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唐代用什么喝茶 唐代喝茶的杯子叫什么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流域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唐代用什么喝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唐代喝茶的杯子叫什么和唐代用什么喝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唐代用什么喝茶 唐代喝茶的杯子叫什么1

1982年元旦,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发现一处唐代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共计950余件,有酒瓮、盆、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令筹筒、鎏金酒令筹、托、碗、盒、镯、钗等。

“安史之乱”后,南方成为金银器制作中心,器类增多,工艺高超,纹样华美,民族色彩浓厚,尤以镇江(时称润州)为著。

据考古发现,整个南方出土唐代金银器的总数达1100余件,而镇江占九成左右。润州炉火纯青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南方的中心产地,制品多供奉皇室,并錾刻“力士”名牌商标。

其对宋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茶釜(鍑,fu)

高10厘米,口径25.6厘米。宽沿,深腹,圜底。一件沿面设一对护耳及环状提梁,沿外刻“力士”二字。

一件无提梁,沿外刻“力士”二字。

此类器物在唐时称为鍑。《茶经》云:“鍑,以生铁为之,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唐代盛行煮茶,茶鍑是重要的茶器之一,将碾好的茶末放入茶鍑中煎煮。

火箸(火筴,ji)

如同筷子,上部刻“力士”二字。长32厘米。

火箸唐时称火筴。唐代煮茶使用炭火风炉,离不开夹木炭的火筴。《茶经》云:“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su)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茶盒

高26厘米,口径31厘米,腹径32厘米,底径25.6厘米。四出莲瓣形。直腹,腹下内收,喇叭形圈足;盖面弧凸,以子母口扣合。

盖面捶刻凸花,以衔草双凤纹为主体,边缘刻8对相向的飞雁,间以缠枝莲及鱼子纹;腹下刻一圈牡丹花,圈足上刻有鸿雁,足边沿饰莲瓣纹。

外底刻“力士”“伍拾肆两壹钱贰字”铭。

茶则(茶匙)

长33厘米。侧面作铲形,近椭圆,长扁柄稍曲。柄背面刻“力士”二字。

茶则,名曰茶匙,为量器。茶末入釜,要用茶则来量取。《茶经》:“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茶则不仅是量器,而且在点茶时还用以击拂、搅拌汤花使茶末溶于汤中。

茶勺

勺面作半球形,长扁柄稍曲。柄背面刻“力士”二字。长26厘米。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没有专门提及茶勺,《茶经五之煮》中有云:“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匀。”说明茶煮好之后是用勺从茶釜中将茶汤舀出,再入茶碗中饮用。

茶瓶

塔形盖,盖钮呈宝珠形,侈口,束颈,弧腹,矮圈足,肩部设长流及把。底部有“力士”二字。

通高25.4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8.4厘米。

晚唐时,一种新的饮茶方法兴起,即以茶瓶中煮沸的水冲点放在碗中的茶末,称为点茶。点茶最重要的器具是茶瓶,即执壶,此壶既用于煮汤,又用于点茶。

蔡襄《茶录》云:“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银酒瓮

覆盆式盖,上置蘑菇状钮,盖边与瓮口有链环相连,锁失;瓮直口,广肩,鼓腹,平底。底中部刻楷书“酒瓮壹口并盖(su,同“锁”)子等共重贰佰陆拾肆两柒钱”。

“子”是指衔接盖之链。唐代每两合今37.3克,银酒瓮实重9873.31克。

此器自名为酒瓮,《安禄山事迹》载唐玄宗赐安禄山物品中也有“八斗金镀银酒瓮”,当为贮酒器。

白居易《咏家酿十韵》曰:“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

银高足杯

素面,高14.8厘米,口径14.5厘米,圈足8.6厘米。五曲形,深腹,圈足,足内刻有“力士”二字。

银鎏金酒令筹

50枚,筹长20.4厘米,宽1.4厘米,厚0.05厘米。出土时装置酒令筒内,大小基本相同。

酒令筹正面刻有酒令文字,上半段选自《论语》语句,下半段为酒令内容,可归纳为6种饮酒方法:“自饮”“伴饮”“劝饮”“指定人饮”“放”“处”;6种饮酒数量:“五分”

如何辨别柴烧建盏和电烧、气烧建盏(柴烧建盏和电烧建盏的区别)(如何区分柴烧和电烧建盏)

建盏烧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出窑万彩”是柴烧建盏的最大魅力。

同样也是其烧成难度的体现。任意一个柴烧盏,都是“无双”、“无对”的。

建盏在同一窑内,釉色变化都极其夸张,哪怕是装在同一匣钵内的盏,其釉色可能出现天差地别。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瓷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柴烧作品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种自然落灰釉,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也为作品构成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

也有盏友说起过这样的问题:“柴窑烧制与现在的烧制方法有什么区别?”、“柴烧建盏价格为啥高?”

