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一壶四杯 紫砂壶四大家都有谁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红孩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一壶四杯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四大家都有谁和紫砂一壶四杯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一壶四杯 紫砂壶四大家都有谁1

莲子、仿鼓、掇球、掇只,这四款壶型,很神似,大家也比较容易混淆,分不清它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四款壶型。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四款壶型:【莲子】【仿鼓】【掇球】【掇只】

莲子

“莲子”壶形,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老祖宗的习俗,喜欢用谐音来讨个吉利。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这个把扣的设计,也为日后区分莲子和掇球了重要的辨识作用。但莲子壶的整体外观轮廓是不需要局限在纯圆的概念里的,可略高或略矮。

仿鼓

莲子壶的整体外观轮廓是不需要局限在纯圆的概念里的,可略高或略矮。到了清中期,出现了仿古壶,以大亨仿古为例,基本上沿用了莲子的把扣做法,但身桶的形制则压成扁圆,整体器形加入了“鼓”的概念。

掇球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整体造型为简明的静态,却有着鲜明的动势,有着强劲的力度。饱满敦实,浑朴醇厚,洗练含蓄。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名人名作展厅里,陈列着三把掇球壶,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这三把造型有别的“掇球壶”,由紫砂历史上三位名匠所作,代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风格。

掇只

而掇只壶,是莲子演变出来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还是掇球,实在是无从考究。掇只壶的演变是多种多样的,要表达的意思也大有不同,绝大多数掇只壶是以表现挺拔耸立为主要概念的,不局限在大圆的框框里,发挥可自然一些。掇只壶很少见有带把扣的。

图文来源于:紫砂壶百科全书

紫砂壶的包浆和茶叶的好坏有没有关系(紫砂壶包浆和茶垢区别)

其实,茶叶的好坏与包浆是没有关系的。这个跟茶叶的种类和养壶手法有关。而不是越贵的茶越能养出好包浆。油性足的茶叶,比如铁观音,泡茶过程中,茶油会慢慢自然透出壶面,一段时间非常容易包浆,光泽古润。像熟普、红茶、铁观音之类对养壶效果就非常明显。

养壶的时候,分两种,一种是淋养,就是拿茶汤浇淋壶身,让壶吃吃茶汤,等壶吸收后,再拿热水淋下壶身,最后拿茶巾把壶擦拭干净,不要让茶渍留在壶上,茶渍久而久之会很难除去,破坏壶的品相。这种方法,见效快,也是很大一部分人这么玩。

另一种,是内养,就是泡茶过程中不淋养,正常泡茶,偶尔淋淋热水,不浇茶汤,这种方法效果慢,但养出来的包浆持久沉稳,这是由内而外的。

工艺上,薄胎壶,因为壶壁很薄,茶油渗透更加快,也是非常快包浆。紫砂壶要养出好看的包浆,不是光看茶叶的。

匠心(匠心精神)

鉴赏娄祝剑·葫芦

壶 名:葫芦

年 代:己亥年

泥 料:底槽清

落 款:娄祝剑

成 型:全手工

容 量:380cc

匠人志

娄祝剑

娄 祝 剑

1981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师从王小羚,2023年进入聚水堂得高旭峰、李寒勇两位老师悉心指导至今。

延伸阅读

 

许文达 • 平盖石瓢延伸阅读

 

周新 • 汉铎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一壶四杯和紫砂壶四大家都有谁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普洱茶百科全书 百度百科普洱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