桥返回。这一传说虽为今人所编造,但也为传统的行彩桥活动增添几分神奇色彩。

行彩桥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民俗性,多为民间组织的自发行动。以石狮桥为例,石狮桥自1990年成立彩桥会以来,彩桥活动从未间断,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撸伯、杨少波、黄学楷、陈克茂等热心人士的推动下,年年推陈出新,越办越精彩,越办越吸引人。另外,行彩桥往往被赋予“行桥行兴行灵精(精神)、行兴行财情(兴旺)、行兴行高升”等良好愿望,因而每年“行头桥”时,自发前往参与活动的民众以单人单程计不下十五万人次,近两年来更是高达二三十万人次,参与人群也由原来的榕城居民逐渐延及城郊以至全市各地,近年来更有汕头、潮州、丰顺等周边城市的民众前来参与,一些外地客人和外来打工者也渐渐喜欢上这一潮俗活动并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一座宽仅七米、长约二十米的小桥在一夜之间单向通过如此庞大的人流量且年年秩序井然,堪称世界奇观。此外,到石狮桥行彩桥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摸狮。尽管摸狮习俗自古有之,但石狮桥头的石狮相传是专为全城镇守西来之灵气而安置的,历来被人们奉为神狮和求之有应的灵狮,因而到这里摸狮就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而显得与众不同。如“摸狮耳,生阿弟”、“摸狮鼻,写雅字”、“摸狮头,上等贤”、“摸狮肚,娶雅妻”、“摸中间,嫁好安(丈夫)”、“摸狮嘴,大富贵”、“摸狮脚,有钱担”、“摸狮尾,好结果”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生活所寄予的良好祝愿。但也有民众认为,过去摸狮是因为桥栏杆上雕有石狮子,作为装饰品摸摸好彩头无伤大雅,而石狮桥头的石狮既然是灵狮和神狮,理应受到尊敬和礼拜,倘若肆意抚摸的话,是对圣狮的亵渎。无论以何种态度去理解摸狮的含义,实际上石狮桥头的石狮每年在正月十一都被围护起来,因而在当晚能摸到狮子的人很少。石狮桥行彩桥活动的第二次高潮在正月十五“行二桥”时掀起,当晚除行桥赏花灯之外,更重要的是欣赏杨锡光舞狮队的舞狮和武术表演,尽管表演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但前往观看的民众仍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至于正月十六“行尾桥”,由于过完元宵节后人们已经开始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因而“行尾桥”多为市民所淡漠而显得冷清。

不管是丰富还是简单,不管是榕城还是洪阳,两地的行彩桥活动在流传了几百年后仍能为广大民众所青睐,足见其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更为可喜的是榕城行彩桥活动已于去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借此加以包装推介的话,完全可以把它打造成为揭阳的一张文化名片来助推提高揭阳的知名度。

(这个每年都要去,很多人一起走彩桥,摸石狮,摘神竹,很热闹,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

7.揭阳赛龙夺锦民俗

数千年的中国龙文化,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深厚的积淀。数不清的民俗与龙有关,如元宵节的舞龙灯、游龙、烧龙和端午节的赛龙舟等,尤以赛龙舟活动较为普遍,影响较为深广。赛龙舟是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民间活动。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活动列为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而赛龙夺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和体育盛举,并且在规模和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揭阳赛龙舟活动的历史悠久。龙舟造型生动逼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龙舟从建造到龙舟下水、上水和参加竞赛,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庄重考究。故揭阳赛龙舟活动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清光绪十九年(1893),福建巡抚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曾邀请潮、普、揭部分龙舟,在榕江南河河段进行比赛,揭阳棉树村的红龙获得第一名,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一面。北溪乡参赛的蓝龙冲过作为终点标志的铁索时,龙嘴挂住铁索,但却因舟速快,冲力大,铁索竟被冲断,蓝龙牙齿损缺了一个,故有活龙之称。据说今北溪乡蓝龙出赛时,龙嘴仍缺一齿。这些历史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2023年揭阳市在榕江北河市政府前河段举行全市龙舟赛,参加的龙舟有一百艘,称“百龙闹榕江”。场面之盛大壮观,前所未有,其盛况将永载青史。

(不止榕江,揭阳还有很多地方有赛龙舟,南厝就是)

8.德安里·英歌舞

普宁德安里位于普宁市洪阳镇。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为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府第。德安里又分老寨、中寨,老寨建筑布局俗称百鸟朝凤,中寨为四马拖车式。寨内有祠堂、佛堂、客厅、书斋、卧室、楼阁、莲池、花园、仓库、刑室等,房屋数百间,面积4万多平方米。外面修护城河,为广东罕见的大型府第式建筑组群。后来,方耀家族还在德安里(中寨)南面不远处新建了庞大的新德安里。现德安里(老寨、中寨)的一部分作普宁第一中学校舍,部分作为民宅。新德安里为镇府使用。

