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掇球和掇只的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掇球和掇只的区别和紫砂壶掇球和掇只的区别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掇球成为每个艺人必做的壶型之一,它的气势非其他类似壶型可比拟,现在的一些名家也有掇球精品出现。
掇球壶
紫砂历来以外型丰盛,古拙宽厚见长。壶的艺术演变已久,别具特色,由泥料到款式再到镌刻,历经一程又一程。
掇球壶,壶中最具特色的一款经典紫砂壶形之一。壶身是一个大球,壶流一弯半,其口小根大,壶盖是半个球,而壶嘴及壶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壶。从整体造型看似乎并不像球,但细细曲解无不取之于球。
紫砂壶的魅力在于千变万化,样式繁多,在同一类型的壶型下不同的名家做出的样子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风格。
一款紫砂壶外型能不能吸引人,除本身的造型外做工外,另一重要因素是比例,众多紫砂壶型中,能将比例诠释得最完美的是掇球壶。
历史上制作掇球最著名的三位艺人
由雍正年间出现的莲子大壶转变而来,沿着 邵大亨、邵友廷、程寿珍 一线进行了三度创新,三人的掇球各具特色,代表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风格。
1
大亨掇球
掇球,始于邵大亨。由莲子大壶转变成其球壶型,而掇,也是有坠落之意,意寓为落起来的球。
大亨生性高傲,不畏权贵,一壶千金难求,却为了救贫穷丫鬟,一掷多壶,他的壶雍容大气,气韵生动,壶也如他的人一样,明月清风,昂扬挺拔。
2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上袁村制壶高手邵友廷所作。沿袭了“大亨掇球”的身雄气沉。“友廷掇球”又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
壶身与壶盖的连接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钮球形更圆,壶形也更贴近“掇球”之名。
从审美角度欣赏,应该说:“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创造和再发展,在“大亨掇球”与“寿珍掇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3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紫砂艺人程寿珍所作,他在“大亨”和“友廷”的基础上更大胆地三度创新。
壶身更圆更丰满,壶口再放宽,壶颈再度拉高,壶盖更具夸张。变得更加高耸、挺拔,更有“掇球”的意味。
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耳朵”形曲线的优美空间,各部比例协调,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缺憾。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圆润饱满,骨肉亭匀,器宇不凡,宛若一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正所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掇球壶容纳刻绘,不一样的美!紫砂镌刻,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古印陶的延续,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把没有刻款的壶,使人感到不完整,价值平平,一把刻款不好的壶也使人感到艺术内涵不够。
掇球(可定制)
文以壶传,壶因文贵,刻画图文与壶搭配调和,既不夺其美,反愈增其色。
每一把紫砂壶都应该烙下茶人自身的印记,每一把传世好壶,都应该有一个故事,一段属于自己的情缘。
寓草木有情,情情景景,刻之于壶,脉脉传情,耐人寻味。
全手工陶刻
人与壶的一见如故,是可遇不可求。你有没有想过,将心仪的文字刻于钟爱的紫砂壶之上成为永恒,品味着这独一无二的风采,一起沉淀这岁月的美好。
友情提示,配图为作品实景实拍,禁止盗用。
该如何补救?
错误的方法,养坏了壶
光淋不擦
有的人泡茶时将茶汤淋在壶上,不擦不刷,认为壶多淋几下,就能多吸收一些营养。久而久之,壶被一层不均匀的茶垢包起来,壶表面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干擦法
有的人在壶干的时候用茶巾反复干擦壶身,殊不知这样摩擦容易对壶造成一定的伤害。擦壶时需要在壶湿的时候进行,这样才能让壶充分吸收茶汁。
手擦法
有的人喜欢直接用手去摩擦把玩茶壶,以为这样更容易包浆。但手上常常会留有汗水、污垢等,而壶的吸收能力又强,用手擦壶容易污染壶,导致包浆不均匀,且会影响茶味。
泡壶法
有的人为了快速把壶养出光泽,长时间把茶渣茶水留在壶中,甚至用一盆茶汤“泡养”茶壶。这样急功近利的办法养出的壶光泽不持久,而且壶长时间泡水,会让其无法“呼吸”,甚至会产生馊臭味。
养好一把壶,需要时间,亦需要用壶之人的良好养壶习惯。
养坏了,该如何补救?