如若想谈此类问题,要先从柴烧建盏的难度说起。

下面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一是现在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木供应;

二是成本会相当高,一窑下来,烧掉相当数量的柴火,关键是成功率还极低,风险特别大;

最后再说下,每次烧窑前,必须请挛窑户专门检修,外人无法操作,而且柴窑一般使用60-80次就需要重建了,所以综合来说成本是相当高的。

不是什么人随便砌个炉子就可以用几根木头烧瓷器的。

那么,传统柴烧和现代烧制(电烧、气烧、煤烧)工艺所表现出来有什么区别呢?也简单概括几点吧。

一是柴烧因为在烧制过程中要不断加柴,所以导致了温度的时高时低,表现在表现在气泡上大小不一,又一定层次感,而现代工艺的气烧和电烧,则气泡大小均匀密集;

二是柴烧建盏因为温度不好控制,有差异,导致了建盏烧制出来的呈色不易控制,表现出来色彩深深浅浅的效果,而气窑可以恒温控制,因此烧出来颜色稳定;

你喝的茶脏不脏(你喝的茶脏不脏英语)(脏茶杯用英语怎么说)

爱茶之人,必有一套茶具。它可能不是华丽的,也可能来自于某个不起眼的小集市,但它是与你有缘的。

1、茶巾

因茶巾使用短暂,并都是用于擦拭洗净的茶具,很多朋友使用后并未及时清洗。湿润及毛质纤维的质地成了微生物最佳的寄生温床,人手的反复接触以及与桌面、茶具底部的接触,造成了菌落互换,交叉污染。

建议:一条茶巾使用2~3个月,定期换新。每次使用后,与茶具分开清洗消毒。使用一段时间后,彻底清洁一次。

2、茶道六君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茶道六君子是喝茶辅助工具,使用频率并不高。但每次清洗之后,如果没有完全晾干,会导致湿润封闭的茶筒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

建议:定期做好清洗,茶筒尽量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工具打湿后都要将之晾干。

3、茶漏

茶漏一般用自来水即能冲掉肉眼可见的残渣。但对于网漏很细的茶漏来说,久用后更易堆积茶垢,且长期处于湿润中,茶漏滤网纤维易老化、氧化,这使得出汤速度越来越慢。

建议:及时换新,对于尚能继续使用的茶漏,可以用软毛牙刷蘸上小苏打,轻轻擦洗。

4、排水管和接水桶

长期接纳废弃茶水的排水管和接水桶,若不清洗,附着在上面的茶垢会滋生出许多细菌和散发难闻的味道,并且影响美观,一扫喝茶的雅兴。

建议:当排水管变色至无法看到管内茶水的流动时,建议更换掉。每次倒掉废水时,冲洗净桶内污垢。

看过了这些,是不是得赶紧给茶具来个大扫除了?

5、紫砂壶的保养

1、使用过的紫砂壶一定要让它完全阴干,壶内不能够有湿气存在。

2、此壶不能够包裹起来或者放到盒子里,否则壶内茶垢容易出现霉变。

3、应该放在通风透气、避免阳光可长时间直射的地方。不能够放在闷燥之处。

4、壶长期不用还需要在此壶里放一把干燥的茶叶,此茶叶一定是这个壶一直泡的这种茶。

(随机推荐,决明子菊花枸杞泡水喝的功效,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

6、茶杯的清洁

茶渍应洗,包含“紫砂壶养茶山”之类的说辞都是不卫生的恶习。

勤洗杯子,就是喝完以后马上洗。若是在茶台附近,直接用泡茶的热水冲洗尤佳。

轻中度茶渍,用超市里卖的“擦擦克林”在流水下擦洗即可,完全不必使用清洁剂。

热水会提升的清洗效果。

7、茶盘

1、不均匀茶垢,只要用一中性肥皂及清水以软毛刷刷起来,冲水即可维护茶盘表面的清洁。

2、茶盘长期放在干燥的环境,因石材的毛细孔水分被蒸发,都会出现天然的白化现象,但只需要用油脂、茶油来滋润保养,即可解决茶盘的白化现象。

以上内容是关于唐代用什么喝茶和唐代喝茶的杯子叫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盖碗泡茶烫手怎么办 盖碗泡茶太烫手?一定是你手上功夫不够好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