德安里,这座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家族的集居寨,几乎涵盖了揭阳民间建筑的精华。它分老、中、新三寨,老寨为“百鸟朝凰”,中寨与新寨为“驷马拖车”,三寨相连,规模尤为壮观。德安里的木雕、石刻、嵌瓷工艺,静物典雅精美,动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普宁的英歌舞,是一种极富土风味的民间舞蹈。2023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扮演的是梁山泊的英雄好汉,每个舞者的脸谱和服装各代表一个梁山英雄,他们手执尺二木棒,在“咚咚锵……”的锣鼓声中腾跃前进,手中木棒有节奏地敲击旋转,配合着阵阵的吆喝声,那声势有如在古战场上冲锋陷阵、搏斗格杀。英歌舞由潮汕底层文化发展而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紧紧结合民间的民俗活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当普宁的英歌队来到德安里,当这两种极富揭阳民俗风情的文化结合在一起,那画面就成了经典。它几乎就是揭阳文化的一个缩影——悠久而丰富,拼搏而和美。

(很好看,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下面送你一个小传说(是我们揭阳黄岐山的)

黄岐山塔位于黄岐山的顶峰,塔分五层,呈八角形,高约二十米,全部为石结构,中间虚空,每层留有一个通窗。据记载,黄岐山塔始建于明代,原来只有三层,清同治年间被雷击倒二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长谢鹤年重新修建并增至五层,塔尖原来建成一朵莲花,有一种说法是建成一个铜葫芦,解放后塔尖再次被雷电击毁,至今尚未修复。塔前一巨石上刻有谢鹤年修塔时所留下诗文。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黄岐山后面马鞍山下,住着一个穷寡妇叫黄婶娘。黄婶娘养着一对异姓儿女,儿子名叫马山英,是她收养来的马家孤儿;女儿名叫黄山珍,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女。黄婶娘历尽苦辛把儿女养育成人,马英山长得英雄俊伟,武艺高强,是个射猎能手;黄山珍则出落得水灵水秀,是个心灵手巧的美姑娘。

黄婶娘眼看儿女长大成人,心里头有了个打算。一天,她把儿女叫到跟前,说要为他们兄妹择吉成亲。山英兄妹听后,都欢喜得心头卟卟跳。这对两小无猜的异姓兄妹,从此更亲热得如胶似漆。每次山英上山射猎,山珍总要跟着同去;山珍下河洗衣,山英也就落河捕鱼捉鳖。只等母亲秋后择吉,就可洞房成亲。

谁料无端横祸平地起,这地方有个恶棍叫白崇豹,他姐夫在依帝高王帐下做将军,便狗仗人势,横行霸道,这一带的百姓恨他入骨,便给他起个恶名叫“白无天”。这天,“白无天”带着一群狗奴来到黄岐山游玩,猛见河边有个美如天仙的姑娘在洗衣,便上去拉拉扯扯,要姑娘跟他回家去享福。这姑娘正是黄山珍。她哥山英正在河边捕鱼,见这狗头如此可恶,立即冲上去对他捅了一拳,把他捅了个狗啃屎。众恶奴见主子被打倒,便围上来夹攻马山英。马鞍里的人—见,便拿槌擎棒冲上来打“白无天”。霎时,便把这伙恶棍打得抱头逃命。

“白无天”被众人打得鼻青脸肿,气得咬牙切齿,即时跑马去向他那位将军姐夫哭诉,向他借来五百人马,要把马鞍山踏成平地。马鞍山里的人得知这个凶讯,立即收拾衣物银钱,携儿带女翻过马鞍山逃难去。山英兄妹眼见众乡亲为着他们的事而受累,便请母亲跟着众人先走,他们兄妹要在后面为乡亲们作掩护。

众人刚离开,“白无天”就带着人马杀进马鞍山里。一看村里空无一人,便放起火来把个马鞍里烧为平地。随后命令众兵搜山追杀。山英兄妹眼看情势不好,恐众人被追上,便手拉着手直往黄歧山上跑,引动恶徒们来追,可让乡亲们脱险。果然,“白无天”看见了山英兄妹,立即随后紧追,并命令军士把黄岐山团团围住。

山英兄妹刚跑上山顶,猛见四方都已被包围,而且已快围到身边来了。兄妹为恐被掳受辱,便紧紧地搂在—起,纵身一跳,双双撞死在山下的大石上。

这时,正巧天上的赤脚大仙云游经过这里,他在云端看得一清二楚,便有心把这对善良恩爱的情侣救活。于是念咒作法,口吹仙气,兄妹俩立即翻了个身,变成一对白天鹅扑打着翅膀飞上了天空。

