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用紫砂壶好还是陶瓷壶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泡茶用银壶好还是紫砂壶好和泡茶用紫砂壶好还是陶瓷壶好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泡茶用紫砂壶、玻璃壶、瓷壶最好,紫砂壶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泡茶不夺茶香,同时还能去杂味、陈味,可使茶汤更加醇厚,香气更加馥郁,而玻璃杯耐高温,材质光滑圆润,能真实还原茶叶的本味,同时具有观赏价值,而瓷壶具有不夺香不烫手的特点,泡茶叶不易变味。
泡茶喝煮水器具的材质:
一、银壶(煮水)
银壶价格昂贵,但市面上也参差不齐,正常情况下,优质的银壶还是非常不错的。
银壶会释放银离子,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用银壶盛放过的饮水,可以保持几个月不腐败。
而且利用银的导电、导热功能注水也是比较快的。
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另外,本身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
二、铁壶(煮水)
铁壶,自古有之。使用铁壶煮水泡茶,并非是一种随潮涌动,趋之若鹜的盲目追随。
众所周知,水质的软硬主要受钙镁离子的影响,当它们的含量越高,水质就越硬。而生铁材质的壶,就算具有吸附钙镁离子的效果,作用也有限。
同时,水质本身的好坏也很重要,其次铁壶也容易积攒灰尘等,在水质本身并不理想的前提下,铁壶煮水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所以需要合理看待。
按照水质的特点,符合“清、轻、甘、冽、活”特征。用铁壶烧水最大的优势在于,铁本身的导热好,聚热快,泡茶方便快捷。
但后期的保养很重要,每次煮水完成后,要将壶内水份擦拭干净,放置阴凉处晾干,然后再行保存,不然生锈则不可避免。
三、玻璃壶(泡茶)
玻璃材质无毛细孔,不会吸收茶的味道,全透明的质感又可以让人欣赏茶叶在冲泡过程中伸展的姿态。
泡茶不但享受一杯茶的结果,还要欣赏茶叶在壶中绽放的过程——玻璃壶就这样被赋予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玻璃壶的样式不多,不外乎在外形的高、矮、肥、瘦上做文章。
耐热玻璃壶上一般都会贴有相应标示,注明使用温度、使用范围等。如果购买时发现标称耐热玻璃但是价格却很低,就要考虑其真实性。
四、紫砂壶(泡茶)
紫砂壶是陶器茶具的佼佼者,早在北宋初期就已“成名”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明代大为流行。
经常碰到壶友问我的一个问题:一把壶淋水之后干的快慢能不能判断泥料的好坏?其实一把壶淋水干得快干不快与泥料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能以淋水上去水干的快慢来区分是否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下面就举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水干的快慢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直接的关系:
一、壶的表面细工(明针)做得到位,水就干得快些,反之就慢些。
二、与泥料目数有关。壶本身泥料的目数(目数越高砂料越细腻)高,那么壶的胎土比较致密,水当然会干得快点,反之则慢。
三、与壶的形状有关。比如西施壶、龙蛋壶、思亭壶,这类壶几基本上不会存在积水在壶上的机会,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干得不快之理!而象仿古、平盖莲子、虚扁这类壶过度很平缓,壶盖有积水的机会,壶身流水也缓些,相对的也就干得慢。
四、淋壶水温的高低影响水干的快慢,水的温度、壶表面积都影响水分的蒸发。包浆后,壶面油润,淋水后也是会迅速滑落。
紫砂壶的优点与特质:
1、由于大红袍紫砂壶的壶嘴比较小,盖子比较严密,壶的内壁比较粗糙,能够很好地储存茶香,因此使用大红袍紫砂壶泡茶,茶汤馥郁醇厚。
一件大红袍紫砂壶用久了之后,壶的内壁会出现棕红色的茶锈,用得越久,内壁上的茶锈就会越多,因此泡出来的茶汤就越香醇。
并且已经使用很久的紫砂壶,只倒入沸水而不加茶叶,依然会散发出好闻的茶香,其他茶具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2、由于紫砂壶的表面并未施釉,存在细小的气孔,因此具有很强的透气性和吸附力,这也是普通茶具做不到的。
紫砂壶能够使茶叶中的物质持续遇热挥发从而产生浓郁的茶香,而且紫砂壶有“盛暑越宿不馊”之美誉,它有一定杀菌作用,能够延缓茶汤的变质,保持茶汤的色味。
3、由于内壁有不少微小的气泡,气泡里蕴藏着不流动的空气,因此大红袍紫砂壶具有很好的保温性,使用大红袍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比较长。
大红袍紫砂壶泡什么茶:
功夫茶:铁观音、大红袍、单丛等,水温要高,100度为宜。壶身要小型的,切记高身壶型,否则茶叶烂熟,失去真香,茶壶容量控制在200cc以下为好。
红茶:壶型要求不高200-300cc最佳。
以上内容是关于泡茶用紫砂壶好还是陶瓷壶好和泡茶用银壶好还是紫砂壶好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