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大青蚯蚓黑蚯蚓养殖技术视频 大青蚯蚓黑蚯蚓养殖技术要点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遥远的他

如何养殖蚯蚓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粪便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然而蚯蚓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中的蚯蚓消失了。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蚯蚓的养殖技术。

一、品种选择

目前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主要有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北星二号蚯蚓、威廉环毛蚓和太平二号蚯蚓。各种蚯蚓饲养价值如下:

1、赤子爱胜蚓:即红蚯蚓,属于粪蚯蚓。虽小但繁殖量大、产量高,适合人工养殖。另外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畜禽粪便,适于各种养殖场、户用来消除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产出的蚯蚓又可作为各种畜禽的蛋白饲料。使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十分可观。

2、北星二号蚯蚓:属于粪蚯蚓,属赤子爱胜蚓改良培育的新品种。吞食各种畜禽类粪便,倾粪性强、繁殖率高、效益高,适合人工养殖。

3、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属土蚯蚓、巨蚯蚓。这种蚯蚓吞食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适合菜园地、饲料地养殖,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性强,每个卵包虽只有一个小蚯蚓,但个体大适合人工养殖。

4、太平三号蚯蚓: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个体较小。它一般喜欢栖息在温暖而潮湿的垃圾堆里、牛棚和猪草堆底下,特别是腐熟的动物粪堆中是它最喜欢生存繁殖的地方。它是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良种,适宜高密度人工养殖。

二、饲养管理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场地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各种增温措施。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蚯蚓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蚯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蚯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蚯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物迅。

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现在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了。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饲料主要是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烂菜叶、烂瓜果以及各种杂草。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使蚓床最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有的养殖户在蚓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蚓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蚯蚓床上只比外界高5℃。

牛粪养殖蚯蚓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可以引种太平三号蚯蚓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目前最高产的蚯蚓良种。它能耐-10℃的低温,大平三号蚯蚓体长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体内无泥,尾部黄色,雌雄同体,条条都能产蛋,生性温顺,不跳跑。

太平三号蚯蚓适合商密度养殖,在26-30℃气温中每条蚯蚓年累计可繁殖14000-40000条左右,每立方米饲料投种10000条,通过2个月饲养后,月可产鲜蚯蚓60公斤。牛粪养殖蚯蚓技术使用竹架塑料棚,投资少罩芹此、效果好,平均每天增温10℃,按低温期150天算,累计增温1500℃,等于平均气温20℃的75天积温,换句话说,这等于比一般养殖多2个月生长期,使蚯蚓生长快,产卵早,为全年高产打好基础。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塑料棚的东西北三面要挂草帘,并必须在蚓床中间放草笼以利透气,然后覆盖一层薄膜。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气温低的地区,可盖两层薄膜,薄膜间夹一层草帘,用完的牛粪可以作肥料直接在地里施用,经蚯蚓处理后,牛粪的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都有所上升。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加速了牛粪中养分的分解和转化,提高了牛粪作为一种有机肥料的肥力。牛粪能改善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土壤吸水量、持水量,减少径流及士壤流失。

养殖

幼蚯蚓刚从蚓茧孵出,一般呈首消丝线状,身体弱小,幼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极快,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在投喂饲料时应注意选择疏松、细软、营养丰富的饲料。为使幼蚯蚓生活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可以用薄层饲料来投喂饲养,在加水时,不宜泼洒,可用喷雾器喷洒,使水呈雾状,每天可喷洒2-3次,但不能有任何积水。温度应控制在20-35℃之间。在养殖时还应特别注意蚯蚓的天敌,如蚂蚁、蜘蛛、老鼠等。

越冬是开展蚯蚓养殖不可忽视的环节。农田、园林、野外养殖蚯蚓,可在冬季将蚯蚓移入棚内养殖,保持蚯蚓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蚯蚓可以在冬季照常生长发育和产茧繁殖。

