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唐代用什么喝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唐代喝酒用什么和唐代用什么喝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1982年元旦,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发现一处唐代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共计950余件,有酒瓮、盆、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令筹筒、鎏金酒令筹、托、碗、盒、镯、钗等。
“安史之乱”后,南方成为金银器制作中心,器类增多,工艺高超,纹样华美,民族色彩浓厚,尤以镇江(时称润州)为著。
据考古发现,整个南方出土唐代金银器的总数达1100余件,而镇江占九成左右。润州炉火纯青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南方的中心产地,制品多供奉皇室,并錾刻“力士”名牌商标。
其对宋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茶釜(鍑,fu)
高10厘米,口径25.6厘米。宽沿,深腹,圜底。一件沿面设一对护耳及环状提梁,沿外刻“力士”二字。
一件无提梁,沿外刻“力士”二字。
此类器物在唐时称为鍑。《茶经》云:“鍑,以生铁为之,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唐代盛行煮茶,茶鍑是重要的茶器之一,将碾好的茶末放入茶鍑中煎煮。
火箸(火筴,ji)
如同筷子,上部刻“力士”二字。长32厘米。
火箸唐时称火筴。唐代煮茶使用炭火风炉,离不开夹木炭的火筴。《茶经》云:“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su)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茶盒
高26厘米,口径31厘米,腹径32厘米,底径25.6厘米。四出莲瓣形。直腹,腹下内收,喇叭形圈足;盖面弧凸,以子母口扣合。
盖面捶刻凸花,以衔草双凤纹为主体,边缘刻8对相向的飞雁,间以缠枝莲及鱼子纹;腹下刻一圈牡丹花,圈足上刻有鸿雁,足边沿饰莲瓣纹。
外底刻“力士”“伍拾肆两壹钱贰字”铭。
茶则(茶匙)
长33厘米。侧面作铲形,近椭圆,长扁柄稍曲。柄背面刻“力士”二字。
茶则,名曰茶匙,为量器。茶末入釜,要用茶则来量取。《茶经》:“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上述文字清楚地说明了茶则的用途。
茶则不仅是量器,而且在点茶时还用以击拂、搅拌汤花使茶末溶于汤中。
茶勺
勺面作半球形,长扁柄稍曲。柄背面刻“力士”二字。长26厘米。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没有专门提及茶勺,《茶经五之煮》中有云:“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匀。”说明茶煮好之后是用勺从茶釜中将茶汤舀出,再入茶碗中饮用。
茶瓶
塔形盖,盖钮呈宝珠形,侈口,束颈,弧腹,矮圈足,肩部设长流及把。底部有“力士”二字。
通高25.4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8.4厘米。
晚唐时,一种新的饮茶方法兴起,即以茶瓶中煮沸的水冲点放在碗中的茶末,称为点茶。点茶最重要的器具是茶瓶,即执壶,此壶既用于煮汤,又用于点茶。
蔡襄《茶录》云:“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银酒瓮
覆盆式盖,上置蘑菇状钮,盖边与瓮口有链环相连,锁失;瓮直口,广肩,鼓腹,平底。底中部刻楷书“酒瓮壹口并盖(su,同“锁”)子等共重贰佰陆拾肆两柒钱”。
“子”是指衔接盖之链。唐代每两合今37.3克,银酒瓮实重9873.31克。
此器自名为酒瓮,《安禄山事迹》载唐玄宗赐安禄山物品中也有“八斗金镀银酒瓮”,当为贮酒器。
白居易《咏家酿十韵》曰:“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
银高足杯
素面,高14.8厘米,口径14.5厘米,圈足8.6厘米。五曲形,深腹,圈足,足内刻有“力士”二字。
腹外饰突棱一周。据有关专家考证,此杯是酒器中与酒筹配合使用的“觥盏”,其形制独特,迄今为止仍属孤例。
银鎏金酒令筹
50枚,筹长20.4厘米,宽1.4厘米,厚0.05厘米。出土时装置酒令筒内,大小基本相同。
酒令筹正面刻有酒令文字,上半段选自《论语》语句,下半段为酒令内容,可归纳为6种饮酒方法:“自饮”“伴饮”“劝饮”“指定人饮”“放”“处”;6种饮酒数量:“五分”
1,茶焙: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白话文:茶焙用竹篾编织而成,表面裹上柔嫩的香蒲叶,上面用盖盖上,用来聚积火气。中间有隔层,以增加存茶的容量。
焙茶时,炭火在茶焙底下,距离茶有一尺左右,要保持恒温,才能保养好茶的色、香、味。
2,茶笼: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白话文:茶如果不存放在茶焙里,就应拿纸包裹密封严实,用嫩香蒲叶制成的茶笼装好,放在高处,防止湿气侵入。
3,砧椎: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白话文:砧板与椎是用来捶碎茶饼的工具。砧板用木头制造,椎用黄金或者铁制造,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
4,茶钤: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白话文:茶钤是把黄金或者铁弯曲制成夹子形状,用来夹住茶饼在火上炙烤的器具。
5,茶碾: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白话文:茶碾是用银或铁制造而成的。黄金生性柔软,铜和喻石都会生锈,不耐使用。
6,茶罗: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白话文:茶罗越细密越好。罗面要使用四川东川县鹅溪所生产的细画绢中最细密的,先放到热水中将杂物揉洗干净后,再覆盖在罗底上。
7,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白话文:茶色力求纯白,所以适合使用黑色茶杯。建安制造的茶杯颜色黑中带红,釉表面上的白色细纹形状如同兔毫,它的坯胎略微有点厚,熁盏预热后长时间都不会冷却,是点茶比赛时选择的最好器具。
其他地方出产的茶杯,有的坯胎薄,有的颜色紫红,都比不上建安造的黑釉兔毫杯。还有一种青白色的茶杯,点茶比赛的人自然不用它。
8,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白话文:茶匙的质量要重,这样才有力搅动汤水。以黄金制造的为上等品,民间是用银或铁制造的。
竹子制造的太轻,点茶比赛时不实用。
9,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白话文:煎水的瓶子要小,这样容易掌握煎水的适度,另外,在点茶加汤的时候有标准。以黄金制造的为上等品,民间是用银、铁或者用瓷石制造的。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种常见茶具的使用方法。
其使用方法具体如下一、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
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
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
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四、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五、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自动电炉。
十、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
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
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以上内容是关于唐代用什么喝茶和唐代喝酒用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色泽有哪些 各类茶适宜选配哪种茶具?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