那“白无天”眼睁睁看着兄妹变成了白天鹅,气得大喊大叫,喝令众爪牙把白天鹅射下来,让他吃顿天鹅肉。这下,可更惹恼了赤脚大仙,他把龙头拐杖一挥,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把众恶棍刮得统统滚下山去,“白无天”却变成一只大蛤蟆,蹲在山顶望着天鹅流口水,他还想吃天鹅肉呢。

赤脚大仙见“白无天”恶性仍不改,使用仙杖把他点成—块大石头。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头叫作“蛤蟆石”。可谁知蛤蟆虽已变成石头,涎水依旧流个不住。赤脚大仙一见,便用脚跟在蛤蟆石前轻轻—踩,下边立时成了一块凹形石槽,蓄住“蛤蟆涎”,不让它遍山流淌。随后,赤脚大仙恐蛤蟆久后成怪跳走,便将仙杖插在山头上,再拔下一条头发,化成魔索捆住蛤蟆,系紧在仙杖上,然后把仙杖化成“镇魔木塔”。

五百年后,那块“蛤蟆石”因吸日月精华,渐渐变动起来。有一年春雨时节,蛤蟆果真活动了,无奈被捆魔索缚住,跳走不开。它正在挣扎,即时被霹雳大仙用击雷金槌击毙了。“镇魔木塔”和“捆魔索”也被电花烧毁了。

明朝天启年间,冯元飙来揭阳任县令,带着爱妾黄月容同来任所,那年重阳佳节,夫妻一同登上黄岐山游览,听当地人讲了这镇魔塔的故事,很受感动。月容夫人便请丈夫出资,在这木塔基上重建起一个石塔。

一直到现在,石塔边仍蹲着那块“蛤蟆石”,石槽里的“蛤蟆涎”依旧终年不干。

(去过黄岐山的人一定知道,在山顶塔旁有一块大石里面的水常年不干,很神奇)

【揭阳现辖榕城区、揭东、揭西、惠来3县,代管普宁市(县级)】

如果你是揭阳人,就好好爱我们的文化;如果你不是揭阳人,那就好好感受我们揭阳的文化

广东非物质文化服饰遗产有多少

6种。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广东醒狮、广东剪纸、广东凉茶、广东粤绣、广东粤剧、九江双蒸这6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研究价值以及历史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1、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广东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项目有五羊传说、包公传说、珠玑巷人南迁传说、何仙姑与挂绿传说等。

2、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样式,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

它主要是通过口头创作方式产生和传播,地域性、流变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是民间音乐的主要标志。广东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有咸水歌、客家山歌、惠东渔歌、南塘吹打乐等。

3、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

广东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有等龙舞、凤舞、狮舞、麒麟舞、鲤鱼舞、闹花灯、屯兵舞、禾楼舞等。

4、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指的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讲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技术性。流传广东的传统戏剧有汉剧、粤剧、木偶戏、采茶戏、雷戏、正字戏等。

5、 曲艺

曲艺是中国民族民间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本质特征是口头语言进行的说唱表演。

它具有民间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说唱为主、简便易演等特点。广东有代表性的曲艺项目有粤语讲古、粤曲、乐昌渔鼓、竹板歌、木鱼歌等。

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它包括传统武术、传统竞技、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广东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蔡李佛拳、太虚拳、洪拳、咏春拳、赛龙舟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广东专升本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广东专升本最好的大学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00962.html

使劲推荐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项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揭阳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地方...

广东专升本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广东专升本最好的大学
广东专升本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广东专升本最好的大学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专升本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

广东新颖招商好项目有哪些公司 广东新颖招商好项目有哪些地方
广东新颖招商好项目有哪些公司 广东新颖招商好项目有哪些地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新颖招商好项目有哪些公司...

广东到江西自驾游最佳线路推荐 广东到江西自驾游攻略
广东到江西自驾游最佳线路推荐 广东到江西自驾游攻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到江西自驾游最佳线路推荐...

广东的芯片代工企业有哪些公司 广东的芯片代工企业有哪些企业
广东的芯片代工企业有哪些公司 广东的芯片代工企业有哪些企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的芯片代工企业有哪些公司...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广东新型管道安装包括哪些公司 广东新型管道安装包括哪些项目
广东新型管道安装包括哪些公司 广东新型管道安装包括哪些项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新型管道安装包括哪些公司...

广东南海有哪些银行招聘的 广东南海有哪些银行招聘员工
广东南海有哪些银行招聘的 广东南海有哪些银行招聘员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南海有哪些银行招聘的 广...

广东销售的鸡种类有哪些品种 广东销售的鸡种类有哪些图片
广东销售的鸡种类有哪些品种 广东销售的鸡种类有哪些图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销售的鸡种类有哪些品种 ...

香港女明星哪些是广东的人 香港女明星哪些是广东的
香港女明星哪些是广东的人 香港女明星哪些是广东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香港女明星哪些是广东的人 香...

阴阳师星座式神 阴阳师的星级
阴阳师星座式神 阴阳师的星级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阴阳师星座式神 阴阳师的星级...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