疾病防治

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为蚯蚓,这些寄生虫为完成其生活史必须从蚯蚓体内度过,吸取蚯蚓体内营养,会对蚯蚓造成损害。还有一些原腔动物,如线虫,常寄生于蚯蚓的食道、体腔、血管。不过能引起蚯蚓发病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很少。

采收

根据蚯蚓惧光怕热的习性,来分离蚯蚓。将蚯蚓放在筛网内,利用日光或强灯光照射,蚯蚓就朝下方自动移动爬出。还可以根据蚯蚓怕水淹的特性来分离,将大量水灌入养殖池内,蚯蚓会主动爬出地面。

怎样养好青蚯蚓

1、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管理方法不一样,不过很忌讳蚯蚓随意混养,导致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一方面浪费养殖设备,另一方面降低产量,因此养殖蚯蚓需要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2、成蚓每个月闹孙要投料两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环境。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实行短期高密度养殖,可增加采收次数,又能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蚯蚓养殖高产的关键。
3、通过液液链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埋顷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4、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管理有所差异。需要养殖户注意的是,一般隔一个星期左右清理一次蚓粪,另外要翻倒种蚓床,改善饲育床条件,便于蚯蚓繁殖,等到孵化基大部分都粪化的话,要及时进行除粪,可以设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蚯蚓养殖技术

  大家应该有过养蚯蚓的,但是有的人却不知如何养,有的人养的方式对了但还是会死,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蚯蚓的养殖方法吧。

  蚯蚓概述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种类,蚯蚓又因生活环境不同,在土壤或水中生活,分为陆栖蚯蚓叫和水栖蚯蚓(水蚯蚓)两大类。目前全世界已知的3000余种,约有3/4是陆栖蚯蚓。它们具有环节动物的一般特征,但它们无疣足,刚毛着生体壁上。有生殖带,头部退化。身体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每一段就是一个体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节现象起源于中胚层,由内到外,因此环节动物的内部器官(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等)也是分节排列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独立的单位,这样的结构对于加强身体适应能力、加强新陈代谢具有很大的意义。譬如每节都有一个神经节,就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感觉和反应更加灵敏。又如每一体节具有(一对)排泄系统,使其排泄进行得更快,更有效率。分节现象和群体有些相似,不过分节与群体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即拦谨分节的动物只有一个头部和一个神经系统,不论身体分成多少节,它们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分散又统一的结构形式,是动物身体结构的一大进步。

  公元1578年,我国著名学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对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均有较详细的记载,称蚯蚓为“地龙”而人药。公元1837年,达尔文发表了《通过蚯蚓的活动植物土壤的形成》神局这一名著。达尔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蚯蚓在形成和改良土壤上及考古学上的历史功绩。至于蚯蚓在医药上应用,古今中外久已闻名。近年来主要由十环境保护和开发新饲料资源的需要,人们对蚓阁的下列特点及应用前景甚感兴趣:蚯蚓以腐烂有机物和土壤为食,为环境保护、处理三废,开辟了新的途径;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占干体重的56%一70%)、脂肪、某些特殊的酶类、激素与药用成分,可以作为现代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或饵料,人类的佳肴和滋补良药;加之蚯蚓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抗病力强,节省劳力,管理简易,可以大规模进行人工饲养与野外自然增殖。我国地域辽阔,蚯蚓种类繁多,在养殖中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试养,从中摸索出自己的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

  1、饲养设备

  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缸、篓、盆,室内堆料均可。

  2、饲料准备

  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树叶、秸秆、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桔子、烂水果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

  致富创业:牛粪养蚯蚓,牛灵创业年入百万

  3、投放种苗

  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厘米,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

  4、日常管理

  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

  5、温湿度条件

  ①适温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晒及雨淋。②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简瞎基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

  蚯蚓养殖:蚯蚓和卵茧分离三法

  6、采收方法

  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

  7、定时清出卵茧,提高孵化率

  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天-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天-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3-4条小蚯蚓,2-3个月成熟,4-6个月可繁殖十倍。


上一篇:水稻栽种技术的一本农书是 水稻栽种技术要点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