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里外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紫砂壶内外颜色不一致是怎么回事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毒爱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里外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内外颜色不一致是怎么回事和紫砂壶里外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里外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紫砂壶内外颜色不一致是怎么回事1

近日有壶友找我,说前一阵不小心打碎了一把紫砂壶,结果发现紫砂壶颜色内外不一样。这位壶友就一直很担心,怕是一把化工壶,还泡养了这么多时日。

这到底是泥料以次从好,还是真的是把化工壶,这其实与紫砂壶的烧制过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紫砂壶的烧结温度在1050°~1200°之间,烧制之前,紫砂艺人会先根据紫砂壶原料的颗粒粗细程度来定一个烧制的上下限温度,烧制时就必须把温度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还要遵循事先制定的温度曲线。

随着烧制温度的变化,壶坯的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的变化,虽然温度经过了严格的把控,但是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壶表和壶内的受面度和密度有较大的区别,就会出现受热软化不匀的情况。

壶体烧造过程结晶式往往可达到以下几个阶段:

1.结合水蒸发

当窑温达到105℃时,坯体内的结合水开始蒸发,这个窑温要保持30分钟后才可继续升温,否则坯体易开裂。

  

2.结构水逸出

当窑温平稳提高达500℃时,坯体内的结构水开始分解逸出。

3.石英体膨胀

窑温达573℃时,泥料中含有的石英颗粒膨胀,体积增大0.84%,晶型转变。

  

4.氧化物显色

窑温在600℃~1050℃时,泥料中的氧化物分解,壶体开始显色。

5.保温求定型

窑温在1050℃~1200℃时,坯体烧结定型,要停止加温并保温30分钟左右,以平衡窑内温差。

  

6.降温求色泽

窑内温度平稳后,将烟道闸板及窑门全部打开,迅速降温到700℃左右再重新关上窑门,制品表面会生成光泽。此时制品处于熔融状态,壶体不会开裂。

7.石英体收缩

8.冷却待出窑

  

紫砂壶烧制“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禾犀)砂土气”,在使用过程中,因窑温烧制差异带来的影响会日益显现,泥料色泽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紫砂壶颜色内外不一致,或者色泽不匀,并不是泥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不能证明其就是化工壶。理智玩壶,赏壶,养壶,人人有责。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小知识:紫砂壶开壶后(紫砂为什么开壶)

有壶友提出疑问:他的新壶开壶后,表面出现一层白雾。

他采用的是常见的开水煮壶方法,出现如此问题让他感到十分困惑。在此,我们把可能导致此现象的原因罗列出来,以供参考:

  

可能性一:水质问题,矿物质(水垢)吸附。

若水中富含钙镁离子较多,温度升高时,与酸根结合,形成碳酸钙等难溶于水的矿物质,便吸附于壶身表面。一如鸡蛋煮后表面常会发白。不同地区水质不同,钙镁离子的多寡会产生不同影响。

可能性二:在窑内烧制坯体时,结晶度未完全形成,即欠火。

  

水质好,即使茶壶欠火,吸附也会较少;水质差,不欠火,可能也会出现少许吸附。

因此,开壶后茶壶表面发白是属于水垢分子凝结而成,正常现象,无需过多介意。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小知识:景舟石瓢的壶钮(景舟井栏紫砂壶)

传统的经典紫砂器,人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石瓢壶,而石瓢一般分为两类,一为子冶石瓢,二为景舟石瓢,因为石瓢的实用非常的强大,直流嘴,它的出水很少有其他壶型能够匹敌。

  

子冶石瓢,因其壶身比较高,所以它的壶口收的比较紧,很多壶友会反应说子冶的壶口小,清理茶叶或者是投茶非常的不方便。

  

而景舟石瓢,它壶身比较矮,所以壶口比较宽大,非常便于投茶和清理。但大家发现了,它的壶钮,不像子冶石瓢那么好拿,景舟石瓢的壶钮是牛鼻钮,比较矮,非常的不好拿捏。如果把壶钮做高,拿起来方便了,但造型会变得很突兀,非常的不好看,会显得很笨重。

  

一般两三百容量的比较常用,景舟石瓢虽然壶钮比较小,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景舟石瓢的壶盖比子冶的大,拿壶盖,可以直接握住边缘的盖边提起来,因为盖边宽出来一部分,这个拿捏非常的顺手。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里外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和紫砂壶内外颜色不一致是怎么回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口盖不严密如何处理 紫砂壶口盖不紧密怎么修整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