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好壶的标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的好坏和好壶的标准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好壶的四要件
文丨砂海墨韵
一把壶之所以被称之为好壶,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或者要求的,同样的,对于不同的玩家来说,好壶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无论怎样,泥、型、工、款,这四点始终是一把好壶的根本所在。
一星新手
因为刚接触紫砂的朋友们,对于紫砂并不是非常了解,对于手工壶和灌浆、手拉壶是没有分辨能力的。
更别说能分清外山料和本山料了,所以只要能买到好的泥料的壶,就是一把好壶。(因为泥料保证,其他方面也不会太差)
二星壶客这类是接触紫砂壶有段时间的朋友们,买到一把架子有韵的便是好壶。
玩壶有段时间之后,对于泥料各方面也多少有些理解了,这个时候就是要注意壶的架子,也就是所谓的型。
流把与壶身的比例搭配,是否协调自然,壶各个部件是否呼应贯气,气脉贯通等,这就是壶架子,也是一把壶体现的精气神。
泥料保证的情况下,架子好的壶,就是一把好壶。
三星壶侠这类是接触紫砂壶比较深入的朋友们,买到好工艺的壶,就是一把好壶。
所谓好工艺,就是壶的做工了,这其实比较宽泛,打个比方,圆器做到匀稳周正,非常线条饱满自然;花器的贴花极为生动,细节拉满;薄胎工艺非常到位,轻若鸿毛等,这些都是做工的体现。
这类朋友们接触的壶一定不少了,所以对于壶的要求也会更好,圆、方、筋囊、花器、薄胎、绞泥、铺金、调砂等等,这些工艺要做好,做到位,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就是工的体现,这时候工好,才是他们玩壶的标准,才是好壶。
(随便看看:铁观音的功效,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四星壶师这类是玩壶老饕了,对于紫砂各方面都比较了解和熟悉,这时候再买壶,他们就开始注重壶的款了。
所谓款,其实也就是作者与职称,换而言之,就是对作者的一个认可度了。
因为壶他们已经能够从泥、型、工去判断好坏了,而这时候款就是他们判断好壶的标准,从作者口碑、人品还是有潜力等。
有数的紫砂名宿、有潜力的当代实力派等等,买到这样的壶,对于他们来说才是一把好壶。
上面从不同的阶段来看一把好壶的标准,其实也不难看出,无非还是那四个字:泥型工款。
虽然每个人的侧重不同,但实际上是缺一不可。
泥型工款皆佳的,才是一把真正的好壶。(注:此条放之四海皆准)
朱泥,是紫砂红泥类泥料中性能较为特殊的一类红泥,被人们誉为紫砂红泥中的精品泥料。
朱泥矿料主要产于嫩泥矿中,原矿一般位于山表黏土层或架土和嫩泥矿层之间,它由青白色的嫩泥风化而形成的一种嫩泥矿料,矿料呈泥块状,收缩率要远高于一般的红泥。
朱泥根据风化后原矿的外观色泽,有人将其称为金黄朱泥和鹅黄朱泥;根据出产地,又称为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等。
黄龙山鹅黄朱泥
产于宝山矿区墨绿泥层与黄石岩壁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浅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因泥色纯正细腻如鹅蛋黄,故习惯称为“鹅黄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微暗红色,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黄龙山朱泥
夹存于墨绿泥层与黄石岩层之间,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黄色、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少量和墨绿泥贴层的淡墨色状。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微暗红色,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黄龙山紫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胎质纯正油润,质地坚结,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赵庄鹅黄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极窄。极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因此对各个环节的工艺要求极高。一般烧成1120℃左右。烧成后呈朱红略泛桔光,胎质细密坚结,呈微梨皮状,表面温润透明,色泽效果纯正细腻。
赵庄金黄朱泥
矿料外观呈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表面有与下部青泥贴层的淡灰绿色状及少量亮黑色状。因泥色呈黄色微透红的金黄色调,故习惯称为“金黄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因此对各个环节的工艺要求较高。一般烧成1120℃左右。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胎质细密坚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小煤窑鹅黄朱泥
产于嫩泥下部贴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因泥色纯正细腻如鹅蛋黄,故习惯称为“鹅黄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极窄。极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因此对各个环节的工艺要求极高。一般烧成1120℃左右。烧成后呈橙红色调,胎质细密坚结,呈微梨皮状,表面温润透明,谷皱周身,胎质中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纯正细腻。
小煤窑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红色调,胎质坚结明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小煤窑紫朱泥
矿料外观呈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矿料上有与上部面头嫩泥及下部红金底板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和浅暗红色状。因烧成后胎质呈红中透紫,故习惯称为“紫朱泥”。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烧成后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暗紫红色调,胎质纯正细腻,柔润光滑,色泽效果细致动人。
红卫小煤窑朱泥
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浅暗青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矿料上有与上部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及受下部煤层影响形成的黑色状。
制作时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红色调,胎质坚结温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红卫朱泥
矿料外观呈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表面有与上部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
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红色调,胎质坚结光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在正式用来沏泡茶水前,应对紫砂壶做简单处理,—来清洁壶的里外,二来去除壶中烧制、放置、运输等过程中吸附的杂味。
简单些的,只需用沸水反复冲淋后即可使用,稍复杂点的,用洁净无油的锅加净水煮紫砂壶,或放入少量茶叶小火煮一煮紫砂壶,再冲净使用。
但宜兴本地人使用一把新壶前,一般都是冲洗干净后,泡(站长推 荐:普洱散茶,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壶茶闷一下。
如果在茶叶市场里买壶,有些壶已经是商家用过甚至已经养好,这样的壶拿回家只要简单烫洗清洁就可以使用了。
养 壶
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趁壶体表面温度较高,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即擦即干,保持壶的洁净。
养壶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这样做:
1.用茶汤养壶,光润柔和
泡茶时,可把茶汤浇在紫砂壶上,这样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再拿热水淋一下,冲去茶渍,再拿茶巾擦拭,保持壶的洁净。在日积月累的茶汁洗涤之下,紫砂壶会越发柔和绚丽,人称此法为“茶汤养壶”。
2.保持清洁,养出包浆
壶的表面会积有茶渍.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轻轻刷洗,以保持清洁。如此擦拭、涤洗久了,壶的表面会起一层亚光,人称其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不会因高温高压冲洗而褪去,甚显高雅品位。
3.个别关照,防止炸裂
有些品种的紫砂壶,如薄胎朱泥壶,在冬季使用时尤应注意。身边的朋友在冬季使用薄胎朱泥壶时,按照习惯,泡茶前用沸水浇淋壶身,因壶身骤热且受热不均,心爱的泥壶炸裂。
冬季温度较低时使用薄胎朱泥壶一定要精心细致,可以先用晾了一会儿的温水浇淋茶壶,淋水润壶时先外后内,再按惯常方法泡茶。
5.花器需要格外小心
养壶的方法有很多,但其基本原则简单归总不外乎这么几条:
每次使用前、后,彻底将壶身内外清洗干净。
用茶汁滋润壶表,茶汁里的茶油、色素都会对壶产生缓慢和持久的影响。
适度擦刷。
用壶后要洗净、彻底晾干,保持壶的“正常呼吸”。
切忌接触油污,保持紫砂壶结构通透。
以上内容是关于好壶的标准和壶的好坏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石瓢壶的来历 石瓢壶的器型及特点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