1.沾染茶垢很多朋友养壶,喜欢长期用茶汤淋养紫砂壶,认为紫砂壶上的茶垢可以养壶,不需要清理。自诩为养的好,这实在不可取。
紫砂壶适合泡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特殊分子结构(细密气孔)造成的透气性好。当然,这种气孔能起到一定的重金属吸附的作用。紫砂壶用的时间久了,气孔被茶垢填满后,势必也会在茶具内壁上附着,出现卫生问题。
茶垢的堆积还会影响紫砂壶的透气性。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日常的清洁和定期清理同等重要。建议用海绵蘸盐摩擦,可轻易去掉。
2.颜色不均在广东福建盛行"工夫茶",在喝茶时经常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壶身,使茶壶浮在热水中,但这样淋浇茶水,下面淹着底,极易形成茶垢或是茶渍线。
如果壶面由于清理不当,形成的茶垢或茶渍线,茶巾擦不掉,可以尝试用家里的食用盐蘸点轻轻擦拭,如果还不行的话,建议重新开壶,壶和壶盖分开没入清水中(一定要全部没入水中),加点茶叶,小火煮开,自然冷却后拿起来,清理干净即可。
3.碰到油渍不要把紫砂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紫砂壶具有双气孔透气性,如果靠近油烟,油渍会吸附上去,很难清理掉,久而久之不用养,都有一种“贼光”,虚浮的光,很不舒服。
有时候也会因为小孩用油手,抓脏壶身,如碰到这种情况,建议重新开壶, 放清水里加茶叶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水分子的翻腾,可以慢慢把油渍挤出气孔。
4.吐黑紫砂壶“吐黑”问题,段泥类的壶很常见,段泥壶颜色较淡,如果用来泡熟普,很容易引发“吐黑”形成不规则的一团团黑晕,针对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回炉”重新烧结。在高温下,茶垢和铁离子这些有机质都会烧得一干二净,焕然一新。
需要注意的是:回炉有风险,烧损率在10%左右。回炉前一定要使壶体充分干燥。(“吐黑”是对身体完全无害的,反而证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壶,所以一般建议不要回炉。)
5.碰到异味紫砂壶一旦沾染上异味,很难清除掉,建议将其放在不带油的饭锅中,以文火煮,注意壶、盖要分离。其微量的异味基本消失,异味严重的,还可以彻上两三天茶(茶的水不喝),味大多都会渐渐消失。(朱泥壶注意,切忌骤冷骤热,需妥善处理,重新开壶不失为好办法)
6.长期存放,发霉了有些壶友会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倒出,茶壶又长时间不用就会产生霉变,出现异味。建议壶内注满沸水晃数下倾出,反复几次,霉味全无。
在传统型的紫砂壶里,最为代表是西施、石瓢与『仿古』,如果说西施体现的是柔美、石瓢更显文人气韵,那么仿古,则可以说是端庄稳重的经典之作。
很多壶友都非常喜欢仿古壶,但是挑选却很容易看花眼,今天我们就从经典名作入手,看看如何挑选一把好的紫砂仿古壶。
仿古赏析
仿古这款壶型经过无数名家大匠的锤炼,名作辈出,最为代表的便是邵大亨与顾景舟二人的仿古,而现今我们多见的,为景舟先生款式的仿古壶。
景舟先生最为推崇邵大亨,他的仿古就是以大亨款仿古为样,再三揣摩,融入新意,从而创作而成的。相较大亨仿古,景舟先生的仿古更『扁』,却仍是挺立有度,端庄大气。
仿古挑选
欣赏了之后,我们来聊聊仿古壶的挑选要点。
肩部:一定要是圆润的转折,挺括自然。
腹部:线条饱满而略收,而不是一泄而出的抛物线,气势要有十分张力。
足部:收平底,同时要体现出立的感觉,挺立有劲,而非软塌的感觉。
就如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把王永伟老师的仿古壶,每一条弧线都很准确,符合黄金比例。身筒呈鼓形,壶腹略微饱满,壶钮略扁,精致小巧,端握舒适。
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线,口盖各占一半,相合即成一条饱满的圆弧,吻合严密。要注意那些缩盖或者盖口线过大的问题。
当然,除了好看,仿古也是一把可以安安稳稳泡好老茶的壶。
这把仿古壶型圆而周正,200cc容量,是个“大肚子”,利于粗大的茶在壶中自由舒展,色、香、味充分发挥,4、5人的茶席都能轻松hold住。壶口大,所以进水快,内壁9个出水孔,出水也快。同样因为壶口大,能快速清倒茶底,方便迅速切换至下一泡。
另外,在挑选仿古时,要从壶把上端看起,匀势而起,勾勒成弧,继而与壶身贯气,直到壶嘴自然胥出,一气呵成。而非是那种只关注对称,而毫无生气、硬板的流把。
总而言之,挑选仿古要注意,整器扁,但是一定不能塌,具体就表现在器形、做工方面,形而上言,也就是整把壶的气韵。
图文|由《品茗论道》栏目组整理提供
仅交流分享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掇球和掇只的区别和紫砂掇球和掇只的区别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