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陶壶怎么选购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陶壶好坏和陶壶怎么选购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自古以来,茶器就是一家,茶与陶的和谐共生是历史制造的最完美相遇,俗话说的好好茶还需配好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陶壶,眼花缭乱,你会挑选吗?那么今天就来讲讲好的陶壶怎么选呢?
好的陶壶怎么选? 选对一把陶壶很重要
反之,若三两好友促膝品茗,偏偏选用容水近升的大壶,那岂不强迫人人非要牛饮一番不可,果真如此,那保证不出三个月,你的朋友会三个变两个,两个变孤支,到头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一人”的份了!
2.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云南人爱喝普洱茶,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状态,藉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囗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
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较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这就有碍健康了。
3.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功学,便是壶壁过厚(用土太多)。
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
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否则不但累了自己,更容易发生失手破壶的惨剧,不可不慎。
况且,勉力为之,不免手上青筋暴露,脸上龇牙咧嘴,让客人未尝其甘,先见其苦,不免有点失礼。
4.出水要顺畅,断水要果断。此点是大部分茶壶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
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利落,不流囗水,并且倾壶之後,壶内不留残
工艺技巧用心所在
建水紫陶壶艺一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因建水陶壶已全手工制做,手工拉坯,人工写画,人工雕刻,无釉磨光等多道工艺完成,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
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建壶好坏的重要条件。建水紫陶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1.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礼仪壶、哈尼壶、翔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壶嘴歪把斜。
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允执厥中」,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部分技术特佳的陶手还能达到将壶嘴塞住时,手捏壶钮可将全壶擎起的境地。 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俐落,落款明确端正。
通常,一件壶的做工良否,我们可从外观上审视陶手是否有用心将壶身线条、转折、棱线修饰漂亮规整来作判断。
还有,此壶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适中、深浅合度,亦是重要参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壶身内壁流嘴的接、块面的接缝是否遗有施工泥屑,内壁、内底是否收拾匀当……
这些小细节都足以看出作者的制作态度是否严谨、审慎。 胎土要求纯正,火度要求适当。
有些壶乍看之下油光灿然,未养先亮有的则是贼光浮动,色相诡异,这些征兆都显示着此壶的土胎不纯或是作者配土太差。
至於壶的烧结火候是否恰当?则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可用壶盖(请切勿用盖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轻轻敲击壶身(务请注意,莫伤壶表),若呈铿锵含韵之声,代表火度适中若呈混沌低郁之声、代表火度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乾脆之声,则表过火。
综上所述陶壶的造型千姿百,根据自己喜欢的图案去选择,只要掌握住挑壶的技巧,这样就不会挑错啦。
有句话说的好,水能养壶,茶能养人。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
全世界有50余个国家种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凡是个喝茶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什么是茶具的,泡茶用的茶壶,喝茶用的茶杯,这些都是茶具。
但是茶具可并不是仅仅这么简单,其实包含了很多种器具。当然了,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是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充其量再加上茶匙茶海这些小玩意,可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
但是若是追溯到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要比现在大上许多。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的《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则有“茶坞、茶人、茶荀、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种。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中说“茶人负以采茶也。”连茶园和采茶人都包含在了茶具之中,你就可以想象古时候的茶具是一个多么宽泛的概念了。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代的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其中有“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一句,由此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唐代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陆龟蒙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见,不骑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之时,自称为“散人”。
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中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宋南渡后被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在《压波堂赋》中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
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候,人们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中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极为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以小火烘制,这样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等等等,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古时候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其实确切的数量一直都没有定论,但是据《云溪友议》中的说法,“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也就是说,古时候的茶具至少也有二十四中种,比今天可要多出太多了。
朱泥壶颜色红润可爱,经泡养过的朱泥壶更是娇艳玉润,煞是好看,一般没有做过朱泥的陶艺师都很难掌握其泥性的特质,做出完好的成品壶,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朱泥壶的开壶方法~
朱泥壶的开壶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朱泥壶怎么开壶第一步
冲洗紫砂壶中的尘土与其他杂质。这一步无需过多的技巧。冲洗时使用温水对紫砂壶内外进行简单清理,注意不要使壶的温度变化过激,因为朱泥壶易发生惊裂。
重复清洗几遍直到从壶中倒出来的水看起来干净为止,这一步在朱泥紫砂壶开壶中主要是为了清楚一些杂质。
朱泥壶怎么开壶第二步
将紫砂壶浸没在一口盛有水干净的锅中,此时需注意锅中的水一定要盖过紫砂壶而且壶身与壶盖之间不要产生磕碰,因为壶盖沿较薄易碎。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茶叶进行加热。而加入茶叶也要注意几点,紫砂壶开壶时加入的茶叶要尽量好一点的且最好为当年的新茶,以后想用壶泡哪种茶便加入哪种茶叶。
加热煮沸后煮十分钟便可捞起晾干。
而对于较好的壶建议进行两次朱泥壶开壶操作。第一次将壶放入干净的水煮开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则需在壶中放入茶叶,加满水后放入盛有水的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
朱泥壶开壶的步骤介绍完了,而人们在朱泥壶开壶后更要注意对朱泥壶的保养。首先是不要让朱泥壶接触一些油腻或有异味的东西,其次在平常使用后可将剩余茶汤留在壶内但将壶身擦拭干净,壶会进行吸收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倒进清水也会有清香。
最后说一下朱泥壶日常出现异味的处理,用沸水烫洗几次放入冷水中即可。
朱泥壶的制作与成型,与其他紫砂壶已经有不小的差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朱泥壶的使用注意
首先,一把新的朱泥壶,要先用清水将壶身内外彻底清洁一遍,去除烧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渣,然后放置水中用文火煮半小时左右,也可以在壶内放少许茶叶,开壶的方法与一般茶壶基本相同,待壶出水后自然冷却即可使用。
使用朱泥壶的过程中,要比较注意其在温度过激的情况下容量产生惊裂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朱泥的致密度比其他泥料要高,气孔透气性低,在温差发生急变收缩时没有气孔余地来缓冲瞬间的变化所致。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应更加注重这一环节,就能够避免或极大减少惊裂的发生。
以上内容是关于陶壶怎么选购和陶壶好坏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具八大件叫什么 八大茶具的用法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